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彤寺塔為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八層高,33米,實心密檐式。塔座八角形,高五米。每層檐下置斗拱,第八層斗拱外出翹頭上不施令拱,而置山斗一枚托住塔檐,使每面略呈弧形,兩角翹起,形制奇特。塔身自下而上遞減,輪廓柔和,結構清秀。
此塔歷代雖加修建,但基本保持原有面貌,為研究我國早期磚塔,提供了寶貴資料。
歷史沿革

“普彤”,二字源自於佛經《妙法蓮華經冠科卷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彤”為朱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塗紅色,叫“彤庭”,因為塔後普彤寺內供奉著菩薩,塔身及寺均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取“普彤塔”。
現在的寺院,是南宮市1992年重建而成的。主持這次恢復和重建的是一位在中國佛教界聲名遠播的人物——弘川法師。1984年8月,弘川法師衝破種種阻撓,毅然從台灣經香港飛赴祖國大陸,被原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譽為“中國第一愛國僧人”。改革開放後,人們尊佛、敬佛熱情得到充分釋放。1992年南宮市人民政府遵從民眾意願,批准同意省佛協再建名剎修復神州第一寺——普彤寺的提議。河北省政府民族宗教廳推薦全國佛協常務理事、省政協六屆常委、省佛協副會長弘川法師任普彤寺住持。弘川法師開始了艱難的籌建工作。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93年11月奠基,至1996年9月26日便隆重舉行了普彤寺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佛界高僧、各界人士以及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數萬人參加了這個慶典。
佛教介紹

佛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邊邊境)王子,屬釋迦族。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聖人”。關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兩者的說法不大相同。據北傳佛教推斷,釋迦牟尼誕生於公元前565年,去世於公元前485年,約與中國的孔子同時。據南傳佛教推斷,他生卒日期或為公元前623年至前544年,或為公元前633年至543年。
喬達摩·悉達多的父親為淨飯王。淨飯王對王子十分鐘愛,悉達多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年輕的王子從未見聞過人間的憂慮、煩惱和不幸,也從未思慮過人生有所謂憂患、貧困、病、老死諸般痛苦。悉達多自幼從未離開富麗堂皇的宮庭,從未走出精美綺麗的御苑;笙歌盈耳,觥籌交錯,盡情遊戲享樂。成年後,娶嬌妻,生愛子。但偶然機會出遊,初次接觸嚴酷的、慘不忍睹的現實,便深為所動。根據傳說,王子一日出遊,得遇四種人,因而頓悟。一為奄奄待死的老人,一為病入膏育的患者,一為待葬的死者,悉達多到此始知老、病、
死為人生所難免。後,又遇一貧苦僧人。從這位得到靈魂真正平衡的人那裡,年輕的王子懂得了如何從老年、疾病、死亡的苦難中贏得自由,便打定主意脫離家庭生活,刻意修苦行,以求解脫之道。

喬達摩佛陀既悟解脫之“正真道”,即從事說法傳教。在印度北方邦東南部貝拿勒斯城西北的鹿野苑佛陀作了著名的“鹿苑傳教”,使其聽眾阿若喬(讀‘交’)陳如等五位苦行者成為第一批信徒。此後,釋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傳教,並組成僧團,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他八十歲時於拘屍那迦城辭世,眾弟子按印度儀俗,將其遺體火化。
弘川法師

弘川法師在台灣期間,曾任台南市湛元精舍監院、台北市大慈寺住持。一九八一年在南投縣埔里鎮觀音山建安養精舍,駐錫精舍研究律藏,編輯《僧伽作者要集》一書,一九八三年印刷行世,廣化律師為之作序。
一九八四年,弘川法師回大陸探親,即未再返回台灣,留在中國定居。弘川法師回國後,曾任洛陽白馬寺首座,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邢台市佛教協會長等職。一九九二年,河北省南宮市普彤寺對外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河北省政府民族宗教廳推薦全國佛協常務理事、省政協六屆常委、省佛協副會長弘川法師任普彤寺住持。弘川法師駐錫此寺,經他艱苦努力,多方募化予以重建,至一九九六年落成,於九月十六日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
弘川法師一生嚴持戒律,弘戒不倦,於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十時二十分,在河北省南宮市普彤寺安詳舍報,俗臘七十八,僧臘四十八,戒臘四十六。
普彤塔
簡介

建築構造
普彤塔在普彤寺西院,是一座呈八角形樓閣式九級實心磚塔。塔通高33米,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磚井東、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這種佛龕營造方式,實屬罕見。在風雨剝蝕的漫長歲月中,普彤塔經過魏(三國)、唐、宋等各朝的重建、維修。明嘉靖十五年維修時籌集資金甚多,動工規模較大,按明代建築風格維修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時,塔頂震掉銅佛三尊,均為紅銅質菩薩像,最大的一尊是觀音菩薩,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觀音菩薩安詳地坐於“海天佛國”(東海小島普陀山)崖岸,衣著佛珠、手持佛經、口念咒語,一足踏岸邊蓮花,一足伸向海水,水中浮蓮承接,海水波濤滾滾,上浮海馬、海螺、游魚等海生動物和佛經、元寶等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莊嚴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銘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騰竺法蘭建,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重修,海和尚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建築布局
塔第一層和第二層東西兩面設定有盲窗,一至四層南北兩面設有佛龕,五層以上四面設有佛龕。“仰蓮鑽首式”葫蘆形鐵質塔剎,共四節,直插雲端。塔每層各角均設有角梁,懸掛角鈴,風吹鈴響,清脆悅耳,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數里之外都能聽到,置身其中,令人頓生莊嚴、神聖之感。
古寺發展

邢台旅遊景點
邢台又稱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京津外圍,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一座旅遊資源大市。作為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邢台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特色突出,太行山的水華雲天、大氣磅礡,和邢襄大地的風俗民情構成了冀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