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等級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 注意:所講“觀祖竅”之法,是為聚起自己的元性。

修真

修真”源於道家理論,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後又延伸出多種修真門派及修真相關理論。修真又被套用於小說和遊戲中,還有廣州遊藝的一款仙俠題材的網頁遊戲名為《修真》。

道家修真理論

(一)基本理論

道教中,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藉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鍊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二)修真門派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豐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淨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淨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淨孤修派的結合體。

(三)修真方法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入門之法
靜功之道

1、靜功的外在動作

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內在的精、氣、神三寶。因此外在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
靜功的採取坐式、站式或臥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
臥式,一般為側臥,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
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
選擇一種姿態式做好之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行修要點如下:
(1)全身放鬆,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利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覺察,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煉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能進入放鬆的狀態。
(2)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3)舌頂上齶,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齶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齶部位。因在人之上齶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煉功必須堵信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為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5)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又稱“子午決”,兩手抱訣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圓,右手拇指放在圓內,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從拇指方向看,就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氣接通之效。道家沒有男女之分。

2、靜功的內在法訣

(1)聽息。
靜功的目的,在於入靜。入靜的含義,就是指身心安靜下來。為了達到入靜的要求,首先必須去除一切雜念,這是靜功築基法最為關鍵的一大原則。但是人們的思想習慣,大腦總是在不停地考慮問題,即使睡覺也會做夢,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做到。為了達到入靜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氣、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氣”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前面我們說了,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入手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死死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的意思,就是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2)觀光。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煉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無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時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有人以為道家所講的“性”功就是道理,沒有功夫,是未得明師傳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於兩眉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初先靜坐片刻,用前面所講的“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這個“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離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講“觀祖竅”之法,是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鍊氣功的人士,往往就是進入魔境,不自覺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須要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的意思,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這就對了。
心神微微放於“祖竅”,就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億;開始似乎由外而來,發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收攝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愚昧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有表現,觀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煉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強,從波動鴯以光定,從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煉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於無;觀光無光,光觀於無。無息之息,謂之真息;無光之光,謂之真光。由此參悟真靜。
“觀光”的方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叫“回光”;聽息之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稱“調息”。因此此入所講的靜功修煉法,古人又稱為“回光調息”。
《丘祖秘傳大丹直指》論述“回光調息”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齊收來’是也”。
回光之法,還有另外的含義。是在觀光之後,還要將此光照入下丹田,進一步再去做鍊氣的功夫,這個須要和築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納結合煉習,在吐納法中再作論述。

3、靜功止念法

靜功的關鍵,在於入靜;入靜的關鍵,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麼念頭都來了。只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去除雜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四)修真典籍

自太古以降,修真漸由追求長生演變為冀望成仙飛升,作為修真理論的典籍也逐漸由質樸而趨於玄幻,明清之世更近於志怪者言。大略而論,下述典籍或可作為當時修真理論的代表作:
1.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列子、文子、關尹子、大學、中庸、抱朴子(內外篇)、清靜經、心印妙經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靈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證道歌、陰符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入藥鏡
3.張三豐全集黃元吉文集、古書隱樓藏書、鍾呂傳道集、靈寶畢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
初學者看看田誠陽《中華道家修煉學》
道教的一個習慣就是“不得其人不傳”,故密室藏珍而不為人知者眾。另唐宋兩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統論述,此處不便列舉。
修真,從字面解釋就是通過修行求得真我,但現在都被人給誤解成什麼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過對自身的不斷修行,不斷找出自身的不足讓自己更了解自己,這就是修真。自己都還不能了解透自己還談什麼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煉其他的,比如說劍仙。劍仙之道,修煉肺宮金氣 ,再轉入離宮,玄火鍛鍊九天神劍 。直到離宮”劍芒”鑄就,然後內聚五行真氣,外采天真地靈,外煉仙劍,誅敵於千里之外。可惜實在難修,我相信修煉此道,必能驚天地,泣鬼神

(五)修真地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蓋竹山,仙磕山,東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嶼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靈墟,沃洲,天姥嶺,若耶溪,金庭山,清遠山,安山,馬嶺山,鵝羊山,洞真墟,青玉壇,光天壇,洞靈源,洞宮山陶山,三皇井 ,爛柯山,勒溪,龍虎山靈山,泉源,金精山,閣皂山,始豐山逍遙山,東白源,缽池山,論山,毛公壇,雞籠山桐柏山平都山,綠蘿山,虎溪山,彰龍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馬蹄山,德山,高溪藍水山,藍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張公洞,司馬悔山,長在山,中條山,茭湖魚澄洞,綿竹山,瀘水,甘山,莫尋山,金城山雲山北邙山盧山東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羅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蒼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東嶽泰山洞,南嶽衡山洞,西嶽華山洞,北嶽常山洞,中嶽嵩山洞,峨嵋山洞,廬山洞,四明山洞,會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溈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華蓋山洞,蓋竹山洞,都嶠山洞,白石山洞,岣嶁山洞,九嶷山洞,洞陽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 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鐘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華山洞

修真等級

修真等級分為十一個等級:
築基——開光——胎息——辟穀——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 其中每個等級又分為:初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到了渡劫期以後就有可能在三個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階段接受天劫的洗禮,從而飛升仙界
修魔也分為十一個等級: 築基——開光——胎息——辟穀——金丹——魔嬰——出竅——分神——合體——大乘——魔渡
修佛分為: 築基——開光——胎息——辟穀——金丹——佛心——出竅——分神——合體——大乘——涅磐
法寶分為:法器——寶器——靈器(鬼器)——仙器(妖器,禪器)——神器(魔器,佛器)——超神器(超魔器)
另,每個小說不同的,也也有寫為
築基、鏇照、融合、心動、靈寂、元嬰、出竅、分神、合體、度劫、大乘、
一:築基鑄造身體基礎,可以用簡單的符咒。祈福禳災,驅病救人。
二:鏇照修行起步階段,可以看出修真者的種種跡象,符咒上可以表現出異相。如:飛行,起火,爆炸。體內丹田位置有發光的蓮子形物體發育。
三:融合築基的身體跟修為開始結合在一起,是個能力提升的階段。蓮子生長發育並開花,蓮花清晰的生長於丹田。
四:心動修真的第一個危險階段,心靈出現悸動。蓮花開始結出獨有的心臟,兩顆心的跳躍和對真意的迷茫,是心動期的特點。
五:靈寂波動後的平穩,步入真正修真的前階段,符咒等已經頗懼靈驗,可以幻化形體,展現萬千幻想,法術等威力大漲。開始與武術界有本質上的區別。
六:元嬰蓮花心臟發育成一個本相嬰兒,真正步入修真殿堂。可以使用飛劍飛行。法術道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符咒等已經具備某些實體的性質。
七:出竅類似元嬰性質的神識可以飛出體外,進行諸如觀察,操控物體,影響其他低修為的心志等活動,對物的控制能力進一步加強。
八:分神可以操控分身了,可以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可以同時對不同的地點施加影響。
九:合體外神與元嬰結合在一起共同修為,分身基本趨近實體化,好象再造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十:渡劫修為趨近大乘時,身體已經具備宇宙萬象,是一個能量與精神的完美結合體。與之相對的一方面會產生相反性質的能量集合,兩種力量互相吸引,趨向與共同湮滅,天劫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不論你身在何方都是躲不掉的。渡劫的過程就是違反宇宙定律的過程。
十一:大乘鞏固修為的果實,慢慢累積力量,直到圓滿。就會白日飛升!大乘期的修真者很少出現,大多隱居等待飛升。
一種是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

飛升之後的等級:

天仙、金仙、大羅金仙、九天玄仙、混元大羅金仙(即 聖人 是所有修真者的最高目標) (仙君、仙帝 都是玉帝或者自封的)

神界的等級:

神人、靈神、天神、神王、神皇、主宰

修真者的修為境界匯總

摘錄

修真者若進入六層的元嬰期,隨著精勁能量的凝結,修煉出自己的“元嬰”,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靈魂不滅。若是修成十層的渡劫,那就可以肉身不滅。
仙界仙人分五個境界︰由低至高計為︰散仙(也叫地仙、難聽的叫屍解仙)、天仙、金仙、大羅金仙、九天玄仙、羅天上仙、仙君、仙帝。
神界︰神人,天神,神王,天尊。
修魔者進入魔界後:
修魔分成魔光、煉光、凝元、結丹、吞噬、魔嬰、離嬰、神遊、混沌、渡劫、大乘十一個階段,而每個階段又分上、中、下三個時期。 而每個等級有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達到靈寂(金丹)期才算真正的修真者,能夠御劍飛行了:達到元嬰期後,就擁有者無盡的壽命(除橫死外),還能改變一次自己的相貌和體型;到了出竅期,就能元神出竅神遊天外了;而到了分神期,就會多一項了不得的技能——瞬息;合體期就是元嬰和肉身合一,達到完全合一的時候,就意味著要進入下一個境界——渡劫了;渡劫期,一個修真者修行路上最大的一道坎,需要接受天劫的考驗,渡劫萬分兇險,說是九死一生都不過分,如果僥倖成功渡過了天劫,那么就進入了修真者夢寐以求的大乘期;在大乘期,即使不刻意修煉,只要體內積攢一定量的仙靈之氣也會飛升仙界,位列仙班,而大乘期的修真者在修真界除了少數渡劫不成兵解修成散仙外堪稱無敵...
而散仙是不屬於修真者這一體系的,他是一些修真者在渡劫不成,卻又能保住元嬰不滅,再通過一種特殊的方法,把元嬰修成散仙之體,成就散仙!而散仙是修真界真正無敵的存在!
修真乃逆天而行,所以要接受天劫之罰,而修散仙更為逆天,每隔千年,就要接受一次散仙之劫的考驗,而且一次比一次兇險,不過每渡過一次,功力就增長許多,當渡過九次以後就飛升仙界了,所以就有了4劫散仙、5劫散仙等一說...
【奇幻修真】【現代修真】
【奇幻修真作品設定】
主要人物:楊雷王虎吳雲葉風
對應代號:狂龍、猛虎、獵豹、惡狼
四人的組織代號:神
地點設定:修真界、凡間界、魔界、仙界、佛界、冥界
修行等級設定:
修真者:聞道期、開光期、靈智期、消融期、神動期、元嬰期、出竅期、靈虛期、玄靈期、渡劫成仙。
→→仙:散仙、道仙、天仙、靈仙、神仙。渡劫成神
修佛者:見佛期、開凡期、靈心期、無谷期、意散期、神心期、魂動期、太虛期、青靈期、渡劫。
→→佛:散佛、金佛、天佛、靈佛、神佛。渡劫成神。
修魔者:開魔期、魔腦期、潛魔期、靈魔期、無魔期、渡劫。
→→魔:散魔、鬼魔、天魔、玄魔、神魔。渡劫成神。
種族設定:人、仙、佛、魔、神、獸。
各界主要生物:修真界——修真者(還有修佛者和修魔者,不過大多在暗處修行)、凡間界——凡人、魔界——魔、仙界——仙、佛界——佛、冥界——妖精、鬼魂、修魔者。
其餘部分就要靠各位讀者自己探索了。

匯總

修真等級設定1:
修真者:聞道期、開光期、靈智期、消融期、神動期、元嬰期、出竅期、靈虛期、玄靈期、渡劫成仙。
→→仙:散仙、道仙、天仙、靈仙、神仙。渡劫成神。
修佛者:見佛期、開凡期、靈心期、無谷期、意散期、神心期、魂動期、太虛期、青靈期、渡劫。
→→佛:散佛、金佛、天佛、靈佛、神佛。渡劫成神。
修魔者:開魔期、魔腦期、潛魔期、靈魔期、無魔期、渡劫。
→→魔:散魔、鬼魔、天魔、玄魔、神魔。渡劫成神。
種族設定:人、仙、佛、魔、神、獸。
各界主要生物:修真界——修真者(還有修佛者和修魔者,不過大多在暗處修行)、凡間界——凡人、魔界——魔、仙界——仙、佛界——佛、冥界——妖精、鬼魂、修魔者。
修真等級設定2:
一說:鏇照、開光、融合、心動、靈寂、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每種都有上下之別。
天仙 羅天上仙,大羅金仙,九天玄仙,仙君,仙帝
神人 天神 神王 天尊 鴻蒙掌控者
二說:開光、靈虛、辟穀、心動、元化、元嬰、離合、空冥、寂滅、大成、渡劫。每一期又分初、中、後三個階段。
靈仙 幻仙 真仙 羅天上仙 大羅金仙
九天玄仙 天仙 極仙 絕仙
神人 天神 神王 神尊
修行等級設定3:(出自完美世界)
凡人修真(九個境界):築基(1~9)、 靈虛(9~19)、和合(19~29)、元嬰(29~39)、空冥(39~49)、覆霜(49~59)、渡劫(59~69)、寂滅(49~79)、大乘(79~89);
升仙:上仙(89~99)、真仙(99~109)、天仙(109以上);
入魔:狂魔(89~99)、魔聖(99~109)、魔尊(109以上)。
修真等級設定4:(出自星辰變及其同名網路遊戲)
通用:
(凡人階段,金丹開始各三級)後天期(1~9)、先天期(9~19)、金丹期、元嬰期、洞虛期、空冥期、渡劫、大成期;
(仙魔妖階段,各九級)天仙、金仙、玄仙;天魔、魔王、魔帝;天妖、妖王、妖帝;
(成神階段,各三級)神人、天神、天尊
特有(各有前中後三個階段)
築基(無,秦羽練體階段)、星雲期、流星期、星核期、行星期、渡劫、恆星期、暗星期、黑洞之境、原點之境、乾坤之境、宇宙之境。
其他:四九小天劫,欲入金丹期或星雲期,需度過四九天劫;六九大天劫,欲入洞虛期或星核期,需度過六九天劫;九九重劫,欲入大成期或暗星後期,需度過九九重劫;三重神劫,欲飛升成神或進入原點後期需度過神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