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幾年來鳳山投入資金1.17億元,進行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興建景區公路6.5公里,遊覽步道14公里,觀景亭4個,公路沿線景觀巡視瞭望台3處,景區景點巡視瞭望台2處,停車場6個共15000平方米,景區遊覽步道安全護欄4000米,遊客服務中心三處3000平方米,景區旅遊廁所7座,建設4200平方米地質博物館,設定景點科普解說牌50塊,科普解說長廊4處、景區公路方向指示牌13塊、公路沿線大型廣告宣傳牌7塊,各類旅遊標識400塊。建設並成功申報四星級賓館1家、二星級賓館1家,建設完善一批景區休閒養生賓館及農家樂設施,目前全縣日可接待遊客量達1800人。
加強地學知識科學普及,使地質遺蹟的保護深入人心。樂業縣在穿洞天坑等20多處地跡典型的地方設立了醒目的標誌牌,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對地質遺蹟的保護進行了廣泛宣傳。並把地質遺蹟保護等相關知識編成書籍、冊子發到全縣各中、國小校,每周利用一節課對學生進行地質公園知識的教育和培訓。截至目前該縣共製作各種宣傳手冊10000多份、發放宣傳單18500多張、橫幅30多條,在全縣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質遺蹟的濃厚氛圍。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蹟的人人保護意識正日益深入人心。
樂業-鳳山地質公園位於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由相鄰的樂業大石圍國家地質公園和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組成,包括八大景區和兩個地質博物館,即黃猄天坑景區、大石圍天坑景區、穿洞天坑景區、羅妹洞景區、布柳河景區、鴛鴦泉景區、三門海景區和江洲長廊景區,以及穿龍巖綜合地質博物館和樂業天坑博物館。地質公園地理跨度為東經106°18′~107°06′E,北緯24°18′~24°50′N,海拔高程274~1500米,總面積930平方公里。
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內的典型塊狀岩溶區,發育有兩大地下河系統,形成了成熟的高峰叢地貌,擁有全球最大的樂業大石圍天坑群、最集中分布的鳳山洞穴大廳、天窗群、最大跨度的天生橋及典型洞穴沉積物、最完整的早期大熊貓小種的頭骨化石,以及獨特天坑生態環境保留的動植物多樣性,如天坑植物群落、布柳河河谷森林群落、中國蘭花之鄉和洞穴動物群落,
這些資源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以及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
此外,特殊的地質背景為當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多民族融合留下了獨特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非常好的開展地質遺蹟保護和發展旅遊事業的條件。
景點
大石圍天坑

穿洞天坑
景區主要地質遺蹟有唯一可通過洞穴進入天坑底部且具有原始次生森林、藤類非常豐富的穿洞天坑及兩頭的天窗洞與梭子洞、穿洞、熊家西洞、熊家東洞、飛貓洞地下河系統,甲蒙天坑、茶洞天坑等,具有旅遊觀光、科研科考、科普教育、探險探秘、登山健身、攀岩探險的價值。目前已開發穿洞天坑,對遊客開放。羅妹蓮花洞
景區為地質公園樂業園區的門景區,主要景點有羅妹蓮花洞、地質公園博物館、弄洋湖、河坪坡立谷、同樂坡立谷、六為坡立谷、河坪地旅遊景區簡介12下河、金銀洞地下河等,已開發羅妹蓮花洞和地質公園博物館兩個遊覽景點。羅妹蓮花洞分下層水洞和上層旱洞,旱洞以洞穴蓮花盆群為特色,是目前全球已發現洞穴中蓮花盆最多、最大的洞穴。地質博物館通過圖文展版、實物標本、沙盤模型和多媒體設備系統地展示了地質公園地質遺蹟主要特徵及其國內外對比,形成背景及當地人文風情等內容。是地下河洞穴觀光與探險、科普教育、休閒度假的好場所。黃猄洞天坑景區
以周邊絕壁最為完美的黃猄洞天坑及其周邊的森林為依託,包括周邊的七仙女洞、天坑洞豎井、下岩洞地下河、大熊貓化石洞、吊井天坑、龍坨天坑、里朗天坑、拉洞天坑、香當天坑、老屋基天坑、懸崖天坑、中井豎井及大燕坪豎井、國家蘭花基地、白雲山莊等景觀,組成一個頗具特色的生態景區。目前僅開放了黃猄洞天坑,是攀岩和速降基地,天坑觀光遊覽、探險探秘、科學研究、森林生態體驗、科學普及堯民族風情的多功能原生態旅遊綜合鳳山巴臘猴山

鳳山鴛鴦洞
只羨鴛鴦不羨仙,是中國對追求浪漫愛情的極致比喻。12月25日下午,“尋找喀斯特神話,走進天作之美的家園”廣西世界地質公園探訪團一行告別百色抵達河池鳳山縣,探訪考察了位於鳳山縣城東面的鴛鴦洞和鴛鴦泉鳳山地質博物館

穿龍巖又稱鳳陽關位於縣城西北角200米處,穿龍巖洞廳面積中國第七,世界第九。因奔騰數十里的喬音河下游流徑松仁村進平包屯黑潭,從內龍山腳冒出一截後闖入岩洞直注縣城,活象一條巨龍,隱而復現,穿岩入城,故古人名之日穿龍巖。穿龍巖寬約300米,高80米,碧江靠右邊崖腳而流,潺潺作響;小道石路沿左邊河岸盤環而上;岩頂密集石乳、石幔倒掛,絢麗多彩;水中青山倒映,宛如“世外桃源"。穿龍內洞左側岩壁有一長50米、高10米的石刻長廊,古今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許多手跡。清未南寧官客宋福基,到此揮毫道“大華山川";民國年間廣西省主席黃旭初雲遊此地,揮筆道“奇山妙水,俯仰清高"石刻字型剛勁有力。據說古代旅遊家徐霞客曾在這裡駐足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