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市

九台市

九台市位於吉林省中部,長春東部,西距長春49千米,東離吉林市76千米。東與舒蘭市隔江相望,西與長春市相連,南與雙陽區毗鄰,北與德惠市接壤。總面積2875平方千米。總人口83萬人(2004年)。九台市擁有一江三河(第二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一脈五峰(大黑山脈、大楞山峰、馬大山峰、馬達砬子峰、八台嶺峰)和大小水庫20餘座。九台市是清代柳條邊上的百年古鎮,作為關東長春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包括剪紙文化在內的地域特色文化。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九台市 九台市城市建設

九台市位於吉林省中部,長春東部,西距長春49千米,東離吉林市76千米。東與舒蘭市隔江相望,西與長春市相連,南與雙陽區毗鄰,北與德惠市接壤。總面積2875平方千米。總人口83萬人(2004年)。2005年行政區域調整前:東西延長87.15千米,總面積3375.27平方千米。

市人民政府駐九台大街67號。全市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民族鄉: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沐石河鎮、城子街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西營城鎮、土們嶺鎮、葦子溝鎮、興隆鎮、紀家鎮、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註:卡倫湖鎮、龍嘉鎮、東湖鎮劃歸二道區管轄,目前仍由九台市代管。

東南部多山,地勢較高;西北部多平原,中部丘陵起伏,海拔200-250米。主要河流有松花江、沐石河、飲馬河、霧開河等。屬半濕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4.7℃,年日照時數2615.5小時.無霜期13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3.2毫米。

九台市擁有一江三河(第二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一脈五峰(大黑山脈、大楞山峰馬大山峰、馬達砬子峰、八台嶺峰)和大小水庫20餘座。縣級名勝古蹟21處,還有已開發的卡倫湖度假村,石頭口門水庫風景區、馬虎頭山和松花江心群島等風景區、龍家堡美食城等,山水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

充分利用政策效應和區位優勢,抓住產業轉移和沿海發達地區資本擴張的有利契機,堅持項目拉動不動搖,加速推進了工業化進程。引進了華能電廠、龍家堡礦業、金鑼肉製品、天景玉米擴建、駿升農用機械、德源電廠、海伯爾製藥等22個超億元大項目;全市引進投資額500萬元以上項目累計達到246個,計畫總投資151.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1.1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63戶,實現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50%。

加快改革進程,一些領域改革逐步到位。國企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市159戶公有制企業有107戶實施了改制、52戶實施了並軌,盤活存量資產1.9億元;鞏固了農村稅費配套改革成果,完善了農村站辦所管理體制;改革了國有土地使用方式,建立了國有土地收儲制度;創新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著力構建公共財政框架;實施了教育資金管理新體制,提高了農村教育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完善了招商引資、開發區管理和行政機關事務管理的新機制。

地理環境

(圖)九台市 九台市地質

九台市位於吉林省中部,西南離省會長春市50公里,東南距吉林市70公里。位於長白山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地理位置較好。地處東經125º25′~126º30′,北緯43º51′~44º32′之間,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東經125º50′,北緯44º09′。以莽卡滿族鄉東三家屯、波泥河鄉耿家屯、卡倫湖鎮太平溝屯、上河灣鎮四合子屯為東、南、西、北四個極點。幅員面積3375平方公里。

氣候
氣溫九台市位於吉林省中部的松遼平原,屬於季風區中溫帶半濕潤地區。氣候特點是大陸性明顯,四季基本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升溫快;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降溫快;冬季漫長、寒冷、降雪少。1988~2000年間,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為23.3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為零下16.3攝氏度,13年間,平均氣溫5.3度。

日照1988~2000年,九台市年平均日照2485.2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18.8千卡/厘米。

風九台市全年盛行西南風,1988~2000年,年平均風速2.8米/秒。

地質 
九台市在地質結構上屬第四系堆積物,除有部分基岩裸露外,大部地區均被第四系地層所覆蓋,與基岩呈不整合接觸。地質構造屬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沉降帶過渡地帶,松遼盆地東南緣、伊舒地塹呈北東向在東南部通過,屬於天山~興安嶺區,松遼中斷陷分區,東部隆起小區,與吉林華力西褶皺系二級分區相接。地質構造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褶皺構造,一種是斷裂構造。地質年代分泥盆紀、二迭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

地貌
九台市是個半山、半平原和丘陵起伏之地。西部、中部為沖積平原二級階地(台地),東部、南部、西南部多為低山丘陵(半山區),全市地形,呈西南東北狹長形狀,東西長87.75公里,南北寬7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傾斜,形成了西南高、東北低、中間崗川不等的自然格局。九台市內大小山嶺,均系長白山系,吉林省哈達嶺山脈之餘脈。全市山嶺多分布在市境的東南、南部、西南和東北部。有“三嶺五山”之稱,三嶺:有八台嶺、紅沙嶺、盧家大嶺。五山:南部大頂山、東部馬虎頭山馬達山、東北四楞山、桃山,其中以八台嶺為最高峰,是全市地形最高點、海拔為580.1米。全市有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等四條主要江河,隨著地勢走向,均是由南向北,流入北鄰德惠市境內,由此構成四大流域,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全市地形最低點是慶陽鄉新開嶺村馬家營子屯,海拔為160.5米。
九台市地表結構大體上是個“一水、三山、六分田”的狀況。

山脈
九台市的丘陵山脈占全市總面積的30%,約990平方公里。其山脈屬長白山支脈大黑山脈,由西南蜿蜒至東北。經由波泥河鄉、加工河鄉、二道溝鄉、土們嶺鎮、沐石河鎮、盧家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六台鄉、上河灣鎮。其中沐石河鎮八台嶺山最高,海拔為580.1米,其塔木鎮的四楞山海拔570米,沐石河鎮的樺樹背山海拔528米,莽卡鄉的馬達山海拔522米,土們嶺鎮的馬鞍山海拔280米。

植被
九台市多山丘和高台平原,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多為平緩的丘陵地帶的森林草甸草原。多年來人為活動的影響,在植被結構和組成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在殘丘或台地項部分布有柞樺林。主要樹各有蒙古櫟、黑樺、椴樹、花曲柳、山楊、黃波羅、山榆等。平緩台地以草原化草甸植被雜類草群落為主。混生有小葉樟、莎草、細葉黃芪等。在地形較陡的地方,則出現榛子、大針茅等。1988~2000年,自然植被逐年減少,人工植被則逐年增加。有落葉松林,樹種有黃花落葉松;油松、赤松林,主要有油松、赤松;沙松林,樹種為沙松;紅松林,樹種為紅松。農作物以大豆、水稻、高糧、玉米、穀子為主。田間雜草分布於農田,多為1年生雜草。路旁雜草則分布於路旁及住宅附近,常年有車前、龍芽草等。林中路旁則分布有和尚菜、竊衣等。

水文土壤

(圖)松花江 松花江

水文
河流境內有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4條主要河流及其大小支流30餘條,河流總長207.7公里。松花江由小錦州入境,經莽卡、其塔木、三台3個鄉鎮,流長52.5公里,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7%。沐石河為松花江下游支流,源泉地為6股泉水及地下水洪而成,河長92公里,九台段長41公里。飲馬河為松花江下游一支流,全長384公里,九台段為62公里。霧開河是飲馬河支流,河長129公里,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境內為52.2公里。

地下水地下水資源不豐富,且分布不均,河谷地區水資源比較充裕。西部、西北部以較貧乏。東南部低山丘陵地區風化裂隙中含孔潛水水量小,埋深不定。只有在構造斷裂和接觸帶附近,在地層有利於地下水富集條件下,形成斷裂富水帶,可以打井開採地下水。

地表水的補給與排泄、埋藏條件,對地下水的有無、多少起決定性作用。1988年、1989年九台市降水較少,1990年遭受了歷史罕見的乾旱。全市有35條小河斷流,地下水位下降1.20~1.50米。

土壤

土壤成因及質量土壤腐殖質積累過程,是九台市的一個主要成土過程。腐殖質的積累渲染土壤,形成大面積的以黑土和草甸土為代表的各類具有明顯的黑土層土壤。形成的黑土層較深,一般為半米左右、厚層一米以上。土壤腐殖質含量較高。但是墾為耕地以後,改變了自然生態系統,表土容重有所加強,土壤團粒結構有所破壞,有機質含量逐漸下降,氮、磷、養分亦不豐富。土壤分布九台市在長白山支張廣才嶺西部、大黑山東北部,地勢呈東向西北傾斜走勢。成土條件的變化基本是由南向西北漸變。東南部低山丘陵區,以灰棕壤為主,為岩性母質,此類土壤中的局部黃土沉積物上有零星分布的白漿土;中部和西北部台地,以黑土為主,為黃土狀沉積物上發育的黑土,崗向分布有草甸土;松花江、飲馬河及其支流沐石河、霧開河之間的較開闊的河谷平原,以草甸土、水稻土為主,是全市主要水稻產區,江河沿岸漫灘階地有衝擊土風沙土分布。

優勢分析

九台市地處吉林省中部,幅員面積3375平方公里,人口85萬。1932年設治建縣,1988年撤縣設市。全市共有13個建制鎮、2個民族鄉、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一個北方城市,九台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代,扶餘國就在這裡創造了塞外文明。清朝時,為保護滿族在東北的發祥地,實行封禁政策,修築柳條邊牆,並沿邊牆走向設定邊台,九台因位於第九個邊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九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以其獨有的綜合優勢成為長吉經濟帶上的必興之地。

一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九台西距長春城區43公里,距長春市最近距離8公里。東距吉林市76公里,距吉林市最近距離30公里,正處於長吉兩大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走廊地帶和長吉經濟圈的核心位置。綿長的區域將長春、吉林兩大中心城市緊密地連線起來,是長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最重要結點和經濟的集聚區。

二是陸空交通方便快捷

在九台境內,長吉高速公路、長吉北線公路、長圖鐵路和長春國際機場等構築了“三橫三縱一空”的立體化交通格局。

九台市 九台市

三是各種資源豐富多樣

九台域內擁有“一江三河”(松花江、飲馬河、霧開河、沐石河),總儲水量8億立方米,工業及生活用水充足,長春最重要的水源地—石頭口門水庫就座落在九台市。域內已探明7處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源,主要為含鍶偏碳酸鈣型礦泉水,經檢測都達到國家標準,極具開發價值,年可生產礦泉水10萬噸;域內千萬噸儲量以上的礦產11種,其中原煤儲量5億噸,沸石儲量2600萬噸,鈉基膨潤土儲量1300萬噸;年產300萬噸優質煤的龍嘉煤田、4台66萬千瓦的華能九台電廠、2台2.5萬千瓦的山東魯能電廠正在開工建設,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能源保障;全市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10萬噸左右,可為農產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全市有林地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達5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0.3%;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自然植被茂密的八台嶺、雞冠山、土們嶺原始林區和卡倫湖、松花江等自然風景區,是康熙東巡、乾隆飲馬之地。

四是創業成本最為低廉

從政策成本上看,在九台投資的企業可享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煤礦沉陷區治理及煤礦棚戶區改造等特殊的優惠政策。在土地價格上,九台經濟開發區可執行每平方米89元的地價,低於一路之隔的長春經濟開發區141元。在勞動力價格上,九台市工人月均工資700元,技術工人月均工資1000元,僅為沿海發達地區用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在九台投資能夠實現“縣市成本,省城回報”。

自然資源

(圖)九台市 九台市

土地資源:九台市土資源豐富。總面積33.75萬頃,80%為平地, 78%為黑上和草甸土類,70%以上為中、高等肥力。

水利資源:九台市於1989年完成了第二次水資源規劃(第一次於1980年)。規劃結論提出:水資源總量為4.66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9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11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61億立方米),二者之間重複量為0.37億立方米。

全市布設地下水位動態監測井29眼,監測全市地下水水位變化和水質變化。

九台市 九台市
野生動植物資源:經初步調查。全市有各種野生經濟植物106科322種。其中,藥材223種,主要有桔梗、五味子、刺五加、生麻、防風等:飼料用類130種,主要有野苜蓿、野大豆:食用類21種,如 蕨萊榛蘑黃花菜等;還有 黃鳳梨落葉樺胡桃秋胡枝子蔓蒲烏拉草等工副業原料25種。每年可收購的野生植物達70多種。境內述有—定數量的野生經濟動物和水產資源。野生經濟動物主要有 狐狸山兔豹貓沙雞鶴鶉等26種:魚類有14科50多種。並生長著 蚌、 水產類動物,這些動植物資源,不僅有利於城鄉工副業發展,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農區畜牧業:九台市每年可產出80億斤秸稈,對發展牛、羊、鵝等食草動物十分有利。

礦產資源:九台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原煤、鈉基膨潤土、珍珠岩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瑩石、礦泉水、沸石黃金、白銀等礦藏26種。原煤主要分布於營城、放牛溝等兩大煤田,儲量3.2億噸以上,可開採百餘年。珍珠岩為九台市優勢礦種之—,產地9處,占長春地區的90%,儲量 5300萬噸;沸石儲量2652萬噸,有16處蘊藏點,占長春地區的85%;鈉基膨潤土,產地10處,儲量1364萬噸,現已大規模開採。其土質可與馳名世界美國懷俄明型粘媲美;飲馬河兩岸地下礦泉水豐富,其中興隆鎮閻家村的鈣鎂型礦泉水和九台城南的矽鈣型礦泉水,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地處飲馬河畔的市啤酒廠有6眼機井,其水質都是優質礦泉水,專家認定是國內少有的飲用水。

旅遊資源:九台市擁有一江三河(第二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一脈五峰(大黑山脈大楞山峰馬大山峰馬達砬子峰八台嶺峰)和大小水庫20餘座。縣級名勝古蹟21處,還有已開發的卡倫湖度假村石頭口門水庫風景區馬虎頭山松花江心群島等風景區、龍家堡美食城等,山水旅遊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

林木資源 :九台市林地多數集中在三個區域,即南部分部在大頂山、馬虎頭山等山脈,東部分布在八台嶺山、馬達山、盧家大嶺等山脈,東北部分布在桃山、四楞山等山脈,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較為主。林地面積較多的是加工河鄉、土們嶺鎮、沐石河鎮、盧家鄉、六台鄉、胡家回族鄉,2000年,這6個鄉(鎮)共有林地面積32145公頃,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57.1%。

歷史沿革

清朝統治者把東北視為他們的發祥地,因此清入關後,了鞏固後方根據地,不使漢人占據、開發,以保護清朝統治者獨占東北特產的權益,於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牆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台,今九台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台之一,是北數第九台。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縣城設在下九台,後改為九台。成為縣名。

兩漢時期為扶餘國的屬地;扶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靺鞨地;唐代,接受渤海國稱號時,屬渤海的扶餘府(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龍府)轄境;大定二十九(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和初(1214-1217年)為隆安府(即今農安),今九台縣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曾在黃龍府,後又遷到今開原);明代屬奴兒乾都司管轄。

康熙二十年(1681年)把這一帶封為禁區,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牆,並在封禁區的“緊要關口”安設卡倫(為卡哨之意)或“設立封堆”,以防漢人和蒙古人進入。至鹹豐十年(1860年)由於國內外形勢的逼迫,才完全開放。光緒四年(1878年)設立墾務局,並積極鼓勵開發墾種。光緒三十三年(19O7年)改將軍為行省。民國初年改東三省總督為奉天都督,不兼轄吉、黑兩省,這時東北三省開始分治。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納商請準設制,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台縣,隸屬吉林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正式批准設立九台縣,隸屬於吉林省。

1945年九台解放,設縣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改為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縣人民政府。1988年,撤銷九台縣,設立九台市。

2005年,將九台市的卡倫湖鎮、龍嘉鎮(原龍家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
截至2006年底,九台市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鄉,10個社區、310個村。

基礎設施

(圖)九台市 九台市

交通

市交通局依託九台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按照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交通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為九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了強大推動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台交通事業的發展實現了三個歷史性跨越和四個重大進展。

三個歷史性跨越

一、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二、重點工程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三、交通體制改革實現歷史性跨越

四個重大進展

一、運輸保障能力取得重大進展

二、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取得重大進展

三、交通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四、交通行業黨風廉政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環保

九台市環保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己任,以保障人體健康為出發點,以建設“生態城市、構建和諧九台”為目標,深入貫徹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格環境管理,強化污染治理,保障環境安全,促進社會和諧。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水污染治理得到切實加強。

——噪聲污染得到有效監管。

——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得到有效控制。

——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實效。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環境保護監測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環境信訪案件得到有效處理。

——環保排污收費工作得到加強。

——環境保護宣傳活動有聲有色。

民族宗教

(圖)浴泉寺 浴泉寺

少數民族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九台縣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壯族、藏族、苗族、瑤族、水族等9個少數民族,總計51,61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78%。其中,滿族31914人,約三分之一聚居在莽卡滿族鄉境內的東哈什螞、塔庫、三道、石屯。此外,其塔木鎮的西哈什螞、紅旗, 胡家回族鄉的小韓、羅古、周家等地也是滿族聚居的地方;回族8,365人, 主要分布在胡家回族鄉各村,其塔木鎮的西山前槐,盧家鄉的齊家、前央、段家,六台鄉的團結,波泥河鄉的波興和九台鎮、營城鎮等地;朝鮮族11159人,全縣有5個單一朝鮮族村(25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漢族、滿族在同村雜居的朝鮮族農業社33個,主要分布在九郊、飲馬河、龍家堡、 放牛溝、其塔木等鄉鎮。其餘少數民族則散居城鄉各地。

宗教 

新中國成立前,九台縣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寺廟道觀城鄉皆有,各教教徒多少不等。天主教堂、基督教會均設於縣城內,其他散在各地。至1987年,天主教、道教已不存在。

佛教

乾隆年間,佛教傳入,至1949年城鄉寺廟有20餘處,和尚、尼僧約200餘人。教派多系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

道教
清乾隆年間道教傳入,至解放前縣內城鄉各地有道觀60處,其中23處只有觀而無道士,由村中會首或村民管理。其餘37處道觀共居道士約40餘人。教派有全真道和伙居道(又名正乙派),全縣境內以全真道中的“龍門派”為多。土改後,道士四散於民間隱居。

(圖)朝鮮族民俗旅遊度假村 朝鮮族民俗旅遊度假村

伊斯蘭教
清康熙年間,伊斯蘭教隨回族入居而傳入。凡回民聚居的村落均有清真寺,以方便回民過宗教生活和料理婚喪習俗等事務。全縣共有清真寺8處,阿訇、掌教11人。教派皆是遜尼派的四大教法學派中的哈乃斐派。清真寺多建於清代。一般都是隨回民村落的形成出現的。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翻修擴建成為完整壯觀的寺院。

基督教
建國前,基督教會有兩處,一處是城內鐵道南信義會,屬丹麥“差會”,是30年代舒蘭縣教徒孫華西來本縣開設“華西醫院”時傳入的

民俗文化

(圖)朝鮮族民俗風情 朝鮮族民俗風情

朝鮮族民俗風情  
朝鮮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強。很多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流傳至今。傳統的朝鮮民族民居鄉土氣息濃郁,一般是稻草屋頂,朝鮮族大炕、木筒煙囪。大多數朝鮮族聚集區,主要的農作物為水稻,因此他們就地取材,用稻草蓋屋頂,又隔雨,又保暖,經濟實惠。朝鮮族大炕別具特色,房間整個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餘是一埔大炕,進屋就脫鞋上炕,炕上一般埔著地革,朝鮮族婦女總會使它保持的乾乾淨淨,愛清潔也是這個民族的一大特點。 

傳統的朝鮮族的服飾以婦女穿的高麗裙最為獨特。每到大型節日、朋友聚會或生日、祝壽她們總會穿上這種傳統的服裝,伴隨著那優美的民族樂曲,載歌載舞,熱鬧一番。朝鮮族婦女擺運物品一般用頭頂,這是在長期勞動中練就的本領,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穩。在歷史上,朝鮮族男尊女卑的現象比較突出。這和日本的風俗有些相象,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現象也逐漸在改變。

朝鮮族民族音樂,民族歌舞,獨具風格,它們多半反映勞動和豐收的歡樂的場面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在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朝鮮族歌唱家和藝術家。每到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和慶祝的場面,他們都會引吭高歌,舉杯暢飲,充分體現了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嚮往。朝鮮族的民族節日有歲首節、上元節、寒食節、秋夕節等。為老人祝壽場面熱鬧隆重,體現朝鮮族尊老愛幼的風俗。   
 
傳統朝鮮族舞蹈有刀舞、長鼓舞、龍鼓舞、農樂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簫、長鼓、手鼓是朝鮮族的傳統民族樂器。 

極 具 特 色 的 九 台 年 俗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在九台的鄉村慶祝活動也不僅僅是一天,俗稱"過大年"。一般情況下,一進臘月就有了過年的氣息,許多人家就開始張羅,直到正月十五日燈節(元宵節)之後,才算過完年,在長達一個半月時間內,有很多趣事,真是高潮迭起。

鄉村民諺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一說,實際上這是迎接春節、過大年的前奏曲。在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以糯米、黃米、小米、小豆、粟子等多種米豆、乾果煮成,全家聚食,有食此粘稠之粥"粘住"下巴,以防"凍掉"之俗。

(圖)殺年豬 殺年豬

過小年是春節節慶活動的一個高潮,一般指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北方有送灶王爺上天的習俗,人們除了上供、焚香,還要用苞米稈製成小馬、小狗、公雞等動物工藝品擺放在灶王像前,俗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能就是由此而來。人們期盼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實際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除夕,這段時間是人們的"掃塵日",家家戶戶都要掃塵土,清垃圾、打掃門庭,家中的衣服、被褥、用具都要涮洗一新。以整潔乾淨的面貌,迎接春節的到來。

在過小年前,殺年豬、灌血腸、蒸豆包、打年糕、包餃子。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這些食品大多可以先凍透再入大缸中,存放在室外的"天然冰櫃"中,食用時十分方便。在農村,包豆包常常挑燈"夜戰",一邊聽老人講著各種"鬼"的故事,一邊包豆包。大家歡聲笑語,十分熱鬧。邀請左鄰右舍的姑娘媳婦包豆包,已成為青年人社交的極好機會。包豆包,事先要把黃米和洗淨,泡至發酵,漂淨磨成水面,用紗布吊包濾淨水分,加適量的水和勻,小豆煮熟搗爛,製成豆餡。將豆餡放入面中,攢成饅頭狀,入屜蒸熟即成。存放粘豆包,必須蒸熟後,凍透存放。凍餃子只需凍透,不需煮熟。有的人家要包大量粘豆包,一直吃到開春。

殺年豬,一般在臘月初十至二十日間,選肥豬殺,殺豬當日多邀請村中親友吃肉,余肉凍藏,備春節時用,殺豬用盆接血,放入鹽等調料攪拌,不使凝固,將血灌入洗淨的豬腸中紮緊,放入鍋中煮熟,即成血腸。

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即"小年"之前,人們基本上把過春節的"物資"準備好了,"小年"之後,更注重"精神"準備。如買年畫,扎燈籠,接著是貼春聯、貼鬥神、貼掛旗、製作燈籠桿等等,貼掛旗據說是滿族的習俗,是由剪紙、窗花演化而來。製做燈籠桿在農村仍保留著這一習俗。家家戶戶在高高的燈籠桿上扎著翠綠的松枝,大紅燈籠高高掛,確實有一種歡樂的氣象。

除夕之夜是隆重而神聖的,在九台你會看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包餃子,吃年飯,給長輩拜年,並有放鞭炮迎財神的習俗。

經濟發展

(圖)九台市 九台市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

——各項改革穩步實施,體制機制不斷創新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城鄉建設迅猛發展,治陷工作成效顯著

——注重解決民生問題,社會穩定得到保障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精神文明成果突出

——民主法制得到加強,政府職能有效轉變

此外,金融、保險、統計、物價、石油、菸草、郵政、外貿、氣象、檔案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九台剪紙

(圖)九台市 九台剪紙

九台市是清代柳條邊上的百年古鎮,作為關東長春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包括剪紙文化在內的地域特色文化,以王挺起關雲德、梁樹林等為代表的九台市剪紙作者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集聚優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九台市委、市政府對這一特色文化產業高度重視,決定由市旅遊局負責全市剪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工作,成立了以九台旅遊協會為依託的九台市剪紙藝術中心,並把中國優秀民間藝術家王挺起專門從鄉鎮調入市旅遊局,任剪紙中心主任,滿族剪紙藝術家關雲德任副主任。初步形成了產業有人抓、事業有人幹的良好局面。

根據九台市的歷史文化特徵和產業發展實際,我們決心要把剪紙產業做大做強,為此,將主要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第一,要繼續堅持以深入挖掘為基點,強調地方藝術的民族特色,突出鄉情民風的創作內容和題材。

第二,要堅持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剪紙藝術來自民間,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它具有一定的潛在的市場。

第三,就是要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主要是積極向國外的文化市場推介。

第四,要切實加強剪紙藝術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工作,打造九台剪紙藝術家品牌。

旅遊景點

(圖)九台市 九台市

浴泉寺

主殿嶺脊兩端有鴟吻。斜背上飾脊獸,雄偉壯觀。浴泉庵曾是全縣佛教最大的廟宇,盛時僧尼達48人。1949年春,佛像被毀,1950年尼僧陸續離開。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公布後,經縣委、縣政府和當事尼僧釋了空協商,用政府收回的“惜字局”場所(九台鎮軍民街)兌換,並幫助改建了佛殿,購置了法器,當時有尼僧10餘人重返浴泉庵。1986年經政府資助,浴泉庵得到重新翻建。

蜂蜜營清真寺
位於胡家回族鄉蜂蜜村。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形成回民村落,當時在今清真寺道南河岸邊建起平房式清真寺一處。宣統元年(1909年)被大水淹沒,當地回民募捐籌款重建,建築巍峨壯觀,工藝高超。大殿可容三、四百人作禮拜。大殿後側有“望月樓”分為兩層,和大殿相通。

傳聞軼事

(圖)駱駝石 駱駝石

一、 傳說 

水上二老:清時,在加工河屯東有一個大水泡,深不可測。每逢陰霧之時,便有兩個老者坐於水面上,隱隱約約,似在飲酒。鹹豐年間,漲大水兩次,全屯被淹沒,曾有人看見二老隨波逐浪而下。從此,該泡淤淺,再也看不見二老出現了。

石獅逃亡:舍嶺村境內西尤屯,曾有古廟一座,門旁有一石頭獅子。當地人說,該廟過去並無石獅,是宣統元年,松花江漲水,由水中衝來二石獅,沉於廟門兩旁,水消後留於此地。後來某年某夜,守廟道士忽見二石獅在門前躍躍欲動,正驚訝之際,忽由廟殿中奔出一大漢手持大刀跑至門前,舉刀向石獅砍下,左邊石獅突然御風逃走,右邊石獅未及逃去,已被一刀砍傷左胯,血流如注,站住不能行,而持刀人忽然不見,故廟旁只剩一隻石獅。行路者至該屯時多往觀之,驗看石獅左胯,果有紅色一片,狀如血跡。

駱駝石:二道溝屯東北處,有座山叫駱駝石。山間怪石羅列,中間有塊巨石,形如駱駝,鞍峰對峙,頭尾皆無。相傳清初,該石是一全形大駱駝,曾於夏夜間,潛入民間偷食禾苗,後為雷電擊碎,頭顱尾足崩落四周。因年久剝蝕失其形象,僅存腰部,至今遺蹟尚存。

石羊屯:上河灣鄉境內,有個屯子叫石羊。據當地傳說,距今約一百五十年前,正當麥熟時,某人月夜田旁護麥,見有綿羊數頭于田內食麥,便加驅趕,而那些綿羊如無聞狀,竟然不動。某人開槍射擊,有三隻撲地而倒,其餘奔逃無蹤。某人將死羊拖出麥田外,詳細觀察,已變為石羊,該屯因而得名。

老古洞六台村大溝屯南有一山,位於群山之中,系官馬山之主脈,高十餘丈,上有岩石聳立,西北岩下有門,其形似洞,深丈余。傳聞明代有人鑿洞修煉。至清代鹹豐時,常於陰霧中有木魚聲悠然入耳,晴日則寂然無聲,故名之曰老古洞。迄今數百年,形跡雖存,殘痕無多。

飲馬河:乾隆東巡,走馬閱邊,行至下九台西南,坐騎長嘶不馴。乾隆下馬,馬脫韁而去,乾隆跟蹤尋找,見馬正飲於一河,安祥溫順。乾隆召當地老者問河名,老者回答:“此河從南向北流,人們都叫它南北河。”乾隆略加思忖道:“這條河應叫飲馬河。”由此傳開,而得其名。

龍棚:龍棚屯住著個年輕的木匠張祥,人品出眾手藝超群。東海龍王翻修龍宮將他請去,經過九九八十一天,龍宮修得更加富麗堂皇。龍王款待張祥,席間泄露了天機,說今年天將大旱,龍棚這裡九十九天不能下雨。張祥求龍王行雨解救鄉親,龍王不肯。張祥一怒之下砍斷一根龍宮大柱。龍王無奈,答應可讓張祥自己變做一條龍回鄉行雨。張祥慨然應允。臨行,龍王送給張祥一顆金豆,令其含在口中,囑咐金豆萬一失落即難再回。大雨三天,鄉親祝拜,張祥一樂,不料金豆落下,只聽轟隆一聲,張祥墜地,人們見龍掉了下來,忙潑水搭棚相護。7天7夜,龍王行雨救回張祥。從此該屯就得了“龍棚”之名。

上河灣:相傳清康熙時,此地只有住戶兩、三家,為一荒僻村落。當時有勇漢在村前斃一老虎,得名曰傷虎灣,後訛作上河灣。

大頂山:加工河屯西有大頂山,為該村最高處,鄰山百姓常以此山為晴雨之標準。此山有霧氣籠罩時,不久必雨,雖久雨不晴;此山之霧氣急消時,天必速晴,屢驗不差。

九台市 九台市
二、 軼聞

天星墜九台 地下留坑穴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地質科學院遙感地質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根據衛星攝象及航空照片,發現上河灣一帶的環形水系是一個古老的隕石坑,這是上億年前一個巨大的宇宙來客——隕石墜落該地時撞擊成的坑穴。這一發現揭開了這裡山水的成因之謎。

從衛星攝象上可以看到,以九台縣上河灣為中心,即東經126'11’,北 緯44’29’為中心,直徑30公里,周圍有一個環形水系,為沐石河和松花江畔的低洼濕地所圍繞,中心為600米高的山地。後來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地質科學家實地考察,該區由花崗岩石灰岩、各種片岩和安山岩等構成了中央高地、邊緣窪地和周圍的環狀圍埂地形。還發現了岩石被隕石衝擊後發生的一系列現象,如岩石受衝擊而熔融,形成了衝擊熔融岩;隕石衝擊岩石後使岩石破碎,並由這些破碎岩石構成了衝擊角爍岩;有的岩石被隕石衝擊後 受熱融化為流體,再快速冷卻成為衝擊玻璃,以及岩石受衝擊後留下的震裂錐,岩石中的長石和石英礦物被衝擊後形成的衝擊微頁理等等。這些現象表明,上河灣鎮一帶的岩石在大隕石的衝擊下,已經發生質變,這種變質作用叫做衝擊變質作用。上河灣鎮的隕擊事件,是地質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可能造成當時生物的絕滅,氣候的突然變化等,因此具有較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行政區劃

(圖)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全市共有2個民族鄉,13個建制鎮,3個辦事處,310個村。1932年建縣,1988年撤縣設市。到2002年未,總人口83.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41萬人。非農業人口 19.78萬人,在總人口中,除漢族外、有滿、回、朝、蒙、壯、瑤,苗、彝、藏、赫哲、土家、錫伯、水族等13個少數民族,共有少數民族人口7.8人。

行政區劃(街道鄉鎮簡介)

營城街道(Yingcheng Jiedao)代碼:220181004 郵編:130502

九台街道(Jutai Jiedao)代碼:220181006 郵編:130500

九郊街道(Jujiao Jiedao)代碼:220181007 郵編:130500

其塔木鎮(Qitamu Zhen)代碼:220181102 郵編:130513

上河灣鎮(Shanghewan Zhen)代碼:220181103 郵編:130515

土們嶺鎮(Tumenling Zhen)代碼:220181105 郵編:130501

沐石河鎮(Mushihe Zhen)代碼:220181100 郵編:130508

城子街鎮(Chengzijie Zhen)代碼:220181113 郵編:130517

葦子溝鎮(Weizigou Zhen)代碼:220181109 郵編:130519

興隆鎮(Xinglong Zhen)代碼:220181110 郵編:130522

西營城鎮(Xiyingcheng Zhen)代碼:220181104 郵編:130524

波泥河鎮(Bonihe Zhen)代碼:220181211 郵編:130525

紀家鎮(Jijia Zhen)代碼:220181114 郵編:130523

胡家回族鄉(Hujiahuizhu Xiang)代碼:220181206 郵編:130511

莽卡滿族鄉(Mangkamanzhu Xiang)代碼:220181207 郵編:130512

卡倫湖鎮(Kalunhu Zhen)代碼:220181108 郵編:130507

龍嘉鎮(Longjiapu Zhen)代碼:220181107 郵編:130504

東湖鎮(Donghu Zhen)代碼:220181112 郵編:130505

參考連結

[1] 行政區劃網 http://www.xzqh.org/quhua/22jl/0181jt.htm 
[2] 九台市人民政府 http://www.jiutai.gov.cn/html/jtgk.html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