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嶺區

杏花嶺區

杏花嶺區是中國山西省太原市市轄區,與迎澤區同為太原市的中心城區,宋建太原古城部分處於杏花嶺區之中。杏花嶺區是在1998年原北城區的基礎上建立的城鄉一體化城區,位於太原市東北部,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2.2平方公里,農村面積13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5月,有人口53.88萬人,占太原市人口的17.1%,其中非農業人口50.40萬人,占全區人口的93.53%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原先是 明朝太原城內晉王王府的私家花園,栽有大量杏樹,且地勢較高,故得名杏花嶺。

歷史沿革

杏花嶺區杏花嶺區
杏花嶺區在1927年太原置市之前屬北城區,北城區境屬陽曲縣地,縣署即設在今府西街(舊縣前街)北側。
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太原建市後地屬太原市、陽曲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市劃為16個行政區,統稱“內八區,外八區”,當時內八區的四、五、六、七區和外八區的六、七、八3個區大部為北城境域。
太原解放後,太原市人民政府將16個區合併為8個區,內三區(區政府駐五福庵)、內四區(區政府駐精營東邊街)和外四區(區政府駐上北關)部分境域屬北城區管轄範圍。
1950年2月,8個區又合併為4個區,第二區(區政府駐典膳所)及第三區(區政府駐上北關)部分境域屬北城區管轄範圍。
1954年6月,第二區更名為北城區。
1956年,區政府改為區人民委員會。
杏花嶺區人民政府杏花嶺區人民政府
1960年8月,撤區改置人民公社,北城區劃分為向陽、尖草坪、巨輪三個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銷三個人民公社恢復北城區人民委員會建置。
1969年9月易名為北城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終止北城區革命委員會職權,成立北城區人民政府。
1976年,區政府機關由五一路遷至解放路358號今址。
1996年,北城區轄巨輪、三橋、鼓樓、杏花嶺、壩陵橋、大東關、尖草坪、敦化坊、職工新街、光社、古城、南寨、澗河、上蘭、迎新街等15個街道,461個居民委員會。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杏花嶺區轄原北城區的澗河、三橋、鼓樓、壩陵橋、大東關、職工新村、敦化坊、巨輪9個街道,原南郊區的楊家峪鄉及原北郊區的中澗河、小返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解放路。

行政區劃

1998年底,杏花嶺區轄9個街道、3個鄉,364個社區,51個行政村。 
2001年,楊家峪鄉改設為楊家峪街道。
截至2017年底,杏花嶺區下轄10個街道、2個鄉,總計119個社區、29個行政村。
【巨輪街道】
大北門東社區┃大北門西社區┃勝利西街社區┃北大街東社區┃北大街西社區┃北大街中社區┃沙河堡社區┃上北關社區┃小北關社區┃營坊街社區┃程家村東社區┃程家村西社區┃勝利橋東社區┃西苑社區┃富力華庭社區
【三橋街道】
勝利街社區┃柳溪街社區┃金剛堰東社區┃金剛堰西社區┃桃園北路東社區┃桃園北路西社區┃新建北路社區┃金剛里社區┃黑龍潭社區┃三橋街社區┃旱西關東社區┃旱西關西社區┃桃園二巷南社區┃桃園二巷北社區┃桃園二巷西社區
【鼓樓街道】
西羊市社區┃東倉巷社區┃東緝虎營社區┃西緝虎營社區┃府東街社區┃半坡東街社區┃半坡西街社區┃奶生堂社區
【杏花嶺街道】
東華門 社區┃杏花嶺社區┃精營東邊街社區┃天地壇社區┃西華門社區┃山醫大二院社區┃省軍區社區┃國師街社區
【壩陵橋街道】
新開巷社區┃小東門社區┃教場巷社區┃五一路北社區┃壩陵南街社區┃壩陵北街社區┃新民北街社區┃綠苑社區
【大東關街道】
新源里南社區┃新源里北社區┃建設北路南社區┃建設北路北社區┃大東關街南社區┃大東關街北社區┃白龍花園社區┃白龍廟社區┃五龍口社區┃紅溝路社區
【職工新街街道】
響水灣社區┃洋灰橋社區┃剪子灣社區┃新村社區┃北沙河社區┃賽馬場西社區┃賽馬場社區┃迎春社區┃小東關社區
【敦化坊街道】
機車社區┃礦機社區┃背圪洞街社區┃太鐵一社區┃太鐵二社區┃河北里社區┃工具機東社區┃工具機西社區┃臥虎山社區┃七一社區┃敦化坊社區┃晉安西街社區┃勝利東街社區┃富力城社區
【澗河街道】
澗河社區┃長溝社區┃七府園社區┃東崗社區┃柏楊樹社區┃錦繡苑社區┃同煦苑社區┃同樂苑社區┃迎春苑社區┃柏樺苑社區┃新店社區┃花南社區┃東山社區┃耐火西巷社區
【楊家峪街道】
東華苑社區┃城東社區┃小棗溝社區┃剪子灣社區┃道場溝社區┃享堂社區┃五龍灣社區┃楊家峪社區┃淖馬社區┃傘兒樹社區┃耙兒溝社區┃長江社區┃敦化坊社區┃東溝村┃大窯頭村┃小窯頭村┃石柱溝村┃河裡頭村┃山莊頭村
【中澗河鄉】
柏楊樹社區┃中澗河社區┃七府墳社區┃東澗河社區┃南窊社區┃瓦窯頭村┃牛駝村┃瓜地溝村┃王家山村┃下嶺村┃西嶺村┃長溝村┃耿家莊村┃棗溝村┃穀旦村┃丈子頭村
【小返鄉】
小返村┃後溝村┃東坪村┃麥坪村┃南坪梁村┃窯頭村┃水溝村┃前李家山村┃後李家山村┃鳳凰嶺村┃榆林坪村┃莊子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杏花嶺區位於太原市區東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2°38'~112°47',北緯37°52'~37°59',西北部與尖草坪區新城街道、陽曲鎮、尖草坪街道為鄰,北部與陽曲縣的侯村鄉交界,東部與壽陽縣平頭鎮毗鄰,南部與迎澤區的郝莊鎮以及市內的柳巷街道、廟前街道相毗,西部以汾河為界與萬柏林區隔河相望。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龍潭公園龍潭公園
杏花嶺區地形北、東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間。東部丘陵較多,屬太行山支脈繫舟山延續,山勢緩和,基本屬於黃土丘陵,山坡和山間谷地被黃土層覆蓋,構成黃土溝谷、洪積盆地、沖積扇等多種地貌特徵。區內有東山前的城關斷裂和汾河西側的新城斷裂。

氣候特徵

杏花嶺區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乾燥,全年日照2808小時,無霜期120-180天,結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氣溫9.8℃。春冬季風日較多,多為西北風和偏北風,風力一般為5-6級,有時可達8級,6級以上大風年均47天,由於氣候乾燥,大風出現往往伴著風沙。秋季風日很少。

自然資源

太原動物園太原動物園
嶺區轄區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耐火粘土、鋁釩土等多種礦產。煤炭資源瓦斯含量低,含煤地層及煤層穩定,埋藏較淺。耐火粘土已探明儲量1058.8萬噸。其中上表產地4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3處),保有儲量1044.9萬噸,工業儲量649.4萬噸。

經濟

綜述

2010年杏花嶺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271218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09年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03萬元,比2009年增長6.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12423萬元,比2009年增長25.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95758萬元, 比2009年增長9.0%。三次產業的比重是0.1:22.6:77.3。

第一產業

截至2010年,杏花嶺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7477萬元,同比增長48.9%。全年糧食總產量642噸,同上年持平;蔬菜產量1509噸,同比下降5.6%。肉類總產量1547噸,比上年增長21.4%;禽蛋產量582噸,比上年增長8.8%;牛奶產量54噸,比上年下降46.5%。農村用電量3192萬千瓦小時,化肥施用量為(折純)27.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787元,同比增長10.1%。

第二產業

2010年,杏花嶺區工業總產值735297萬元,比2009年增長37.4%。年產品 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增加值182180萬元,比2009年增長29.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539782萬元,比2009年增長38.2%,銷售率為98.4%,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建築業完成產值2010420萬元,比2009年增長35.0%。

第三產業

2010年,杏花嶺區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共完成552.5億元,比2009年增長42.0%,餐飲業完成20.2億元,比2009年增長9.4%,服務業營業額完成38.6億元,比2009年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6億元,比2009年增長18.3%。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杏花嶺風貌杏花嶺風貌
截至2010年6月,杏花嶺區 柳溪花園、工具機廠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已完工,下達楊淖線等11條農村公路建設資金671萬元的開行資金。進行了府東街東延、勝利街東延等道路建設。國師街片區小街巷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展開。推進龍潭片區拆遷工作,勝利廣場項目完成了規劃設計方案,並組織了規劃專家評審會。

教育科研

太原第二外國語學校太原第二外國語學校
2010年,杏花嶺區投入教育經費31366萬元,比2009年增長45%。41所學校50棟校舍加固項目全部完工,6所新建項目積極推進。實施了中小學生安全飲水工程和全區中小學生免費體檢。
2010年,杏花嶺區投入科技研發經費1436萬元,比2009年增長30%,其中,農業科技項目2項經費500萬元;社會發展科技項目18項經費800萬元。專利申請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遞增,全年專利申請量達到551件。研發投入75320萬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8%。

文化體育

2010年,杏花嶺區在春節、元宵節開展了“創宜居環境 建和諧城區”系列文化活動、舉辦2010中國太原晉商文化藝術周活動、第七屆全民健身體育節。

醫療衛生

截至2010年,杏花嶺區區屬醫療機構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社區衛生站59個,農村衛生所40個。全區區屬醫療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78人。其中:高級醫衛人員38人、中級醫衛人員173人、初級醫衛人員267人。投入衛生經費6482萬元,比2009年增長15%。 

交通

杏花嶺區境內貫穿南北的幹道有建設北路、五一路、解放路、解放北路、恆山路、新建路、桃園北路、金剛堰路、大同路;溝通東西的幹道有府東街、府西街、北大街、勝利街。東部邊緣有東山過境高速公路。108國道經解放路、恆山路接208國道。
杏花嶺區有同蒲鐵路穿境而過。太原東站、太原北站、汾河站均設在區內。
公共汽車線路有2路、3路、4路、9路、10路、14路、15路、19路、25路、26路、27路、36路、37路、38路,無軌電車線路有1路、2路、4路、5路,通往市區東南西北。

民俗風情

寒衣節 

寒衣節為農曆十月初一為寒衣節,意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的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的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徵性的衣物,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天穿用,有的還用各色紙做成陰宅院舍,到墓地燒祭。如不去墓地燒祭,也有當日入夜時分在街巷十字路口燒化的。
冬至
冬至俗稱“過冬”。冬至陽生,開始日長。從這天起開始數九,嚴寒開始。按習俗這一天要改善生活,有的人家吃餃子,有的吃油炸糕。
添倉節
添倉節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曆正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日,如果說臘八節是春節的序幕,那么,添倉節則可算作春節的尾聲了。
筵席
逢婚喪大事或貴客臨門,均擺筵席待客。傳統筵席分澆頭席、整菜席兩類。澆頭席以白菜、粉條、豆腐作為鋪墊,上面加一層肉食,諸如紅燒肉、小穌肉、丸子等。整菜席是表里如一,不加鋪墊。

風景名勝

明太原城垣遺蹟
明擴太原城後,直到太原解放時,城池基本未變。解放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垣陸續拆除,至1996年尚存有位於新建路與北大街交界處、動物園圍牆處的西北角城垣遺蹟和數百米北城垣基,位於五一路與北大街交匯處西南側的拱極門。拱極門,俗稱“小北門”。門為拱形券門,石基磚砌,高4.5米~5.5米,寬7米,過門深22米,上設城樓已毀,1995年北大街擴建時予以保留,並闢作街心公園。
督軍府
原山西省人民政府原山西省人民政府
督軍府位於府東街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占地4萬餘平方米。自省堂即今會議廳,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西式結構,中式裝飾。日軍入侵太原之前,周恩來曾多次在此與閻錫山洽談抗日事宜。1987年定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唱經樓
唱經樓位於鼓樓街與北司街交匯處,始建於唐。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清康熙年間續建春秋閣。有樓閣和殿宇14間,占地500平方米。現存殿堂9間,清碑一通。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
梅山
梅山位於山西省人民政府後院。據碑石記載,清初積土壘石為山,名“梅山”。民國八年(1919年)改成園林建築,占地1.7萬平方米。梅山高20米,東西寬約35米,南北寬100餘米。屬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傅公祠
太原市天主教堂太原市天主教堂
傅公祠位於東緝虎營街山西省政協院內。民國七年(1918年)為紀念傅山先生而建。園林式建築,由樓閣、祠堂、園林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6 500平方米。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5日,九世班禪曾下榻於此。1937年9月周恩來曾下榻於此。現為山西省政協文化活動中心,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民師範舊址
國民師範舊址位於五一路原245號。國民師範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原校占地20餘萬平方米,有校舍890間,為當時太原最大的學校。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國民師範為中共山西省地方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地,中共許多領導人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太原淪陷後被迫停辦。1986年,投資200萬元恢復部分建築並闢為紀念館,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 | 礦區 |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 | 礦區 | 郊區 |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 | 郊區 |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