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山西省省會]

太原[山西省省會]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太原的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杏花嶺區新建路。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地理坐標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之間,市中心位於北緯37°54′,東經112°33′。 太原市境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總人口437.97萬(2017年)。。2018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太原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的晉國春秋時期的晉國

“古交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義井和東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進一步證明,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遠古時期屬冀州,是傳統上說的華夏九州之一,為九州之首。《漢書》:“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曰揚紆,川曰漳,浸曰汾、潞。”說明秦、漢以前的冀州地區一般是指今日之汾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帶。

殷商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商代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史傳太原的肇始者台駘,因治理汾水、開拓了太原盆地,被尊為“汾水之神”。

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的無終及赤狄別族咎如,太原地區始入於晉國版圖。春秋末期,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之後,趙國定都晉陽(太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設定太原郡,郡治晉陽。

漢代全國設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設治晉陽,這也是太原稱并州之始,太原簡稱“並”來源於此。是時,太原為全國十三州部治所之一,聞名遐邇。

東晉十六國時先後晉陽被劉淵、石勒、慕容燕、苻堅占據。北魏仍為太原郡,兼置并州。南北朝時,晉陽又是東魏和北齊的別都,始終保持著“霸府”的地位,高歡、高洋父子坐鎮太原、遙控朝政。

隋代,太原(當時稱之為并州),是全國性的大城市。開皇二年(582年),置河北道行台。開皇九年(589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605年),府廢,改稱太原郡。

隋末,李淵、李世民駐守太原,因晉陽古有唐國之稱,李淵父子定都長安後,遂以“唐”為國號。因此,唐文化的發源於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總管府,又改大都督府。唐朝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晉陽城,並相繼封其為“北都”、“北京”,為河東節度使治所,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三京”,詩人李白曾盛讚“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北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此為國都,一時間太原名聲顯赫於舉國,傳為“龍城”。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滅掉了以太原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於憎恨太原軍民對宋軍的頑強抵抗及恐懼太原“龍城”的美譽,遂下令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一座歷經1476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三年之後,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晉陽城北四十餘里的唐明鎮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設太原府治。

金朝時,宋欽宗趙桓下詔將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

元朝時,蒙古汗國改名元朝。元朝時的太原稱為太原路。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乾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後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於此。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為晉王於太原,遂因此擴建太原城,成為明代九邊重鎮之首。

清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陽曲縣。近代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進中國,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蒐集中國情報,進行文化侵略。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慈禧路經太原,見當地晉商雲集,便大肆搜刮捐稅。

1911年辛亥革命後,閻錫山被舉為山西都督,於太原建立晉系軍閥,經營山西長達38年,期間韜光養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為全國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陽曲縣城區,單獨設定太原市,實行閭鄰制,全市分為內八區和外八區,作為山西省省會。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後,太原市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省會。

1951年原屬汾陽專區的晉源縣撤銷,併入太原市。

1958年原屬忻縣專區的陽曲縣和原屬榆次專區的清徐縣撤銷,併入太原市。

1960年復設陽曲(駐黃寨鎮)、清徐(駐清源鎮)兩縣。

1972年呂梁地區下轄的婁煩縣劃歸太原市。

太原市全景太原市全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太原市行政區劃圖太原市行政區劃圖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清徐、陽曲、婁煩三個縣,市區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區。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形成了6區3縣1市的格局。其中地處建設路以西、濱河路以東、北大街以南、南內環街以北的杏花嶺區、迎澤區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萬柏林區、小店區、尖草坪區和晉源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轄區信息

太原市行政區劃信息表
名稱 行政區劃代碼 面積 (平方千米) 六普人口 (萬人) 郵政編碼 下設街道-鎮-鄉個數 下設社區-行政村個數
太原市 140100 6909 420.1591 030082 54-21-31 684-835
小店區 140105 290 80.4537 030032 7-1-2 122-38
迎澤區 140106 105 58.8533 030002 6-1-0 95-19
杏花嶺區 140107 146 63.4482 030009 10-0-2 119-29
尖草坪區 140108 296 41.5705 030023 9-2-3 66-82
萬柏林區 140109 289 74.9255 030024 14-0-1 134-18
晉源區 140110 290 22.1431 030025 3-3-0 43-79
※綜改示範區 / / / / / 11-0
清徐縣 140121 608 34.3861 030400 1-4-5 24-188
陽曲縣 140122 2084 12.0228 030100 0-4-6 11-124
婁煩縣 140123 1289 10.5841 030300 0-3-5 6-142
古交市 140181 1512 20.5139 030200 4-3-7 53-116
備註:帶有“※”標誌的綜改示範區全名為“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不屬於行政區劃;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 參考資料:行政區劃代碼、面積、郵政編碼等信息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 六普人口來源於太原市人民政府網站; 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來源於太原市民政信息網

區劃列表

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54個街道、21個鎮、31個鄉,計684個社區、835個行政村。

小店區
塢城街道┃營盤街道┃北營街道┃平陽路街道┃黃陵街道┃小店街道┃龍城街道┃北格鎮┃西溫莊鄉┃劉家堡鄉
迎澤區
柳巷街道┃文廟街道┃廟前街道┃迎澤街道┃橋東街道┃老軍營街道┃郝莊鎮
杏花嶺區
巨輪街道┃三橋街道┃鼓樓街道┃杏花嶺街道┃壩陵橋街道┃大東關街道┃職工新街街道┃敦化坊街道┃澗河街道┃楊家峪街道┃中澗河鄉┃小返鄉
尖草坪區
尖草坪街道┃光社街道┃上蘭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滙豐街道┃柴村街道┃新城街道┃向陽鎮┃陽曲鎮┃馬頭水鄉┃柏板鄉┃西墕鄉
萬柏林區
千峰街道┃下元街道┃和平街道┃興華街道┃萬柏林街道┃杜兒坪街道┃白家莊街道┃南寒街道┃西銘街道┃小井峪街道┃東社街道┃化客頭街道┃長風西街街道┃神堂溝街道┃王封鄉
晉源區
義井街道┃羅城街道┃晉源街道┃金勝鎮┃晉祠鎮┃姚村鎮
清徐縣
東湖街道┃清源鎮┃徐溝鎮┃東於鎮┃孟封鎮┃馬峪鄉┃柳杜鄉┃西谷鄉┃王答鄉┃集義鄉
陽曲縣
黃寨鎮┃大盂鎮┃泥屯鎮┃東黃水鎮┃高村鄉┃侯村鄉┃凌井店鄉┃西凌井鄉┃北小店鄉┃楊興鄉
婁煩縣
婁煩鎮┃靜游鎮┃杜交曲鎮┃廟灣鄉┃馬家莊鄉┃蓋家莊鄉┃米峪鎮鄉┃天池店鄉
古交市
東曲街道┃西曲街道┃桃園街道┃屯蘭街道┃河口鎮┃馬蘭鎮┃鎮城底鎮┃閣上鄉┃嘉樂泉鄉┃梭峪鄉┃岔口鄉┃常安鄉┃原相鄉┃邢家社鄉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民政信息網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 ,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繫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

氣候特徵

太原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9.5℃,無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於其地形複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海洋性氣候對境內的影響,形成了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風。年平均溫度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凍期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市氣候數據
類別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高溫 1.8 5.4 11.5 19.8 25.5 28.6 29.3 28.0 23.7 17.8 9.5 3.1 17.0
低溫 -11.6 -8.0 -2.0 4.8 10.5 15.1 18.2 16.9 10.8 4.0 -2.7 -9.2 3.9
降水 3.2 5.2 13.4 19.9 33.3 55.9 102.1 107.0 51.6 25.6 10.7 3.2 431.2
日照 173.4 174.0 202.3 229.8 265.1 250.9 228.6 223.8 209.6 206.9 174.6 162.6 2501.7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太原植物區系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太原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鳥綱16目、37科、173種。國家一級保護獸類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5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獸類3種;爬行綱動物3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魚綱2目、4科、21種;甲殼綱動物1目、2科、2種;昆蟲綱13目、70科、177種;蛛形綱2目、3科、10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和煤、硫磺、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雲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70.97萬人,增加3.65萬人;鄉村人口67.00萬人,減少0.12萬人。城鎮化率84.70%,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男性人口222.41萬人,女性人口215.56萬人,性別比為103.17∶100。

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5.28萬人,人口出生率12.10‰;死亡人口1.75萬人,死亡率4.01‰;自然增長率8.09‰。

民族

2014年太原97.28%人口為漢族,除漢族外,比較常見的還有滿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

政治

太原市主要領導
市委書記 羅清宇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耿彥波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弓躍
市政協主席 張貴元

(參考資料 )

經濟

綜述

躋汾橋躋汾橋

工業、農業是太原市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1949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格,下同)為10718萬元。1950年~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工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1952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上升到24362萬元,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均超過了解放前太原市歷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工農業總產值逐年快速增長,195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3497萬元。

祥雲橋祥雲橋

1958年~1960年,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急速增長,1959年上升為146127萬元,1960年達到203304萬元。但是,由於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太原市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財政開支過大,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匱乏,加之自然災害和蘇聯撕毀契約,造成1961年~1962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降至102532萬元,1962年降至94534萬元。之後經過三年調整,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發展,到1965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升至181359萬元。1966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17436萬元。

1966年,太原市經濟隨著“文革”的開展形勢惡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為174096萬元、86679萬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勢相對好轉,工農業生產總值開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125653萬元,1970年上升為239658萬元,1973年達到305894萬元。1975年,貫徹中共中央整頓精神,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回升至275357萬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使全市的工農業總產值又降至216067萬元。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太原經濟迅速恢復。197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287351萬元,1978年達到363650萬元。

太原太原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太原市的工農業總產值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198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06384萬元,1985年達到663713萬元,1990年達到1036956萬元。

2017年,太原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82.1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8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271.42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2069.94億元,增長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7536元,比上年增長6.7%,按2017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1484美元。

第一產業

太原夜景太原夜景

2017年太原市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94.80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32千公頃。糧食種植面積71.3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09千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0.07千公頃,秋糧種植面積71.2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9.48千公頃,藥材種植面積2.24千公頃。全年造林面積11.81千公頃。零星植樹1340萬株。新增育苗面積0.80千公頃。年末大牲畜存欄3.91萬頭,豬出欄43.23萬頭。肉類產量5.49萬噸,禽蛋產量3.43萬噸,牛奶產量10.60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14千公頃,水產品產量2693噸。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3.67萬千瓦。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8281噸。

第二產業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20世紀末以來,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的重任。以不鏽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17年,太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1.23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中央企業增加值76.03億元,下降1.1%;省屬企業增加值260.29億元,增長16.4%;市屬及以下企業增加值294.91億元,增長8.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91.40億元,增長14.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4.50億元,增長11.1%,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2%。

南中環南中環

非傳統產業增加值383.34億元,增長9.5%,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0.7%。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263.95億元,增長17.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1.8%。傳統產業增加值247.88億元,增長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9.3%。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增長19.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7.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2%,石油加工和煉焦業增加值下降4.3%。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772.46億元,增長19.6%。利潤總額81.41億元,增長18.3倍。利稅總額217.49億元,增長12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85.42元,下降1.80元。

第三產業

郵電和旅遊

太原主要建築太原主要建築

2017年太原市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43.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33億元,增長24.3%;電信業務總量134.71億元,增長40.1%。年末市話到達73.74萬戶。農話到達2.9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 742.72萬戶,其中:3G、4G行動電話用戶分別為34.84萬戶和567.65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19.43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87部,其中: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18部/百人和170部/百人。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141.44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38.85萬戶。

2017年太原市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6780.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其中:國內遊客6757.77萬人次,增長19.3%;海外遊客22.95萬人次,增長4.5%。海外遊客中:外國人16.21萬人次,香港同胞3.76萬人次,澳門同胞0.44萬人次,台灣同胞2.53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821.88億元,增長20.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815.72億元,增長20.2%;旅遊外匯收入1.00億美元,增長18.4%。

金融保險

山西國際貿易中心山西國際貿易中心

2017年末太原市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1925.96億元,比年初增長3.7%;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1444.80億元,增長12.0%。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621.28億元,增長5.0%,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3756.68億元,增長2.6%。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340.29億元,增長12.2%,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餘額7881.35億元,增長17.5%;短期貸款餘額2844.11億元,增長0.9%。年末上市公司19家,其中:主機板16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48家。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34.10億元,增長6.3%。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2.54億元,增長1.1%;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19.73億元,增長25.9 %;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5.40億元,增長23.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56.43億元,增長14.5%。支付原保險賠款及給付57.18億元,增長5.1%。其中:壽險業務給付26.83億元,下降0.6%;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4.82億元,增長27.2%;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1.54億元,增長29.0%;財產險業務賠款23.98億元,增長7.1%。

國內貿易

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

2017年,太原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7.82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98.00億元,增長6.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82億元,增長3.8%。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946.49億元,比上年增長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3.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27.27億元,增長42.8%。

對外貿易

2017年,太原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915.25億元,比上年增長4.1% 。其中:出口額572.16億元,增長4.1%;進口額343.09億元,增長4.0%。出口商品中,不鏽鋼材、機電產品分別為114.72億元、421.32億元,占出口額的93.7%。煤炭、焦炭、金屬鎂分別為0.39億元、1.05億元、4.19億元,占出口額的1.0%。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172個。年進出口額在千萬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79個。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家。

社會事業

體育事業

南中環橋南中環橋

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達到0.91平方米。小輪車訓練基地被列為國家級基地,曾舉辦2008年國際腳踏車聯盟BMX(小輪車)世錦賽(北京奧運會預選賽),2011年BMX全國錦標賽、2012年BMX冠軍賽。2008、2009年連續舉辦了女子摔跤世界盃,2010年起開始舉行太原國際馬拉松賽,2012年4月太原舉辦倫敦奧運會摔跤預選賽,這也是在中國舉辦的唯一一項奧運會選拔賽,2015年9月舉辦第17屆亞洲跳傘錦標賽。截至2012年,太原市共有體育場館34個,主要為山西省體育中心、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原山西省體育場)、山西省體育館、濱河體育中心等,2014年8月CBA山西汾酒隊的主場由濱河體育中心遷至山西省體育中心。

2019年,太原將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

娛樂傳媒

太原夜景太原夜景

太原市有省級廣播電視台1座(山西廣播電視台),市級廣播電台1座(太原人民廣播電台),市級電視台1座(太原電視台)等。全市新聞媒體主要有《太原日報》、《太原晚報》、《山西日報》、《山西晚報》、太原廣播電台、太原線上、太原新聞網、龍城熱線、太原市政府信息網、太原教育電視台等。

太原主要劇場有山西劇院、中影國際影城太原新影都、寬銀幕電影院(中國巨幕)、解放數碼影城、長風劇場、天億國際影城、橫店電影院(貴都店、王府井店、同至人店)、金逸國際影城、奧斯卡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

文化事業

2017年底,太原市全市共有各類專業院團及具備規模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21個。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14個。公共圖書館12個,館藏圖書741.76萬冊。改擴建後的太原市圖書館躋身全國一流圖書館行列,贏得“網紅圖書館”美譽。國家綜合檔案館12個,館藏檔案資料171.01萬卷(件、冊)。廣播節目11套,電視節目16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35.10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31.06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99.9%,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文教科研

高教概況

太原高校太原高校

2017年底,太原市共有高等院校44所(其中高職院校23所),在校學生532209人(含博士、 碩士研究生、成人教育);中等職業學校57所,在校學生73411人;普通高中88所,在校生80820人;普通國中132所,在校學生116461人;國小441所,在校學生298725人;幼稚園727所,在園兒童116815人;特教學校5所,在校生數1512人。

太原有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中國國務院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等科學研究機構和山西科技創新城。

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包括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全省最為著名的學府。山西大學是國家“一省一校”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重點建設的部省共建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雙一流建設大學;中北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百所入圍高校之一、教育部“卓越計畫”建設高校、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大學(原國防工業八所本科院校之一),原來是國家二級保密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百所入圍高校之一。

本科院校
1 山西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2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3 中北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4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5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6 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省 本-碩-博
7 山西中醫藥大學 山西省 本-碩
8 太原師範學院 山西省 本-碩
9 太原工業學院 山西省 本-碩
10 山西傳媒學院 山西省
11 太原學院 山西省
12 山西能源學院 山西省
13 山西警察學院 山西省
14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省教育廳 本(民辦)
15 山西套用科技學院 山西省教育廳 本(民辦)
獨立學院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
高職院校
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戲劇職業學院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金融職業學院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太原旅遊職業學院 山西旅遊職業學院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青年職業學院 山西老區職業技術學院(民) -
山西省重點中學
太原市第五中學 山西省實驗中學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太原市外國語學校
太原成成中學 進山中學
太原市第十二中學 太原市第十五中學
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太原十八中) 太原育英中學(太原二十六中)
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學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學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 太原市實驗中學(太鐵一中)
太原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
山西省二級重點中學
太原市第十九中學 太原市第二十中學
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學 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學
太原市第三十中學 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學
太原市第三十九中學 太原市第二實驗中學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 太原市第五實驗中學
化二建中學 小店一中
古交一中 清徐中學
徐溝中學 ——

文化設施

太原擁有華北第三大、山西省第一大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太原市圖書館,華北最大的多功能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擁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11個,各類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4290.4萬冊,館藏檔案資料556萬卷(冊)。

醫療衛生

2017年末,太原市共有衛生機構2779個(不含村衛生室),醫療床位3831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7348人,其中:執業(包括執業助理)醫師21476人,註冊護士27660人。每千人擁有醫生4.9人。太原市已建成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

太原市主要醫院(三甲)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太原市傳染病醫院) 山西省人民醫院
山西省眼科醫院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 山西省腫瘤醫院 太原市中心醫院
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二醫院 山西大醫院
山西省兒童醫院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山西省太原市精神病醫院

交通運輸

太焦鐵路太焦鐵路

鐵路

太原鐵路局鐵路總里程2800公里,太中銀鐵路,北同蒲鐵路,南同蒲鐵路,太焦鐵路,石太鐵路,太興鐵路,上蘭村鐵路,環城鐵路,石太高鐵,大西高鐵,太鄭高鐵(規劃),太呼高鐵(規劃),京太高鐵(規劃),京昆高鐵(規劃)等多條鐵路幹線匯集於此。

太原站、太原南站為主要的客運火車站,其中太原南站為華北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此外規劃了太原新西站。太原北站是華北最大編組站,汾河站、晉祠站、太原西站等為市內環城鐵路樞紐

太原南站太原南站

主要有太原到大同的北同蒲鐵路,太原到運城的南同蒲鐵路,太原到焦作的太焦鐵路),太原經原平到北京的(北)京原(平)鐵路,太原到中衛和銀川的太中銀鐵路,太原到興縣的太興鐵路(在建),太原到石家莊的石太鐵路,太原到青島的太青客運專線(石太客運專線段),太原到鄭州的太鄭客運專線(規劃),大同經太原到西安的大西客運專線,作為提升太原鐵路樞紐地位的太原環城鐵路在正在建設當中。石太客運專線於2005年6月11日開始修建,2009年4月1日正式開通,太原和北京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兩個多小時,是 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時間最早的高速鐵路。大西客運專線太原至西安段於2014年7月正式通車,太原到西安只需3小時左右。

航空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華北第三大國際機場,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位於太原市小店區,距太原市中心13.2公里。幾乎所有的國內航班均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停靠和起飛。截至2016年底,太原機場通航航線126條,通航城市75個,全年預計保障運輸起降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984.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 全國排名第28。機場和太原市區間由機場快速路和龍城大街連線,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建設了2號航站樓。

2011年5月,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引進首家外國航空公司——韓國韓亞航空公司開通太原至首爾(仁川)航線。之後陸續引進澳門航空公司、台灣遠東航空公司、韓國易斯達航空公司、泰國東方航空公司和香港航空公司。2011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有4條定期國際直飛航線,到2012年8月,國外(地區)航空公司和國內航空公司已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開通了太原至澳門、台北、韓國、泰國曼谷、香港、日本大阪(靜岡)、新加坡7條定期國際(地區)直飛航線。不僅如此,所開航線航程短、密度高,密集時每20分鐘就有一架國際航班起落。

公路

太原市街景太原市街景

太原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網狀為主,呈環形放射狀。最外有環狀高速路(外環路),2013年建成通車中環快速路,老城區已形成內環路。截至2017年,全市公路里程7449公里。市區立交橋數共有57座。2017年,太原全市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43.63萬輛。

太原環城高速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長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在建)等多條高速公路途經太原。汽車站有太原長途汽車站、太原客運東站、太原客運西站、太原迎賓汽車站、太原建南汽車站、太原客運北站,太原客運南站(在建)、太原客運東南站(在建)。

太原老城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格局,橫平豎直,而外圍的城市道路規劃是環形加網狀的格局。內環由北大街—興華街、建設路、南內環街、和平路連線而成。中環由北中環街,東中環路(太行路),南中環街,西中環路(窊流路)連線而成。最外圍有太原環城高速公路,連線大運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太長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已在建設當中。

湖濱國際大酒店湖濱國際大酒店

太原老城區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的格局,橫平豎直。東西方向的道路有:

北中環街—北中環橋—北中環西街

勝利街—興華北街

北大街—勝利橋—興華街

旱西門街—旱西關街—西緝虎營—東緝虎營—新民中街

府東街—府西街—漪汾橋—漪汾街

水西門街—開化寺街

迎澤大街—迎澤大橋—迎澤西大街

雙塔寺街—雙塔西街

南內環東街—南內環街—南內環橋—南內環西街

親賢北街

長風東街—長風街—長風橋—長風西街

學府街

南中環街—南中環橋—南中環西街

晉陽街

龍城大街—祥雲橋—龍城西大街

南北方向的道路有:

經園路,

臥虎山路——東中環路

敦化南路——雙塔北路——雙塔南路

敦化北路

澗河路——建設北路——建設南路——太榆路

五一路—并州路—塢城路

三牆路——柳巷——青年路——體育路——體育南路

恆山路——解放路—解放南路—長治路

新建路—新建南路—平陽路—平陽南路

大同路——金剛堰路——桃園路

濱河東路—汾東南路

濱河西路

西渠路—晉祠路

千峰北路—千峰南路

和平北路—和平南路

西中環路

公共汽車

公交系統公交系統

2016年,太原市公共運輸運營車輛2253台,其中,公共汽車2147輛,電車106輛運營線路150條,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3250公里,年客運量4.35億人次。公車票價通常為1元起價,遠郊區縣為3元。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費用以0.5元起價。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已達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行選擇乘坐公車,太原市公車運行時速達到16.76公里,部分路段的平均時速已超過20公里,建設完成了太原南站公交樞紐站,南寨村公交停車場投入運營。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有2700多輛公車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太原市陽曲縣已實現鄉鎮公車全覆蓋。

計程車

太原市計程車運營車輛8292輛,目前已全部更換為純電動計程車,並在全市安裝充電樁2451個,規劃2016年底將達到5500多個,至此, 太原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純電動計程車的城市

公共腳踏車

太原於2012年開始建設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租車人憑太原公交IC卡或銀聯卡,繳納200元押金,並預存30元以上租車費用後即可使用。截至2017年,太原市範圍內已建成公共腳踏車服務點1285個,服務100多萬市民,日均租騎量達40萬人次,投入公共腳踏車4.1萬輛。據相關統計,杭州、太原和上海的租賃系統規模, 在全球分列第一、二、四位

軌道交通

太原市軌道交通規劃太原市軌道交通規劃

太原軌道交通於2007年提出建設,2012年開始前期勘探,2013年正式獲批,2016年3月11日捷運2號線正式開工建設。屆時太原將成為山西第一個擁有捷運的城市。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整體建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時間從2015年到2023年,應建設2號線(包含1期2期)、1號線(包含1期2期)及3號線,通車裡程為93.35公里,將設定車站73座。

已規劃的捷運共8條,市區6條,市域2條,運營線路總長度249.1公里,車站總計191座。分別為: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全長28.5公里,共25座車站。由西山礦務局站至武宿機場站,將於2018年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運營。

太原軌道交通2號線:太原市修建的第一條捷運,共23座車站。由西澗河站至人民南路站,於2016年3月11日全線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下半年運營。

太原軌道交通3號線:全長30.5公里,共設25座車站,由柴村站至東峰站,將於2017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運營。

遠期規劃(2025年後):

太原軌道交通4號線:全長22.8公里(規劃)

太原軌道交通5號線:全長33.9公里(規劃)

太原軌道交通6號線:全長36.3公里(規劃)

太原軌道交通7號線:全長44.8公里(規劃,聯絡清徐)

太原軌道交通8號線:全長27.6公里(規劃,聯絡陽曲)

太原榆次城際鐵路

太原至晉中市榆次區城際鐵路(人民南路—環城東路)項目,沿太原市南部至新區晉中市榆次區東西向主客流通道建設,基本覆蓋了太原南部新城和榆次區主城區和。該項目的建設將主要承擔太原南部區域、山西省科技創新城、榆次西部區域、榆次老城等客流集散點的客流運輸任務。因此,項目建設將與太原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及榆次區東西向主客流走廊銜接。

太榆城際鐵路2號線西起太原捷運2號線一期工程人民南路車站,出站後折向東,沿規劃道路布設,至貨櫃貨運站折向東北,沿迎賓街向東,全線長19.81公里,以高架線為主。初期,開設車站8座,預留車站5座,預留停車場一處,設有車輛段一處,已於2017年開工建設,工期預計3年。

太原、榆次兩地間已經對各自交通情況進行了摸底,在未來幾年間,將陸續興建“九縱十二橫”多條道路,包括5條快速通道、3條國省幹線、13條區域連線線。

5條快速通道

108國道:從北到南貫穿太原、晉中兩市;

太榆路-匯通路:已全面升級改造;

綜合通道:起點太原市武宿村,終點在榆次區張慶,全長15公里,榆次區段正在施工;

龍城大街東延:西起太原市鄭村,東至榆次區白坡村北,全長16公里;

晉中開發區龍湖街:由已建成的中段和規劃的東延、西延三段組成,全長19公里。

3條國省幹線

208國道:北起小店區大村,南至祁縣東觀,全長45公里;太原—太谷公路:北起小店區鞏家堡村,南至太谷縣城接108國道,全長35公里;S316線:長33公里。

13條區域連線線

太舊高速晉中連線線:起點位於太舊高速晉中北出口,終點在榆次區源渦村,全長10公里;

中都路:北與擬建的榆次烏金山旅遊消防專用公路相接,南至榆次城區順城街,全長13公里;

黃陵—郜村公路:北起小店區黃陵,南至太原晉中交界處郜村,全長15公里;

榆次東陽—清徐公路:全長22.5公里;

祁縣北堡—峪口公路:規劃中擬向北延伸與太原市縣鄉公路小楊線相連,全長29公里;

陽曲大方山—壽陽索馬:全長15公里;

太原武宿—榆次峪頭公路:全長10公里;

晉中開發區楊盤街:長2.1公里,太原西溫莊大街向東建設500米即可貫通;

晉中開發區使趙街:全長13公里;

晉中開發區迎賓西街:全長10公里,已接至太原界處;

晉中工業園8號路:全長6公里;

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太原市清徐縣公路:全長17公里;

太原市全景太原市全景

晉中市太谷縣胡村—太原市清徐縣小武:全長15公里。

歷史文化

太原市徽太原市徽

自商周以來太原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陶唐、北唐、晉、晉陽、太原郡、代國、并州、太原國、龍山、太原府、北都、北京、西京、龍城、太原路、冀寧路、陽曲、太原市等。太原在歷史上曾為九朝古都,在從周朝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古建築。太原處於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衝突的中心地帶。

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後有群狄、諸戎、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紇、女真、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衝突和鬥爭。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或緣於仿效,或緣於抵禦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於戎馬”,如杜佑在《通典》中說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太原地區方言為太原話。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稱為龍城。相傳唐堯和大禹曾建都於晉陽。西漢初年,漢文帝劉恆即位前受封代王,國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稱為潛龍之地。曹魏末期,封於太原郡的晉王司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權,並以“晉”作為國號。前秦、北魏、東魏、北齊曾定都於晉陽或以晉陽為實際政治中心。北齊高祖高歡稱太原為霸城。隋煬帝楊廣即位前曾為晉王。隋末,李淵為唐國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晉陽建立大唐,並以太原的古稱作為國號。太原成為唐朝的龍興之地,被唐太宗譽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唐高宗即位前曾為晉王,而同樣來自并州文水的皇后武則天則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太原府自武周起成為北都,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為晉王。

太原市市徽是中國第一枚市徽,其圖案內容為雙塔、並字、煤層和火焰,象徵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煤炭資源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太原定都朝代以及歷代名稱
朝代 當時名稱 位置 名號
古北唐 - 許坦 -
晉陽 晉源 國都(初)
北魏 晉陽 晉源 霸府 別都
東魏 晉陽 晉源 霸府 別都
北齊 晉陽 晉源 霸府 別都
晉陽 晉源 北都 北京
後唐 晉陽 晉源 陪都
後晉 晉陽 晉源 陪都
後漢 晉陽 晉源 陪都
北漢 晉陽 晉源 國都

晉商文化

太原曾是晉商故里,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並成為中國四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有別於一般的官紳家族,其是具備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晉商在中國歷史上首創了“票號”。“票號”是中國古代一種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個地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鑼鼓藝術(太原鑼鼓)、晉劇、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技藝、月餅傳統製作技藝(郭杜林晉式月餅)、六味齋醬肉傳統製作技藝、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頭腦))、廟會(晉祠廟會)、磚雕(山西民居磚雕)、清徐彩門樓抬閣(徐溝背鐵棍)等,其中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六味齋醬肉,清徐彩門樓是太原獨有的(無其他申報單位)。全國月餅製作技藝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廣東月餅兩家。

太原蓮花落

太原蓮花落(lào)(也稱“蓮花樂”)是太原的地方曲種,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藝術,流傳於城市鄉村,它的產生與發展與太原人曹強有關係。蓮花落的說唱詞,基本上是七言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來合轍入韻。表演之時,先扣大竹板,間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後,開始說唱,以唱為主,間以夾白,邊唱邊說,抑揚頓挫,尾音稍長。太原蓮花落,不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發展到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伴奏。主要樂器有三弦、揚琴、二胡、木魚等。當年的蓮花落極不注重表演,僅是邊說邊唱。這是因其早年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決定。自從解放搬上舞台後,已經注重於身段和動作的表演。2010年,“蓮花落”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宗教文化

太原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太原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民眾的宗教活動場所。

佛教:永祚寺、崇善寺、大佛寺等。

道教:北極宮、純陽宮。

伊斯蘭教:太原古清真寺。

天主教:太原天主教堂、太原板寺山聖母堂 、七苦山聖母堂、和平南路耶穌聖心堂等。

基督教:體育路基督教堂、鄭村基督教堂、橋頭街基督教堂等。

其他:大關帝廟、古關帝廟、城隍廟、太原皇廟。

傳統節日

添倉節

添倉節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曆正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日。

寒食節

寒食節的時間在冬至後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說),即清明前兩天。至今,太原南郊區民眾仍有稱寒食為“一百五”者。民間傳說,這一天為“龍忌”之日,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這一天焚燒綿山,燒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綿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區流傳很廣。其實,寒食的起源並非始於介子推,而是始於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節

寒衣節為農曆十月初一,亦稱“送寒衣”,意謂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徵性的衣服,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間藝術

太原民間藝術有晉劇、太原蓮花落,太原鑼鼓 、清徐背鐵棍 、剪紙、架火、社火等。

特色美食

太原小吃太原小吃

太原小吃的代表有清和元頭腦、羊雜割、過油肉、五寨燴菜、楊記灌腸、麵皮、六味齋醬肉、雙合成糕點、孟封餅、醪糟、小米粥、老豆腐、認一力清真蒸餃、老鼠窟元宵、魚羊包、徐溝灌腸等。

麵食的出現最遲在漢代之前。漢代,凡面制的食品統稱為“餅”。山西人被稱為“老西兒”由來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邊以外,這個名字里還有醋味。古時候,“醋”被稱為“醯”,醯與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兒”的稱謂。山西人愛吃醋,麵食離不開醋,炒菜、做湯處處離不了醋。

太原的麵食有拉麵、削麵、撥面、擀麵、揪片、剔尖、燜面、栲栳佬、撥魚、貓耳朵、擦擱斗、沾片子、餄撈等。製法有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幾十種。料理工藝上,又可分為蒸製、煮製、烹製。澆頭滷料精細考究,“醋調和”與“澆兩樣”最具特色。

風景名勝

太原市長風商務區太原市長風商務區

太原文物古蹟有晉祠園林、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龍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廟、晉陽古城遺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龍山石窟等名勝古蹟。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國家地質公園1處、森林公園3處。太原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晉劇被譽為山西的“省粹”,起源於清代鹹豐年間,青年宮、太原市文廣中心等都常有傳統的晉劇演出。

文保單位

截至2013年底,太原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

晉祠 龍山石窟 晉陽古城遺址 竇大夫祠 天龍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狐突廟 淨因寺 清源文廟 不二寺
明秀寺 多福寺 永祚寺 古交遺址 婁煩古城遺址
帖木兒塔 陽曲大王廟大殿 太原大關帝廟 太原清真寺 太原純陽宮
前斧柯懸泉寺 辛莊開化寺 太山龍泉寺 崇善寺大悲殿 唱經樓
晉源阿育王塔 晉源文廟 清徐堯廟 古交千佛寺 太原文廟
山西大學堂舊址 太原天主堂 中共太原支部舊址 -
太原景點太原景點

太原市中心城區全市共有綜合性公園46個,專類公園11個,帶狀公園6個,街頭遊園253個,社區遊園53個,街旁綠地194塊。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476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01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4384.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19%,綠地率37.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8平方米。 綜合性公園有迎澤公園、晉陽湖景區、汾東公園、華夏公園、汾河市民公園、汾東中央公園、北張公園、和諧公園、和平公園、龍城公園、龍城東街公園、武宿公園、晉商公園、古城東濱河公園、金橋公園、汾西公園、攝樂公園、唐槐公園等,專業類公園有植物園、徐顯秀公園、太白鐵路遺址公園、工業遺址公園等。

晉祠晉祠

太原汾河公園是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內經過水利治理和綠化美化後而形成的濱水公園,現已綿延20餘公里,並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點有汾河晚渡,雁丘(“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出處),碧水沙灘,濕地公園等。

太原古城

太原城是中國歷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王府、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太原城門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門的總稱。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俗稱大南門和新南門。現僅存小北門一段。

太原八景

永祚寺雙塔永祚寺雙塔

太原八景指太原舊時的八個景觀,也稱“古晉陽八景”。這八景是:汾河晚渡、烈石寒泉、雙塔凌霄、巽水煙波、崛圍紅葉、土堂神柏、天門積雪、蒙山曉月。

國家級地質公園

太原西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晉陽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晉祠——天龍山、崛山圍山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晉源區:晉源鎮店頭村

博物館

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

太原市有10座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為中國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還有山西科技館、山西民俗博物館、晉祠博物院、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太原美術館、山西地質博物館、太原博物館等。中國煤炭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山西省博物院還是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培育對象。

人文景點

晉祠、天龍山石窟、古交舊石器文化遺址、永祚寺、雙塔、龍山石窟、純陽宮、竇大夫祠、多福寺、童子寺燃燈塔、晉陽湖、崛圍山、蒙山大佛、崇善寺、北齊壁畫、晉陽古城遺址、山西大學、太原動物園、迎澤公園、汾河景區、西山萬畝生態園、南宮古董市場、拱極門、五一廣場、太原城隍廟等。

購物街區

迎澤區的柳巷、開化寺、鐘樓街是太原的傳統商業區,還有南宮或棉花巷的古玩城,柳巷和服裝城批發市場。玉器、鐵器等歷史悠久;民間手工藝品,如面人、剪紙等;此外還有杏花嶺區華宇國際精品、萬柏林區下元東方新天地、小店區的王府井百貨等。

地標街景

山西國際貿易中心位於杏花嶺區府西街中段,建成於2002年,由兩棟41層的主樓、一棟19層的附樓及5層裙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8.5萬平方米,是一處集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商城、酒店式公寓、證券營業大廳、會展中心為一體的5A級智慧型化建築。
山西國際貿易中心 山西國際貿易中心
太原茂業天地寫字樓 (茂業二期)位於小店區親賢街與體育路交匯口,是太原茂業天地的標誌性建築,地下兩層,地上52層,建築總高度226米,,是山西省第一高的國際5A級標準的總部經濟概念辦公場所,目前山西省及太原市最高樓。
太原[山西省省會] 太原[山西省省會]

著名人物

皇帝

趙襄子(趙國開國君主)、劉恆(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淵(後漢高祖)、石勒(後趙高祖)、高歡(北齊高祖)、高洋(北齊太宗)、楊廣(隋煬帝)、李淵(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李治(唐高宗)、武則天(武周皇帝)、李克用(後唐太祖)、李存勖(後唐莊宗)、石敬瑭(後晉高祖)、劉知遠(後漢高祖)、郭威(後周)、劉沖(北漢高祖)、劉崇(北漢世祖)。

古代

廉頗,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國時趙國將領,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豫讓春秋末晉卿智伯家臣,俠士,入《史記·刺客列傳》。

郭淮(?-255)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曾任夏侯淵軍的司馬,並且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在諸葛亮北伐及姜維北伐初期,郭淮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蜀的抵禦戰爭,並因功不斷被提升,最後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位升至車騎將軍,死後被追封為大將軍。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名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偵探家。史稱“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間譽為“唐祚之匡俊之臣”。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朝詩人,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為後人廣為傳誦。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盛唐時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生於新鄭,後遷下邽。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中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

劉知遠(895—948),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後漢王朝的建立者,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劉暠,廟號高祖。

楊業(?—986),初名重貴,後名繼業。祖籍麟州新泰(今陝西神木北),後遷居太原,故史稱并州太原人。北漢、宋朝名將,主要貢獻在抗遼事跡中。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淮陽外史等。官至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忻州市)人。歷代公認的“金元文冠”。

羅貫中(1331—1400),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冀寧路清源縣(今太原市清徐縣)人,中國古代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三國演義》、《水滸傳》(與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說的鼻祖。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字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醫學家、書畫家。

近現代

科學界

張亞勤(1966--),現任百度總裁。

陰和俊(1963.01--),現任中科院副院長。

張傑(1958.01--),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謝克昌(1946.10--),中國工程院院士,煤化工專家,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趙沁平(1948.4.9--),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科學技術專家。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

關橋(1935.7.2--),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製造工程焊接專家。

郭承基(1917.1.21-1997.2.13),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礦物學與地球化學家。

彭堃墀(1936.8--),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

楊桂通(1931--),力學家,塑性動力學專家,太原工業大學(現太原理工大學)原校長。

苗建明(1963--),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楊金龍(1966.5--),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李小英(1968.7--),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

導演

張繼鋼、牛朝陽、寧浩、賈樟柯

郝蘊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導演。

王為念,電視導演。

畫家

馬泉

歌唱家

郭蘭英、戴玉強、成方圓、閻維文、趙岩

歌手

王蓉、王韻壹、田野(說唱歌手)

演員

邢佳棟、周奇奇、趙文浩、高梓淇、原珺、齊芳、趙濤、高仁

主持人

月亮姐姐、史強、任志宏 、任宇翔、劉星宇、剛強

企業家

姚俊良,山西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思陽,“80後美女總裁”、“中國十大美女企業家”。

詩人

城子(旅居太原,祖籍河南商丘)

作家

馬烽、西戎、笛安、蔣韻、李銳

城市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榮譽 獲獎項目或備註
2018年4月12日 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7年12月24日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5年10月14日 2015年度“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2015年7月 “2015中國避暑名城65佳榜”第20名(和熙龍城)
2015年6月 第一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
2014年3月20日 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創建城市
2015年3月 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2名
2014年12月10日 第三批“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城市
2014年8月 2013~2014年度中國會展名城
2014年4月28日 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
2013年12月31日 第一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
2013年11月26日 首批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城市(群)
2013年1月29日 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2013年1月17日 第二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
2012年11月23日 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 -
2012年5月 第六個“中國智慧城市”試點
2012年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2011年3月14日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2011年1月 2010年度全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
2010年9月21日 2010亞洲都市景觀獎 太原長風文化商務區大平台
2010年6月23日 第一批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城市
2010年 國家園林城市 -
2009年1月23日 第一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
2000年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對外交流

國際交流

太原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強。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活躍。太原市與11個國家的14個大城市有友好往來關係。

太原的國際友好城市
締結時間 城市名稱 所屬國家 備註
1985.04.14 紐卡斯爾 英國 -
1987.05.19 姬路 日本 -
1994.09.01 瑟克特夫卡爾 俄羅斯 -
1995.11.28 朗塞斯頓 澳大利亞 -
1995.12.08 薩拉托夫 俄羅斯 -
1999.05.17 開姆尼茨 德國 -
1999.10.12 杜阿拉 喀麥隆 -
2007.04.18 納什維爾 美國 -
2012.03.02 聖但尼 法國 2008年6月簽署意向書
2012.08.25 頓涅茨克 烏克蘭 1993年5月簽署意向書
2017.08.31 胡占德 塔吉克斯坦 -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國際會展

太原市是中國十大創新會展城市。隨著太原經濟實力,城市建設和國際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會展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

•特色展會

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 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
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中國(太原)佛教文化用品博覽會
太原國際車展 中國(山西)裝備製造業博覽會
新晉商大會形象展示與產業博覽會 世界晉商大會

•其他重要展會舉辦情況:

序號 展會名稱 舉辦時間
1 第六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 2011.09.26~09.28
2 第十七屆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 2012.08.24~08.26
3 第二十五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 2015.09.25~09.27
4 2015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 2015.10.11~10.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