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簡介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交通提示住宿,飲食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光明道31號
郵編:102800 相臨景點
相關連線
清真寺的名目
清真寺(Masjid)
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全、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清真寺的歷史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只是選擇一潔淨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里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建設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637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下令遠征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克巴斯拉興建了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了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西亞凱魯萬興建了歐格白清真寺。從此,興建清真寺被視為穆斯林神聖的宗教義務和信仰虔誠的體現,哪裡有穆斯林,那裡就建有清真寺。後歷經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政府撥巨資修建規模宏偉和華麗壯觀的寺院群體建築,使清真寺遍布亞、非、歐各地。據歷史學家伊本·拉斯塔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地區就有清真寺3萬多座。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期,埃及亞歷山大城及周圍地區有l萬多座清真寺,致使阿拔斯王朝時期成為清真寺建築的鼎盛時期。此後伊斯蘭國家將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制度和國策之一。
清真寺的職能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清真寺的種類
歷史上修建的清真寺種類較多,有:(1)聖寺,即先知穆罕默德時代有關的清真寺,如“三大聖寺”。(2)皇家清真寺:主要是以歷代哈里發、素丹、埃米爾名義興建的清真寺,如伍麥葉清真寺。(3)主麻清真寺,在伊朗較多。(4)加米清真寺:為地區中心寺,亦稱大寺。(5)陵墓寺,附屬於陵墓主體建築的清真寺,如海珊清真寺。(6)一般清真寺。
清真寺的建築風格
早期清真寺的建築簡樸無華,如麥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圍牆圈成院落供禮拜,房頂供喚拜,再設一簡單講台供宣教即可。其後隨著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雄偉壯麗和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禮拜大殿,方向朝向麥加克爾白。大殿正面牆中ib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階梯形講壇(敏白爾)。較大的清真寺還有宣禮塔。塔頂呈尖形,故稱尖塔,系喚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l~4個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素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有6塔,麥加聖寺有7塔。還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瓦利德時期(705~715)出現了穹窿建築,多數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圓柱支撐的一系列拱門,拱門又支撐著圓頂、拱頂。建築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裝潢。其後,清真寺建築藝術形成四大流派和風格:(1)敘利亞一埃及派:主要以希臘、羅馬和當地樣式為範例。(2)伊拉克一波斯派:以薩珊式樣、古代迦勒底式樣和亞述式樣為基礎。(3)西班牙一北非派:即馬格里布式樣的馬蹄形。(4)印度派:大多為圓頂形,有明顯的印度建,築色彩。清真寺的管理在伊斯蘭國家多由政府宗教基金部門領導,人員少,事務簡單,教長不一定住寺,清真寺一般都有宗教公產(瓦克夫)和基金。
中國的清真寺
中國唐、宋、元時期,清真寺的建築風格主要是阿拉伯式,全部用磚石砌築,平面布局,外觀造型和細部處理多呈阿拉伯伊斯蘭風格。廣州懷聖寺、泉州清淨寺、杭州真教寺、揚州禮拜寺,是始建於唐宋時期的清真寺,向稱中國四大古寺。元代清真寺的建築規模和數量遠遠超過唐宋。僅元大都(今北京)就有清真寺35座。其外觀造型基本上保留阿拉伯建築形式,但已逐步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布局和磚木結構體系,形成中、阿混合形制。北京牛街禮拜寺、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以及定州禮拜寺、松江清真寺等都是典型的中、阿合璧式建築藝術形制。明清兩代所建的清真寺,受中國傳統建築影響,形式變化很大,整體結構除禮拜大殿和邦克樓外,又增置講經堂和沐浴室,總體結構多為傳統的殿宇式,大殿結構複式化,由前卷棚、中大殿、後窯殿三部分組成,多為磚木混合結構。禮拜大殿內的窯殿牆,作成拱形捲筒式的“米哈拉布”,裝飾精美華麗,有的後端封閉,有的安裝兩扇門。邦克樓大多採用磚木結構的亭台式建築,很少尖塔式,有的置於大門之上,既是門樓又是邦克樓,頗具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20世紀初,河南穆斯林首先創建女寺,其後河北保定、山西太原等地起而仿效,或單獨建立,或附設於某一較大的寺內。新疆喀什的艾提卡爾清真寺與庫爾勒縣的禮拜寺,其建築形式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伊斯蘭特色,多用木料、土坯、磚及硫璃磚砌成圓拱頂或平頂式建築,採取敞殿堂與封閉殿堂結合。吐魯番地區多為上下禮拜殿形制。西南地區清真寺的建築,也有採用當地民族形式的,拉薩市河壩林清真寺,整體建築結構和細部裝飾為彩畫,主殿及邦克樓外的石砌和色彩、線條、花式,完全採用當地藏式建築藝術手法。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回族清真寺,採用傣族的竹樓形式,別具一格。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體的中心,唐、宋時期的“蕃坊”和明、清以來的“教坊”,都是以清真寺為中心,聚合周圍村莊、街巷和居民點而形成的社區。每個清真寺在經濟上、管理上自成一體,一般互不隸屬。有的門宦在某一地區某個寺內派駐“熱依斯”(即教主的教務代理人)行使管理,下轄若干寺坊,有的教派有“海乙寺”(即中心寺),下轄“稍麻”小寺,形成較大的教坊。撒拉族地區歷史上實行總寺,形成教坊統轄制。唐、宋、元、明、清時期,有的大寺實行“卡迪”掌教制,明、清以來實行伊瑪目掌教制,民國以來實行阿訇掌教制,在管理形式上設“學董會”,當代則設“民主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寺務、財務,聘請阿訇執掌教務。以清真寺為中心的教坊,把分散的穆斯林凝聚為自然的整體,成為一個坊的宗教、教育、經濟、文化中心,凡有關該坊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經濟大事或教育、文化、民事糾紛、婚喪禮儀、歡慶節日等等,都離不開清真寺。清真寺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神聖的地位,成為伊斯蘭文化的象徵。清真寺的經濟主要來自教民的捐贈及亡人遺囑捐獻的地產、房產作為宗教基金,用以支付阿訇、經生的生活費、日常寺務的開支和節日的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