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著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人物經歷

巴金 不同時期 巴金 不同時期

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讀書期間,在“五四’新潮思想影響下,加入進步青年組織“均社”。

1923年,離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學。

1925年,8月,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準備報考北京大學,因病於上海休養。9月,參加發起無政府主義組織上海民眾社並出版《民眾》半月刊。本時期翻譯克魯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著中國,開始寫作《滅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從事文學編輯與創作。  

1933年,任《文學季刊》編委

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從日本回國。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務,主編《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生活小叢刊》等。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任《救亡日報》編委,與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誌。

1938年,2月,寫完《春》。3月,參加文協,被選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輾轉於昆明、重慶、成都、桂林、貴陽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宣傳活動。

1944年5月,與蕭珊在貴陽花溪結婚。  

1945年,於重慶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文聯委員。

1950年後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1950年,7月,當選為上海文聯副主席。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

1957年7月,任《收穫》主編。同年始編《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編定後出版。

1966年8月,中國作協上海分會貼出攻擊巴金的大字報,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關進“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巴金被點名批判。隨後在上海奉賢縣“五七幹校”勞動兩年半。

1972年,妻子蕭珊病逝。

巴金 不同時期(2) 巴金 不同時期(2)

1977年,任1983年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83年任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2003年3月在中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4年5月,作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應邀參加了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出版了《隨想錄》之《病中集》、《無題集》等作品。

90年代後出版隨筆集《再思錄》,編輯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2003年11月,中國國務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稱號。

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愛情婚姻

巴金與家人 巴金與家人

1936年,巴金與上海愛國女學校學生陳蘊珍(蕭珊)結識。陳當時是巴金作品的喜愛者,兩人由通信討論作品開始認識。1938年7月,蕭珊高中畢業後追隨巴金來到廣州。直到1944年,已經40歲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與蕭珊結婚,兩人的婚禮極其簡樸,沒有任何儀式也沒有一桌宴席。1945年,抗戰勝利,女兒李小林出生。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巴金受到殘酷的迫害,蕭珊也因為與巴金的關係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蕭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幹校勞動不被允許探望,於是蕭珊只得獨自在醫院接受治療,半個月後含冤長辭人世。在蕭珊去世的3年之後,巴金才獲許把蕭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每夜與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人物軼事

帶病入書

巴金 巴金

幼年多病的巴金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準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因書得愛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個女高中生給他寫的信最多,他們通信達半年之久,卻從未見面。最後,還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女孩主動寄了張照片給巴金,然後他們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年屆不惑的巴金與這個名叫蕭珊的女孩結為連理。比巴金小13歲的蕭珊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讓巴金動情的女人。  

嗜書如命

巴金愛書,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儉用,他還是要買書。一天,一向依著他的蕭珊實在忍不住對他說:“家裡已經沒有什麼錢了。”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的巴金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筆名趣談

巴金雖聞名海內外,但“巴金”兩字的由來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而且經常被人誤解來源,猜測這兩個字來自於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其實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蘇聯作家彼得羅夫的信中對自己的名字作了註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寫好《滅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兩個筆畫較少的字。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寫下來。在這時候我得到了一個朋友自殺的訊息,這個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國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個不長的時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陽》序文中所說的‘我的一個朋友又在項熱投水自殺’的那箇中國留學生。我們並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國,人多么重視友情。我當時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個‘巴’字。從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個人作品

中長篇小說

《滅亡》《小說月報》第20卷第1期,上海開明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家》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9月初版

《愛情三部曲》:《霧》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3年1月初版

巴金作品 封面 一覽 巴金作品 封面 一覽

《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園》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陽》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初版

《海底夢》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裡的秋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現代書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戰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短篇小說集

《復仇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1年8月初版、《光明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2年12月版

《電椅集》上海新中國書局1933年2月初版、《抹布集》北京星雲堂書店1933年4月初版

《將軍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8月初版、《沉默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10月初版

《神·鬼·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版、《淪落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初版

《發的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版、《長生塔》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

《小人小事》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6月初版、《還魂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英雄的故事》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明珠與玉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4月版

《李大海》作家出版社1961年12月初版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隨筆》、《巴金自傳》、《點滴》

《生之懺悔》、《憶》、《短簡》、《控訴》

《夢與醉》、《旅途通訊》、《感想》、《黑土》

《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華沙城的節日》、《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

《大歡樂的日子》、《談契訶夫》、《一場挽救生命的戰鬥》、《友誼集》

《讚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

《爝火集》、《創作回憶錄》《序跋集》、《懷念集》、《家書—— 巴金蕭珊書信集》

《再思錄》、《隨想錄》    

文學譯著

《薇娜》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6月初月初版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上海新宇宙書店1929年10月初版

《骷髏的跳舞》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版

《丹東之死》上海開明書店1930年7月版、《草原故事》上海馬來亞書店1931年4月初版

《秋天裡的春天》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10月初版、《過客之花》上海開明書店1933年6月初版

《門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5月初版、《叛逆者之歌》平社出版部初版本

《夜未央》(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遲開的薔薇》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1月初版

《父與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處女地》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快樂王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3月初版、《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6月初版)

《六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9月初版、《紅花》上海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初版

《癩蛤蟆與玫瑰花》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1月初版、《木木》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年初版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6月初版    

傳記憶作

《蒲寧與巴布林》上海平民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

《獄中與逃獄》廣州革新書局1927年5月初版

《我的生活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地底下的俄羅斯》上海啟智書店1929年8月初版

《我的自傳》上海啟明書店1930年4月初版

《俄國虛無主義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獄中記》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一個家庭的戲劇》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獄中十二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l2月初版

《回憶契訶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回憶托爾斯泰》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4月初版

《回憶屠格涅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8月初版

《回憶錄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往事與隨想》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    

理論作品

《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1921年4月《半月》17號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時事新報·學燈》1925年12fl 21日

《列寧論》《時事新報·學燈)1925年12月29日

《馬克思主義賣淫婦》《時事新報·學燈)1926年1月19日

《芝加哥的慘劇》舊金山平社1926年5月初版

《革命的先驅》上海自由書店1928年5月初版

《斷頭台上》上海自由書店1929年1月初版

《俄羅斯十女傑》上海太平洋書店1930年10月初版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上海自由書店1930年7月初版

《俄國社會運動史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    

理論譯作

巴金 選集 封面一覽 巴金 選集 封面一覽

《麵包略取》上海自由書店1927年1月初版

《麵包與自由》上海平民書店1940年8月初版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海自由書店1928-1929年初版

《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

《蒲魯東底人生哲學》上海自由書店1929年初版

《告青年》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6月初版

《萬人的安樂》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5月初版

《西班牙的血》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黎明》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曙光》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3月初版

《西班牙的鬥爭》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4月初版、《戰士杜魯底》上海平明書店1938年8月初版

《西班牙》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1初版、《一個國際志願兵的日記》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西班牙的日記》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巴塞隆納的五月事變》上海平明書店1939年4月初版    

主編刊物

《文化生活叢刊》(1935年一1952年)、《文學叢刊》(1935年一1949年)

《文季叢書》(1939年一1951年)、《文學小叢刊》(1939年一1948年1

《自由月刊》(1929年1月一4月)、《時代前》(1931年1月一7月)

《文學季刊》(1934年4期)、《文季月刊》(1936年6月一12月)

《文叢》(1937年一1939年)、《烽火》(1937年一1938年)

《文藝月報》(1953年一1956年)、《上海文學》(1960年一1963年)

《收穫》(1957年一2005年)    

作品風格

創作題材

就題材而論,巴金的長篇小說以描寫家庭生活為主,並且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的短篇小說則題材多樣,涉及範圍相當之廣。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機體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巴金的創作實踐表明,他最喜歡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為著。《激流》通過描寫高公館的由盛轉衰及其分崩離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漸沒落的過程,表現了封建專制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謳歌了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同時高公館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為原型而書寫,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寒夜》通過描寫汪家的解體過程揭露了當時大後方社會的黑暗。作者著重表現的是小家庭內部的矛盾衝突,比如婆媳爭吵,夫妻失和等,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真實 、細緻的描繪表明,汪家悲劇的根源在於國民黨政府的黑暗、腐敗。這部作品又一次體現了巴金創作的特色,把家庭當作社會的縮影來描寫 以家庭生活畫面來折射出時代的風雲變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婦》、《豬與雞》、《團圓》等短篇小說中也有對這一題材的優秀運用。    

巴金的短篇小說題材豐富多樣,但總體也可歸結為六類,其一,書寫外國人生活的作品,這類作品集中在《復仇集》、《電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這類作品描寫了許多外國人的故事,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外國人形象。其二,反映農民 工人 知識分子 小公務員 革命者等各階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以及他們的反抗鬥爭。其三,是收在《長生塔》中的四篇童話,即《長生塔》、《塔的秘密》、《隱身珠》、《能言樹》作者藉助童話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 中的三篇歷史題材的小說,即《馬拉的死》、《丹東的悲哀》、《羅伯斯底爾的秘密》。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社會生活,總結了那段歷史的教訓。其五,描寫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現了他們的不幸遭遇,收在《發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體現了巴金創作風格的轉變。其六,反映志願軍生活,即表現戰爭題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說集中。這些作品是巴金小說創作的最後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對新中國文學事業的重要貢獻。    

另外,巴金的中長篇小說的題材也具有多樣性,《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海的夢》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園》等則是表現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礦工生活和鬥爭的中篇小說,《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國統區小市民、小公務員的悲慘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寫各階層人民抗日活動的長篇小說。總之,巴金小說的題材是具有多樣性的,是豐富多彩的,他的小說反映了中國現代杜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況,表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語言風格

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的,然而就情感對語言的影響,又可分為前後兩期來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語言風格著稱,感染性極強,故而巴金前期以《家》為代表的小說受到青年人的熱烈追捧;而以小說《憩園》為節點的後期作品語言則開始由熱轉冷,筆調變得深沉、悲哀和憂鬱,到了《寒夜》則將這種悲劇式的語言藝術提煉到了巔峰狀態。巴金前期作品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激越奔肆,一瀉千里,無法以遷回婉轉,含蓄凝鍊對其加以規範;熱烈酣暢,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圓。這種顯示著“語句和生命是進合為一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團火似的燃燒著,也使別人燃燒”。然而巴金也絕非只是一味任情縱筆、狂放無羈以至流於粗糙簡濫。在具體駕馭這種平白率真、熱烈酣暢的文字時,巴金注重隨情緒的起伏變化和延伸發展來安排句法的構造、修辭方式的搭配和音節的長短相間,讓語言在熱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揚頓挫的節奏和旋律,產生一種流暢迴環的音樂美感。如作品《春天裡的秋天》中:“我抬起發熱的臉,去看蔚藍的天,去迎自由的風。我的眼裡卻裝滿一對大眼睛和兩道長眉。那對大眼睛裡充滿著愛情,春天的愛情,南方的愛情。”這一句並沒有使用整齊的韻腳,也不講究聲調的平仄搭配,詠玩味間卻給人一種抑揚有致,明快優美的音樂享受。這種富於音樂美的語言,是巴金語言抒情風格的重要特徵。    

從《憩園》開始,巴金則逐漸把感情“隱藏”起來,放在文字之外,情節以內,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內心的情感,而是轉而開始大量運用冷性色彩詞隱晦、冷靜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動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為例,整部小說所用的色彩辭彙除了灰黑,就是昏黃、慘白,從心理上給我們以沉重的壓抑感,加重了對作品的悲劇感受。而晦暗的語言色調作品語言的旋律遲緩,音調低沉,從而與作品的題材和抒情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使得作品的悲劇感頓生,調子也更加悲哀、憂鬱。      

文學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係,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後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巴金的真實觀則更為直白的體現於他的作品之中。因為巴金不同於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時所具有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動人,以“真”取勝。在巴金前期的創作中,他致力於青年對家長的對抗情緒的感受,作家的真實就在於對這種感受的發掘和提煉,正如他在《激流·總序》中所說的,我有了生命以來,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僅僅二十幾個寒署。”“這其間我也曾看見了不少的東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是我並不孤獨,並不絕望。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石碎山中間。”作家以其二十多歲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覺到的愛恨痛苦,通過巴金式的真實的感受體現在裡面,這就是青年的真實感受。在這裡,違反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適應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會被巴金體現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後期創作,這種真實觀發生了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在於其理性選擇的加入,即對40年代中國社會的思索及對這種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個典範。《寒夜》的深刻性在於其真實性,這種真實可以說是殘酷的真實,即以好人對好人的殘忍來體現出生活的真實,製造了好人與好人之間的悲劇。    

社會評價

名人評價

巴金葬禮 胡錦濤敬獻花圈 巴金葬禮 胡錦濤敬獻花圈

冰心:“一位最可愛可佩的作家”“為什麼我把可愛放在可佩的前頭?因為我愛他就像愛我自己的親弟弟們一樣……他的可佩之處,就是他為人的‘真誠’……文藻和我又都認為他最可佩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總之,他是一個愛人類,愛國家,愛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為寫作而寫作的作家……”  

蕭乾:“巴金的偉大,在於敢否定自己。”  

魯迅:“巴金是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沈從文:“一件是太偏愛讀法國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邊一點現象耗費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後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熱,理性與感情對立時,卻被感情常常占了勝利……”  

曹禺:“我懷念北平的三道門,你住的簡陋的房子。那時,我僅僅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無名大學生,是你在那裡讀了《雷雨》的稿件,放在抽屜里近一年的稿子,是你看見這個青年還有可為,促使發表了這個劇本。你把我介紹進了文藝界,以後每部稿子,都由你看稿、發表,這件事我說了多少遍,然而我說不完,還要說。因為識馬不容易,識人更難。”  

舒乙:“他說,人活著,說的和做的要一致,這是達不到的,達不到也要這樣做,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國偉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們的一面旗幟,也是榜樣。”

文潔若:“我覺得,假若巴金不認識蕭乾,巴金還是巴金,但假若蕭乾不認識巴金,就不一樣了。”  

賈平凹:“巴老是我國當代文學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當代作家的一面旗幟。”

畢淑敏:“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的正直、光輝,包括他提議建文革紀念館,讓整個民族反思、自省,都讓我們敬佩。我要向巴老學習,做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學習他是一種精神的星火傳承。”

草嬰:“巴老最熱烈的感情,就是對勞動人民最真摯的愛,特別是對下層人民深深的同情。”  

1983年,法國總統密特朗來我國訪問,又親自在上海展覽館宴會廳授予巴金法蘭西共和國榮譽勳章,認為他“是當代世界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自由、開放與宏博的思想已使他成為本世紀偉大的見證人之一”。

榮譽獎項

1984年10月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1984年10月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1982年義大利“但丁國際獎”  

1983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85年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  

1990年前蘇聯“人民友誼勳章”、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  

1993年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資深作家敬慰獎”  

1998年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2003年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人物影響

半個世紀以來,巴金以自己的言論和藝術創作熱情地參與中國現代文化建設。主要表現在:在“文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變得更好”的思想指導下,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藝術典型以“立人”,從“說真話”到“寫真實”以一貫之於他的全部人生經歷和創作活動中,他多次強調“我說我寫作如同在生活,又說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寫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說謊。”同時巴金還貢獻了以“兩個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較象活人”的性格真實的現實主義美學理論;追求真實,在《隨想錄》中一遍遍地虔誠而痛苦地懺悔,剖析自己的靈魂,猛烈地批判封建倫理道德、深挖國人靈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參與現代倫理文化的建設。他所提供的帶有強烈主觀性、抒情性的中、長篇小說,與茅盾、老舍的客觀性、寫實性的中、長篇小說一起,構成了現代文學第二個十年中、長篇小說的藝術高峰,而巴金小說所創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藝術畫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為擴大現代文學的影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    

人物紀念

成都故居

巴金成都故居坐落於四川省成都正通順街98號,是一所深宅大院,又稱李家院子。1904 年巴金出生在這裡。除有兩年隨父親去廣元縣外,巴金在這裡居住到十九歲,在此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1923年春天,巴金離開這裡去南京讀書。這座故居是小說《家》中高公館的原型。1971年因故成都故居被拆除。2013年。成都市政府在原址設立“巴金故居原址”供旅遊人士參觀。

上海故居

上海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在上海最後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這座小樓始建於1923年,曾為蘇聯商務代表處,從1955年起,巴金和女兒李小林一家就住在這幢三層小洋樓里,庭院裡種滿了白玉蘭,巴金在此樓居住了40多年。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巴金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激流三部曲《家》[小說]  | 《春》[巴金小說]  | 《秋》
愛情三部曲《霧》 | 《雨》 | 《電》
抗戰三部曲《火》 | 《馮文淑》 | 《田惠世》 
人間三部曲之一《寒夜》[巴金小說]

中篇小說
人間三部曲之二、三《憩園》 | 《第四病室》

其他
《春天裡的秋天》 | 《滅亡》 | 《死去的太陽》 | 《砂丁》 | 《萌芽》[巴金作品]
《新生》[巴金小說]  | 利娜

短篇小說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電椅》 | 《抹布》 | 《將軍》[巴金作品]  | 《神·鬼·人》
《沉落》 | 《發的故事》 | 《小人小事》 | 《李大海》

散文集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 《海行》 | 《旅途隨筆》 | 《點滴》 | 《生之懺悔》 | 《短簡》 | 《控訴》
《夢與醉》 | 《感想》 | 《龍·虎·狗》 | 《廢園外》 | 《旅途雜記》 | 《靜夜的悲劇》 | 《願化泥土》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 | 《大歡樂的日子》 | 《堅強的戰士》 | 《友誼集》 | 《讚歌集》
《傾吐不盡的感情》 | 《賢良橋畔》 | 《大寨行》 | 《控訴集》 | 《十年一夢》 | 《再思錄》 | 《無題》 
《懷念》 |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慰問信及其他》 | 《煙火集》 | 《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
《序跋集》 | 《憶念集》 
傳記憶作《巴金自傳》 | 《憶》 | 《隨想錄》


文學譯著

《科學的社會主義》 | 《麵包略取》 | 《獄中與逃獄》 | 《薇娜》 |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 |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 |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 | 《前夜》 | 《丹東之死》 

草原故事》 | 《秋天裡的春天》 | 《過客之花》 | 《自傳》 | 《獄中記》 |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 

《門檻》 | 《夜未央》 | 《告青年》 | 《一個家庭的戲劇》 | 《叛逆者之歌》 | 《父與子》 

遲開的薔薇》 | 《處女地》 | 《散文詩》 | 《快樂王子集》 | 《回憶托爾斯泰》 | 《回憶屠格涅夫

草原集》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 | 《往事與隨想

理論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合著) |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 | 《談契河夫》  

中國作家協會歷屆主席團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的前身,簡稱全國文協)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全國文協正式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

近年來離我們遠去的大師們

據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中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時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近年來離我們遠去的大師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