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清真寺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原名“清修寺”。始建於唐朝(618—907)年間公元8世紀末晉陽地區。太原古清真寺總面積為2800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典型的磚木混合結構。寺中保存著中國古代許多著名人物所題寫的牌匾,以及幾位皇帝頒發的“聖諭碑”。 太原古清真寺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 。

歷史沿革

初建

太原古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為唐代貞元年間創建。

修繕重建

太原古清真寺後又經宋代重修。現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後的遺物。

太原古清真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據1876年的碑文記載:該寺最早創建於唐朝(618—907)年間公元8世紀末,公元11世紀以後又不斷重修。而現存的建築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時建造。

寺院開有東西兩門,1958年擴建解放路前,東門為正門,面臨狹窄的東米市牛肉巷。擴建解放路後,西門改為正門,面臨寬闊的解放路大街。

規模建制

太原古清真寺大殿 太原古清真寺大殿

太原古清真寺大殿座西向東,殿寬五間,進深六間,高6.22米,單體面積460平方米,高大寬敞,可容納500餘人作禮拜。清真寺為二進院,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原有面積5000平方米),殿頂由硬山和卷棚頂相連組成,施布筒瓦,前有廊,飾垂蓮柱吊楣,殿門上懸掛“開天古教”匾額。有伊斯蘭教特有的建築,如大殿(禮拜殿)、講堂(講經堂)、水房(沐浴室)、省心樓等,布局緊湊嚴整。

建築特色

風格特點

太原古清真寺殿內建築裝飾融合了阿拉伯建築風格和中國傳統工藝手法,中西合壁,格調得宜。寺內大殿為磚木混合結構,殿內為阿拉伯式古典裝飾。圓形立柱挖槽迭楞,施瀝粉貼金彩繪,極其富麗典雅。柱周木壁,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雕刻工整、清晰、精細、優美。整個大殿,寬大疏朗,布局嚴謹。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碑刻草書,元代趙子昂、清初傅山觀後題銘碑刻,字跡勁秀,筆力挺拔,這愈益加重了清真寺古樸、蒼老的氣氛。檐柱砌在牆內,四壁由護牆板封閉,“內不見磚,外不見木”。 殿內突出的特徵是無畫像,無塑像,不燒香,不擺供,與佛寺、道觀截然不同。由於《古蘭經》禁用動物的形象做裝飾材料,因而殿內細部裝飾紋樣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和幾何線紋組成,富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格。西牆右都有13階木梯,稱宣講樓。大殿地面滿鋪綠色地毯,禁止穿鞋和攜帶物品進殿。整個大殿顯得富麗堂皇,莊嚴肅穆。

太原古清真寺木構牌樓臨街矗立,在周圍高大的現代建築群中,耀眼奪目。門額正書“清真古寺”四個鍍金大字,筆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觀瞻,系清順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覺民的手跡。

主要建築

太原古清真寺為兩進院落,平面布置,傳統的中國風格建築。主要包括有大門、省心樓、碑廳、禮拜殿、講經堂、牌坊、水房等。在大門前方是牌坊,上面寫著“清真古寺”。省心樓是雙層飛檐式建築,非常壯觀。省心樓後是碑廳、講經堂和禮拜殿。禮拜殿是核心建築,有卷棚、大殿和後窯殿組成,融合了中國傳統風格和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內不見磚,外不見木,很有特色。 在該清真寺裡面,還保存著中國古代許多著名人物所題寫的牌匾,以及幾位皇帝頒發的“聖諭碑”。

省心樓,是教民們懺悔的地方,面對東門入口,峭立於庭院中央。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四周檐角雙層飛翹,底層外圍紅漆木柱內傾支撐,玲瓏俊俏。內有明代著名學者方孝孺的題匾:“聲吟不及清”,字為草體,龍飛鳳舞,堪為書法珍品。省心樓的西北、西南兩側,六角碑亭對峙。北亭石碑立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碑面刻文為康熙皇帝的詔諭,“文革”期間大都被鑿。南亭石碑立於清同治七年(1868),正面鐫刻明代洪武皇帝對回教的百字御贊文。背面刻有北宋黃庭堅、元代趙子昂、清代傅山、劉石庵等書法家的題詞題名。庭院的西面是講經堂和防火牆。講經堂是宣講《古蘭經》和傳教的場所。防火牆將古寺分隔為兩院,距大殿約8米,與大殿等寬,與殿前檐等高,牆厚1米,中開鐵門。如果前院失火,只要把鐵門關閉,即可使大殿免遭火災。這種防火措施,在中國古建築中尚不多見。穿過防火牆,即是原第二進院。迎面是古樸恢宏的禮拜大殿,為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教徒們做禮拜的場所。

旅遊攻略

旅遊時間

全年

節慶活動

太原古清真寺每年有3個主要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在這些節日裡,穆斯林遊客可沐浴盛裝,舉行會禮,誦經贊聖,互相祝賀,是接受教義、增進友誼和團結的盛會。伊斯蘭教的禮儀形式和宗教活動多種多樣,其中主要的有一周一次的穆斯林聚禮,每星期五午後舉行,稱“主麻日”。

地理交通

太原古清真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 它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20號,大南門往北約500米,乘1、4、5路公車可到。

山西名勝拾遺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