人物簡介
李德印(1938-)著名太極拳家。河北安新人。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隨祖父李玉琳、叔父李天驥習武,受到嚴格訓練,精通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武當劍等武術。
個人歷程
196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留校負責武術教學、研究工作。多次擔任全國及國際性武術比賽裁判長。1990年擔任國家武術隊太極拳教練,取得第11屆亞運會太極拳男、女項目的金牌,並指揮了亞運會開幕式中日兩國太極拳大型表演。先後參加了《48式太極拳》《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太極劍競賽套路》等國家規定教材的編寫、審定工作,多次擔任全國電視教學節目及國際裁判培訓班指導老師。應邀赴日本、英國、美國、瑞土、瑞典等國家及港、澳、台等地區講學傳藝。2001年在海南三亞舉行的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上應邀擔任輔導名家。
個人榮譽
長期致力於太極拳的研究、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很高的國際聲譽。曾獲“中華武林百傑”“全國優秀裁判員”“國際武術裁判”稱號。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武術學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北京市大學生武術協會主席。
成就業績
武術世家,三代名師
李德印教授1938年出生於河北省中部農村一個家庭。爺爺李玉琳幼年喪父,是李家的獨子,母親怕他夭折絕後,自幼便送他拜師習武,不料從此使李家走上棄農從武的道路。李玉琳師出名門,先後拜李存義,郝恩光學習少林拳,形意拳,拜孫祿堂學習孫式太極拳,八卦掌,拜李景林學習楊式太極拳,武當劍。曾任上海尚德國術館館長,山東省國術館教務長,哈爾濱太極拳社社長。被譽為中國東北地區的“太極拳開拓者”.
父親李天池走上了武醫結合的道路,以太極拳,氣功,按摩治療病人,成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的著名醫生。叔叔李天驥,畢業於山東省國術館,得到父親和孫祿堂,李景林名師的指教,曾任哈爾濱國術聯合會主任,工業大學講師,中國武術隊第一任總教練,被評為“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他主編了“24式太極拳”“32式太極劍”等第一批國家統一武術教材,廣泛流傳世界各地。
李德印幼承家訓,在爺爺的嚴格監督下八歲開始習武。從國小起爺爺就為他訂出了“白日習文,夜晚習武”的規矩,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堅持練功。從最基本的三體式,太極起勢練起,一招一式直到爺爺認為滿意為止。就這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練就是十二年,打下了堅實武功基礎。
1957年李德印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管理專業,這是全國著名的一所大學。他本來的理想是畢業以後作一名出色的經濟師,然而他的體育才華引起了學校的注意。他在學校是優秀的短跑跨欄選手和機車運動員,並且代表學校取得了北京市大學生太極拳比賽冠軍。在他身邊帶動了一大批武術愛好者,在校園裡掀起了一股太極拳熱。學校決定在體育課中增設太極拳內容,聘請他畢業以後留校做體育教師。爺爺,父親,叔叔都鼓勵他繼承家業,做家族中第三代武術接班人。這樣的背景下終於使李德印走上了武術事業的人生。
讓太極拳走進大學課堂和千家萬戶
太極拳是中國古老的民族體育項目,然而在大學校園裡卻長期被冷漠。不少學校認為它“神秘難學”“江湖體育”不適合大學生拒絕列入教學之中。李德印卻認為太極拳動靜結合,內外兼修,自然協調,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更是現代生活中安全有效的健身手段。做一名中國大學生不了解武術和太極拳是中國體育教育的失誤,也是對民族文化的菲薄。在學校的支持下,他把簡化太極拳列為學生體育必修課,使大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年就開始接受輕鬆愉快的太極拳學習。同時在課餘開展了“打拳,做操,跑步”為中心的體育活動。每天清晨和課間隨著太極拳音樂翩翩起舞,成了大學生校園生活的普及內容。兩年以後他組織的學生武術隊一舉奪得了北京市大學生武術比賽的13塊金牌和團體冠軍。
學校教學之餘李德印還熱心效力社會活動。從1975年開始,他擔任了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和北京市太極拳指導組長的工作。在市體育總會領導下,他團結武術同仁在全市建立了200個太極拳輔導站,培訓了上千名太極拳輔導員。中國自古就有“聞雞起舞”的健身傳統,每天清晨這些輔導員分布在各個公園,廣場義務指導民眾練太極拳,在現代都市的緊張生活中,為千家萬戶送去健康和溫暖。
為了有力地推動太極拳開展,他邀請作曲家創編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音樂,編寫了多種教材,開展了電視教學和全市太極拳交流評優活動。
李德印為太極拳的普及傾注了大量心血,十年如一日地義務指導。他的教學深入淺出,教法生動,熱情耐心,連續十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太極拳輔導員,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稱他為“輔導員的輔導員”。不久前北京市萬名太極拳愛好者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24式太極拳的大型表演,大家來自四面八方,彼此配合默契,動作優美一致,通過電視轉播向全國展現了自己的風采。
讓古老太極拳造福當代,傳向世界
中國太極拳歷史久遠,紮根民間,李德印為了探求太極拳的真蒂,他幾度拜訪少林寺,武當山向修煉高深的主持和道長求教。為了深入全面領會太極拳,他虛心地向老一輩武術家學習,向李經悟學習陳式太極拳,向徐致一學習吳式太極拳,向孫劍雲學習孫式太極拳,向郝家俊學習楊式太極拳和推手,不斷地充實自己。在學習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他整理出版了楊式太極劍,武當太極劍,主編了全國第二套太極拳教材---四十八式太極拳。在整理編寫和教學指導中,他既保留了太極拳的傳統特點又把握了現代生活的需要,幫助民眾更科學,更方便地學練。例如他發現不少人打拳中配合呼吸難以掌握,他便仔細研究了太極拳氣沉丹田的運氣要領,總結出一套在自然平穩的前提下,結合動作和勁力變化,採用拳勢呼吸,自由呼吸和調整性呼吸交替運用的規律,幫助一些人克服憋氣和浮氣現象。再如他針對多數初學者時間緊,難記難學的狀況,編寫了分解教學口令,採用動作分解與連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青年人記憶好,貪多求快的特點,他從基本功,基本規格上從嚴要求。對年紀大,體質差的人他以鼓勵為主,樹立他們的信心和勇氣,注重健身效果,區別對待。對一些受門戶之見,江湖說教影響的人,他進行武德教育和科學分析,使他們擺脫爭強鬥勝,妄自尊大,玄虛迷信的心理,他對每個學員都傾注了愛心,把教好太極拳造福大眾,看做自己的天職和對社會的回報。
為了使更多的國際朋友了解和學習中國太極拳,從1975年開始,他和幾位老師一起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開辦了太極拳學習班,參加的人有各國駐華使館官員,專家,商人和他們的家屬。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先後有五十多個國家600多人參加了學練。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讚不絕口,他說“歷史上中國荔枝傳到我國,成了人民喜愛的水果,今天我要把太極拳帶回去,使它成為我國人民喜愛的運動”。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夫人在北京的時候也參加了學習班,她在結業典禮上,高興地代表美洲學員做了匯報表演,然而誰也沒有發現這時的李德印在路上不慎腳骨骨折,他忍著劇烈傷痛,堅持到場參加學員的畢業典禮,直到學生離去,汗水濕透了全身,他才請來醫生包紮治療。
1981年李德印受北京市的派遣赴東京傳授太極拳,與日本太極拳愛好者結下了深厚友誼。20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到日本教學訪問,向他學太極拳的上至日本首相,議員,自民黨幹事長,下至平民百姓,青年學生,近萬人次,成了日本太極拳愛好者家喻戶曉的人物。一位八十三歲的老婦人拉著他的手感謝的說“中國太極拳治好了我的腦軟化症,使我重新站立起來,我要爭取在八十八歲親自到北京天安門練一套88式太極拳”。1982年前日本首相鈴木善幸到中國訪問的時候,特別約見李德印等老師到下榻賓館一起打拳,成了兩國報紙的重要新聞。1990年在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李德印親自指揮了1500名中日兩國太極拳愛好者作了聯合精彩表演,開創了太極拳大型國際合演的先例。
除日本外李德印還多次到英國,美國,瑞典,瑞士,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傳授拳藝,澳門現任行政長官何厚華在歡送宴會上向他贈送了銀盤,對他表示“歡迎你再來澳門幫助我們提高太極拳水平”。
使太極拳比賽與現代體育接軌
李德印是最早一批獲國際武術裁判稱號的人,他的證書是002號。多年來他擔任了中國武術協會裁判委員會委員職務,為使太極拳比賽不斷完善,成為一項現代體育競技,他多次參加了太極拳和武術競賽規則的修訂,堅持比賽要有明確的評判標準和科學的評分方法。他認為競技太極拳必須區別於健身太極拳。前者應在規則面前一視同仁,人人平等,執行同一尺度。後者在健身實效面前應該承認差別,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律。傳統太極拳限於歷史原因,形成了地域上,流派上的差別,標準各異。作為競技太極拳,就要找出太極拳的共性,訂出共同遵守的量化標準,確立競技的可比性,才能推動太極拳比賽的規範化,現代化,國際化。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設計和被國際比賽接受,證明了李德印的武術觀點和努力得到了普遍認同。
在國際裁判員培訓班上,他多次被聘為講師,反覆向學員講解規則和裁判方法,使大家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和尺度,為各國培訓了大批武術人材,其中不少人成了各國太極拳骨幹。
在擔任亞洲運動會和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裁判長的時候,他反覆強調裁判員要公平執法,不打照顧分,人情分,印象分,堅持杜絕武術比賽中論資排輩和一切不正之風。李德印的高尚品德和行為,使他數度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優秀裁判員稱號。
為了不斷提高太極拳運動水平,李德印對年青運動員給予了熱心指導和嚴格訓練。多次獲得全國和世界比賽太極拳冠軍的中國優秀運動員蘇自芳,高隹敏,陳思坦,王二平,孔祥東,范雪萍,鄒雲健等幾代選手,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曾經受到他的指導和訓練。日本運動員森田久子,從一名普通家庭主婦和太極拳愛好者,經過李德印的多年培訓和本人努力,一舉成為日本和亞洲武術比賽的太極拳冠軍,充分證明了他的訓練水平和魅力。我在美國和中國也有幸多次接受李老師的指教,他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每個人的缺點和努力方向,手把手地示範講解技術要領,使人有“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雖然我在訓練中練得腰酸腿疼,然而經過李老師指導,使我方向明確,理解提高,對今後充滿了信心。李老師不愧是一名教授級的太極拳大師。
創編新套路
為將太極拳運動引向深入,國家體委1976年組織創編了48式太極拳套路,並於1989年組織創編42式太極拳國際競賽套路。李德印是這兩種套路的主編者之一。
1990年北京亞運會,武術首次成為國際體育比賽項目,身為太極拳比賽裁判長的李德印圓滿完成了任務。
拳架需和推手配合
李德印最關心太極拳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他說,有些學校對開展太極拳運動尚未落實,有些地區只把太極拳當作老人保健用,這都需要改進。更重要的是,作為太極拳運動的重要方面———太極推手需得到重視和推廣。太極拳不是單純的醫療體育項目,而是一種武術。講究聽勁化勁、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的太極推手,對鍛鍊靈敏反應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太極拳架只有和推手配合練習、協調發展,太極拳運動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楊氏24式簡化太極拳精講
李德印大師曾主講的《楊氏24式簡化太極拳精講》,做了詳細的講解和動作示範,動作示範還有多項太極拳冠軍邱惠芳。讓喜愛太極拳的人們深刻體會到了太極拳的美!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