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宮市普彤寺

南宮市普彤寺位於河北省南宮市北舊城村,是河北省重點文物。

南宮市普彤寺位於河北省南宮市北舊城村。寺院現有僧人20人。規模較大。在歷史佛教聖地河北省南宮市,有座舉世聞名的佛塔—普彤塔,普彤塔坐落在南宮市普彤寺內,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它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了,比河南洛陽白馬寺塔還早建一年,可謂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佛塔,人間稀有至寶”。
在南宮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多少古老、美麗的傳說,歌唱著普彤塔顯聖、美麗動人的讚歌,流傳著傳大的佛陀,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故事。據《後漢書》記載:“世傳明帝夜寐南宮,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金黃色。’帝於是譴使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形象焉。”《高僧傳》一記載:“明帝劉莊永平中,譴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尋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攝摩騰、竺法蘭,邀二人來中國………。”相傳,建佛塔選址南宮城內,是因漢明帝劉莊隨其六皇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追殺曾在南宮駐蹕並在大風亭下,對灶燎士,吃飯歇息。劉秀言此地是風水寶地。《南宮縣誌》明、清、民國各版本均載:“漢光武帝巡河北,聞王祁兵至,急渡滹沱至南宮;遇大風,引車入道帝空舍,馮 抱薪,鄧禹熱火、帝對灶燎衣……,”攝摩騰和竺法蘭在回洛陽途中,明帝劉莊命其在南宮大風亭附近修建佛塔為記,以示此地為神聖,需人天敬養,千年後還有高僧駐錫。普彤塔為八角磚塔,共9級,塔高33米,底直徑5米,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翹置斗拱。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磚井東、西、北三面之上分立坐石佛三尊,這種佛龕營造方式,實屬罕見。在風雨剝蝕的漫長歲月中,普彤塔經過魏(三國)、唐、宋、明等各朝的重修,維修。明嘉靖十五年維修時籌資金甚多,動工規模較大,按明代建築風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頂震掉銅佛三尊,均為紅銅質菩薩像,最大的一尊是觀音菩薩,高41厘米,重2.85公斤觀音菩薩安祥的坐於“海天佛國”(東海小島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經、口念經語,衣著佛珠、一足蹬著海岸,足下蹬蓮,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蓮一株,海水波濤滾滾,上浮海馬、魚、海螺等海生動物和佛經、元寶等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普渡眾生慈悲、莊嚴的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銘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騰竺法蘭建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開月十五日重建……。”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於佛經《妙法蓮華經冠科卷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解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彤”為朱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塗紅色,叫“彤庭”,因為塔後普彤寺內供奉著菩薩,塔身及寺均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取“普彤塔”。《嘉靖南宮縣誌》記載:“大耳禪師不知何許人也。唐貞元年間居普彤寺,建浮屠。高十餘丈。不煩其募,而磚石俱有。饒數日而功千就。每一入定,閉目飲氣,月余不出,然人或見其在塔頂危坐雲。忽自言曰:吾將稅駕於蒼岩山谷矣,瞑目而化,人有自西來者睹禪師在蒼岩山壁間手持柳枝誦不輟。父老言:高僧寡嗜欲忘喜怒,《楞伽經》其人入定數月不出,瞑目飲息若枯木然,後不知所終,眾以為羽化,化不化吾何敢擬,要知此人亦學佛而有得者哉。”1992年,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弘川法師在重建普彤寺的施工中,又發現了清光緒十一年《重修普彤塔廟碑記》碑,碑文為:“南邑之有普彤塔也,建自漢明帝永平十年,至唐貞觀四年,大耳禪師重修建。基周三十二年武,高十仞,為本邑十景之一,由來久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