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資料
詞目 述而不作拼音:shùérbúzuò
出處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辨形 作;不能寫作“做”。
結構 緊縮式。
近義詞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義詞別開生面、獨樹一幟
例句這是春秋戰國時常用的辦法;都說~;實在是自我作古。
成語釋義
【解釋】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將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陳述並沒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愛好古時候的東西(信而好古)。
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示例】《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 集註:“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北史·袁翻傳》:“皇代既乘乾統歷,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則天,憲章 文 武 ,追縱 周 孔 ,述而不作。” 清 朱彝尊 《劉永之傳》:“其自稱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豈以其聖而傲當世哉!”
【辨析】此成語為易錯成語,易理解為只說話不做事。
【近義詞】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義詞】別開生面、獨樹一幟
【例句】這是春秋戰國時常用的辦法;都說~;實在是自我作古。
成語典故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竊(2)比於我老彭(3)。”選自《論語·第七章·述而篇》
注釋
(1)述而不作:述,傳述。作,革命。
(2)竊: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是殷初一位熱心社會教育的“賢大夫”。
翻譯
孔子說:“只是傳承古代優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東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作品讀解
孔子的“述而不作”反映了他主張“維新”而反對“革命”的一貫原則。
延展閱讀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解析
“述而不作”只講述不創作,應了後面這句“信而好古”只相信愛好過去的東西。春秋,開始禮崩樂壞,原來地方諸侯與貴族開始不再遵守過去與中央政府定下的,共同遵守原來定下的禮制,而且還有原來統一想法開始動搖而出現相反的思想,也許作一位文人當時會趁著文化出現的自由,往往會拿起筆來寫自己的思想.然而守舊派的孔子除了對禮崩樂壞失望外,當然對出現與過去西周文化與禮制有不同思想的事很牴觸,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為政》認為只有西周的文化與政治才是最完美的,這些不同原來周禮之道東西,與他們這些不同思想的文人走到一起,會蓋了正統的西周的文化思想,對原來思想文化是一種褻瀆,曾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衛靈公》不必與這些思想的人走到一起謀事.為了區彆強調自己雖是文人但與當代那些不同西周文化不同思想的人不同,因此孔子強調了他對創作的書寫是他不會作的事。不過孔子雖然牴觸別的思想,但沒有象後來的儒家儒教思想的,為自己認為的正統而走極端,提倡到利用政治手段抑止其它思想的發展。
居於孔子的這句符合他當時,堅持周禮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那么後來儒家所說的孔子著作的《易》、《詩》、《書》、《禮》、《樂》等註上孔子的著作,或在裡面加上不符合孔子這些思想的東西,就有了問題。除照記載有的是比孔子較前的東西,而且又發現的這些作品均大部分是後來人之筆,而《春秋》作為當官方的史料,孔子刪減了也沒有得到當時官方的證明,孔子是不是刪改也難以證實.而後說,論怪力神的《周易》注釋是孔子的,除了按《論語》裡面宣稱孔子是“敬神鬼,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是不可能是孔子作的外,因為“易”是思想意識形態,憑空不知的東西,《論語》里孔子也已經聲明“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論語.述而》”,所以在閱讀儒家經典時,必須警惕可能很多是強加給孔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