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img/f/03c/nBnauM3XxQDN3ATO4EDNxEDO2ITM3gTOyADOwADMwAzMxAzLxQ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湖南西北部(張家界市武陵源風景區),屬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東北部與湘西北中低山區過渡地帶的武陵山脈之中。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岩溶峽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造、地層剖面、石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蹟。其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的地貌景觀,包存幾乎沒被擾動的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閒、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蹟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目前,全球已經建立了54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有19個,2004年6月,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為第一批入選的世界地質公園。
園內森林茂密,並有銀杏、珙桐、紅豆杉、鵝掌楸等珍稀植物,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實物例證。
形成原因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img/e/e40/nBnauM3XwMDNxETN1IDNxEDO2ITM3gTOyADOwADMwAzMxAzLyQ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張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紀以來漫長的地史時間,由於地殼緩慢的產歇性抬升,經受流水長期侵蝕切割的結果。其發展演變經歷了平台、方山,峰牆,峰叢、峰林,殘林4個主要階段。
方山、平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階段,為邊緣陡峭、相對高差幾十至四百米,頂面平坦的地貌類型,頂面由堅硬的含鐵石英砂岩構成。如天子山、黃石寨、鷂子寨等處的平台方山地貌。
峰牆:隨著侵蝕作用的加劇,沿岩石共軛節惠中發育規模較大的一組世理形成溪溝,兩岩石陡峭,形成峰牆。如百丈峽即屬此類型。
峰叢、峰林:流水繼續侵蝕溪溝兩側的節理、裂隙、形成峰叢,當切割至一定深度時,則形成由無數挺拔峻峭的峰柱構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畫廊、礦洞溪等處的地貌特徵。
殘林:峰林形成後,流水繼續下切,直到基座被剝蝕切穿,柱體紛紛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殘林地貌。隨著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繼續,殘林將倒塌貽盡,直至消亡,最終形成新的剝蝕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岩分布區的外圍地帶則為此類地貌類型。
地質公園分布區內出露泥盆紀(距今3.5億~4億年)厚層石英砂岩,由於岩層產狀平緩,垂直節理髮育,受後期地殼運動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沖刷等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在園區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石峰形態各異,優美壯觀,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價值。其它尚有方山、岩牆、天生橋、峽谷等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觀。
地理特點
地質公園分布區內出露泥盆紀(距今3.5億~4億年)厚層石英砂岩,由於岩層產狀平緩,垂直節理髮育,受後期地殼運動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沖刷等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在園區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石峰形態各異,優美壯觀,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價值。其它尚有方山、岩牆、天生橋、峽谷等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觀。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img/2/a75/nBnauM3XxgTM2czN2QjM0gz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0I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張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世界上獨有的,具有相對高差大,高徑比大,柱體密度大,擁有軟硬相間的夾層,柱體造型奇特,植被茂盛,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等特點,特別是其擁有有獨特的且目前保存完整的峰林形成標準模式,即平台、方山,峰牆,峰林、蜂叢,殘林形成的系統地貌景觀,在此地區得到完美體現,且至今仍保持著幾乎未被擾動過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因此從科學的角度和美學的角度評價,張家界砂岩峰林地貌與石林地貌、丹霞地貌以及美國的丹佛地貌相比,其景觀、特色更勝一籌,是世界上極其特殊的、珍貴的地質遺蹟景觀。
園區植物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園區植物](/img/3/5c8/nBnauM3X1cTO2UDN1MDNxEDO2ITM3gTOyADOwADMwAzMxAzLzQ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園內的植物大約可分為七大類,既油料植物、藥用植物、纖維植物、芳香植物,及澱粉糖類植物、草鞣料植物、觀賞植物等。油料植物有油茶、仿栗、檀栗、光皮樹、野核桃、水青岡、光葉水青岡等。油料植物,除食用部分外.
還有工業用油,如油桐、烏桕、野槭樹、馬桑樹、鹽膚木、木姜子、猴樟等。藥用植物有天麻、杜仲、黃柏、厚朴(山荷花)、黃蓮、七葉一枝花、鵝掌金星等數百種。
纖維植物有楊樹、梧桐、毛瑞香、木芙蓉、小枸樹、化香、楓陽、野核桃、青樟木、山油麻、葛藤、串果 藤、木通、大白藤以及多種竹類等。糖料及澱粉植物主要有葛、蕨、獼猴桃、野葡萄、四照花、板栗、仿 栗、尖栗、櫟屬、山白果、川棒、榆樹、桑樹、金纓子等。
鞣料植物主要有鹽膚木、紅膚楊、化香樹、栓皮櫟、黃蓮木等。觀賞植物有五色花、杜鵑花、巨荊化、厚撲(山荷花)、慶福花、白玉蘭與紅玉蘭花、龍蝦花、山茶花、菊花、桃花、李花、還有許多無名的爭奇鬥豔的野花等等,難以盡舉。
園區景點
![黃龍洞](/img/2/8e1/nBnauM3XyAzMwEjM2UjN2czN1QTMxcTN3cjNzQTNwAzMxAzL1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第二個景點:到武陵源旅遊,是不能不去楊家界的。楊家界景區位於張家界西北部,北鄰天子山,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繼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之後,新發現的一片神奇景區。從宗保灣經過,沿姐妹潭下,走出一條山谷,便來到一個叫白鶴坪的景區。白鶴坪,因山尖上、樹枝上經常停滿白鶴而得名。導遊說,在白鶴坪觀白鶴,以清晨和傍晚最美。清晨,當晨霧初開,白鶴便相互鳴叫,準備出巢。傍晚,白鶴又會成群結隊地飛回來。白鶴坪,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綠。白鶴坪是楊家界景區的集中點。這裡共有景點110多處,既有造型獨特的山峰與危崖,又有流翠滾玉一般的溪流與飛瀑;既有以前窩藏土匪的“歪嘴岩”,又有奇特難攀的“鬼愁寨”;還有“馬蹄岩”、“猿愁攀”、“天波府”、“姐妹灣”等許多景點令遊人叫絕稱奇。原始的自然風光,其獨特之處,不是張家界,又勝似張家界。
楊家界不僅山奇水異,而且還有眾多的奇花異草,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錦上添花。在楊家界景區的流翠溪上游,生長著一片叫“五色花”的奇花。它日變五色,即從早到晚,由白而紅、紫、黃、黑,依次變色。我們到時,正碰上“五色花”盛開季節,只見這裡一團團錦簇的鮮花,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樹令你目不暇接。“五色花”是世界上罕見的奇花,形狀奇特,造型美觀,一般都在3至5米之間,每枝盛開12朵。它嬌麗的姿容,靈動的神韻,清香撲鼻的花香,令遊人流連忘返。
楊家界的地名、山名,也很有特色。這裡的“宗保峰”、“六郎灣”、“楊家界”等地名、山名,是生活在這裡的楊家將後裔為紀念楊家將而取的,一千多年來,一直沿襲未改。所以,到楊家界遊覽,不僅可以飽覽這裡的原始自然風光,同時還可以探尋楊家“滿門忠烈”的蹤跡,繼承和發揚愛國忠良的遺風.
第三個景點:江埡溫泉度假村是張家界第一家溫泉度假村,也是目前湘西惟一一家仿古式半露天江埡溫泉。建有20餘種各具特色、各富功效的高標準露天江埡溫泉池和室內江埡溫泉池。自然園林式布局,鵝卵石青石板小路,假山瀑布,小橋流水,江埡溫泉池宛若明珠鑲嵌其中,一派恬淡寧靜的山野仙境,極具鄉土格調。她集溫泉、餐飲、客房、會務、健身、娛樂、桑拿、美容等經營項目於一體,特別適宜於休閒、度假、娛樂、療養、會議、培訓和商務活動。
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54℃左右,據專家檢測,江埡溫泉水中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對神經性骨痛、風濕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特殊療效,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體、潤膚養顏、安神定驚、延緩衰老等保健作用。
江埡溫泉以其豐厚的溫泉沐浴文化,加上熱情、周到、溫馨、細膩的"御"式服務,盡顯江埡溫泉神奇魅力,吸引了眾多追求健康、鍾情美麗的高尚人士,構成了悠閒舒適、安全健康的休閒、度假、旅遊新天地。
所獲榮譽
1992年12月,張家界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首家世界自然遺產;
2001年3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4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人文歷史
公園區及其外圍各個時代的人類活動遺蹟,以及主要人文事件遺址等,全面展現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定居、發展、語言文化淵源以及與其他民族、中原文化交往的歷史。
數千年來,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於特殊的砂岩峰林及溶洞發育區,峰林及溶洞生活環境已融入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與習俗,民間傳說、詩歌、舞蹈、民居、節慶等,皆反映了當地人民久遠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