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辣椒(刺腐霉)猝倒病

甜椒、辣椒(刺腐霉)猝倒病

刺腐霉侵染甜、辣椒引起的猝倒病,其危害程度不亞於瓜果腐霉。淬倒病是辣椒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常因育苗期溫度和濕度不適、管理粗放引起,發病嚴重時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該病除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類、萵苣、芹菜、白菜、甘藍、蘿蔔、洋蔥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

基本信息

甜椒、辣椒(刺腐霉)猝倒病
..

中文名:甜椒、辣椒(刺腐霉)猝倒病
英文名:SweetpepperandPepperdamping—off
病原中文名:刺腐霉
病原拉丁學名:PythiumspinosumSawada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甜椒辣椒
主要為害部位:胚芽和子葉

為害症狀

刺腐霉侵染甜、辣椒引起的猝倒病,其為害程度不亞於瓜果腐霉。播種後開始發病,引起胚芽和子葉腐壞,尤其是處在兩片子葉展平至兩片真葉期易發病,開始時僅個別幼苗發病,莖基部初呈水浸狀後變成黃褐色,逐漸縊縮成線狀,有時病苗還未來及凋萎,幼苗已猝倒在床面上,僅2~3天時間即可導致成片幼苗猝倒,若畦內濕度大,病苗體表及附近床土上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

病原形態特徵

PythiumspinosumSawada稱刺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CMA上無特殊形狀。在PCA上略呈放射狀。主菌絲寬8.0微米,蔓延在細胞間或細胞內;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平滑或具刺,頂生或間生,大小14~33微米,萌發時生1~3個芽管,未見遊動孢子;藏卵器球形至亞球形,其上密生上下粗細均一、長短不一、直而不彎的指狀刺,個別刺少或無,大小17~24微米,頂生或間生;雄器1個,典型的同絲生具柄,雄器生在藏卵器柄內或主桿菌絲內,大小12~32×3~5微米;卵孢子滿器,偶近滿器,卵孢子無色,球形,大小12~21微米。據寧夏檢測該菌引致辣椒猝倒病死苗率占83%;瓜果腐霉占84%;終極腐霉占80%。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與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動孢子趨向於根的伸長區和切口,根毛較少,距根的伸長區和切口越遠越少,根的成熟區幾乎見不到孢子。靜止孢子產生芽管伸向根伸長區,芽管接觸侵染點以後不產生附著胞和侵染釘,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細胞或切口;菌絲體進入根部後在根內迅速擴展,有的從根內向外擴展,在根組織里的菌絲體沿根軸上下伸長,產生的分枝繼續蔓延,並在根組織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後根際周圍又出現遊動孢子,48小時後在根的組織里產生卵孢子,72小時後卵孢子呈不滿器狀。卵孢子也可在莖細胞內大量形成,菌絲體在莖內由一個細胞擴散到相鄰的細胞,再繼續生長。

發病特點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和渡過不良環境,第二年春天遇合適條件即可萌發產生孢子囊,並釋放出遊動孢子或直接生產芽管侵入寄主,或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中或腐殖質上過腐生生活,次春產生孢子囊遊動孢子侵染幼苗,造成幼苗發病猝倒。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進行傳播,施用帶菌肥料、移栽等農事活動也能傳播病菌。

發病因素 

影響猝倒病發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及苗床管理水平。土壤含水量大、空氣潮濕、溫度在30——36℃或8——9℃之間,適宜病菌生長,但不利於幼苗的發育,因而發病重。苗期管理不當也常為病害發生提供條件,如播種過密、大水漫灌、保溫放風不當、秧苗徒長、受凍等。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和黏重土壤及施用未腐熟堆肥,也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中椒2號、3號、7號,甜雜l號、2號,農發,遼椒4號早豐1號,早雜2號,9179、9198,湘研1號、4號、9卜-20等早熟耐低溫品種。
(2)其他方法參見冬瓜、節瓜猝倒病。

(3)苗床要整平、松細;肥料要充分腐熟,並撒施均勻。苗床內溫度應控制在20~30℃,地溫保持在16℃以上,注意提高地溫,降低土壤濕度,防止出現10℃以下的低溫和高濕環境。缺水時可在晴天噴灑,切忌大水漫灌。

(4)中藥治療。預防方案:育苗期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兌水30斤噴霧,7天1次,連噴2—3次。緩苗期使用(青-枯-立-克)50—100ml+葉面肥(沃豐素)25ml兌水30斤噴霧,5天一次,連噴2-3次。治療方案:發現病苗立即拔除,及時噴灑(青-枯-立-克)50—100ml+《大蒜油》7ml兌水30斤大水量噴霧,3—5天1次,連噴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