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使春牛,阿昌族說唱表演方式,阿昌族曲藝曲種,屬於少數民族說唱,是阿昌族特有的一種民間說唱曲藝。我國少數民族有豐富多彩的說唱藝術,因語言、音樂、風俗習慣,藝術風格等方面與漢族的差別較大。
分布及演唱形式
流布地域為保山地區龍陵、騰衝及德宏州部分阿昌族聚居區。使春牛也叫“立春牛”,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每逢過年的時候,阿昌族民間藝人,手提著彩繪較精美的木刻的春牛,或者是用竹篾扎制、以紙裱糊後彩繪得很好看的春牛,走村串寨,到各家各戶去祝賀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來年運好。民間藝人多以說唱見長,也有打著梆子,或用缽、鋩、鼓、弦子,或吹奏笛子後進行說唱的。一人二人或多人,看各地藝人多少組合。但多系一人或二人進行,因為此類藝人畢竟為數甚少。他們也像各地民間耍龍燈、獅燈一樣表演些動作,又說又唱,還講些吉利話。使春牛的表演較自由,也可視民間藝人的水平而定,可繁可簡。伴奏多是一種樂器,或梆子、或鼓、或鑼,打打說說,唱唱念念。曲目一般不固定,多是慶豐收、賀新年、祝興旺之類。
少數民族說唱一覽
少數民族說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