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我國的幾個主要的恐龍地質公園,分屬於幾個不同地區。恐龍地質公園各具特色,也是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

基本信息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水庫庫區(現稱太極湖)北岸。東距省會蘭州54公里,東南距永靖縣城水路34公里,並有一鐵路線從旁邊通過,交通極為便利。公園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成群的恐龍足印為主體。

特點

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體感強。同時,在同一岩層層面上還保存有恐龍臥跡、尾部拖痕及糞跡等,構成了足印、臥跡、拖痕和糞跡共存的場面,非常獨特。在已經揭露的總計710平方米的岩層層面上發現了8類30組270個足印,其中至少包括兩類巨型蜥腳類、兩類獸腳類、一類似龍類和其它三類形態獨特、尚未歸屬的足印,代表至少8個屬種。在同地點出現如此多樣的食植類和食肉類恐龍足印,在國內尚屬首次,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組蜥腳類足印後足印長150厘米,寬120厘米,前足印長70厘米,寬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側緣間距345厘米,為世界之最,而且該類足印前足小,後足大,前後足足印成對出現並有規律地部分疊覆,為國內外首次發現。

在該足印遺蹟產出的附近地區,已經多處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恐龍的類別和研究足印遺蹟與造跡生物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

恐龍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龍生理和生活習性的珍貴材料,其形態、排列方式和組合特徵能夠真實地反映相當一部分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如個體大小、運動方式(四足或兩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獨居)等,同時能夠為研究恐龍生活環境和生物類別提供重要依據。由於恐龍類別多樣,形態古怪,並以體軀巨大而著稱,在成功地統治地球長達一億六千萬年之後,又在距今約6千5百萬年前全部消失,其從發生到繁盛、從衰落到絕滅的整個演化過程充滿著傳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肯定會吸引眾多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觀考察,使其成為最受青睞的、津津樂道和普遍關注的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黑龍江省嘉蔭縣城西部,黑龍江右岸太平溝河口與二號亮子之間,長約11平方公里,北鄰黑龍江與俄羅斯巴斯科沃相望,山勢平緩,依江而立,總面積38.44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晚白堊世恐龍化石及其伴生的動植物化石為主。  

特點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含有晚白堊世(距今8800至6500萬年間)豐富的恐龍、腹足類、魚、昆蟲、龜鱉類及植物等化石,產化石地層剖面完整,層序清楚,層位穩定;龍骨山恐龍化石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恐龍化石,屬平頭鴨嘴龍亞科,是晚白堊世大型鴨嘴龍的代表,迄今,僅在我國黑龍江流域發現。除此之外,亦發現了食肉類的霸王龍。園內所發現的植物化石,被命名為嘉蔭被子植物群,是我國晚白堊世泛北極植物區被子植物的典型代表,在我國是首次發現,填補了我國北方晚白堊世植物發展史上的一個空白,為晚白堊世古地理、古氣候研究又提供了新的佐證,堪稱一座天然的晚白堊世地質陳列館。

植被資源主要分布於北部龍骨山地區,為針闊葉混交次生林,雖林木植被覆蓋率較高,但保護樹種及成材較少。主要樹木有:落葉松、樺樹、柞樹、楊樹、水曲柳及黃鳳梨、胡桃楸等,森林面積約30736畝,占總面積的53.3%。除上述林木資源外,林地中尚有:蕨菜、刺嫩芽、山藥、黃瓜香、五味子、磨菇等植物資源。

野生動物資源目前主要有:狍子、山狸、草兔、灰鼠、黃鼠、沙半雞、鳥類、野雞等生存棲息。此外,還有一些遊動的野黑熊和黑龍江江心島上各類水禽。

公園北側的黑龍江水資源豐富,是冷水魚生長繁殖的主要場所。14個魚科98種魚具食用價值,其中以鱘、鰉、鮭、“三花五羅”、鯉、島子最為珍貴。江河自然捕撈量每年200―300噸。

地質公園三水環抱,臨江而立,自然景觀奇異絢麗。登山遠望,溝壑縱橫、群峰相矚;遠眺彼岸,沃野千里、空曠遼闊;俯瞰山下,江平如帶,緩緩東流。在夏季,但見層林疊嶂、山水相連、林翠峰青、野花爭艷、風光奇麗;到冬季,滿目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江面冰塊林立、前呼後擁、擊岸沖天,極為壯觀。是難得的科學普及、旅遊休閒的好地方。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祿豐位於滇中高原盆地,海拔1600米,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在1.9億年前,這裡曾是世界上最大動物--恐龍的誕生地之一。當時這裡氣候溫暖濕潤,湖沼密布,河流縱橫,植被豐宣,生活著眾多的恐龍。然而,在近兩億年的時間裡,這一切都被淹沒在厚厚的塵土之中……

歷史

雲南祿豐,在20世紀30年代就因出土恐龍化石而蜚聲中外。據統計,從1938年發現第一條恐龍化石迄今,祿豐境內已發掘出尹氏蘆溝龍、中國虛骨龍、三疊中國龍、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黃氏雲南龍、巨碩雲南龍、新窪金山龍、中國安琪龍、祿豐滇中龍、奧氏肢龍等110多縣恐龍化石,分為24屆34種。祿豐是我國乃至世界發現恐龍化石數量最多、個體最為完整、種屆最豐富的地區,被譽為“恐龍之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祿豐縣老長管地區,發現了分別為旱、中、晚保羅紀三個時代的恐龍化石,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堪稱世界奇觀。  

1995年5月,祿豐縣川街鄉一位農民在老長菁發現了恐龍化石。縣博物館對老長箐化石點進行了全面印發掘。剝開表面岩層,發現有4條恐龍緊挨著排列在坑內,恐龍旁還有4個小陸龜,在恐龍和陸龜的上下土層里,發現成片的水生動物群化石。同時,人們發現,4條恐龍的頭均面向著東方,這在恐龍發掘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祿豐龍:6500 萬年前,地球上一種身軀龐大的動物絕滅,解剖學家歐文通過對化石的長期研究,把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1995 年,祿豐縣川街鄉的青年農民羅家有在一個紅色山包上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們發掘後露出8具恐龍化石個體,而且,發現大量恐龍化石的可能仍然存在。這一發現掀起自1938 年卞美年發現“許氏祿豐龍”後的國際性祿豐恐龍熱。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位於祿豐縣東北9公里的石灰壩村。在村褐煤層中發現祿豐古猿化石,同一地層中還找到雲南西瓦古猿和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生存時代是八百萬年前的早上新世中期。1980年4月9日,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具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它是從猿演化到人的代表。所以,臘瑪古猿又被譽為人類的猿型祖先。它的發現填補了從距今1500萬前的開遠臘瑪古猿,到距今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缺環,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臘瑪古猿 臘瑪古猿是人類的最早祖先。臘瑪古猿最早是美國學者劉易斯於1932 年在印度西瓦克山區的地層中,發現了距今1400 萬年至 800 萬年之間的一些古猿化石,指出這是一種比較進步的猿類,是早期人類的祖先,並以印度神臘瑪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臘瑪古猿”。此後,在我國和巴基斯坦、土耳其、肯亞、印度、匈牙利、希臘、雅典等國家先後發現一批臘瑪古猿化石,但僅限於頜骨和牙齒。1975 年5 月,我國在祿豐縣縣城以北石灰壩廟山坡小煤窯發現了一枚古猿牙齒化石,引起了中科院的重視,相繼組織了幾次考察,共發掘出臘瑪古猿頭骨化石 3 個、 西瓦古猿頭骨化石 4 個,古猿上下頜骨化石數十塊,單顆古猿牙齒化石等共1202 枚。其中,以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率隊於1980 年12 月發掘的一具臘瑪古猿 頭骨化石最為珍貴,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臘瑪古猿祿豐種”,地質年代屬第三紀上新世早期,距今 800 萬年前,具有從猿進化到人的一系列顯著特徵,已經擺脫了樹棲生活,能夠直立行走,這對於探討人類起源的早期進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外國專家評論說,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現”、“人類起源的鑰匙掌 握在中國”,並一致把祿豐稱之為“人類起源的重地”。 恐龍山 位於祿豐縣城所在地金山鎮東北4.6公里的大窪辦事處。14個自然村周圍皆有恐龍化石露於地表。1938年卞美年教授發現該處化石,經楊鍾健等人多次科學發掘,至今已有50餘年研究歷史。該處化石分布在以大窪為中心的4.5平方公裡面積上,地下有4個含化石地層。迄今為止,已發現脊椎動物22屬38種。恐龍和三列齒獸中的卞氏獸化石聞名世界。其中,恐龍化石種類繁多,時代較早,被譽為"恐龍之鄉"。1961年國務院、省人委將該地列為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1998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祿豐恐龍化石遺址 位於祿豐縣城4.5公里處,主要分布在恐龍山內,整座山均為中生代侏羅紀地層,由於這裡出土了大量恐龍化石,所以名為恐龍山。祿豐恐龍化石於1938年被發現的,是當今世界恐龍化石保存數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當時在祿豐一帶發現了24屬30多種,分別屬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三大類,統稱為“祿豐蜥龍動物群”。其中尤其以許氏祿豐龍的發現震驚全球,這種恐龍的體積不大,距今已有1億8千萬年,屬於最古老的種類,但保存得卻十分完整,對於人類對恐龍早期進化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地位

這次發現的4條恐龍不僅填補了我國沒有中侏羅紀恐龍化石發現的空白,而且是世界上惟一一處在同一斷層發現兩個地質年代恐龍的地方。1996年來,人們在這4條恐龍的周圍,又發現了不少露頭化石,挖掘面積擴大到200平方米,發現了一個祿豐恐龍的墓地群。祿豐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早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種類,以恐龍為代表的祿豐蜥龍動物 群,是我國目前有關古脊椎動物化石最豐富最完整的動物群之一。祿豐盆地恐龍化石十分豐富,已出土的恐龍中,有蜥龍類、虛骨龍類、鳥龍類等三個種類,達 25 屬 33 種,是研究恐 龍家族的發生、發展至衰亡的重要區域。半個世紀以來,祿豐恐龍吸引著致力研究古生物的 中外學者,紛至沓來,這對古生物科學的研究和普及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恐龍博物館

位於祿豐縣城內,占地3000平方米,共有八個展廳,裡面陳列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銅佛像等。其中,一億多年前的恐龍化石和八百多萬年前古猿化石中外馳名,祿豐因此而被譽為恐龍和臘瑪古猿之鄉。1938年冬,我國地質學家卞美年教授到祿豐考察地質,想從那些八公尺厚的紅色土層中尋找鹽和石膏礦,到祿豐聽農民說紅層中埋有龍骨,他進行了小規模的發掘,並找到許多。此後,我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教授通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先後發表了《祿豐蜥腳類恐龍的初步研究報告》等論文,受到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重視。隨後,祿豐的名字被很多國家寫進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書之中。

諸城恐龍地質公園

前不久,諸城剛剛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國龍城”稱號。如今又從這裡傳出了更大的喜訊:諸城出土了身長超過20米的“中國龍王”,此被命名為“巨大中國龍”的鴨嘴龍化石成為目前世界之最。

發現

在這次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該市1990年發掘出的一具高9.1米、長16.6米的“巨大諸城龍”化石更大的鴨嘴龍化石,打破了一直由該市保持的最高大鴨嘴龍的世界紀錄。
該化石現已發掘出長170厘米以上的鴨嘴龍股骨,長140厘米、寬24厘米的肩胛骨,長110厘米、寬28厘米的肱骨等,較此前發現的同類骨骼化石尺寸更大。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趙喜進鑑定,這組化石的“主人”的個頭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鴨嘴龍中最高大的。
目前,化石的修復組裝工作已經展開,專家初步將其命名為“巨大中國龍”,一旦裝架完成,化石骨架垂直高度將超過10米,身長超過20米。新的“世界之最”也將隨之誕生,並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龍王”。

亞洲首現大型角龍頭骨化石

記者從當地旅遊部門獲悉,一塊呈“W”形狀的大型角龍頭骨化石在臧克家故里出土,成為亞洲首例大型角龍頭骨化石。

在著名詩人臧克家故里―――諸城市龍都街道臧家莊村的化石發掘現場,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塊呈“W”形狀的白色化石,經趙喜進鑑定,該化石為大型角龍的頸盾,石化程度高,保存完整,且個體龐大,僅頭部就有2米多,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

據介紹,角龍類恐龍屬於素食類恐龍,此前比較完整的大型角龍頭骨化石僅在北美地區發現。此次諸城的大型角龍頭骨及頸盾化石是在北美之外地區首次發現,為亞洲發現的首例大型角龍頭骨化石。這對研究諸城當地的古地貌和氣候具有重要作用。

諸城發現“侏羅紀公園”

在諸城市龍都街道庫溝村北,一個罕見的恐龍化石群在科考發掘過程中被發現,300多米長的斜坡上密布著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宛如一條浮雕長廊。包括這條化石帶在內,2008年3月以來,科考人員共在諸城市境內的龍都、舜王、賈悅、枳溝等鄉鎮(街道)15處地點試掘和發掘出土恐龍化石7600多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趙喜進、徐星等證實,這一規模龐大的恐龍化石群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已發現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諸城是我國重要的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紀恐龍化石產出地。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曾有過兩次大規模恐龍化石科學發掘。今年3月,第三次挖掘開始啟動,經過7個多月的發掘,從諸城地下挖出了這個讓世界震驚的“侏羅紀公園”。

前景

諸城欲建兩個地質公園 “一龍一蛋”遙相呼應

根據諸城市的規劃,將在庫溝發掘現場建設恐龍谷世界地質公園主館,在臧家莊發掘現場建設恐龍谷世界地質公園分館,形成“一龍一蛋”規模。

記者在諸城市龍都街道庫溝村村北看到,鐵絲網把發掘工地圍了起來,發掘現場的土坡上用塑膠布和草氈將化石挖掘點覆蓋保護著,增加了些許神秘色彩。

鐵絲網外面各種規劃圖和效果圖豎立在顯眼處,規劃圖上標明:恐龍谷地質公園將以“神秘的白堊紀、生態的恐龍谷”為規劃主題,以巨龍、古生物、奇石、名樹、秀水為建設內容,以“大規模、成批量、多品種、創一流”為建設要求,採用古環境復原、模型展示和遺蹟露出等多種方式把大批的恐龍化石展示給遊客,讓遊客深刻感受、體驗恐龍文化。項目占地6000畝,其中核心區1000畝,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從2008年開始,用3年多的時間完成。

其它

在臧家莊發掘現場,一個蛋殼形狀的場館規劃圖屹立在發掘現場。上面介紹說,自2008年以來,先後在此出土大量恐龍化石,該化石群規模之大、品種之多世界罕見,是古生物科考的重大發現。為保護好該化石群,諸城市決定在此建設恐龍谷世界地質公園分館。該館外形設計為裂開的恐龍蛋殼形狀,寓意新發現、新收穫、新希望。館內展示主要採取底層立體展示、化石平面展覽、地下化石層隧道展示等,項目占地約100畝,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總投資2000多萬元,於2008年9月開工建設,計畫2009年7月1日前建設並投入運營。分館建成後,與恐龍谷世界地質公園主場館遙相呼應,形成“一龍一蛋”的旅遊格局。

“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恐龍化石資源開發及恐龍谷地質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協調、調度和落實,並組織專家對全市恐龍化石分布點進行普查,委託有關部門對恐龍谷地形進行勘測,製作完成了恐龍谷地形圖、勘測定界圖,確定了恐龍谷附著物的清理補償工作。組織專家對恐龍谷恐龍化石資源進行了探索性發掘,發現了大批化石,為下一步大規模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當地有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一龍一蛋”地質公園建成後,諸城將會有全新的旅遊景點。從市區的恐龍博物館,沿濰河、涓河乘船不到10公里,就可直達。

專家介紹,除已經出土大量化石的龍骨澗、臧家莊外,共勘察試掘30多處地點,對加快恐龍化石的挖掘、修復、裝架工作並為研究諸城、濰坊乃至山東的恐龍資源分布狀況、古地理、古氣候打下了基礎。目前,因天寒地凍挖掘已停滯,開春之後將繼進行挖掘,到時一定還會有更新的發現!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體格龐大的仿真恐龍,讓人嘆為觀止的庫斑豬、三趾馬骨架化石,神氣奧妙的宇宙演化、地質演變及生物進化過程……2008年10月26日上午,鄖縣恐龍蛋化石群——鄖縣國家地質公園在鄖縣柳陂鎮青龍山舉行開館典禮,正式對外接待遊客。

在上午的開館儀式上,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姜建軍,省國土資源廳總工程師、黨組成員徐振坤,市人大副主任陳冬芝,市政府副市長彭承志、鄖縣縣委書記、縣長柳長毅等有關領導為地質公園開館剪彩。

特點

據悉,鄖縣國家地質公園是目前我省首家恐龍博物館,也是鄂西北最大的地質博物館。它主要由恐龍湖、青龍山恐龍等化石群組成,是迄今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種類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其覆蓋面積達4.2平方公里。這些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紅粉沙岩地層的恐龍蛋化石,距今已有6700萬年至13500萬年的歷史了。

鄖縣國家地質公園建築面積達2580平方米,外觀酷似一個巨型的恐龍蛋,分為上下兩個展廳,一層為恐龍廳,由同時能容納50人的4D影院演示廳和景觀廳組成;二層為展示廳、地質廳、辦公室。一層恐龍廳內展示有鄖縣各景點風光片電子文檔、畫冊介紹,6具化石含量在80%以上的完整的恐龍骨架,二層的鄖縣龍、鴨嘴龍、禽龍等模型,惟妙惟肖,再現了這些“龍王”當年生活的情景。展廳里化石含量達95%以上的庫斑豬、鏟齒象、三趾馬等動物骨架,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庫斑豬骨架化石,目前世界僅有3具。鄖縣當地30餘種礦物標本,20塊較大的綠松石也收納在此。該館周圍還建有恐龍蛋化石群遺蹟主題廣場、地質公園標誌碑、科普展示中心、恐龍蛋化石展示長廊、地質景觀牆、恐龍遊藝園等設施。

建設

據了解,2001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了湖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自然保護區。2005年8月,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被國土資源部評審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7月,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被列為國家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同年10月,香港華懋集團在柳陂鎮青龍山投資興建起了占地1200餘平方米的恐龍博物館。

目前建成的恐龍博物館是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的一期工程,其二、三期工程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工,總投資過億元,計畫在5年內將其建設成國家4A級旅遊區。到2010年左右,這裡將被打造成集教育、旅遊、娛樂於一體的休閒度假勝地。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