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風景秀麗的黃山市境內。地質公園以典型丹霞地貌為特色,輔以恐龍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於一體。齊雲山,古稱白岳,湖光山色,風光無限。其丹霞地貌類型齊全,屬峰叢式丹霞地貌,集奇、險、秀、美於一身,區內奇峰崢嶸、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巒疊嶂、千姿百態。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地理位置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風景秀麗的黃山市境內,北望黃山,西臨新安江發源地六股尖、牯牛降自然保護區,新安江兩大支流——率水、橫江從公園南北兩側流過。齊雲山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6.9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典型丹霞地貌為特色,輔以恐龍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於一體。

齊雲山,古稱白岳,湖光山色,風光無限。其丹霞地貌類型齊全,屬峰叢式丹霞地貌,集奇、險、秀、美於一身,區內奇峰崢嶸、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巒疊嶂、千姿百態,代表了晚白堊世(距今約9000萬年)以來在地形發展過程中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的模式之一。

齊雲山丹霞地貌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產生、演化而成。在距今9000至65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形成了紫紅色礫岩、砂岩、鈣質砂岩互層的淺湖相——山麓河流相沉積,組成了齊雲山組和小岩組,期內有一次基性玄武岩噴發構成齊雲山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而穩定成層產出的玄武岩又給丹霞地貌鑲嵌了一個絢麗的“花邊”。

始於距今5300萬年前的第三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盆地全面抬升變為侵蝕區。在幾千萬年的抬升過程中,由於差異升降,齊雲山地區的抬升幅度高於周邊地區,相對高出100~300米。抬升過程中形成的斷裂、節理,構成了齊雲山丹霞地貌的展布格局;近水平的地層產狀和岩性的明顯差異,為平台、崖洞等丹霞地貌景觀的形成提供了條件。伴隨地殼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是齊雲山丹霞地貌景觀形成的直接因素。其中流水的侵蝕作用最為顯著,地面流水對岩層沖刷侵蝕,首先沿垂向張節理發育形成沖溝,流水繼續沖刷侵蝕,沖溝加寬加深便形成溝谷。如“五老峰”景觀,流水沿北西向沖刷形成溝谷,沿北東向沖刷形成一組沖溝,形成五峰並列的奇觀。溝谷邊緣的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張性節理崩落,形成峭壁,相對高差數十至數百米,最高峭壁達300米,如“紫霄壁”、“真仙洞府”等。岩石在自身重力負荷作用下,向溝谷傾斜沿節理面拉開一道很深的裂隙而形成奇特的“一線地”景觀,岩石崩落形成丹壁,岩石崩塌形成造型地貌。流水的下蝕和地殼的抬升共同作用使溝谷演變為幽深狹谷,如“楠木谷”。

另外,園內還分布有中生代白堊紀齊雲山組標準地層剖面遺蹟、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恐龍足跡化石、恐龍尾跡化石遺蹟;以及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及新構造運動遺蹟等。

景點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齊雲山摩崖石刻碑刻主要分布在羅漢洞、紫霄岩和石橋岩一帶。目前留存下來並已查明的有462處,其中碑刻206處,摩岩石刻256處。它們鑿在石崖,嵌於洞穴,遍布全山。齊雲山石刻與碑刻現現存最早的是北宋的作品,如宋熙寧九年的“石橋岩記”。整個宋代的作品有15處塊,其餘絕大多數是明清兩代的,占碑刻與石刻總數的90%以上。這一現象說明,隨著齊雲山的開發和宗教旅遊活動的開展,明清時期齊雲山道教活動的規模發展到巔峰。從雕刻技術與書體風格看,齊雲山碑刻與石刻均為陰刻,既有擘窠巨字,也有工細小楷;少者一二字,多者千餘文。如壽字岩上所刻“壽”,系民國卅一年程敦裕重刻,僅一楷書“壽”字,字徑卻達2.3米;又如明正德年間由著名畫家唐寅撰文,汪肇篆額,戴煉書丹的楷書《紫霄岩玄帝碑銘》,碑長7.6米,寬1.4米,文字長達千字以上。這些碑刻與石刻的書體不一,儼然是一座書法寶庫,蔚為大觀。真、草、隸、篆、行等;或秀美柔婉,或雄渾豪放,或莊嚴拘謹,或瀟灑流利,或氣勢奪人,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再現了歷代遊人不同學識、教養、遊歷、宦跡的風貌。如丹岩絕壁上常見的“天開神秀”、“亘古奇觀”等名人題詠,氣勢宏偉,筆力遒勁,使人望而生敬慕之意。而上面提到唐寅所撰文的碑刻,則以工整小楷見長,筆筆致力,一絲不苟,反映出書丹者的書法功底和鐫刻者的刻工精湛。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太素宮

太素宮
齊雲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以西15公里的岩前鎮附近,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仙山之一。太素宮是該山的主要道觀。原名佑聖真武祠,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祠中所奉真武神像相傳為百鳥銜泥塑立,靈應昭著。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龍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頨奏令道眾赴齊雲山為皇帝建醮祈嗣,果獲靈驗。於是皇帝敕令擴建真武祠,改名為玄天太素宮。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記載,“宮北向,玄帝像乃百鳥銜泥所成,色黧黑。像成於宋,殿新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庭中碑文,世廟御製也。左右為王靈官、趙元帥殿,俱雄麗。背倚玉屏即齊雲岩,前臨香爐峰。”該宮周圍形成一條街道,即月華街。月華街是道士與山上居民雜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遊人住宿之地。月華街現有古道房8座,還有許多徽派民居,它們與宮觀、院房組成一個密集建築群。太素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94年開始修復,1997年舉行了主殿落成慶典和神像開光儀式。現正在進行第二期修復工程。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真仙洞府

真仙洞府
景區的精華地段──真仙洞府。這塊有入仙洞、羅漢洞、老君洞、文昌洞、珠簾洞、玉虔宮等。洞均鑿於數百丈高的懸崖底部。崖頂無論晴雨,總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簾,世人稱“珍珠簾”,十分好看。這些洞仙均有神像,供奉香火,洞旁數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長廊。洞前為碧蓮池塘,池水清碧,隔池可見對面的香爐峰。峰頂有一涼亭,人入亭中,大有凌空欲飛之感。

松月亭

松月亭松月亭
位於齊雲山的白岳峰北登山道中。為齊雲山舊時“九里十三亭”中的第八平,1986年9月重建。亭為四角雙層蘇派園林建築,水泥仿古結構。亭高約7米,占地面積22平方米。油漆彩飾,繪有“嫦娥奔月”、“齊雲山水”頂畫和壁畫,古樸清雅。門額書“松月亭”3字。亭東門有楹聯曰:“齊雲可攬天邊月,白岳常生壑畔松”亭西門楹聯為:“松間明月燭青天;身外浮雲潤紫霄。”立亭中東北望,登封石橋跨越橫江兩岸,氣勢雄偉。

玉虛宮
玉虛宮位於長生樓西不遠處,此宮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慶宮”、“五虛闕”、“治世仁威宮”三個石坊組成,石坊上有神鳥異獸圖案的浮雕,宮內便是石洞。洞內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關神仙的傳說。如今,玉虛宮是善男信女燒香求神、祈禱福壽的聖潔之地。

遺蹟

齊雲山,古稱白岳,湖光山色,風光無限。其丹霞地貌類型齊全,屬峰叢式丹霞地貌,集奇、險、秀、美於一身,區內奇峰崢嶸、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巒疊嶂、千姿百態。代表了距今約9000萬年晚白堊世以來在地貌發展過程中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的模式之一。齊雲山地區白堊紀地層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尤其是近年來相繼發現了恐龍足跡、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這種三位一體的恐龍化石群在同一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發現,其集中程度實屬罕見。

地質發現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齊雲山石崖有雄、險、奇之特點。一般高度為50—100米,最高達230米,長度則在千米以上,坡面傾角一般都在80—90度,有的呈向內傾的負坡,如紫宵崖、廊崖、捨身崖等;最為壯觀的要數石崖、扁平洞和天生橋了。齊雲山的岩洞有的分布在崖壁底部,有的高掛在絕壁之上,有的順同一軟弱岩層發育,也有的為兩層或多層樓閣。洞的規模大小不等,深者可達10餘公里。

齊雲山丹霞地貌除了赤壁丹霞外,還有典型的平頂方山、狹窄的石牆、兀立的石柱、幽深的巷谷、眾多的岩洞以及獨特的天生石橋。這些特點使齊雲山成為我國少見的一處類型齊全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區。

公園博物館

(圖)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休寧縣齊雲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項目得到國家國土資源部立項支持,首批項目資金100萬元已到位。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被列為中國科技大學科教基地,具有很高的科研教學和旅遊觀光價值。

景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構造,峰巒形態奇特,絕壁斷崖,山體突兀,在飛瀑、清泉、雲海、湖光及四時異景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精巧奇絕。由於第四紀造山運動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其丹霞地貌發育於7200多萬年前,是典型的“地形倒置”向斜山。景區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內有36奇峰、72怪石、24飛泉、16幽洞,宮觀道院點綴其間,碑銘石刻星羅棋布,構成了“天開神秀”、獨具一格的山水畫卷。整個景區是一幅世界罕見的天然太極圖。據傳,齊雲山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地區連續發現了7處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距今約12000萬年~6500萬年之間)恐龍化石。一批世界罕見、呈“三位一體”的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處休閒旅遊和科研考察的絕好場所,也極大地提高了齊雲山景區知名度。

人文景觀

齊雲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齊雲山道教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漢晉時期就有道教活動,唐乾元年間,道人龔棲霞來山傳教,至今已有1240年。明代嘉靖年間,世宗皇帝設壇求子靈驗後,敕賜建立玄天太素宮,從此香火日漸鼎盛,香客日達3000人,影響之大,遠播海外。

齊雲山丹霞地貌奇觀,歷來就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登臨抒懷,揮毫潑墨。曾有李白唐伯虎朱熹徐霞客戚繼光海瑞等歷史名人在此留下書畫、遊記、詩詞。被鐫刻於崖壁與石碑上的書法精品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這些人文寶藏與自然饋贈相映生輝,更進一步奠定了齊雲山“江南名山”的地位。

齊雲山道教建築巧妙利用了丹霞地貌自然風光,講究建築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或依山就勢,或隨洞賦形,深刻體現了中華建築藝術“天地互化,神人合一”的精髓。

交通線路

科考線路:
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玉虛宮
旅遊線路:
月華街—樓上樓—雲岩湖—南山—橫江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蹟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而開展的工作。《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蹟,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段、地質遺蹟保護點或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
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
神龍架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生物礁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莊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