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010年10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萊斯沃斯島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寧德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獲得“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地理位置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地理坐標:東經119°01′04″~120°23′46″,北緯26°55′02″~27°13′18″。公園分為白水洋、白雲山、太姥山3個園區,總面積為401.34平方千米。地質公園位於福建東北部的屏南縣、福安市、福鼎市及霞浦縣。北起福安市曉陽鎮龍洋村,西界屏南縣雙溪鎮鴛鴦湖,南達福鼎市青嶼頭,東至福鼎市大員當村。交通
公園三個園區對外交通較為便利。公園內交通以公路為主,全區所有鄉鎮和絕大多數自然村、各景區交通網路通暢,通行方便。
白水洋園區,以屏南城關為中心,至福州170千米、至寧德市100千米、至賽岐港135千米、至古田火車站95千米。於2005年全線貫通的寧德至屏南的二級公路將直通同三高速公路,大大縮短周邊其它地方到屏南的時間和路程。此外已經國家立項、近期即將開工的寧(德)-邵(武)高速公路楊源互通至園區僅十餘千米。
白雲山園區,以福安市區為中心,至福州202千米、至寧德市37千米。104國道貫穿福安境內,兩條主幹公路直達閩北浦城和霞浦縣,福溫高速公路和福溫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閩東賽岐港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國內航運已通福州、廈門、上海、南通、溫州、寧波、青島、廣州等地。太姥山園區,行政隸屬福鼎市白琳、蟠溪、秦嶼、硤門等鄉鎮及霞浦縣牙城鎮,南距福州300千米,北距溫州160千米,離福鼎市區45千米。福州、溫州均有飛機場。溫(州)-福(州)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溫福鐵路經過園區門口,在太姥山下均設有互通口或車站。
地貌
公園位於西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帶,公園的白雲山園區和太姥山園區的花崗岩地貌,既發育峰叢、石堡、石牆、石柱及石蛋等正地貌,亦發育深切峽谷曲流、幛線谷、巷谷、峽谷及洞穴等負地貌景觀,地貌的基本類型均發育和保存良好。是花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和保護價值。是開展花崗岩地貌科研、科考的最佳場所。此外,公園的白雲山園區和白水洋園區還發育火山岩地貌,火山岩風化形成的峰叢、石堡、石牆、石柱等正地貌亦發育深切峽谷曲流、峽谷及洞穴等負地貌景觀形成各種奇特的火山岩地貌景觀。公園中部留洋火山盆地,發育一系列火山構造等地質地貌,頗為壯觀。
氣候
公園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山地氣候、盆谷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春夏雨熱同期,秋冬光溫互利,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風氣候顯著,沿海和內陸溫差懸殊,氣候類型呈多樣型,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平均氣溫,沿海縣(市)為18.8℃,(最熱月出現在7月為28.6℃,最冷月出現在1月為8.9℃),內陸山區縣為15℃(最熱月出現在7月為24.4℃,最冷月出現在1月為5.2℃)。極端最高溫43.2℃,最低溫-9.8℃。平均無霜期沿海290~310天,山區230~240天。年均日照時數在1700~1900小時之間。區內年平均雨量自沿海至山區逐漸增大,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年均相對濕度在78%~83%,山區大於沿海。主要災害性氣候有大風、颱風、暴雨、乾旱、低溫陰雨等。
水文與水資源
白水洋園區內溪流密布,溝壑縱橫,分布較為均勻。下村、潭頭、岩後、後峭、宜洋、鄭山、西岩、考溪、前洋等地各有一條小溪匯入鴛鴦溪。鴛鴦溪全長18千米,流程長,落差高達300多米。
白雲山園區內水系發達,蟾溪、竹洲、牆坪等地各有一條小溪匯入穆陽溪。穆陽溪總長116千米,流域面積1389平方千米。穆陽溪發源於政和鎮前,流經周寧荷洋及福安境內社口、穆陽、康厝、溪潭、至閩東賽岐廉首村前匯入富春溪(也稱交溪),匯合後稱賽江。交溪(福安城區的富春溪)源於鷲峰山脈、洞宮山脈和太姥山脈,流域總面積5638平方千米,主幹支流總長433千米,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園區內現有黃蘭湖、九龍湖、金蟾湖等水庫。
太姥山園區內水係為短小水系,直流入海。較大的水係為流經公園西南部的楊家溪(又稱九鯉溪、赤溪),發源於鄰縣(柘榮縣),由西向東流入區內,後轉向南,經霞浦牙城入海。福鼎市內流域面積250平方千米,主溪流長23.3千米。
植物資源
公園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白雲山、白水洋、太姥山三個園區森林覆蓋率為72%~90%。全區森林原生植被為常綠闊葉林,屬中國三大植被區域中的中國東部濕潤森林區。公園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混交林、常綠灌叢、竹林、草坡等。包含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大部分的植被類型,具有中亞熱帶地區植被類型的典型性、多樣性和系統性。
白水洋園區內主要植被類型可以劃分為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落葉闊葉灌叢、典型常綠闊葉灌叢、灌草叢等10個植被亞類型,其中包括了43個群系,212個群叢。園區內已定名的維管束植物種類有162科、508屬、855種,珍稀瀕危植物11科18屬26種。其中,國家Ⅰ、Ⅱ級保護植物18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3種,有被譽為“植物活化石”的冰川期遺留珍惜植物—水松林。園區是中國南部第三紀、第四紀孑遺植物的重要保存地。
白雲山園區內可以劃分常綠針葉林、灌木林、常綠闊葉林、混交林、竹林、草坡等6個典型植被類型。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015種,其中蕨類植物28科41屬65種,裸子植物9科16屬23種,被子植物136科531屬927種。其中,區內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3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5種;珍稀瀕危12科21屬24種。首洋、馬洋、嶺下等村周邊分布有國家保護植物,如南方紅豆杉、柳杉等。白雲山的蓮峰寺前的天池中生長有“午時蓮”等珍稀植物。太姥山園區內可以劃分為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灌叢等4個植被類型。區內有維管束植物491種,其中裸子植物9科18屬29種,被子植物65科194屬462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5種:Ⅱ級保護樹種水松、銀杏、福建柏。Ⅲ級保護樹種有台灣蘇鐵、凹葉厚朴。竹類繁多,主要是麻竹,還有苦竹、黃竹、綠竹、蘆竹以及太姥山區稀有的方竹、黑竹、倒枝竹。園區內遍布杜鵑,種類繁多,色彩各異,成為一大特色。園區西部楊家溪下游渡頭村邊生長有楓香林,共250多畝,計1.1萬株,為江南最大的純楓香林。渡頭村後17叢古榕樹,是全球緯度最北的一片古榕樹林,其中大者樹齡近九百年,小者也有140多年。其中一株榕樹王占地達3.06畝。
動物資源
按世界動物地理區系和中國動物地理區系劃分,區內動物多數屬於東洋界華中區屬的種類,少數屬於華南區的種類,還有一些屬於古北界的種類。豐富的植物種類,多種多樣的生態環境,為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理想的棲息地。全區野生動物有2000多種。脊椎動物有700多種,其中哺乳類70多種,鳥類324種,爬行類100多種,兩棲類30多種,魚類600多種。無脊椎動物有1300多種。公園內擁有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物,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稀有性。有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雲豹、蟒蛇、赤魟中華鱘;國際二類瀕危動物蘇門羚;被列為二類保護動物的獼猴、大靈貓(九節狸)、山羊、穿山甲、鴛鴦、紅隼、鳶、小鯢、虎紋蛙、岩燕鹿、白鷳、翠鳥、相思鳥、長尾雉、毛冠鹿等。除此之外,園區還有以下動物資源:禽類:樹雀、白頸鴉、喜鵲、環頸雉、竹雞、山斑雞、松鴉、紅頭鴉、紅頭長尾、紅嘴蘭鵑、畫眉、麻雀、羅紋鴨、綠頭鴨、冠尾狗、黑背燕尾、海鷗等;獸類:毫豬、野豬、野猴子、華南兔、狗灌等;魚類:黃魚、帶魚、石斑魚、鱸魚、對蝦、梭子蟹、青蟹、烏賊等。
自然景觀資源
河流侵蝕地貌和花崗岩峰叢地貌是公園最主要的自然資源,成為本區發展旅遊的基本載體。其它自然資源同樣也具有迷人的魅力,如大嵛山島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麗海島之一;白雲山上的日出、雲海、佛光同樣讓人流連忘返。地質公園自然資源保存較好,生態環境質量較為優越。
白水洋園區
園區概況
白水洋位於寧德市西部屏南縣境內,園區面積77.34平方公里,分為白水洋、宜洋、水竹洋、雙溪以及棋盤頂五個景區。區內溪流密布,溝壑縱橫,擁有國內發育最典型、地貌類型齊全、景觀豐富的火山峽谷地貌景觀和被稱為“淺水廣場”的平底基岩河床地貌景觀,形成獨特的多彩水體風光。因其獨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被譽為:“奇特景觀,親水天堂”。園區內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更有省內唯一的鴛鴦、獼猴野生動物保護區。園內奇花異草爭奇鬥豔、珍禽異獸怡然生息,是“植物王國,動物天堂”。
白水洋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原國家副總理吳儀遊玩白水洋後題“奇特景觀”。白水洋經地質專家考察,確認為世界稀有的淺水廣場,由一塊巨石鋪展水底,面積達8萬平方米,且與周圍的山體相連,渾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無縫無苔;石上布水均勻,僅沒腳踝,清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瀲灩,色似白銀,令人稱奇。白水洋地質公園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
白水洋園區以極具科學性、稀有性、觀賞性的寶貴地質遺蹟,優美的地貌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共同構成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於2005年9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景點介紹
白水洋又名仙耙溪,為鴛鴦溪四大奇觀之一,位於福建省屏南鴛鴦溪風景區內,是鴛鴦溪上游景區。其三大水上萬米廣場經國家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系目前世界已發現的稀有淺水廣場,故被稱為“天下絕景”。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為一石而就,淨無沙礫。三大廣場最大的面積近4萬平方米,最寬闊處達150米,河床布水均勻,水深沒踝,陽光下波光粼粼,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
洋上可騎腳踏車,可駛汽車。有寬近百米的折水弧瀑,有近百米的水上滑道,赤身衝浪不傷肌膚,下與燕潭沙灘相連,既是天然的衝浪場所,又是天然的水上遊樂場。縣上每年八月份均在此處舉辦2萬人參與的民眾水上運動會,熱鬧場面更是妙極。白水洋兩岸五老峰,觀音岩相對峭岩平洋反差強烈,景區廳美,景區中還有石筍岩(又稱紗帽岩)。洞潭峽瀑、猴王遠眺,雙仙下凡,槽潭雄潭,雙乳潭,仙鯉朝天(站崗台),巨象迎賓等景。
白水洋百米衝浪滑道
白水洋的中洋最為壯觀,有些節理較發育的岩石因比較疏鬆,在水流的沖刷下不斷脫落,形成一個個“天然浴缸”,赤足走在白水洋上,感受水流的細膩輕撫,正應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上的理念思想。白水洋號稱萬米水上廣場,十里水街,每年盛夏都要在此舉辦水上運動會,運動項目有水上舞龍、鴛鴦板競走、水上撥河、跆拳道表演和百米賽跑等。中洋的百米衝浪滑道,長近百米,寬60多米,旅客只要仰面躺在滑道上,就可憑藉溪水的衝力向下游滑去,即刺激又沒有危險。
紗帽岩
五彩洋的中央,有一突出的石筍,從上方看,很象一頂明代的烏紗帽,故稱“紗帽岩”。據說當年有一位縣官路過此地,見此處山清水秀,感嘆宦海沉浮,遂生退隱之心,將紗帽拋在水中化為此石,中國文人的超脫,在桃花源中,在王維的輞川別墅中,又比似古人思蓴菜鱸魚之美而歸鄉,延續到此處的紗帽岩,恰作了最浪漫的註腳——身辭宦海此間游,獨戀清溪景色幽,洗卻塵心歸隱日,輕拋紗帽砥中流。紗帽岩形隨步換之下,從左側往上看去,其形如一隻巨龜,背上馱著一堆寶物,人稱“金龜馱寶”,總體看,又似一鼓滿的風帆,又稱“一帆風順”,因此,該景點又有一個十分吉利的名字——“金龜馱寶,一帆風順”。
五老峰
遊覽白水洋,必先登五老峰,在峰上憑高俯瞰,白水洋一覽無餘。五老峰山形秀麗,坐落在白水洋邊上,其前方的小平台人稱棋盤頂,傳說當年有五位神仙在棋盤頂上,面對棋局冥思苦想,過百代而忘卻自身,專注凝神而化為五老峰。
白水洋傳說
秀美的山水必然流傳著許多美好的神話傳說。白水洋的民間傳說有趣、獨特而頗具本地風光,傳說當年程惠澤因誤吞龍珠化龍時,為三峰村開闢了三百丘農田,當他騰空而起,準備飛往東海時,想多為農鄉做點事,由於時間傖促,他只好施展神威,擺動龍尾,在崇山峻岭中橫掃出一方農田,這方良田使這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不料早已垂涎這方沃土的惡霸郭某藉口這一帶的山地原是他家的,就勾結縣官,要霸占這塊土地。這事恰巧被居住在下游水濂洞中修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知道了,就在一夜之間,用了移山倒海的手法,把所有的田地都搬到水濂洞附近的山中,在此形成一處新的村莊,被當地群從稱之為宜洋(移洋),從那時起,這裡就剩下一塊光潔的石床,正所謂:民間神話久傳留,惠澤揚威造大丘,大聖為民移土去,唯留巨石伴清流。
白雲山
園區概況
福安白雲山位於福安市西北部,曉陽鄉與穆陽鎮交界處,距市區55公里,因白雲常繞而得名,是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海拔1448.7米,是福安最高峰,站在山頂,方圓300里景物一覽無餘。山的西南坡較平緩,是國營蟾溪林場主產區,東北坡險峻,峭壁林立,山脊如削,山上怪石嶙峋,有“猴走石山”、“石虎歸山”、“石雞欲鳴”、“仙人棋盤”、“三角仙井”、“仙盒”等自然景點。山後峰西坡建有冷水寺,以冷水寺為中心,寺後有繆仙宮,寺右有南北極宮,寺前有觀音亭;冷水寺前有一池,方圓10餘丈,池中長有眾多的午時蓮。近些年更發現了大規模古冰川遺蹟——冰臼群。
白雲山後峰西坡有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年)的“冷水寺”,後毀,1987年重建,寺前有“天池”,盛產午時蓮。該蓮十分奇特,每日午時伸出水面開花,花開時噼啪有聲,花呈白色。白雲山氣候獨特,除千變萬化的雲海奇觀時常可見外,在仙頂峰還可看到罕見的"佛光"。山中氣溫低於外界6-8度,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以白雲山為中心,周圍有鯉魚溪、八仙過海、九龍洞、鎖泉寺、太后公廳、五顯大帝宮、冰臼群等景點。景區中常有獼猴出沒,“九龍洞”處有一條二級瀑布,落差80來米,瀑布穿潭入石。此處鯉魚溪可與周寧鯉魚溪相媲美。國務院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福安白雲山被列為新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雲山景區於2004年被列為福建省風景名勝區,並於2008年10月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進入2009年世界地質公園推薦名單,2010年10月3日,作為“寧德地質公園”的三個園區之一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
景點介紹
鯉魚溪
鯉魚溪位於西麓谷口村。溪最寬處12米,多年來遨遊著數百尾長達1米色彩斑斕的大鯉魚,此魚極具靈性,每值村姑在溪邊漂洗食物、衣物時群鯉便聚攏而至,敢與人競相拖拔而毫無懼意。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在路下村的黃蘭溪邊,群山眾嶺夾一澗溪流,如白帶蜿蜒。兩岸聳立著8尊形態各異的石峰,猶如傳聞中的八仙正各顯神通跨越茫茫大海。在峭壁密林中還有80多隻獼猴出沒。
九龍洞
九龍洞位於白雲山西麓的南溪村附近山澗之中,兩側高達百丈的花崗岩峭壁危立。傳說有九龍出沒,故名。洞由巨大的花崗岩堆疊而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洞中有洞、深不可測。洞的上游,溪澗陡峭,流水常年傾入石洞,穿潭入石,所經之地,石洞一層套一層,流水一潭接一潭。有人把這裡的瀑布稱作“連級瀑布”。洞中岩石奇姿異態,表面光滑異常。
鎖泉寺
鎖泉寺位於白雲山西麓的鎖泉村,寺前山澗環流,以澗中一石形如鎖,故名。鎖泉寺始建於宋元符年間(1098~1100年),歷史上鼎盛時有僧三百餘,建有殿堂8座,為福安八大寺之一。明末為戰火所毀,僅存法堂、及海會塔各1座,1980年重建,有大雄寶殿,清法堂;齋堂及僧尼禪房。大雄寶殿高2.76丈,面積25平方丈,面闊3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殿中6根大石柱系唐代遺物。
太后公廳
太后公廳也稱皇后坊。座落於曉陽村,建築年代不詳。為木質宮殿式建築,主體的正中為舞台,兩翼為看台重檐,正面懸掛“太后公廳”匾額一面。主體建築前方,另有一座小型宮殿式建築,中有匾一面,書“太后”2字,下置石鑼石鼓。匾兩端原有木雕“聖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五顯大帝宮
五顯大帝宮在曉陽村,靠近太后公廳。始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1982年重修。大殿進深4間,面闊3間,重檐歇山頂,穿斗減柱造。中供神像,大殿前為樓閣式宮門,中間面向大殿處有戲台,兩側有看台。圓柱黃瓦,畫棟雕梁。
冰臼群
冰臼群主要分布於曉陽、穆雲等鄉鎮境內的白雲山九龍洞景區及金鐘山龍亭溪峽谷景區,大多位於溪段河谷,長期湮沒在水底,無人知曉,近年來上游建起水電站蓄水,這些千古奇觀才得以逐漸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的驚世容顏。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現場考察發現,這一奇觀為距今約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的產物,遺蹟資源集中、規模巨大,是目前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精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的冰川遺蹟地質公園條件。
中國冰臼的寶庫”、“冰臼奇觀中的精品”、“美觀、奇觀、壯觀”,6公里長的實地考察,韓同林教授和陳尚平教授用這樣的話語,對福安白雲山景區冰臼群奇觀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們認為,白雲山風景區古冰川遺蹟資源集中、規模巨大,與其他地方相比具備三大特點:其一、冰臼數量繁多,在河谷中隨處可見,形成大規模的冰臼群,個體大的高約60米,直徑約30米,這在冰川冰臼考察發現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次、冰臼形態類型豐富、口小腹大、特徵明顯,大小冰臼、連環相套,一些冰臼形態都屬新發現。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形狀冰臼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由此可推斷在距今大約二百萬至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福安曾為冰川所覆蓋。第三,大量的“U”字型底冰懸槽、冰脊、冰川漂礫及冰川鏟切等遺蹟,我國南方地區均屬首次發現。專家認為,白雲山冰川遺蹟,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完全具備申報國家級、世界級冰川遺蹟地質公園的條件,建議按照有關程式立即著手申報工作,保護、研究這些自然奇觀。專家們還建議,應提高冰臼分布區的可進入性,完善道路、安全等措施,讓古冰臼展現在更多世人的眼前,“走”得更遠。
白雲山景區冰臼群的發現,對研究福安古氣候、古地貌具有極高科研價值,同時更將有助於提升白雲山風景區規劃、建設、發展的等級,是“閩東北親水游”的一大亮點。目前福安市委、市政府已將冰臼群列入白雲山風景區旅遊總體規劃,景區面積由原來的32平方公里擴大至95.88公里。
太姥山
園區概況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岩怪石,千姿百態,景色獨特,蔚為奇觀。主峰海拔917.3米。登臨絕頂,極目東海,水在天際流,峰從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觀”著稱於世。它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雁盪、武夷地處通衢,聲名遠揚,而太姥僻居海隅,知之者鮮。相傳堯時老母種蘭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實在頗有見地。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桑園翠湖、福瑤列島五大景區;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處獨立景點。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根據地質部門考察,太姥岩石為粗粒花崗岩,屬燕山晚期,地質史中生代白堊紀的產物,距今約九千萬年至一億年。由於地殼的變動,海洋上升,東西南北與近水平三組互相垂直的向節理髮育,形成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經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流水沖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十分興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瑞雲、靈峰、芭蕉、天王等寺規模最大。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和石池,可見當時之規模。玉湖庵為宋理學家朱熹草堂,璇璣洞為朱熹隱居之所,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太姥山下的秦嶼鎮,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陣地之一。有“萬古雄鎮”之稱。1988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景點介紹
太姥石景
太姥山嶽遊覽區是太姥山的主體,面積24.8平方公里,包括國興寺,葫蘆洞、一片瓦、香山寺、“九鯉朝天”、白雲寺、天門寺七個景區,共有三百六十景。峰嶺層疊,怪石嵯峨,處處是景,步換景異。古人有詩讚之:“太姥無俗石,個個皆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山峰一般集中在500~1000米高度之間,巒嶺交錯,谷深壁陡,洞穴遍布,雲霧繚繞。山上多奇花異樹,如空谷蘭、雲霧草、感觸樹、相思林、五色杜鵑、綠雪芽茶等,更為山景增色不少。而東望大海,藍天與碧海共妍,島礁同港灣並美,使人更深刻地領會“山增海闊,海添山雄”的意境。
岩洞
太姥山是由花崗岩構成的峰林山地,遍布著一百多個岩洞,這些洞穴雖不及廣西桂林古籍為岩溶洞那樣的秀麗多姿,但亦曲折幽奇,別具特色,引人入勝。著名的有葫蘆洞、將軍洞,一線天、滴水洞、七星洞、一片瓦、犀牛洞、白馬洞、鴻雪洞、蝙蝠洞、福成洞、韋陀洞、蓮花洞、龍潭洞等等。大都岩洞都有天光瀉漏、明蟬相間之景。有的洞穴是洞連洞、洞套洞、神奇莫測。有的洞內可望海觀日,有的洞內石景連綿,有的洞內有暗泉明瀑,有的洞內還生長著奇花異草。景色迷人,令人神往。葫蘆洞和將軍洞在葫蘆洞景區,葫蘆洞形似葫蘆,洞室寬大,可容千人,面積2000平方米,有“世外桃源”之譽。宋代曾建有樓閣,今已無存。洞中生長著空谷蘭、鳳蘭等名花,暗香浮動,滿穴馥郁。將軍洞因其頂有三石似將軍的鞋、帽、劍而得名,由十幾個洞穴相連組成,人稱“將軍十八洞”。長977米,有四個洞口。洞內有七個廳堂,十三個天井,還有“三線天”、“回音洞”、“洞中聽泉”等勝景。“三線天”是兩塊巨石壓頂,似墜未墜,驚險萬狀,頂部一條裂隙,形成三線藍天,陽光照人,滿穴生輝。“回音洞”是一條狹窄暗道,迂迴曲折,上下盤鏇,人行洞內,前後不見,但能相互呼應,雖相隔幾十米,其聲猶似近在耳邊。這是由於洞壁回音傳聲所致,若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洞中聽泉”長160米,地下泉水淙淙,聲如佩玉,故古人稱為漱玉洞。若遇大雨過後,泉水如瀑,轟鳴激盪,令人心悸。穿過“洞中聽泉”,進入“流水灣”,長130米,遊人可藉助洞頂透光,看到泉水流動,水質清甜,可以解渴。將軍洞內還生長著木荷、紅楠、栲樹、翠竹、紅白杜鵑等花木,以及千年古藤蔓。其東面有一線天,也是個奇妙的岩洞,長200米,高60米,洞壁陡立,頂開一線。洞內道路高低寬狹,曲折盤鏇。
九鯉溪
太姥山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雨量充沛,山中溪澗較多,山青水碧,植被豐茂。其中尤以山西麓的九鯉溪風景更佳,現單獨闢為“九鯉溪瀑”遊覽區。九鯉溪又名赤溪,源出拓榮縣東山綆,長25.86公里,有十三條支流瀠洄於太姥山嶺之間。沿岩分布著二十多個景點。溪流兩岸青山逶迤,綠樹蔥蘢,怪石林立。中間碧水澄澈,峰巒倒映,水波漣漪。在淺灘處河底卵石紛陳,游魚可數,周圍還有小玉女峰、“迎仙船”、“仙童望日”、“觀音坐蓮”等美景,環境優美,猶如一個“童話世界”。從上游九鯉村至下游渡頭村共有淺灘十六處,在深淺灘底交接處形成急流跌水,遊人乘筏過此,跌宕飄忽,驚而不險,頗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九鯉溪上有兩處瀑布,一在上游蔣陽村前,名溪口瀑,瀑水從60米高的崖頭上下跌,聲聞靈敏里,人若站在瀑水下定局的高岩上往下看,只見水流在半圓形峭壁上“跌打翻滾”,猶如困獸搏鬥,令人膽顫心驚,不敢久視。由瀑水濺潑的水珠瀰漫溪上,在陽光下形成一道道美麗的長虹,光彩奪目。另一瀑布在連花峰下,名龍亭瀑,落差達120米,分成兩束,吾“人”字形,人在筏上仰視,如白練凌空,銀河下瀉,聲如驚雷,氣勢磅礴。
冷城古堡
冷城在太姥山東麓,系一山間村寨,自明喜靖年間起,當地人民為防禦倭寇侵擾,築有城堡一座,周長1127米,高5.6米,厚4.6米,設東、南、西三門,北依崖壁。城內有東西向街道一條,卵石鋪路,傍依清溪。街道兩側民居和小巷參差排列,建築古雅,鄉風淳樸。此城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訪古採風的良好去處,游太姥者大都要來此一游。城內還有宋代泗洲文佛石屋、三官堂、猴仙宮、史楫象祠等古蹟。宋代石屋位於東門內,其須彌座上雕有人物、鳥獸圖案,造型古樸,形態生動。
冷城在南宋曾是文人薈萃之地,著名的史學家鄭樵、理學家朱熹都曾在此聚眾講學,設帳授徒。朱熹還在此創辦過“石湖書院”(原名石湖觀),並自撰門聯“溪流石作柱,湖影月為潭”。今遺址尚存。其高足楊楫出生於此,後官至湖南提型。
靈峰寺
峰寺在冷城西側的翠薇峰下,始建於唐鹹通遠年(公元860年),宋時稱“蘭溪寺”,又名“小靈峰”。經歷代整修擴建,頗具規模。寺內有大雄寶殿、藏經樓、念佛堂、齋堂、花圃等建築。
“申世”相關報導
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申世”成功三園區景觀罕見2010年10月5日,《海峽都市報》台北時間10月3日23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希臘萊斯沃島召開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一致通過寧德地質公園“申世”材料,寧德地質公園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這意味著繼泰寧地質公園“申世”成功後,福建省新增一地質公園“世界名片”。地質公園內晶洞花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蝕地貌、海蝕地貌相結合,構成了“山海川島湖林洞”的奇特景觀,在世界範圍都較罕見。風光獨特的地貌景觀和畲族人文景觀構成了重要旅遊資源。
“申世”細節三年打造寧德“世界名片”為確保“申世”成功,福建省以及寧德市有關方面準備了整整三年。2007年10月,寧德召開“申世”籌備會,整合白水洋、太姥山和白雲山三大景區資源,進行捆綁申報,成立申世辦,寧德地質公園“申世”正式拉開帷幕。
2008年10月,順利通過國內審查,被國土資源部正式列入2009年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推薦名單。寧德申世辦於2009年10月15日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確認信息。2010年7月,聯合國專家到寧德地質公園全面考察,對當地自然景觀、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讚不絕口。“申世”影響與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形成南北互補格局
世界地質公園評審、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趙遜說,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與世界自然遺產有著同等地位的品牌,寧德地質公園遺蹟豐富多彩,且類型齊全,是對遊客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的最好課堂。寧德地質公園晉級世界地質公園後,將與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形成南北互補格局,全面推進福建旅遊業平衡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受交通制約,寧德旅遊業發展緩慢。寧德副市長陳輝表示,如今,制約閩東旅遊業的交通瓶頸被打破。2003年瀋海高速的通車,2009年高鐵通車,向內陸延伸的寧武高速公路目前也在緊張地建設,這幾條交通動脈的建立不僅把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的幾個景區連線在一起,形成寧德市中心到各縣(市、區)旅遊景點的“一個半小時”交通網,而且也使寧德到武夷山、三清山等著名景區的路程大大縮短。
“申世”建議應解決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親水天堂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名山奇峽白雲山,都以各自的魅力吸引著一撥又一撥的遊客。據統計,寧德旅遊業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為相關行業間接提供就業崗位10萬多個,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旅遊專家稱,寧德地質公園“申世”成功後,如何破解開發與保護的雙重任務,仍任重道遠,需要有關方面統籌完善建設項目,協調處理好景區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