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義縣城面南行20公里到俞源,俞源是歷史文化名村。南宋時,在松陽任儒學教諭的杭州人俞德過世後,兒子俞義護送靈柩回杭,路過這裡投宿時,停放在溪邊的靈柩被紫藤纏繞起來。俞義認定這裡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人與當地人通婚,至今已第28代。現在2000多人口大多姓俞,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一。相傳明代國師劉伯溫與俞源的俞淶是同學,兩人感情甚篤。俞淶是劉伯溫從婺州,杭州回老家處州青田的必經之路。當時,俞源旱澇交替,常發瘟疫,民不聊生。劉伯溫好堪輿之學,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設計並指揮改村口直溪為曲溪,以溪流為陰陽魚界線設立太極圖。經測量太極圖直經為320米,面積120畝。同時,設計了村莊建築的星象,八卦布局。村周十一道山崗與太極陰陽魚構成天體黃道十二宮,八卦形排列的28座堂樓,對應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狀分布,被譽為“處州十縣第一祠”的俞氏宗詞正好位於其星斗內。俞源村文物古蹟眾多,古建築有395幢,以宋、元、明、清四朝古屋為主,尚有堂樓、廳、閣、院、館、祠、廟等,木雕、石雕、磚雕做工精細。其中宋代的洞主廟,元代的利涉橋,明代的古戲台,均名揚四方,而村中“迎玩堂”和清代知縣題贈的萬春堂“惠及行旅”匾額則證明俞源旅遊有悠久的歷史。
奇異布局
俞源太極星象村布局奇異,充滿神奇。據考證俞源村系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排列設計建造,村口設有直徑320米,面積120畝的巨型太極圖,村莊內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築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還有防火、鎮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巨大的田野太極圖、民居按天體星象排列俞源村後的夢山崗高處俯瞰,一條山溪從村莊東南方流入,改為東西方向橫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腳,復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與四周環山在村口勾勒出一個巨大的太極圖。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條陰陽魚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極兩儀”。溪南“陰魚”古樹參天,魚眼處現有公路穿過;溪北“陽魚”稻穀金黃,魚眼處種著旱地作物。經儀器測量,太極圖直徑為320米,面積8公頃。據說,太極圖置於村北口子上,一則可以檔住北方的寒冷空氣和“邪氣”,二則好似一座“氣壩”,防止村莊祥瑞之氣外泄。
專家們進一步考證後發現,俞源村的居民布局是按中國古代的天體星象圖“天罡引二十八宿,黃道十二宮環繞”來排列的,與1974年在河北宣化遼墓中出土的星象圖的排列完全一致。村口的太極圖即環繞俞源村的“雙魚宮”,與圍繞村子的十一道山崗正好組成“黃道十二宮”。村中的28處古建築群則按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狀排列,組成“天罡引十八宿”的布局。更為巧妙的是,2位於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裝在北斗星的“斗”內。
名勝古蹟
俞源太極星象村村內名勝古蹟眾多,現存古建築1072間,占地3.4萬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鋪、廟宇、書館等。古建築體量大,做工精緻,古屋、古橋保存完好,牆上壁畫保存完好,木雕、磚雕、石雕精細,巧奪天工,將功能與藝術,實用與美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並與建築主體結構完美地融合起來,獨具江南風格。“雙溪九隴環而抱,雲可耕兮月可釣,翠草凝香黃犢肥,銀波弄影金魚跳,……”這首明朝進士俞俊寫的“俞源八景歌”就是對俞源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始建於南宋的洞主廟,是遠近聞名的圓夢勝地。村口設一占地達8公頃的巨型太極圖,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文化的經典遺存,是考察、觀光、遊覽的首選之地。兩朝文風
俞源明、清兩朝出過進士、舉人、秀才等293人;現存寫俞源的古詩百餘首。宋謙、章溢、蘇平仲、馮夢龍、凌濛初等名家與俞源有著不解之緣,明翰林院士蘇平仲撰寫的俞源皆山樓記被載入《四庫全書》,有關俞源的許多故事被編入《二刻拍案驚奇》和《中國情史》。俞源曾出過畫有、書法家、醫術家。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大型民間文化活動“擎台閣”流傳至今。生態保護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劉伯溫按天體星象原理規劃俞源村布局,意在營造良好的風水環境,事實已具有樸素的生態學意義,是古代生態環境意識在村落建設上的體現。首先,在村口造一個太極圖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水利改造工程。俞源村在地形幾乎是四面環山,僅在北面有一個小缺口,整個村莊就像一隻口小肚大的瓶子,一條小溪就從瓶頸處筆直地流出村外。雨季時,每當大雨過後,山上的水紛紛湧入小溪,溪水流量陡然增加。由於出口狹小,溪道筆直,溪水下泄速度極快,在短時間內瓶頸處就會滯留大量溪水,進而造成漫溢,形成澇災。劉伯溫將溪流改成S形,就是要把溪道變長,溪道容積加大,可使溪水下泄速度減緩,使瓶頸口處的水量不至暴積,溪水可以緩緩流出村莊。在村內民居上發現的30個太極圖可以說明,太極文化已完全融入了村民的曰常生活中,為村民們認同和崇拜。
同樣,劉伯溫用黃道十二宮的理論把環繞俞源的山崗變成了“神山”,培育了村民保護山林的生態意識,從而世世代代禁絕了濫砍山林,改善了小溪源頭的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消除了山洪下瀉、溪流泛濫的誘因。據史書記載,劉伯溫的好友俞淶還帶頭在家鄉營造過兩片人工林近5公頃。這樣做了還不夠,劉伯溫讓人在村內挖了7口池塘,作旱時救旱、火災時救火之用。劉伯溫卻把它們按北斗七星狀排列,名之曰“七星塘”,進而將村落的民居全部按天罡引二十八宿排列……。中國歷史地理學界權威、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考察後認為,俞源可稱為中國古代村落生態建設的典範。
經典建築
俞氏宗祠明代洪武七年,俞淶四個兒子為父所建,稱“孝思庵”,後兵焚。清嘉靖年間,俞源出了5位名人:俞大有嘉靖五年考中進士,授禮部觀政),俞昭(嘉靖十三年出貢,入南雍,授山西代府審理,進階奉議大夫),俞款(嘉靖四十年出貢入南雍,任山東青州經歷,進階征仕郎),俞彬(嘉靖四十年武試辛酉科中武,被同宗俞大有總兵派往溫州皇華關任把總抗倭),俞世美(嘉靖四十四年貢生,善詞章,被當時宰相嚴訥器重,授江西宜黃縣令)。當時俞氏家族名聲大振,於隆慶元年大興土木重建俞氏宗祠。宰相嚴訥贈送“壬林堂”大匾一塊。祠堂前後左右六大廳,二小廳,共51間,占地3176平方米,被譽為“處州第一祠”,祠內雕花戲台,有“金華八縣第一台”美稱。
聲遠堂
也稱大花廳和六峰堂,俞繼昌建於清康熙二年,共92間,1466平地方米。廳堂正對六峰山,地伏全用磚雕,廳內桁條根根浮雕。沿口三根桁條雕三類動物,左邊是天上飛的,中間是山上跑的,右邊是水中游的。其中九條鯉魚,活靈活現,會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黑、黃、紅變換,可謂一大奇觀。中間的桁條雕有四隻麒麟,還有鹿,牛,羊等,稱“百獸大梁”。麒麟身雕龍頭、豬鼻、蛇鱗、鹿身、虎背、熊腰、馬蹄、獅尾,集動物精華於一身,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吉祥物。後堂由俞繼昌父親俞天惠建於明萬曆四十年,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裕後堂
俞從岐第三子俞林模建於清代乾隆五十年,原158間,占地2560平方米,是全村最大的古廳,因而村里人也稱“大大廳”。廳內兩扇大圓花窗直徑1.5米,拼花精細,其窗心直徑35cm剔空雕刻,外觀分別是由雙龍組成的“福”字和“祿”字,意為福祿雙全,而內側則雕有武士決鬥圖案,別出心裁。裕後堂是俞源三大“五無”奇屋之一,即樑上無灰塵,無蜘蛛結網,無蒼蠅蚊子,無鳥雀過夜,屋內陰涼好象無夏天。
不解之謎
俞源太極星象村還有許多不解之謎,自劉伯溫為俞源改溪設太極河之後,600餘年來未發生過一次洪災;“商坐樓”邊有口井稱“氣象井”,天晴水清見底,井水變渾濁定要下雨;“聲遠堂”沿口桁條上九條木雕鯉魚會隨氣候變化而變色;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六是“圓夢節”,這天心降喜雨,即使大旱年頭也不例外……俞源村是個有700多戶人家、2000多人的古村落,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俞姓聚居地。據村里人講,俞源村的布局是中國明代開國元勛劉伯溫親自設計的。劉伯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精通堪輿(風水)之術,在民間傳說中被描繪成仙風道骨、足智多謀,是個諸葛亮式的傳奇人物。據《俞氏宗譜》上講,俞源村俞氏的第五代孫俞淶與劉伯溫青年時乃同窗好友,交遊甚密。元末至正九年(1349),劉伯溫辭官歸里,路過俞源探望俞淶,當時俞源旱澇不斷、火災頻發、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俞淶請劉伯溫幫忙想想辦法。精通天文地理的劉伯溫經過仔細勘察,認為俞源四周有十一道山崗環繞,有靈瑞之氣,但村中的溪流太直太“硬”,把瑞氣都帶走了,若將村口溪流改為曲溪,設計成太極圖,與十一道山崗形成黃道十二宮,就能把村中的瑞氣留住。他還進一步設計了天罡引二十八宿的村莊布局,在村中按北斗星狀挖出了7口池塘,要求俞氏後代按他的布局建造房屋。
令人驚奇的是,從此之後,俞源村旱澇無虞,村泰民富,不僅在明清兩代富甲一方,而且還出了尚書、大夫、撫台、知縣、進士、舉人等260多人,被認為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怪事當然還不只這些:俞源村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六必定下雨,大旱之年也不例外;“聲遠堂”的8條木雕鯉魚會隨季節而變換顏色;村口太極圖陰魚中的那棵600多年樹齡的白櫟樹長到27米高,被稱為浙江的“白櫟王”;七星塘中的第三口“衡塘”,每當村民填塘造房,必遭火災,屢試不爽……據說,俞源這樣的謎團有二三十個,如:俞氏宗祠內終年不結蜘蛛網,鳥雀不過夜,令後人對它充滿了種種猜測和幻想。
風俗祭禮
圓夢節正月十三和六月二十六日兩次盛大廟會而聞名。每年正月十三是“圓夢節”。白天,村里要組織240多人,舉行“擎台閣“民間文娛活動,以消災攆禍,期望來年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晚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紛紛進入洞主廟“清幽閣”席地而臥。希望能做上一個好“春夢”。
六月戲
農曆六月二十六日,傳說是治水功臣李凍的生日。每年這一天,許多百姓要殺豬宰羊到洞主廟祭拜。以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為紀念李冰生日,村里還要請劇團演三日四夜古裝戲。慣稱“六月戲”奇怪的是每年演戲期間,即使是久旱未雨的天氣,俞源也總是要下雨,至今是不解之迷。
遊覽指南
特產武陽村雨茶、湯記山茶、金山翠劍等都是獲得過國家大獎的名茶,還有胡柚、香菇、舜芋、宣蓮等土特產。
當地有將葫蘆當作容器的習俗,葫蘆的外面用極細的篾線編織,相當講究。
交通
火車:杭州坐火車到武義,再坐6路公車到西站,再坐車直接去俞源,打的到俞源40元。
汽車:從杭州東站坐車到武義西站,再轉車到俞源。
自駕: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武義出口下左轉到武義縣城過香山大橋再過立交橋一直往前開,第一個紅綠燈右拐再一直開有路標。
金華旅遊風景區
介紹金華地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遊度假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