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杲觀位於山西省代縣南面20公里處的天台山中。相傳公元前475牟、晉國趙襄子為了統一北方,將其姐夫代國王誘殺於溝注山上,代國丞相趙杲率代國王的家眷隱居於天台山。後人為紀念趙杲終身不仕,篤志道教,於北魏太延年間,在趙杲隱居的石洞中建觀,稱為趙杲觀。趙杲觀歷代均有修葺擴建。現存建築物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與南洞兩大群落。北洞內容以道教為主,南洞內容以佛教為主。其中最有特色的兩處要算是北洞的“五層樓”和“三間閣”了。
趙杲觀的另—部分在山南半壁間,亦為天然石窟,石窟內有“自在庵”,塑有觀音及羅漢像,並存有畫像石8塊,繪有觀音老母救八難的故事圖像。整個趙杲觀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將險峰陡壁增添上人工建築,鬼斧神工,匠心獨具,真可謂是仙宮佳境。正如古人所說,趙杲觀“臨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勝境,人間第一蓬萊也。”
布局
據《代州志》載,趙杲觀創建於北魏時期,歷代均有修葺擴建。現存建築物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與南洞兩大群落。北洞內容以道教為主,南洞內容以佛教為主。
北洞是主體建築部分。中區有大殿三間,座北向南。原為道教三清塑像,後被佛教改成三世佛。左右耳殿,另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南閣一間。東側迎面山壁上,自然形成龐大的三角形石縫,內有天然石洞,景觀奇特。石縫上端,外建五層樓閣。依崖開鑿卯洞,梁架結構與崖石交接構築,建造精巧。閣內設有鐵索,扶鐵索可攀援而上。在閣的東邊又有一洞,內建殿三間,名九仙女閣,塑九仙女像。箭閣外塑趙杲泥像,頭頂距石崖僅二指半,故舊稱“趙杲觀,離天二指半”。再往南,就是趙杲觀最險峻的景觀了。峭峰高處,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樓三間。一眼望去,高閣懸空,上峭崖,下絕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無路可通。山洞中垂下一條長約20米的鐵索,成了進洞的唯一途徑。只有勇敢的虔誠者或探險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樓興嘆,故鐵索被譽為“仙閣雲梯”。三層樓建築後依山洞,前為磚木結構。上層內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層內塑關聖帝君。下層供修持者居住。當時修築情景,真令人難以想像。北洞群落,地形險要,峰巒競秀,古木參天,峭峻幽邃,設計大膽,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懸空寺,不及代州趙杲現”說的並不過分。
南洞又名自在庵。取觀自在之意。利用一天然石窟,內塑觀音及十八羅漢像。洞內保存有明代觀音救八難石刻畫像18塊,彌足珍貴。
歷史
相傳,春秋末期,晉國趙襄子滅代國,代君夫人自殺,代國國君的其它姬妾跟隨趙杲外逃,隱居於天台山石洞中,後來成為僧人,隱居在這裡,名為天台寺。由於人們懷念趙杲,乃以趙杲觀為名。
天台山位於代州城西南23公里,山勢陡峭,峰巒迭障,古樹參天,綠蔭深谷間,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天然石洞,自古為隱逸之土棲居之所。相傳,在春秋戰國間,趙襄子為了向北擴張領土,將他的姐夫、當時占領代地的頭領騙到今天代縣的夏屋山殺害。趙襄子的姐姐聽到自己的丈夫被害,也就摘下頭上的笄子自殺了,代國的丞相趙杲一看國破家亡,便帶領一些大臣和其她姬妾逃了出來,到天台山隱居,修道成仙,後人就將趙杲隱居的地方稱為趙杲觀。北魏太延年間,又在天台山建立佛寺,稱天台寺,這裡成為佛教道教雜居的地方,人們習慣於舊稱,仍將天台寺和其它一些道觀統稱為趙杲觀。趙杲觀建在天台山峽谷深處,趙杲觀,亦被人稱為天台寺,位於代縣縣城西南23公里天台山溝掌里。
特色
趙杲觀位於代縣城南20公里處,以深山古剎趙杲觀為中心建設一處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情趣為一體。
相傳公元前475牟、晉國趙襄子為了統一北方,將其姐夫代國王誘殺於溝注山上,代國丞相趙杲率代國王的家眷隱居於天台山.後人為紀念趙杲終身不仕,篤志道教,於北魏太延年間,在趙杲隱居的石洞中建觀,稱為趙杲觀。趙杲觀建築特點為澗窟懸空結構,可與北嶽恆山互為補壁。“天台十八洞,洞洞皆勝境”,尤其是位於滴水洞上方40米處半山腰的羅漢洞,堪為深山洞窟一絕。
趙杲觀山老谷深,山勢變化複雜,形成了許多小氣候,水環境。國內植被茂密,種類繁多,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金雕,二類保護動物豹等20多種,鳥類三十多種,藥材40餘種,其中首推烏頭,品質優良,儲量頗豐,觀中尼僧視為鎮觀之寶.
趙杲觀屬整個代縣雁門古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南聯五台山,北接雲崗石窟,是整個三晉旅遊網上的一個中駐點,與三晉文化旅遊組成一個整體。
景觀景點
[九仙妝池]位於趙杲觀山門側,山門為廡殿頂式結構,上琉璃瓦蓋頂,下雕樑畫棟,門口兩旁置石獅,懸匾“三晉第一觀”。池為趙杲避居此地所築,供代王九女梳洗沐浴之用,澄靜翠碧如玉,倒映山光物影。
[彌勒洞]位於九仙妝池東側,內塑彌勒佛像、四大天王像,數百級台階曲折相通,為朝山第一洞天。彌勒佛坐於蓮花寶座上,袒胸露乳格外灑脫。“笑口常開看世間眾生勞碌,大肚藏晦容天下難容之事”。
[支腰石]位於山門前林蔭道中,又名下馬石。石生山根,嶙峋巨大,突兀而出。相傳有位潛心求道的老人,來到下馬石跟前時,累得氣喘吁吁。當時,他無意中在石縫中支一根樹枝後,所患疼痛立刻消失。從此下馬石便傳名為支腰石。
[碑林遊廊]位於趙杲觀南側,與支腰石相望,左右兩廊各長50米。仿古結構,琉璃瓦頂,內列石碑30通。
[朝元洞]位於碑林遊廊西側,為磚座兩疊,木樓五層,鑲嵌於一道天然大石縫中。樓脊直擦懸崖,造型格外獨特優美,與整個山體揉為一體。五層樓斜成寶塔形,層層逼上,依次塑有彌勒如來、玉皇大帝、玄上帝、接引諸佛等佛像。從樓底洞門入,索鏈攀環而上,爬出洞口,遙望山色蒼茫,頓生蓬萊之感。
[九仙洞]址朝元洞東北側,原為玄女洞,今稱九仙洞。洞內塑代王九女像,洞外箭閣塑趙杲像,因距窟頂僅餘二指半,故有“趙杲觀離天二指半”之說。
[三清洞]位於九仙洞西北側,高閣嵌空疊樓三重,樓後倚石洞建屋檐,上層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像,中層塑關帝像。懸匾“橫空出世”。閣無棧道,上有老鷹之盤鏇,下有雲霧之繚繞,唯數丈鐵鏈懸於絕壁,欲登者需手腳並用引身而上。曾於觀中修行的紫霞道人,每天都要手托香燭上樓功課,由於心誠志篤得道成佛坐化洞中,所留色骨彩塑為像。
[藥王洞]位於九仙洞北側,為藥王孫思邈修煉之居。洞口古松嘯吟,內清涼剔透,聞藥香飄渺,去昏聵聰目明。史載孫思貌曾寓居鳳凰觀和趙杲觀,白天背笥採藥,晚上挑燈苦鑽,遂得醫道真諦。
[藥王廟]位於藥王洞南側,依崖臨壑,壁台而建,面闊3間,進深3間,中塑藥王像。中懸匾“天醫靈廬”,旁置聯“荊山對峙作佛閣圍屏,沱水縈流勝逢壺妙境。”相傳孫思邈在藥王洞修道期間,為當地百姓驅治百病,極盡救死扶傷之善事,後世因感念其功德,遂建廟祭祀。
[鎮山仙石]位於藥王洞北山項,渾拙偃臥,玄蓋幽亮,為千年修煉神龜。相傳建觀之初,許多妖崇也慕名前來,趁風作亂搞得烏煙瘴氣,玉帝遂告知東海龍王,派神龜千里迢迢趕來於此鎮山。
[觀音洞]位於自在庵洞上側,又名三聖殿,後嵌石洞前銜屋檐,其內寬敞舒展。中塑三菩薩像,為茲航大士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王菩薩。周塑十八羅漢,有執卷育經者,有切珠念佛者,或秉缽或舉棋,各具神態,維妙維肖。進門兩壁繪觀音救難圖,左右各4幅,均為琅嵌壁畫,至為珍貴,極具研究價值。
[自在庵洞]址趙杲觀東南面,為僧侶修身育經禪房,房前走廊僅足2米,仰望危崖凌空壓頂,俯視幽谷雲繞生風。洞分兩室,曲級相通,內室幽閉如殼,唯小方窗透映光明。室內炕灶俱備,歷為觀中高僧悟道坐化之處,曾有許多高僧於此圓滿功德。
[羅漢洞]址觀音洞東側,為三層建築,懸匾“天庭”,配聯“深山藏古剎,綠樹隱聖地。”洞室敞朗,內塑十八羅漢。
[滴水洞]位於羅漢洞南側,洞似蝸嵌崖底,池大如蓋,不溢不涸,水於壁縫攢珠而下,擊起漣灩仿佛荷花盛開,勝及桃源福地。
[李仙廟]位於觀音洞南側,玲瓏如神龕供放,內塑擔水和尚李仙臥像。一手托桶梁一手枕腦後,慈微雙眼,似笑非笑,夢中仍為擔水醉心不已。相傳李仙坐化時年公36歲,臨終捧著水瓢仙逝,挑水的榆木扁擔和扁擔鉤也插地成樹,由於生前曾做過抓藥的郎中,老樹也感靈醫道,只要用手剝點樹皮,研成粉末泡好喝上,便會藥到病除。
傳說故事
一是,相傳春秋時,趙襄於滅代國,代君夫人摩笄自殺後,其餘姬妾由丞相趙杲保護外逃,來到此地,隱居於石洞中。這裡因便於隱居,又可以男耕女織,便在此處結廬為民,定居下來。但一有事讓他難以心安,原來,這附近有一條千年巨蛇,時常出來尋食,遇人吃人,見獸食獸,殘害生靈,為害一方,加之狼蟲虎豹出沒其間,很不平靜。為此,趙杲帶領家人趕虎殺狼,擒捉了大蛇,生活終於平靜下來。後來,伐木採石,在旁邊又修築一座寺觀,後人稱趙杲觀。漢朝以後,佛教傳入,有了佛居,又稱天台寺。
二是,秦二世時,宦官趙高私藏於此。後來因趙高名聲不佳,便改高為杲,後來又有人考證說,趙杲是隋煬帝幼子趙王杲,曾與隋煬帝被突厥困在代州。
忻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忻州位於山西省北中部,該區扼"晉陽北路門戶",四周環山,地域遼闊,為秦晉高原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和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裡。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電力為主體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也有相當基礎,成為全省重要的糧油產區之一。 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自然旅遊資源多面廣,峻峭奇特,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獨特,佛教聖地,革命革址,文物古蹟較多且名揚中外。 |
景點 |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 平型關戰役遺址 | 西河頭地道 | 徐向前故居 | 閻錫山舊居 | 阿育王塔 | 白佛堂 | 邊靖樓 | 岱嶽殿 | 貂嬋故里 | 汾源天池 | 公主寺 | 公孫杵臼墓 | 古城代縣 | 關帝廟 | 關王廟 | 管涔山風景區 | 圭峰寺 | 海潮庵 | 洪福寺 | 護城樓 | 惠濟寺 | 金安寺 | 金洞寺 | 靜居寺石窟 | 歷代長城 | 林泉寺 | 蘆芽山 | 娘娘灘 | 寧武關 | 偏關 | 普濟橋 | 三關 | 三聖寺 | 雁門關 | 石徑禪院 | 壽寧寺 | 宋氏牌樓 | 台駘廟與支鍋奇石 | 天涯山 | 五峰山 | 忻口遺址 | 忻州城樓 | 忻州古城 | 秀容書院 | 岩山寺 | 楊忠武祠 | 迤西洞 | 禹王洞 |元好問墓 | 趙杲觀 | 忠烈祠 | 朱氏牌樓 | 五台山 | 管涔山情人谷景區 | 趙杲觀 | 汾源水利風景區 | 五寨自然保護區 | 馬營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