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記》

《埃涅阿斯記》

《埃涅阿斯記》是(古羅馬)維吉爾編著的作品,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2010年4月1日出版。該書是傳揚羅馬榮耀的偉大史詩,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

基本信息

《埃涅阿斯記》 《埃涅阿斯記》
按照《荷馬史詩》的範式,故事從中間開始,史詩一開始,特洛伊人已經經過了7年的海上漂流,他們向北面的義大利前進,但大風將他們吹到了南邊的迦太基。埃涅阿斯等受到當地女王狄多接待,狄多請他講述多年來的流浪經歷;第二卷敘述他回憶伊利昂城被攻陷時的情景,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了城堡;第三卷敘述他如何從伊利昂到了西西里島,7年來,他處處想安家立業,他幾乎到處都遇到特洛伊戰爭的倖存者,勾起他痛苦的回憶;第四卷敘述埃涅阿斯與女王狄多相戀,但他得到天神的警告,不要忘記建立家國的使命。他決定服從天意,犧牲個人的情感,繼續前行去完成命中注定的使命,女王狄多再三挽留留不住,在悲恨中自殺;第五卷敘述他父親的葬禮;第六卷敘述他前往陰間詢問他父親的鬼魂關於羅馬未來的命運;第七卷敘述他的船到達義大利,當地各族準備抵抗;第八卷敘述他沿河而上,到達未來的都城羅馬所在地,他第一夜休息的地點就是後來奧古斯都的家裡;天神給了他一個神異的盾牌,上面的圖畫預告羅馬未來的日子;第九至十二卷敘述特洛伊人和當地拉丁部族的戰鬥,以拉丁部族的領袖圖爾努斯的死結束全詩。

名書簡介

作者:(古 羅馬維吉爾(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
類型: 詩歌
成書時間: 公元前30-公元前19年

背景搜尋

《埃涅阿斯記》 維吉爾
古羅馬 詩人。出生於 阿爾卑斯山以南 高盧境內的 曼圖亞附近的 農村,這一帶地方 農業興旺, 文化發達,出現過 卡圖盧斯科爾涅利烏斯奈波斯等許多重要 文人維吉爾的先世務農,但 家境比較富裕。幼年曾去 克雷莫納羅馬義大利南部學習 修辭哲學,受到良好教育。因體弱多病,內戰期間未服 兵役,專心寫作。維吉爾一生都過著平靜的 生活,除了在羅馬求學的時期,其餘大部分時間都住在 曼圖亞農場坎帕尼亞冥思與創作是他生活的重心。公元前42年, 屋大維(奧古斯都)為給復員兵士分配土地,曾沒收 維吉爾父親的家園,迫使他們離家去 義大利南部。不久由於 朋友的幫助,屋大維又把 土地歸還給他家,從此以後,在 政治方面,維吉爾便屬於 屋大維一派。
維吉爾死於公元前19年,只活了51歲,在他將死時,他的 史詩只基本上完成初稿,還沒有定稿。他的 創作態度十分認真,一篇詩往往做多次修改,不肯輕易發表。據說他遺命將這部稿子燒掉,幸而 奧古斯都非常重視這部 史詩,他的 朋友們也沒有照他的意思去做,《埃涅阿斯記》才得以保存下來。
推薦 閱讀版本:楊周翰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精要

《埃涅阿斯記》 奧古斯都大帝雕像
“那個 埃涅阿斯將在 義大利發動一場大 戰爭,擊敗一些好鬥的 民族,將為他的人民制定 法規,建立 城池,他將活到他統治 拉丁姆的第三年,也就是擊敗 魯圖利亞人之後還要過三個冬天的軍旅生活。不過他的兒子 阿斯卡紐斯,現在增封家名 尤路斯,即 伊利烏姆王朝鼎盛時期的 伊路斯。他將要隨著歲月的輪轉統治長達30個周年之久,並將從 拉維尼烏姆遷都到 阿爾巴隆加,把它建造得固若金湯。在這裡, 赫克托爾的後代將整整統治300年,直到 王族出生的 女祭司伊麗雅同戰神 瑪爾斯結合懷孕,生了一對 孿生兄弟。後來, 羅慕洛驕傲地披著餵養他的 母狼的褐色狼皮延續了宗族,並建立了 瑪爾斯城堡,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他的人民為‘ 羅馬人’。”
根據當時羅馬 神話傳說,羅馬人最早的 祖先是來自特洛伊的英雄 埃涅阿斯。在 伊利昂城阿凱亞人攻陷後, 埃涅阿斯天神護衛下逃出來,同他父親 安基塞斯和他的小兒子 尤利烏斯一起,輾轉到了 義大利,娶當地的 公主為妻,建立了 王都,開始了 尤莉婭家族的統治。這個傳說就成為 史詩內容的根據。《埃涅阿斯記》共12卷,按故事說,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部分,各6卷。前半部講述英雄埃涅阿斯的流浪,後半部講述他和 圖爾努斯的戰爭。
《埃涅阿斯記》 茨溫格宮

按照《荷馬史詩》的 範式故事從中間開始, 史詩一開始,特洛伊人已經經過了7年的海上漂流,他們向北面的 義大利前進,但大風將他們吹到了南邊的 迦太基埃涅阿斯等受到當地女王 狄多接待,狄多請他講述多年來的流浪經歷;第二卷敘述他回憶 伊利昂城被攻陷時的情景, 希臘人木馬計攻陷了城堡;第三卷敘述他如何從 伊利昂到了 西西里島,7年來,他處處想安家立業,他幾乎到處都遇到 特洛伊戰爭的倖存者,勾起他痛苦的 回憶;第四卷敘述 埃涅阿斯與女王 狄多相戀,但他得到 天神的警告,不要忘記建立家國的使命。他決定服從天意,犧牲個人的情感,繼續前行去完成命中注定的 使命女王狄多再三挽留留不住,在悲恨中自殺;第五卷敘述他父親 的葬禮;第六卷敘述他前往 陰間詢問他父親的 鬼魂關於羅馬未來的命運;第七卷敘述他的船到達 義大利,當地各族準備抵抗;第八卷敘述他沿河而上,到達未來的都城 羅馬所在地,他第一夜休息的地點就是後來 奧古斯都的家裡;天神給了他一個神異的 盾牌,上面的圖畫預告羅馬未來的日子;第九至十二卷敘述 特洛伊人和當地 拉丁部族的戰鬥,以拉丁部族的領袖 圖爾努斯的死結束全詩。

專家點評

《埃涅阿斯記》 母狼用狼奶哺育人嬰
維吉爾在生前就已被公認為最重要的 羅馬詩人,在他死後,他的聲名始終不衰。由於 羅馬基督教會從公元4世紀起就認為他是未來世界的 預言家聖人,他在 中古時代一直享有特殊的尊榮地位。 但丁《神曲》中以維吉爾為他的 老師和帶路人。 文藝復興以後,許多用 史詩體裁寫作的歐洲 著名詩人,如 塔索卡蒙斯彌爾頓等都以維吉爾的史詩作為他們的範本。
維吉爾開創了一種新型的 史詩,他使史詩脫離了在 宮廷或民間集會上的 口頭文學傳統,並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新的 風格。從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荷馬的 詩歌風格樸素而直截了當,符合口頭文學的特點;維吉爾則善於運用準確的 語言、把握莊重的韻律,使文字產生了極其精妙的效果。在古代希臘羅馬 文學作家中,一般公認維吉爾是荷馬以後最重要的 史詩詩人
可以說,維吉爾一生最重要的 創作都是和 羅馬帝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屋大維繼承 愷撒的基業,建立了 羅馬帝國之後,加上了 奧古斯都的稱號,維吉爾一直是奧古斯都最尊重的 詩人。他生活在奧古斯都的偉大時代,正是 羅馬最興盛的黃金時代。羅馬給了他創作的源泉,也借著他的詩歌讓帝國的光輝永世流傳。維吉爾也在他的詩里不斷歌頌 奧古斯都的功績,把羅馬帝國的光榮和 尤莉婭家族連結在一起。
《埃涅阿斯記》 龐貝城遺址中出土的戰象模型壺
維吉爾最早的重要作品是他寫的 牧歌十章,大概都寫成於公元前42至公元前37年之間。這些牧歌基本上仿效 亞歷山大城著名詩人 忒奧克里托斯牧歌的形式,但除了虛構一些年輕牧人的 愛戀情節外,也抒發了不少他對當時 政治社會情況的真實感情,因此並不完全是摹擬別人的 作品。例如在第一章和第九章里,詩人就描寫了被迫離開鄉土的人的悲怨和他個人在被歸還土地之後的感激心情。牧歌第四章是引起後世最大重視和 爭論的一篇作品。在這篇作品裡, 詩人莊嚴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歌頌一個 嬰兒的誕生將帶來未來的 黃金時代。從公元4 世紀起,就有不少 基督徒認為這是指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對未來 天國的預言。這種荒唐的 宗教附會甚至影響了近代西方 學術界的看法,引起許多爭論。實際上,這個初誕生的 嬰兒最可能是指生於公元前42年的 馬爾切魯斯,是奧古斯都的妹妹 屋大維婭的兒子,深為奧古斯都所寵愛,曾被認為是他的 繼承人。公元前25年馬爾切魯斯又娶 奧古斯都的女兒 尤莉婭為妻,可惜他在公元前23年病死,只活了20歲,因此未能繼承帝位。維吉爾在他後來的史詩《埃涅阿斯記》里,曾特別加上一段哀悼 馬爾切魯斯的早夭《第6卷第860至886行)。維吉爾第二部重要作品是他在公元前29年發表的4卷 《農事詩》,全詩共2188行,用了7年 時間才寫成。這首 長詩赫西奧德《工作與時日》很類似,第1卷談種 莊稼,第2卷談種 葡萄 欖樹,第3卷談牧 牛馬,第4卷談養蜂。當時羅馬主要是 農業國家,經過 內戰破壞之後,奧古斯都很注意振興農業,所以維吉爾這篇長詩也是與當時 政策相配合的。
《埃涅阿斯記》 屋大維雕像
維吉爾的最後10年都用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12卷史詩《埃涅阿斯記》上。他執筆寫《埃涅阿斯記》,有一個明顯的目的,就是想巧妙地運用傳說,把 羅馬的光榮與命運 戲劇化,讓一切看起來都是預先注定的、不可置疑的。而維吉爾,懷著政治與宗教的虔誠,寫下了這部宏大的 史詩,直到臨死前,他還沒有完成,並且以近乎苛刻的完美要求來挑剔自己的 作品,他因為懷著過高的 目標而有著過高的 標準,認為它不值得留下來。事實正相反,《埃涅阿斯記》成為了繼 《荷馬史詩》之後的最偉大史詩作品。
這種 國家主義的理想,是了解 維吉爾精神的關鍵之一,但是對後世的 讀者來說,這並不重要。《埃涅阿斯記》對後人而言,只是一個關於 羅馬起源的故事,也是一部不朽的 藝術品。這部故事已經成為 歐洲文化的一部分,即使我們沒有讀過維吉爾的作品,也至少聽說過 迦太基女王狄多和 特洛伊木馬。從藝術淵源來說,《伊利亞特》和 《奧德賽》對《埃涅阿斯記》有著決定性影響。《埃涅阿斯記》的前六卷相當於一部《奧德賽》,講述了 英雄的流浪過程,所有飽受苦難的一切都是為了神聖的結果。後六卷則類似 《伊利亞特》,戰爭成為最重要的 主題。在詩中,維吉爾不斷地提到 荷馬,荷馬是歐洲文學的源流,而維吉爾則是他的支流之一。
隔了幾千年的 時間,即使他所熱烈歌頌的 羅馬早已經化為 歷史遺蹟,我們仍然能感受到 帝國的萬丈光輝,所有和強力、雄心、 霸業有關的 形容詞都可以用在這裡。維吉爾通過 詩歌想說, 英雄可以死去,帝國可以消逝,但榮耀永遠流傳。

妙語佳句

赫克托爾的後代將統治300年,直到王族出生的女祭司同戰神結合懷孕,生了一對孿生兄弟。後來,羅慕洛驕傲地披著餵養他的母狼的褐色狼皮延續了宗族,並建立了瑪爾斯的城堡,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他的人民為“羅馬人”。

相關詞條

維吉爾詩歌文學藝術

相關資料

《奧賽羅》;《伊里亞特》;《維吉爾評傳》

詞條分類

維吉爾;詩歌;文學;藝術;世界歷史名書;傳世經典文學

相關連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