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軌道交通

太原軌道交通

太原軌道交通(Taiyuan Metro)線網總長度140公里,遠期向榆次、清徐方向延伸。一號線北起陽曲鎮政府、南至小店新區,是南北向主要客運走廊,集散核心區密集客流,連線城市舊城中心、長風街城南中心和小店新區中心;一號線支線由小店客站至太中銀火車站。二號線北起上蘭組團,經尖草坪區政府、和平北路、柳巷、南至北營站,覆蓋柳巷核心商業區,為東西向跨河客運交通主要通道。三號線北起臥虎山,經迎澤大橋跨汾河,至晉祠。四號線北起西山公園,經南內環橋跨河至武宿機場。2016年3月11日,太原捷運2號線正式全線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12月30日建成通車。

示意圖

太原軌道交通示意圖太原軌道交通示意圖
以下是編制完成的太原軌道交通示意圖(最終線路尚在評審論證之中,並未正式確定)。1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山礦務局站,東南至馬練營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東西向穿越了主城區,聯繫了主城區的河西地區、老城區、同蒲鐵路東部地區、太原南站片區和龍城東片區,線路全長24公里,共設車站21座,平均站間距為1.2公里,沿線主要途經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和馬練營路。1號線西端設定西山停車場,南段設馬練營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
2號線一期工程北起西澗河站,南至小店南站,南北向貫穿太原市主城區,聯繫主城區和新城區,線路全長24.2公里,共設車站22座,平均站間距為1.1公里,沿線主要途經解放路、長治路、人民路。2號線一期工程南端設定小店南車輛段。
3號線南北向穿越汾河西側片區,途經汾西路、和平路、長風西街、千峰南路、龍城大街;東西向跨越汾河聯繫汾河兩岸片區的骨幹線路,線路長33.7公里,共設27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6座。
4號線聯繫主城組團汾河兩岸各片區,途經道路:興華街、五一路、并州南路、塢城路、大運路、通達街、人民路;南北向覆蓋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骨幹線路,線路長34.0公里,共設29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6座。
5號線為一條東西向加密線,途經道路:南內環西街、長風街;主要加強了主城區南部汾河兩岸各片區的聯繫,線路長19.9公里,共設18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5座。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方案的其餘五條線路為:
6號線為一條東西向市區線,途徑道路為人民路、龍湖大街,主要位於遠景新城組團內,加強了中心城區南部小店與榆次之間的聯繫,線路長20.4公里,共設21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5座。
7號線為一條聯繫太原、榆次的市域骨幹線,主要途徑南中環、武宿市級中心、榆次北部新區中心,延伸至修文。主要加強了太原與榆次的快速聯繫,促進太榆一體化發展,線路長41.8公里,共設17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8座。
8號線為一條聯繫太原與榆次的L形市域骨幹線路。北起柴村附近,沿西渠路、新晉祠路穿越太原市中心城區,經過奧體中心後,向東經小店,到達榆次老城。主要加強了太原市主城區、新城區與榆次的快速聯繫,促進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線路長49.4公里,共設27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10座。
9號線為一條聯繫太原與清徐的市域線路,北起與8號線的換乘車站,途徑晉源後,沿新晉祠路、大
運公路一直到達清徐縣城南部。主要加強了太原市主城區、新城區與清徐的快速聯繫,線路長30.9公里,共設15座車站,其中有軌道交通換乘車站1座。
10號線為一條南北向聯繫陽曲縣城與太原市的市域線路,北起陽曲縣城,沿大運高速公路走廊進入太原北部地區,然後途徑新南三巷、大同路、中鋼街等道路,到達三給北地區。該線路主要通過與中心城區的城市軌道線路換乘來加強陽曲與中心城區的聯繫。

審查

環保部2011年9月22日《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已通過環保部環評司組織的審查。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山西省環境保護廳,太原市環境保護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水務局、國土資源局、文物局,太原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辦公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代表及8名特邀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15人組成審查小組,市政府吉久昌副市長也專程赴京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中規院對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建設規劃的介紹和環評單位中鐵一院的詳細匯報,經過充分的討論,審查認為,《報告書》基礎資料較詳實,採用的預測和分析方法適當,對主要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結果基本合理,對公眾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較合理,評價結論總體可信。審查意見中,提出了泉域保護、土地利用等四方面的修改意見。《報告書》經進一步修改完善後,可以作為規劃最佳化調整和實施的依據。環評報告的審查,標誌著太原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前期工作又邁進了一步。審查會議結束時,吉久昌副市長代表太原市政府講話。這表明,太原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報建審批工作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據介紹,《報告書》識別了軌道交通規劃涉及的泉域重點保護區範圍和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析預測了項目規劃、實施可能對聲環境、振動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輻射環境、景觀、生態環境等產生的不良影響,力求在修建捷運時避免或減少對泉域保護區及自然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審查意見認為,該規劃充分論證了軌道交通規劃環境的合理性,可以作為下階段太原市軌道交通規劃最佳化調整和實施的依據。太原市軌道辦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太原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線路在穿越中心城區時,均規劃採用地下敷設方式。線路在規劃下穿居住、文教、辦公、科研、歷史建築等敏感路段時,將結合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成果和結論,提前做好規劃控制,並針對振動可能產生的結構噪聲等影響,採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據介紹,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在通過環保部評審後,還需通過國家發改委、建設部以及國務院的審批才可動工。
背景資料:
《環境影響報告》是《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批的附屬檔案之一。
軌道籌備處去年年初委託中鐵一院進行編制,4月初稿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十月中間成果進行第一次公示,報告送審稿進行第二次公示,徵求公眾意見。
環保部受理太原市軌道交通籌備處上報的規劃環評報告書。
8月初環保部內審並出初評意見。
(以上內容來源於太原軌道交通信息網)
住建部
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在列入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後,2011年《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先後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委託的中國國際諮詢公司的專家評估和環保部的正式批覆,該項工作又有了重大進展。3月28日、29日兩天,住建部組織有關專家對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划進行了深入論證,同時結合太原軌道交通的建設規模、客流分析、建設資金等綜合因素,針對和遠期建設方案的可行性和建設時序提出了意見。在專家論證會上,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專家組認為,該建設規劃符合太原市總體城市規劃所確定的城市發展目標,也符合太原市人口、土地、公共設施等需求,與城市交通規劃確定的發展戰略一致。同時,專家組建議,城市軌道交通應與城市交通規劃、城市發展和財力狀況相關聯,並在工程選址上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民生工程相結合。另外,城市交通軌道建設要對太榆同城化建設做全方位考慮,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配套設施的同步規劃。下一步,太原將根據專家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的線網規劃、換乘條件、站場選址,充分考慮建設用地保障、線網穩定、沿線項目開發、融資創新等因素,儘快推進項目實施。
專家論證會上,太原市副市長吉久昌在講話時表示,在今後工作中,太原市將會根據專家組提出的每一條意見,認真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太原市的實際情況,對《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修改和完善
據介紹,軌道交通開工建設之前,必須經過“建設規劃審批”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兩個步驟。也就是說,國務院批覆後,建設規劃審批環節即全部完成,可向國家發改委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通過後,即可開工建設。
據介紹,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是我市綜合交通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評審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包括軌道交通1號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總長度約49.2公里。其中:1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山煤電集團,東至馬練營,途經西礦街、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線路連線了長途客運西站、長途汽車站、太原火車站及新建的太原南站等重要交通樞紐,全長24.1公里,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2號線一期工程,北起西澗河,南至小店,途經解放路、長治路、人民路、人民南路,貫穿我市南北主要客流通道,全長25.1公里,同樣採用地下敷設方式。上述兩條“力”字形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方案構成了我市軌道交通規劃的基本骨架,這兩條線路的建成將有效緩解我市日益加劇的交通擁堵問題,同時將對提高我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實現創建一流省會城市目標,加速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並帶動區域功能的均衡布局,完善立體化公共運輸體系,改善自然生態和人居環境,提高市民公共運輸的出行率都將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歷史意義。
正式獲批
從太原軌道交通官網獲悉,太原軌道交通正式獲國務院審批通過。
2012年6月1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2-2018)的通知》(發改基礎[2012]1819號文)傳至軌道辦,這標誌著我市的軌道交通規劃已獲得國務院批准。太原的城市軌道交通領到了“準生證”。通知要求,一是在《規劃》實施中要堅持經濟、實用、安全的原則,提高設計、施工、運營管理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和員工培訓,確保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二是要統籌考慮投資效益和建設強度,結合城市開發進程、建設條件和財力情況穩步推進項目建設;三是要按規劃確定的建設任務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報發改委審批,避免建設方案的隨意調整。(來源於太原軌道交通網)

專家意見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專家諮詢組經過兩天的考察和現場踏勘,最終形成一份1萬多字的專家意見。專家組在這份意見中提出,太原市編制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基本可行,但建設程度和投資額度太大,建議太原市適當壓縮建設規模,進一步做好資金運作,以確保軌道交通建設運營保持良好銜接和可持續發展
軌道交通勢在必行
專家組認為,太原市由於受到鐵路、高速公路等限制,道路網結構不完善,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主幹道交通壓力增大,個別路段車速只有每小時12公里到14公里,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以地面公交為主體的多層次的運輸體系,是解決太原市交通問題的最佳選擇。太原市社會經濟發展已具備了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必要條件,而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規劃基本符合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
然而,太原市環境保護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壓力很大,因此,專家組建議在必要性中應進一步補充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環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的作用。
儘快完善規劃加快報批進程
關於線網規劃方案,專家組認為,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1998-2010)是經國務院審批的法定規劃,由於城市發展面臨新形勢,太原市修編的城市規劃尚未批覆,針對總體規劃可能存在的調整,線網規劃應作進一步協調,從而及時完善建設規劃的相關內容。機場搬遷、鐵路客運西站、城際軌道交通的規劃尚未穩定,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對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影響較大,因此,建議儘快完善線網規劃,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上報審批進程。
專家組認為,推薦的遠期規劃方案,基本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空間布局,覆蓋了主要交通走廊,銜接了主要交通樞紐和客流集散點,布局基本合理,建議進一步最佳化遠期線網方案。但遠景線網規劃的總體規劃偏大,建議遠景規劃範圍以中心城區範圍為主作進一步最佳化調整。進一步論證各線路起終點的位置,以及與區域軌道交通的銜接處理。開展城市軌道交通模式研究,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結合城市各區域規劃和客流以及服務水平,合理採用捷運輕軌、市域軌道交通等不同城市軌道交通模式。遠景專家組表示,8、9號線布局符合城市形態,但7、10號線的必要性要慎重研究。
部分線路應適當微調
專家組認為,建設項目1號線一期工程位於中心城區南方向,支持城市向南發展,與城市未來主導發展相吻合,2號線一期工程位於中心區東西方向,是東西最主要的客運走廊,與鐵路太原站、太原南站,以及公路太原客運西站、太原客運站、太原客運南站等主要交通樞紐相聯繫,一號線一期工程、二號線一期工程建成後,形成力字形骨架線路,有利於改善交通條件,項目選擇基本合理。
建設項目經過多方案比較,提出線路長度56.8公里,平均每年建設8.1公里,建設工期總體安排可行,但其建設程度規劃偏大,建議應考慮一號線和二號線土建工程的遠景性和經濟性,在取得經驗後再適度加快。
一號線一期工程由南寨站至北中環街站區間,沿線為太鋼集團用地,太鋼集團以北路段客流量較小,交通效益較差,二號線西山礦務局站至客運西站區間,為西山礦區,工程難度較大,應根據太原市財力支持和發揮交通效益的目標,加強兩條線起終點分析。
在機場不搬遷的情況下,對一號線南端方案進行進一步分析。對一號線中段新建路和解放路走向方案,建議從交通需求和工程實施條件等進行優選。二號線火車站和火車南站這兩個方案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評價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原國家環保總局環發[2006]28號),現將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及建設規劃的有關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示,歡迎公眾對該規劃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環境影響評價檔案中真實記錄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到規劃中。公示內容如下:
(1)規劃名稱: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建設規劃
(2)規劃概況: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由5條市區線和2條市域線組成,線路總長234.5km,共設車站155座。建設方案為1號線一期工程和2號線一期工程,形成“力”字形的基本骨架,通車裡程為48.2公里。共建設車站42座,車輛基地3處。平均站間距為1.2公里,沿線主要途逕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和馬練營路。1號線西端設定西山停車場,南段設馬練營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線路全長24.2公里,共設車站22座,平均站間距為1.1公里,沿線主要途徑解放路、長治路、人民路。2號線一期工程南端設定小店南車輛段。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式和主要工作內容:
通過規劃線路及周邊地區的環境現狀調查與監測,評價規劃區域環境特徵,分析規劃實施過程及實施後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預測分析規劃存在的污染因素對環境可能構成的影響程度,提出預防或者減緩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給出環境評價結論。
徵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公眾參與主要是請公眾從環保角度(非環保問題不在本次調查範圍內)對太原市軌道交通線網和建設規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從規劃實施可能產生的主要環境影響,規劃實施中的環境制約因素,規劃實施的環境合理性,需採取的環保措施,對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環境保護方面的態度等方面。目的在於收集、徵詢規劃所在評價區內公眾對項目建設的意見、要求和建議,認真調查和統計公眾關注的問題,為規劃的最佳化和決策提供依據

軌道線路

五條市區
線網規劃方案由5條市區線構成,全長157.39公里,共設120座車站,其中換乘車站15座。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全長32公里,設站28座。東西向跨越汾河,聯繫迎澤和武宿兩個市級中心及太原站和太原南站兩個鐵路交通樞紐,途經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馬練營路。1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山礦務局經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到龍城大街東,全長24.1公里,共設21站。沿途站點如下:西山礦務局站→西銘路站→客運西站站→鐵12局站→省技校站→和平北路(下元)站→理工大站→桃園路站→大南門站→柳巷站→五一廣場站→太原火車站站→朝陽街站→雙塔公園站→南內環東街站→東太堡站→長風東街站→學府街東口站→太原南站站→中心街站→龍城大街東站。
太原軌道交通2號線為一條南北向穿越主城組團,聯繫主城和新城組團的骨幹線路,線路全長37.6公里,途經新蘭路、恆山路、解放路、長治路、人民路,共設31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5座。2號線一期工程(人民南路——西澗河)全長23.38公里,設22座地下車站,設車輛段一處,主變電站二座和控制中心一座。
太原軌道交通3號線為一條東西向骨幹線,主要加強了主城區南部汾河兩岸各片區的聯繫,線路長22.5公里,途經南內環西街、長風街,共設20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6座。
太原軌道交通4號線為一條南北向穿越汾河西側片區,東西向跨越汾河聯繫汾河兩岸片區的骨幹線路,線路長32.0公里,途經汾西路、和平路、市府北街、新晉祠路、龍城大街,共設27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6座。
太原軌道交通5號線為一條聯繫主城組團汾河兩岸各片區,南北向覆蓋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骨幹線路,線路長33.8公里,途經興華街、五一路、并州南路、塢城路、大運路,共設29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6座。
兩條市域
遠景線網規劃在5條市區線路的基礎上規劃兩條市域線路,總長75.7公里,遠景形成了7條線路。
太原軌道交通6號線為一條市域快線,加強了中心城區與清徐組團之間的聯繫,線路長48.1公里,途經G307、迎賓路、濱河西路、南中環街,共設23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4座。
太原軌道交通7號線為一條聯繫太原、陽曲的快線,主要加強了太原與陽曲的快速聯繫,線路長27.6公里,途經G208、迎新南三巷、大同路、中鋼街,共設15座車站,其中有城市軌道交通換乘車站兩座。

站點公示

本次規劃範圍為軌道交通1號、2號線站點周邊500米半徑,相對完整的街區,包含軌道工程建設用地作為規劃範圍,形成軌道沿線約一公里用地走廊,規劃總用地為79.95平方公里。其中,軌道交通1號線兩側用地約為41.34平方公里,軌道交通2號線兩側用地約為40.51平方公里(含1.9平方公里的重合部分)。
1號線一期工程共設21站
1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山礦務局,經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到龍城大街東,全長24.1公里,共設21站。沿途站點如下:西山礦務局站、西銘路站、客運西站站、鐵12局站、省技校站、和平北路(下元)站、理工大站、桃園路站、大南門站、柳巷站、五一廣場站、太原火車站站、朝陽街站、雙塔公園站、南內環東街站、東太堡站、長風東街站、學府街東口站、太原南站站、中心街站、龍城大街東站。
2號線一期工程共設22站
2號線一期工程,北起西澗河站,經解放路、長治路、人民路到小店南站,全長25.1公里,共設22站。沿途站點如下:西澗河站、礦機站、大北門站、緝虎營站、鐘樓街站、大南門站、雙塔西街站、南內環街站、王村南街站、長風街站、學府街站、南中環街站、中心街西站、龍城大街西站、嘉節站、畜研所站、康寧街站、昌盛街站、育才國小站、化章路站、人民南路站、小店南站。
(以上內容來源於太原規劃網)

環境報告

影響概述
1、規劃的相容性、協調性評價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較好地落實了城市總體規劃及城市交通發展規劃中對軌道交通線網的要求,適應新的形勢、新的發展要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實施,將大大加快太原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強各個組團之間的聯繫,帶動中心城區以外用地的開發和建設,促使中心城區和周邊組團的均衡發展,協調城市功能分區,引導城市向著總體規劃確定的方向發展。
軌道交通以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性強的特點,被譽為“綠色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線上路走向和交通制式的選擇上,很好地滿足了城市景觀要求和城市環境保護的要求,有助於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線路同時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帶動,起到挖掘太原歷史文化內涵的作用,整合目前處於分散形態的各種有形和無形歷史文化資源,將歷史文化與城市發展相互交織,整體體現太原的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義。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符合國家發展軌道交通的基本要求,與國家能源政策、建設部的相關要求和產業政策相協調,軌道交通的建設能夠適應城市發展的綜合需要,同時推動城市的快速協調的發展。
2、環境影響評價
(1)景觀影響評價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在主城區內及主要景觀臨近區域均採用地下敷設方式通過,不會對城區景觀造成影響。高架段線路在晉祠景區規劃範圍之外,且受道路兩側城市建築物和地形的遮擋,對距離線路相對較遠的晉祠景區不會造成破壞。
(2)聲環境影響評價
軌道交通高架段兩側將會形成較大範圍的噪聲超標區域,若軌道交通採用道路中部架設的方式,將會對沿線經過地區(特別是臨街第一排建築)的聲環境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其影響範圍與列車運行速度及行車對數關係密切。
地下線路的主要噪聲源為列車運行產生的結構振動二次輻射噪聲以及風亭、冷卻塔產生的噪聲。地下線路對建築物室內結構噪聲的影響一般位於線路兩側20m以內區域。風亭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只要在設計階段合理選擇設備的位置、型號,並輔以排風消聲及隔聲措施,風亭、冷卻塔噪聲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3)振動影響評價
軌道交通地下線和地面線段振動影響範圍較大;而高架線路段振動影響範圍較小。在高架線路段建築物距線路水平距離大於10m的條件下,均能滿足“居民、文教區”標準要求。地下線區段受行車速度,線路埋深、隧道斷面形式及地面建築物類型等因素影響,其影響範圍各不相同。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線路基本沿現有道路或規劃道路中心線敷設,沿線兩側既有建築物以Ⅰ、Ⅱ類建築為主。地下線路在採取一定的工程減振措施後,可有效控制對兩側建築的影響。對於新規劃的區域,線路兩側用地預留一定的控制距離。
(4)電磁輻射影響分析
規劃線網主變(包括110kV變電站、110kV輸電線路、動力機車等)對周圍環境的電磁貢獻值或影響均在國家相關規定的限值以內。因此,在採取了必要的電磁防護措施(如變電站進出線纜採用地下禁止線纜、選購電磁輻射水平低的設備等),在運行期間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電磁污染。
(5)水環境影響分析
太原市主城區外蘭村泉域、晉祠泉域保護範圍較大,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無法完全予以繞避。本次線網規劃中的2、4號線以地下線形式通過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7號線以地下線和地上線形式通過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以及水量限控保護區。南寨停車場、三給停車場、柴村車輛段位於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內,陽麴車輛段選址位於泉域保護範圍內。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的1、3號線以地下線形式通過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6號線分別以地下線及高架形式通過泉域保護範圍,其中,部分地下線通過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和泉域重點保護區;4號線、5號線以地下線形式進入晉祠泉域保護範圍。南寒停車場、西山停車場選址位於泉域保護範圍內水量重點保護區;袁家莊車輛段選址位於泉域保護範圍內水質重點保護區。奧體中心停車場選址位於泉域保護範圍內。施工期和運營期在採取相應措施後不會對地下水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期污水主要來自沿線車站、停車場、車輛段和綜合維修基地。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各車站、車輛段、停車場及綜合維修基地產生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均可以就近納入相應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標後排放,對太原市污水處理負荷和地表納污水體產生的影響較小。
(6)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採用電力牽引,基本實現大氣污染物的零排放。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實施,在完成相同客運周轉量的前提下,替代地面公交系統會大大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對改善太原城市大氣環境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軌道交通規劃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是捷運運營後捷運內部進出客流產生的污染物、地下車站風亭異味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以及車輛段各設施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通過類比可知,風亭排放異味在下風向10~25m範圍內達到嗅閾值,25m以遠處已無影響。
(7)文物保護影響分析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各線路基本沿城市道路及國道中心線行進,除部分線路以地下線的形式穿越部分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以及太原市劃定的地下文物一、二、三類控制保護區外,線網基本繞避了已知的文物保護單位,距離最近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30m,且均未進入建設控制地帶。線網規劃的車輛段和停車場均未涉及文物保護單位。
治理措施
1、城市建設用地規劃控制措施
城市規劃部門在編制軌道交通沿線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進一步根據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詳細的線路走向、敷設方案和車站選址、布局,結合環評預測結果,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功能,避免對既有或規劃社會關注區造成環境影響。
2、泉域保護措施
(1)根據《山西省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涉及泉域保護範圍的建設項目,必須委託有資質單位進行水資源影響評價,履行相關報批手續。同時,結合水資源評價的保護措施最佳化設計。
(2)位於泉域保護區路段車站污水,務必集中收集處理,不得直接排放到泉域保護範圍內。
(3)施工期加強管理,對施工現場的水泥等材料堆放和攪拌混凝土時妥善保管,避免材料風吹飛散和污水橫流將對環境造成污染。
3、歷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
(1)為保護好地下文物,建議具體工程在建設前期,應對線路沿線區域進行細緻的文物勘探工作,根據勘查結果進一步最佳化設計,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2)施工應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施工期間嚴格限制施工工藝,防止爆破等施工方式對文物古蹟產生不利影響。
(3)對位於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車站站點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街區的保護要求,並注重歷史的連續性和文脈的完整性,做到與周邊街區風格協調統一、平面布局清晰、空間展開序列完整以及形體、色彩、質感處理協調,從而構建與周圍景觀和文物單位相協調,激發美感的人工景觀。
(4)加強施工期和運營期對沿線古建築和文物保護單位的監測監理工作,防止因工程建設所導致的地面不均勻沉降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4、噪聲控制措施
對軌道地上線沿線居民住宅、學校、醫院區段採取聲屏障措施;對地下車站的風亭、冷卻塔,可採取合理選址、風機加裝消聲器、選用低噪聲冷卻塔等措施;選用具有降噪減振效果的鋼軌、道床、扣減及列車車型,有效控制軌道交通二次結構噪聲;運營期定期維護、保養軌道交通車輛、車輪和軌道;在環境要求較高路段,可以限制列車運行速度,減輕聲環境影響。
5、振動污染控制措施
在機車選型上建議除考慮車輛動力和機械性能外,還要考慮噪聲、振動指標,優先選用噪聲、振動低的車輛;對線路穿過的居民區及根據預測結果受線路振動影響的敏感建築物區段採取減振措施;建議對距線路水平距離在10m內(包括穿越)的振動敏感建築物,在施工階段採取加固措施,並對建築物進行位移監測、沉降觀察
6、電磁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建議110KV/35KV主變電選址應儘量遠離居民小區學校、醫院等單位,並在用地允許時,對主變電站周圍進行綠化,或者將主變電設計為戶內型,增加對電磁的禁止效果,同時可以節約占地。
7、水污染控制措施
(1)為了減少污水排放量,生產廢水經過物化處理後,進行中水資源化(綠化或沖洗路面、沖廁等),剩餘污水排入污水管網;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城市污水管網,後續進入污水處理廠。
(2)建議車輛段使用高容量全封閉免維護鉛酸蓄電池。
(3)對於基坑施工產生的疏乾排水,應優先將其用於已完成土建施工任務疏乾段的回灌或補償沿線綠化用水。
8、環境空氣污染控制措施
結合風亭噪聲的2類區達標距離和風亭異味的影響範圍,風亭選址距離己建或規劃的學校、醫院和集中居民住宅區等敏感點儘可能達到控制距離以遠。如條件受限,無法達到上述控制距離要求,則應將風亭排風口設定在居民區的下風向,且排放口背向環境敏感點。若條件許可,可在風亭四周種植密集型綠化林帶。
9、固體廢棄物影響減緩措施
隧道出土使用臨時擋護,採用夜間出渣,渣土清運統一由專業清運公司來完成;棄土運送到渣土管理部門指定的儲運場消納處置,並可配合用於市政工程的建設,如道路路基用土、房地產基礎用土等;施工期和營運期產生的生活垃圾經收集後,交給環衛部門定時清運。
初步結論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建設規劃符合國家相關政策,與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交通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旅遊發展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相關規劃相協調。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建設規劃的實施,對最佳化城市布局結構、節約能源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以及推動城市“公交優先”戰略實施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軌道交通運營所產生的噪聲、振動、污水等影響通過採用各類防治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雖然太原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的實施可能會對環境產生某些不利影響,但採取相應措施後規劃目標和環境目標總體可行,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有利於實現太原市的可持續發展。從環境保護角度,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是合理可行的。

諮詢意見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的專家組經過認真工作後,向我市反饋評估意見:太原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必要的和迫切的。這也標誌著我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正式步入國家報批程式。
專家組認為:為適應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緩解城市客運交通的供需矛盾,支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戰略的實施,太原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2-2017)》思路清晰,資料較豐富,數據較翔實,內容全面,提出的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基本合理,提出的2017年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目標網與城市空間布局和土地使用基本吻合;提出的建設規模、建設項目選擇基本適當,建設規劃時序基本可行。
專家組認為:太原市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根據國辦發檔案要求,已具備建設軌道交通的必要條件。儘早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以地面公交為主體的多層次的綜合運輸體系,對緩解太原市交通擁堵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對支持太原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促進主城區和組團以及外圍片區之間的均衡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太原市軌道交通的建設,符合國家能源戰略要求,有利於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將發揮巨大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