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臣

汪德臣

汪德臣(1222—1259),鞏昌鹽川(今甘肅漳縣)人,賜名田哥,字舜輔,蒙古族汪古部,汪世顯次子。 少時入侍闊端太子。1243年,汪世顯卒,襲為鞏昌等二十餘州便宜都總帥,領兵入蜀。1248年,從征西羌。1251年,率部援漢中,再次入蜀,大敗宋軍。1258年,從蒙哥攻南宋,轉戰成都等地。次年,以先鋒領兵攻合州釣魚城,為宋將王堅所阻,單騎至城下說降,宋兵擊飛石,受傷病死軍中。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汪德臣因出身將門,時逢戰亂,耳濡目染,盡殺伐征戰之事,自幼即習騎射,多有過人之處。

當汪世顯投降蒙古之時,他才十三歲。蒙古皇子闊端不僅賞識其父,而且賞識其子,十四歲時,徵得汪世顯同意,派遣至上都,覲見窩闊台大汗,賜名“田哥”,命隨侍皇太子。後又質於闊端王府,親受蒙古貴族的培訓、影響,武事亦更嫻熟,“侍太子遊獵,矢無虛發”,常常受到讚許。

十七歲時,回到鞏昌,便跟隨其父出征四川,在戰場上充分顯示了這位青年將領的勇武和才幹。1243年,汪世顯病故,德臣雖是次子,但在兄弟七人之中,以文武才略出眾,承其父及闊端之意,受命承襲父爵,佩虎符,統領總帥府所轄各軍,時年21歲。這一年秋天,蒙古兵為配合東線主戰場的進攻,牽制南宋在長江中上游的兵力東調,在四川重新發動攻勢。汪德臣率兵入川,直抵瀘州,後又撤回。

1245年,蒙古增強了四川兵力,再次大舉進攻,德臣再度入川,乘虛直達忠州(今重慶忠縣)、涪州(今重慶涪陵)一帶。第二年春,因窩闊台病逝,長子貴由即汗位,權力核心發生變故,蒙軍攻宋暫緩,並從部分地方撤退。乘此機會,南宋四川宣慰使、兵部侍郎余玠調集兵力與汪德臣部決戰於運山(今四川蒼溪運山鎮)。宋兵因士氣高昂,戰鬥十分激烈,汪德臣親自率兵在前,乘馬被飛石擊斃,便步行指揮衝殺,攻開外城。其三弟汪直臣在攻城中陣亡。汪德臣迅速北撤,回駐鞏昌。

1248年,又奉命討伐西羌,他指揮隊伍越過川北荒涼的草地,直抵松潘,將羌人擊退而還。幾年之間,身經百戰,進攻時他總是衝殺在前,撤退時則親自斷後,勇冒鋒鏑,奮勇當先,成為蒙古軍中很有名氣的青年將領。1251年,余玠乘機重整四川防務,直達被蒙古兵占領十幾年的漢中,汪德臣與鄰近各軍晝夜馳援,余玠聞其名而退。

進屯益昌

蒙哥即位,汪德臣入朝,換賜新符印,使仍任原職;所陳奏地方利病諸事,都被採納。針對南宋加強了防守並不時出兵北攻,蒙古方面也採取了持久攻防的策略,在沿邊一帶築城積穀,置軍屯守,作為攻宋前沿基地。

1252年,德臣奉旨修復攻蜀戰爭中毀壞的沔州(今陝西略陽)城垣、房屋,部署官屬,很快就完成。同年冬,從都元帥太答兒出兵攻掠成都等地,進圍嘉定府(今四川樂山),被余玠派來的援軍擊退;回師途中,經左綿、雲頂、隆慶、劍門等處,都遭到宋軍截擊,力戰得還。

1253年,蒙哥復令汪德臣修築利州城(益昌,今四川廣元),四川北部蒙古占領區的各處屯戍皆聽其節制,並令都元帥太答兒等協同建城,可見十分重視。時忽必烈進兵大理,道出臨洮,特召德巨入見報告利州建城事,視為攻蜀大計。德臣請求免徭役,減課稅,運糧、屯田以充實利州貯備,為持久計,忽必烈皆許之,並令置行戶部(管理財賦的機構)於鞏昌,設漕司於沔州,造紙幣、發鹽引以通商販,實軍儲;又令臨洮元帥趙阿哥潘等佐德臣建城。德臣奏準以兄忠臣權領總帥府事,自己得以專心從事利州建城。於是擇州東寶峰山修築城垣,又薦弟良臣為鞏昌軍帥,領兵屯利州嘉陵江南為外衛,並屯田於白水。利州本宋邊防重鎮,四川制置司曾一度置於此,是通向蜀中的咽喉要地,蒙古在此建城引起宋人驚懼,採取不時出兵襲擊的辦法來阻擾;建城開始時一切都需重建,後援又少,十分艱苦。

攻克苦竹

1254年春,蜀中大旱,嘉陵江水位下降,運輸頗難,軍糧不濟,部分蒙古將領建議棄城而走。汪德臣便將自己乘馬殺掉,分餉士兵,並激勵將士說:“國家以利委我視為規蜀大計,當死生以之,奈何輕棄?”遂率兵奇襲嘉川,得軍糧二千餘石。繼而攻占陰平、彰明、宋雲頂守將呂達率五千兵截擊,汪德臣與其激戰,生擒呂達,殺傷宋兵千餘人,又獲糧五千石。不久,水陸交通恢復,糧餉紛紛運至,軍隊屯田也獲較好收成,軍餉遂豐綽有餘。然後招集流亡百姓,歸家種田,商旅通行,利州名符其實成為鞏固的戰略基地。

同年四月,俘獲南宋提轄崔忠等,又叫他們招降了苦守將南清。降兵及家屬凡願意回家者皆發給路費,讓他們回家種田,眾人十分感激。汪總帥之名傳於附近州郡,各山寨相繼投降。五月,南宋新任四川安撫制置使余晦遣統制甘潤領兵數萬在紫金山築城,汪德臣選精兵銜枚夜進,奇襲紫金山,大破宋軍。

1255第二年,又擊敗宋將焦遠,將其押送往苦竹的糧秣全部截獲。

1255冬十月,二萬宋兵及大批軍糧再度增援苦竹,又被汪德臣擊潰,獲糧船二百餘艘,凱鏇而還。

1256年春,再次赴闕覲見蒙哥,賜以金帛、名馬、錦衣、玉帶,以示嘉獎。回蜀後,更大力經營防務,從漁關至沔,架設橋樑108座,交通條件大為改善。

忽必烈 忽必烈

1258年,忽必烈繞道吐蕃占領大理,完成了從南面包抄四川的軍事部署。蒙哥則親統大軍,主力由川北深入,幾路分進合擊,全力伐宋。元帥紐璘與宋四川制置使蒲擇之大戰於成都,不利。紐璘向汪德臣求援,汪德臣派遣將士赴援紐璘,並鼓勵說:“先破敵者當奏請領此城!”七月,蒙哥到達漢中後,將此事奏聞,蒙哥令暫記錄在案,待統一全國後由汪德臣論功兌現。十月,蒙哥到達利州。不久,駕幸益昌。

一日,與汪德臣並馬立於北山,環視四周,群峰巍巍,問起這一帶敵我雙方的態勢,讚嘆道:“朕在和林,自南來者,盛稱汝立利州之功,今見汝身材甚小而膽甚大,不知敵曾薄汝是城否?”汪德臣回答:“賴陛下洪福,未曾一來。”蒙哥說:“彼憚卿威名耳,特賜金帶敕勒石記功。”蒙哥見嘉陵江與白水江交匯處水流湍急,擔心大軍難以渡過,汪德臣說可以修橋。於是調集軍民,數日之內即在白水江架浮橋一座,當蒙哥親到橋頭視察時,大為驚嘆說:“汪總帥言不虛發!”賜白金三十斤,命刻石記功於江濱。 原南宋苦竹守將南清投降汪德臣,後來南清北上朝見大汗,他的部下殺其家屬,苦竹復歸於宋,蒙軍再攻未克。於是蒙哥命汪德臣儘快拿下苦竹,掃除南下成都的障礙。

飛石擊中而死

攻克苦竹後,汪德臣派人致書南宋龍州(今江油縣北)守將王德新,勸其歸順,即願投降。汪德臣奏知,蒙哥準其投降。十一月初,蒙軍進攻長寧(今劍門關以北),攻克山城鵝頂堡,知縣王仲降,守將王佐被俘斬首。於是大軍水陸並進,汪德臣為前鋒大將,南下閬州(今閬中)大獲山。蒙軍派王仲前去勸降守將楊大淵,被楊所殺。雙方激戰數日,蒙軍奪取宋軍水門,拒其生路,守將皆促楊大淵投降。大淵只得派其子到汪德臣帳前乞降。汪德臣準其所請。第二天,楊大淵率城中官吏將士出降。汪德臣將其引見蒙哥,“憲宗命誅之,汪田哥諫止,乃免。”楊是天水人,原為南宋閬州統制。投降後讓他招降蓬州(今儀隴縣南)、廣安(今廣安縣)諸郡。數年後,升至東川都元帥,還時刻不忘汪田哥的活命之恩。

蒙哥召集諸王及各路大將,在閬州行在舉行軍事會議,重新部署了伐宋軍事,會後,元帥紐璘一軍步兵五萬,戰船二百艘自成都出發,連克彭(今彭山、眉縣一帶)、漢(今廣儀縣)、懷(今金堂縣南)、簡(今簡陽縣)、隆(今仁壽縣)各州,並封鎖重慶江口。蒙哥親率北路軍仍以汪德臣部為前鋒,自閬州出發,連下運山、青居、大梁等山城,攻克相州(今南充市)、遂寧(今潼南),於年底到達南宋的軍事要塞合州,並形成合圍之勢。

汪德臣被飛石擊中身亡 汪德臣被飛石擊中身亡

合州位於嘉陵江、宕江、涪江三江會合處。1242年,名將余玠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全面負責四川軍政,大力加強防禦體系。他採納了播州人冉璞、冉進兄弟的意見,把四川的防衛重點放在合州,並在一處“山最高,逶迤如龍蟠,故名龍多山”築城。“山在州治東北,渡口十里至其下。其山高千仞,峰巒岌岌,聳然可觀。其東南北三面據江,皆峭壁懸崖,陡然阻絕。修城之後,鑿山通道,路曲之次,方可登臨,其西南山稍低。”明代合州進士馮衡詩句“三江送水開天塹,千嶂排方控蜀疆”確切地道出了地勢之險峻,位置之重要。於此築城,居高臨下,控扼三江要塞,屏障巴蜀荊湖,隨之又選形勢險要處築起了青居、大獲、雲頂、天生、大梁等十餘城,囤兵聚糧,互相呼應,組成了以合州為中心的川中防禦體系。這時,合州守將是王堅、張鈺,二人智勇兼備,加上兵精糧足,城防險固,迎著暴風雨,鎮定指揮,奮力堅守,使蒙古軍的迅猛攻勢,被遏制於此,十餘萬大軍被死死拖在城下,達多半年之久。1259年,蒙哥指揮大軍再次猛攻釣魚城,屢戰不克,損失慘重,沿江死屍累累。蒙哥見硬攻不行,便派降將晉國寶前去勸降,被王堅嚴詞拒絕。晉國寶於夜間偷出城門逃跑,被王堅派兵追回,押往校場斬首。王堅涕泣誓師,軍心大受振奮。此年大旱,“自春至秋,半年無雨”,又兼疾病流行,蜀中六月,赤日似火,蒙哥被阻於堅城之下,一籌莫展。為了了解城內情形,他命在城外築一高台,上建橋樓,樓上豎一桅桿,經常派人爬上桿頂觀察。王堅、張鈺發現後,命人抬來大炮對準橋樓方向。一日,蒙哥親至城下,又派人爬上桿頂察看城內動靜。正觀望間,城內突發出一炮,連人帶桿轟出百步之外,又射出鮮魚兩條,書信一封,信上寫道:“爾此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蒙哥“為炮風所震”,患病軍中,又急又氣,無奈何,“遂班師至愁軍山”,病轉劇。

一貫以勇力自恃的汪德臣被激怒,指揮軍隊日夜進攻,以圖迅速破城。一夜,他率兵突襲合州城,奮勇攀雲梯而上,占領了馬軍寨,殺死守將。激戰至後半夜,忽然雷雨大作,將雲梯折斷,後軍不繼,只好退出外城。又一日,他單騎至城下搦戰,正當他大呼:“王堅,我來活汝一城性命,宜早降!”時,城內轟然一炮,飛石擊中頭部,傷重不起,遂死於軍中,時年三十七歲。

這位著名的前鋒勇將陣亡,使蒙軍士氣頹喪,蒙哥汗極為傷感,一面令緩緩退兵,一面為其發喪,派軍隨其十七歲的長子汪惟正護送靈樞,千里跋涉,歸葬漳縣鹽川祖塋。

七月初,蒙哥亦在退兵途中死去,他的死引發了蒙古最高權力中心的又一次分裂戰亂,不久忽必烈坐穩大汗寶座,並建立了大元帝國,為蒙古族歷史和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子侄

子:汪惟賢,陝西行中書省平章事,贈榮擺大夫。

子:汪惟和,昭文館大學士。

子:汪惟明,以質子為元帥。

子:汪惟純,同知鞏昌等處宣總使司事

子:汪惟能,征西元帥。

史籍記載

元史·列傳第四十二

○德臣

德臣,賜名田哥,字舜輔。年十四,侍太子遊獵,矢無虛發。襲爵鞏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總帥,從征蜀,將前軍出忠、涪,所向克獲。進攻運山,率麾下先。所乘馬中飛石死,步戰,拔外城。宋將余玠攻漢中,德臣馳赴之,玠聞,遁去。憲宗素聞其名,及入覲,所陳悉嘉納,賜印符,命城沔州。沔據嘉陵要路,德臣繕治室廬,部署官屬,數日而集。進攻嘉定,敵潛軍夜出,德臣迎戰,殺百人。還至左綿雲頂,宋軍乘夜斫營,覺之,殺千人,生擒百人。進次隆慶,宋軍仍夜出,與力戰,盡殺之。及馬漕溝,遇伏兵,與戰,獲其統制羅廷鶚。又詔德臣城益昌,諸戍皆聽節制。世祖以皇弟有事西南,德臣入見,乞免益昌賦稅及徭役,漕糧、屯田為長久計,並從之。即命置行部於鞏,立漕司於沔,通販鬻,給饋餉。奏乞以兄忠臣攝府事,使己得專事益昌。益昌為蜀喉襟,蜀人憚其威名,諸郡環視,莫敢出斗。

甲寅春,旱,嘉陵漕舟水澀,議者欲棄去,德臣曰:“國家以蜀事托我,有死而已,奈何棄之!”盡殺所乘馬饗士。襲嘉川,得糧二千餘石。雲頂呂達將兵五千邀戰,即陣擒之,復得糧五千石。既而魚關、金牛水陸運偕至,屯田麥亦登,食用遂給。夏,獲宋提轄崔忠、鄭再立,縱令持檄諭苦竹,守將南清以城降,所俘城中民,悉歸之。東南戍卒數百有去志,德臣揣知之,給券縱去,皆泣謝。未幾,山寨相繼輸款。宋將余晦遣都統甘閏,以兵數萬城紫金山,德臣即選精卒,銜枚夜進,大破之,閏僅以身免。南清北覲,其下殺清妻子以叛,蜀將焦遠領兵餉之,德臣擊敗遠,盡獲所餉資糧。冬,蜀兵二萬復至,又敗之,獲糧百餘艘。魚關至沔水,迂迴為渡百有八,至是,悉為橋樑。

戊午歲,帝親征,次漢中,德臣朝行在所。初,諸路軍成都,猝為宋人所圍,德臣遣將赴之,約曰:“先破敵者,奏領此城。”圍遂解。詔候江南事定,如約以城與之。帝幸益昌,駐北山,謂德臣曰:“來者言汝立利州之功,今見汝身甚小,而膽甚大,不知敵曾薄汝城否?”德臣對曰:“賴陛下洪福,未嘗一來。”帝曰:“彼憚卿威名耳。”賜金帶,且俾立石紀功。嘉陵、白水交會,勢洶急,帝問:“船幾何可濟?”德臣曰:“大軍百萬,非可淹延,當別為方略。”即命繫舟為梁,一夕而成,如履坦途。帝顧謂諸王曰:“汪德臣言不虛發。”賜白金三十斤,仍命刻石紀功。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絕,或請建天橋,帝以問德臣,曰:“臣知先登陷陣而已,建橋非所知也。”既而橋果無功。乃率將士魚貫而進,帝望見,嘆曰:“人言其膽勇,豈虛譽邪!”宋將趙仲武納款,而楊禮猶拒戰,奮擊,盡殺之。德臣微疾,帝勞之曰:“汝疾皆為我家。”飲以葡萄酒,解玉帶賜之,曰:“飲我酒,服我帶,疾其有瘳乎!”德臣泣謝。宋龍州守將王德新,遣所親願效順,以郡民為祈,奏如其請。進攻長寧,拔之,斬守將王佐。帝東下,德臣為先鋒,抵大獲山。奪水門。宋將楊大淵遣子乞活數萬人命,引至帝前為請,旦日,大淵率眾降。已而運山、青居、大梁皆降。攻釣魚山,守臣王堅負險,五月不下,德臣單騎至城下,大呼曰:“王堅,我來活汝一城軍民,宜早降!”語未既,幾為飛石所中,遂感疾。帝遣使問勞,俾還益昌,奏曰:“陛下尊為天子,猶冒寒暑,服勞於外,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又遣丞相兀真賜湯濟,卒不起,年三十有六。中統三年,追封隴西公,謚忠烈。子六人:長惟正;次惟賢,大司徒;惟和,昭文館大學士;惟明,以質子為元帥;惟能,征西都元帥;惟純,權便宜都總帥。

元朝名人

元朝 (1206-1370)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共九十七年。元朝結束了自唐滅亡以來長達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使中國再次實現了大統一。這為之後明清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時期各民族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得到更大發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異常遼闊,這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疆域的雛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