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大黃六兩,芒消五兩。
用法
上藥先切大黃,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消,頓服之。須臾利。良久不覺,以熱飲投之。
主治
大便暴秘不通,骨肉強痛,體氣煩熱,唇口乾焦。
方義
大便暴秘,骨肉強痛,煩熱唇焦,乃為實熱內結津傷之象,治宜急下存陰。本方大黃、芒消相須為用,一以苦寒峻下積熱,一以鹹寒軟堅潤燥,有《傷寒論》調胃承氣湯之意,故可治療實熱暴秘之證也。
附方
調胃承氣湯
組成:大黃12g,炙甘草6g,芒硝12g。
功用:緩下熱結。
主治:陽明病胃腸燥熱,大便不通,口渴心煩,蒸蒸發熱,或腹中脹滿,或譫語,舌苔正黃,脈滑數,以及胃腸熱盛而致發斑吐衄,牙齦、咽喉腫痛等。
出處:《傷寒論》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