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4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曾在華東大學皖北分校學習。
198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早年在安徽省壽縣獨立團文工隊、安徽蚌埠直屬糧站等工作,後任蚌埠糧食公司工會幹事、蚌埠市委辦公室幹事、蚌埠報社文藝組副組長。
1962年起,歷任蚌埠市文化局創作員、劇編室副主任、編劇、創作研究室副主任。
1981年起,任蚌埠市文聯副主席、主席,安徽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
1985年1月後,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兼任中華文學基金會副會長、總幹事。
1996年12月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兼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華文學基金會副會長、總幹事。
2006年12月,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
2014年1月13日,張鍥同志因病在中國北京逝世,享年81歲。
主要作品
先後發表了近300萬字的作品。著有《改革者》《新潮集》《尋找星球的結合點》《張鍥散文選》《張鍥報告文學選》《張鍥海外遊記》《為了頭上這片燦爛的星空》《生命進行曲》等著作。
獲獎情況
1.長篇報告文學《熱流》在20世紀80年代初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2.長篇小說《改革者》獲當代文學獎並拍成電影,
3.劇本《金水橋畔》獲1979年北京市優秀創作獎,
4.長篇報告文學《在地球的那一邊》獲《十月》文學獎報告文學,
5.《熱島》《是真名士自風流》《又當桂子飄香時》,散文《在陳嘉庚先生墓前的沉思》《魂兮,歸來》《剪不斷的中國結》均獲全國性大獎,
6.第四屆中華鐵人文學獎特別紀念獎 。
社會影響
張鍥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逝世報導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常務書記,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張鍥同志,因病於2014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張鍥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張鍥,1933年3月出生於安徽省壽縣,194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8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在安徽省壽縣獨立團文工隊、安徽蚌埠直屬糧站等工作,後任蚌埠糧食公司工會幹事、蚌埠市委辦公室幹事、蚌埠報社文藝組副組長。1962年起,曾任蚌埠市文化局創作員、劇編室副主任、編劇、創作研究室副主任。1981年起,任蚌埠市文聯副主席、主席,安徽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1985年1月後,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兼任中華文學基金會副會長、總幹事。1996年12月起任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兼任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華文學基金會副會長、總幹事。2006年12月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
張鍥是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作家協會歷屆主席團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的前身,簡稱全國文協)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全國文協正式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 |
歷屆 | 時間 | 主席 | 副主席 |
第一屆 | 1949年 | 茅盾 | 丁玲、柯仲平 |
第二屆 | 1953年 | 茅盾 | 周揚、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馮雪峰、邵荃麟 |
第三屆 | 1979年 | 茅盾 | 巴金;丁玲、馮至、馮牧、艾青、劉白羽、沙汀、李季、張光年、陳荒煤、歐陽山、賀敬之、鐵依甫江 |
第四屆 | 1984年 | 巴金 | 王蒙;丁玲、馮至、馮牧、艾青、劉賓雁(1987年被撤職)、沙汀、陸文夫、張光年、陳荒煤、鐵依甫江 |
第五屆 | 1996年 | 巴金 | 馬烽、王蒙、韋其麟、鄧友梅、葉辛、劉紹棠、李準、張炯、張鍥、陸文夫、鐵凝、徐懷中、蔣子龍、翟泰豐 |
第六屆 | 2001年 | 巴金 | 王蒙、韋其麟、丹增、葉辛、李存葆、張平、張炯、陳忠實、陳建功、金炳華、鐵凝、黃亞洲、蔣子龍、譚談 |
第七屆 | 2006年 | 鐵凝 | 王安憶;丹增;葉辛;劉恆;李存葆;張平;張抗抗;陳忠實;陳建功;金炳華;高洪波;蔣子龍;譚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