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 白芷1兩,大黃1兩,黃連1兩,白及1兩,白蘞1兩,黃芩1兩,木鱉子1兩,黃柏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金毛狗脊1兩,杏仁1兩,當歸1兩,芍藥1兩,川芎1兩,肉蓯蓉1兩,生地1兩,前胡1兩,肉桂1兩,柴胡1兩,荊芥1兩,黃耆1兩,連翹1兩,防風1兩,蓖麻子1兩,乳香1兩,沒藥1兩,血竭1兩,樟腦4兩,血餘4兩,香油3斤,飛丹1斤,麝香5錢,槐枝2兩,柳枝2兩。 |
主治: | 癰疽發背,跌扑損傷,折骨,疔瘡。 |
用法用量: | 外貼。 |
製備方法: | 乳香等細藥另研,聽用。余藥入油熬黑枯色,濾去滓,再熬,滴水不散,入飛丹,以槐柳枝不住手攪,入水和軟,不斷不粘,住火;入乳香、沒藥、血竭3味,次入樟腦、麝香攪勻,收用攤貼。 |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