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型腐霉

間型腐霉

菌落在CMA上基內生,呈放射狀。鏈生,14-25(平均18.9)μm。有性器官未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間型腐霉間型腐霉
菌落在CMA上基內生,呈放射狀。菌絲無隔,老後有隔,不規則分枝,祖2-6μm。孢子囊狀膨大體球形或亞球形,鏈生,14-25(平均18.9)μm。有性器官未見。

中國分布

水體分離:北京頤和園昆明湖(WM417,476);湖北武昌南湖(WM566,587,589)。
土壤分離:CBS221.68(+),CBS380.34(一)。
俞大紱(1955,1979)報導,此菌曾從豆薯Pachyrrhizuserosus(L.)Urban、菜豆PhaseolusvulgarisL.和豌豆PisumsativumL.上分離出。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比利時、烏克蘭加拿大、印度、阿根廷、法國、英國、美國、埃及、荷蘭、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

特點

PythiumintermediumdeBary以產生球狀串生孢子囊為主要特徵。Matthews(1931),Middleton(1943)和俞大紱(1979)都觀察到了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但作者一直沒觀察到。所以Plaats-Niterink(1981)稱其為菌絲膨大體。P.intermedium是一個異宗配合的種,但在作者的分離過程中沒能找到對應的交配型,所描述的分離物在CMA上產生放射狀菌落,不產生氣生菌絲,當孢子囊產生時,菌落表面呈粒狀外貌。
在異宗配合且產生球狀孢子囊的腐霉組中,PythiumintermediumdeBary的孢子囊絕大多數均串生。雖然P.catenulatumMatthews也產生串生菌絲膨大體,但其孢子囊為膨大菌絲狀。
PythiumintermediumdeBary最初是從死亡的植物組織上分離到的,一般認為它是土壤習居菌,從水體及植物上分離的報導也相當多(pLAATS-nITERINK,1981)。它菌絲生長的最低、最適、最高溫度分別為5℃、20℃、和30℃(Plaats-Niterink,1981)。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二)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二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