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菌落在CMA上無特定形態。菌絲基內生,無隔,老後有隔,不規則分枝,寬2-5μm。孢子囊未見。藏卵器球狀,頂生或間生,直徑18-26(平均22.0)μm;突起物錐形,高1-2(平均2.0)μm,基部寬1.0-2.2(平均1.60)μm。雄器棍棒狀,稍彎曲,同絲生,9-17μm×4-6μm,平均12.6μm×5.2μm,每一藏卵器有1(-2)個雄器,授精管不明顯。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或幾乎滿器,直徑15-23(平均18.9)μm,壁厚1.3-2.1(平均1.70)μm。
中國分布
稻田土壤分離:廣東陸豐(Py-158)。
世界分布
中國、美國、菲律賓。
特點
PythiumacanthophoronSideris的雄器和藏卵器在形態和大小上與P.acanthicumDrechsler的相似。但是,本種不產生孢子囊,而且卵孢子不滿器或幾乎滿器,這就與卵孢子滿器和產生孢子囊的P.acanthicum區別開來。
PythiumacanthophoronSideris最初分離自夏威夷的鳳梨Ananascomosus(L.)Merr.爛葉上,後來又從該地土壤中分離到(Quimio&Abilay,1977)。這個種對鳳梨的致病性很弱(Sideris,1932)。
據段若蘭(1983)報導,PythiumacanthophoronSideris在CMA上4-6天(25℃下)形成大量有性器官,使菌落表面呈粉狀。在WA上也可形成有性器官。未受精的藏卵器在浸有黃瓜條的水裡可萌發產生1-4根芽管。成熟的卵孢子在清水中1小時左右即可萌發,產生芽管或遊動孢子;休止孢子直徑4.0-8.1(平均5.70)μm。
Plaats-Niterink(1981)報導PythiumacanthophoronSideris(CBS337.29)菌線生長的最低、最適、最高溫度分別為5℃、30℃和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