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最近,對巴金誤讀的聲音越來越大,貶之者稱其為“文化恐龍”,褒之者連巴金的一個咳嗽都認為是“舉世無雙”,作者不願意把巴金當作神像供奉在天上,試圖靠近巴金豐富的內心,試圖與他做一次精神對話,這些構成了本書之所以稱做《另一個巴金》的緣由。為什麼巴金一再被誤讀?為什麼巴金會強烈地感覺到別人並不理解他?這種誤解是不是恰恰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巴金的獨特之處?本書作者靠近巴金豐富的內心,與他做了一次精神對話,從巴金1952年朝鮮的夢開始,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巴金的作品,巴金的經歷和巴金的思想世界,為我們展現了另一個巴金。
作者介紹
周立民 1973年出生於遼寧省莊河縣青堆鎮,1996年大學畢業後曾任職於機關、報社,2001年被聘為首屆遼寧省特約評論家。近年來,一直從事現代文學研究及當代文學評論工作,有十多篇論文發表於國內重要文學、學術期刊,並有三十餘萬字的書評及隨筆見於各類報刊。曾獲《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評論獎等獎項。作品目錄
朝鮮的夢――巴金在1952
一、我真的不願意離開“家”
二、把應該去的去掉
三、我得咬緊牙齒
四、阿里朗,阿里朗
五、責無旁貸地歌功頒德
六、“廢品”《三同志》
七、寧要“正確”,不要“真實”
八、脫胎換骨了嗎?
熱情的讚歌與沉痛的悲歌
――巴金在1958
一、一天,二十年的速度
二、文藝也有試驗田
三、與“舊我”告別
四、思想不斷地在變化
五、“創作自由”不是天賜
六、沒有寫出一篇滿意的作品
七、只求平安無事
八、“拔白旗”
九、“舊知識分子必須改造”
十、哪有時間從事寫作
前夜
――巴金在1977、1978
一、《一封信》結束了沉默
二、不知從何處寫起
三、恢復了11年前的忙亂生活
四、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五、生命的開花
六、不能忘卻的記憶
《隨想錄》的另一個文本
――關於《〈隨想錄〉手稿本》
讀《滅亡》札記
讀巴金日記札記
讀巴金書信札記
解讀巴金思想世界的另一個視角
――從巴金的譯文看他的思想發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