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概況
園區規劃由清華大學按照國際一流標準進行設計,規劃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平均綠地率在42%以上。園區已累計投資近億元,初步完成了交通、電力、供水、供勢及管網等基礎設施建房。已入駐園區的企業達128家,總投資19.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0.5萬元。形成了年紡紗、制條3000噸,面料150萬米,絨衫、披肩等絨製品500萬件的生產能力。
![清河羊絨科技園](/img/5/aba/nBnauM3XxcjM5cjMzcDMyUTNyITM2IDN2cjMwADMwAzMxAzL3A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清河羊絨產業升級發展的希望在園區。園區建設的奮鬥的目標是:到2010年,開發面積12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入區投產企業達到180家,將園區建設成為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科技領先、主導世界羊絨產業潮流,具有現代化風格的全國一流特色產業園區。
![清河羊絨科技園](/img/8/279/nBnauM3XyITO2ATMxATMyUTNyITM2IDN2cjMwADMwAzMxAzLwE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8年“十一”黃金周前,清河縣委、縣政府與市旅遊局共同推出“羊絨之都一日游”:到清河羊絨科技園一睹羊絨分梳、紡紗、織布、織衫的全過程,到中國清河·濮院羊絨市場購買物美價廉的羊絨製品,還可以實地參觀清涼江生態公園和武植墓,聆聽武大郎後人講述武大郎的歷史真面目。
清河歷史
清河是歷史上經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會裡,由於這塊土地屢被封給王侯為國,並多次發生舉世聞名的事件,所被稱為“風雲之邦”。
![清河羊絨科技園](/img/b/ae1/nBnauM3XyYjMwQzN0ATMyUTNyITM2IDN2cjMwADMwAzMxAzLwE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清河之名,因水而得。據《戰國策》說,張儀遊說趙國"奉告齊使,興師渡清河",就是指貝丘的清水河。漢朝初年,把原來厝縣地從巨鹿郡分出來,以境內清水河為名,建立了清河郡。但是,清河地方的名字,是隨著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而變換的。公元七九年,漢章帝立他的長子劉慶為太子,準備繼承皇位。可是竇皇后怕劉慶的生母宋貴人以後奪她的地位,就在章帝面前大講劉慶母子的壞話,並下毒手害死宋貴人,把已立為皇太子的劉慶廢為清河王。劉慶被廢后憂憤成疾,死後就葬在清河。後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做了漢安帝,父以子貴,就於公元一二一年,將劉慶大加追封,並給這地方起了吉祥的名字叫甘陵。二十七年後,漢桓帝劉志為了表示“尊帝陵之號”,不僅改清河郡為甘陵郡,連縣名也改為甘陵縣。這以後,經過魏、晉、南北朝長期戰亂,清河郡的建制雖有所恢復,但到宇文氏奠定北周政權後,又取古貝丘之名,在清河郡建立貝州。隋、唐兩朝基本沿用。
公元一O四七年十一月,貝州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王則大起義。起義軍殺貪官,釋冤獄,攻占貝州城,建立安陽國。這一來,北宋王朝手忙腳亂,急忙派大臣文彥博率兵趕往貝州“平叛”。兩個月後,文彥博因鎮壓王則起義有功,官升一品宰相。而宋仁宗趙禎,為了炫耀他“明察聖斷,有恩於民”,於公元一O四八年二月,將貝州改名叫恩州。
元朝滅掉遼、金,統一北方後,取消了恩州,設立清河縣,屬大名路。明朝時,清河改歸廣平府管轄。此後直至清朝末年,未有較大變動。
新聞報導
清河縣首開全市工業旅遊先河
![清河羊絨科技園](/img/a/500/nBnauM3X0cDMzkDO5cDMyUTNyITM2IDN2cjMwADMwAzMxAzL3A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羊絨之都”推出工業旅遊線路在邢台市尚屬首次,對於清河縣來說也是一次小小的嘗試。羊絨產業是清河縣的主導產業之一,為推動該產業和羊絨製品市場的繁榮發展,清河縣委、縣政府借鑑外地經驗,充分發掘本縣獨具特色的羊絨文化和武松文化資源,在“十一”黃金周前,推出了這條以特色工業游為主題的旅遊線路:遊客只需花上20元,就能在導遊的引領下,到清河羊絨科技園一睹羊絨分梳、紡紗、織布、織衫的全過程,到中國清河·濮院羊絨市場購買物美價廉的羊絨製品,還可以實地參觀清涼江生態公園和武植墓,聆聽武大郎後人講述武大郎的歷史真面目。
清河縣羊絨產業實現四大轉變
產業分工更加細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市場購銷體系更加完整
清河縣羊絨產業實現四大轉變
清河羊絨產業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壯大,已從初加工為主發展到目前包括紡紗、針織、製衣的完整的深加工鏈條,產業分工更加細化,產業鏈條更加完善,市場購銷體系更加完整。清河羊絨產業已經實現四大轉變。
![清河羊絨科技園](/img/8/bfb/nBnauM3X1gDN4MTO4ATMyUTNyITM2IDN2cjMwADMwAzMxAzLwE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分散加工向集中加工轉變。原料加工成成品絨,必須經過分撿、水洗、分梳這么幾個環節。上世紀90年代,家家戶戶搞分梳,加工質量、品質無法保證。隨著清河羊絨產業發展形成了專業化生產格局,大中戶分梳山羊絨、小戶分梳短絨、綿羊絨、牛絨、駝絨,並出現200多個絨毛分梳專業村。全縣擁有梳絨機近2萬台,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原絨、無毛絨、毛渣類的市場購銷體系。原絨的採購觸角還深入到了阿富汗、外蒙古、伊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每年來清河的客商達到10萬多人次,年交易原絨近萬噸。
粗級加工向深級加工轉變。完善產業鏈,發展深加工是做強做大羊絨產業的有效手段。清河提出發展“大紡織”概念,即:在大力發展山羊絨製品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綿羊絨、棉、絲、絨混紡製品,引導羊絨業深加工向多元方向發展,並形成分梳、紡紗、織衫、織布、製衣一整套的產業鏈條。2008年,全縣固定資產達100萬元以上的羊絨深加工企業達到280多家,建成羊絨合資合作項目32個,極大地推進了羊絨深加工產業發展。並湧現出了一批著名品牌,如宏業、東高、雅高思蒂、依羅迪、絨之傑等。全縣有80多家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出口創匯連續四年名列全省前茅。
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轉變。清河羊絨產業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已由最初的一家一戶到專業區域再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產業集聚度日益提升。清河縣順應產業發展要求,審時度勢,規劃建設了羊絨科技園區,面積達12平方公里,吸納引進了150家企業入駐,投資規模普遍在300萬元以上。羊絨科技園以其鮮明的特色產業優勢、超前的規劃、合理的布局,先後被評為全國十佳民營科技園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最大羊絨特色羊絨產業區園的建成,使清河羊絨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分工協作更加細化,羊絨產業邁入了集約化發展模式。與此同時,清河縣還投資10個億建成了中國清河·濮院羊絨製品市場,終結了清河羊絨產業“有市無場”的歷史。該市場吸引了內蒙、北京、山東、廣東等地的鄂爾多斯、恆源祥、兆君、皮皮狗等150多個品牌入駐,匯聚了全國各地羊絨服飾製品的生產廠家及經銷商,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羊絨服飾交易市場,使清河成為名副其實的“羊絨之都”。
邢台旅遊景點
邢台又稱牛城,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京津外圍,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一座旅遊資源大市。作為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邢台旅遊資源類型齊全、特色突出,太行山的水華雲天、大氣磅礡,和邢襄大地的風俗民情構成了冀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