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 鱉甲1枚重2兩(去裙襴,醋炙),柴胡(去苗)1兩,大黃(濕紙裹煨)1兩,熟乾地黃(焙)1兩,烏梅(去核,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乾薑(炮)半兩,檳榔(銼)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芍藥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五味子半兩,白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當歸(切,焙)半兩。 |
主治: | 虛勞積聚,心腹脹滿,喘促氣逆,面色萎黃,痰嗽心忪,不思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至30丸,溫酒送下,1日3次。 |
製備方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同名方劑匯總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