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功效
益氣健脾溫腎。
人參
【別名】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
![人參核桃飲](/img/2/d9b/nBnauM3X3ATM0QzN1ITM2IjM5ETM1IDNwIDMwADMwAzMxAzLyE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
【植物形態】人參
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主根肥大,肉質,圓柱狀,常分歧,由根上部二分歧者習稱"靈體"或"橫體";幾不分歧或在下部分歧者習稱"笨體"或"顧體";鬚根長,有多數小疣狀物;根莖上有莖痕,有時生效條不定根。莖直立,綠色,細圓柱形,光滑無毛。葉輪生於莖端,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初生時為1枚3出複葉,二年生者為1枚5出掌狀複葉,三年生者為2枚5出掌狀複葉,四年生者為3枚,以後逐年增多,最後增至6枚;葉具長柄;小葉卵形或倒卵形,複葉基部的小葉較小,長2~3厘米,寬1~1.5厘米;上部的小葉長4~15厘米,寬2.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沿葉脈有直立剛毛,下面無毛;小葉柄長達2.6厘米。總花梗由莖端葉柄中央抽出,長約7~20厘米,頂生傘形花序,有十餘朵或數十朵淡黃綠色的小花,通常在第四年開始開花;花有梗,兩性及雄性;萼綠色,6裂;花瓣6,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在兩性花中離生,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狀。漿果狀核果,腎形,成熟時鮮紅色,每室含種子1枚。種子白色,扁平圓卵形,一側平截。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於茂密的林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遼寧和吉林有大量栽培。野生的稱"野山參";栽培的稱"園參"。如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于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本植物的根莖(人參蘆)、根莖上的不定根(人參條)、細支根與鬚根(人參須)、葉(人參葉)、花(人參花)、果實(人參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①園參
9~10月間採挖生長6年以上的人參。用鎬細心的刨起,防止斷根和傷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新鮮品稱"園參水子"。新鮮的移山參稱"移山參水子"。
②野山參
5~9月間採挖。用骨針撥松泥土,將根及鬚根細心拔出,防止折斷,去淨泥土,莖葉。新鮮品稱"野山參水子"。
【製法】人參加工法主要分紅參類、糖參類、生曬參類及其它類4種:
①紅參類
取園參水子剪去支根及鬚根,洗刷乾淨,蒸2~3小時,至參根呈黃色,皮呈半透明狀為宜,取出烘乾或曬乾。主要成品有紅參。邊條參等。
②糖參類
取鮮參洗刷乾淨,置沸水中浸泡3~7分鐘,撈出,再入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乾,再經硫黃熏過。然後用特製的針沿參體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於濃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時。取出後曝曬1天,再用濕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2次扎孔,浸於濃糖汁中24小時。取出後,衝去浮糖,曬乾或烤乾。主要成品有白人參(為園參水子或移山參水子的加工品)、糖參(為各種鮮參的加工品)等。
③生曬參類
取鮮參洗刷乾淨,日曬1天后,再用硫黃熏過曬乾而成。主要成品有生曬參、全鬚生曬參、白乾參等。
④其它類
㈠掐皮參:加工法與糖參相似,一般將參體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鐘,約三成熟時,再將支根置沸水中約20分鐘。參體經扎孔後放入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與內部分離,再用竹刀輕扎外皮,使成點狀即成。㈡大力參:取鮮參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後曬乾。人參成品容易著潮返糖,宜放置於燥陰涼處,密閉保存,並防蟲蛀。
【藥材】①園參
又名秧參。主根(參體)呈圓柱形,表面淡黃色,上部有斷續的橫紋。根莖(蘆頭)長約2~6厘米,直徑約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狀莖痕(蘆碗)及一至數條不定根(參艼)。支根2~6條,末端多分歧,有許多細長的須狀根,其上生有細小疣狀突起(珍珠點)。由於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園參主要有以下幾種:㈠紅參:主根長約5~20厘米,直徑約0.7~2厘米。表面棕紅色,半透明,有大縱皺,環紋不明顯,有支根痕。根莖土黃色,上有碗狀莖痕4~6個。質硬而脆,斷面平坦,角質,棕紅色,中有淺色圓心。氣香,味微苦。㈡邊條參:性狀同紅參,惟一般以根莖較長,身長徑圓,支根較長為特點。㈢糖參:主根長約3.5~12厘米,直徑0.6~2厘米。表面淡黃白色,上端有較多的斷續環紋,遍體有點狀表皮剝落及細根痕跡。斷面平坦,粉質,黃白色,有時韌皮部附近有淡黃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狀裂隙。氣香,味甘而微苦。㈣白人參:性狀同糖參,形體較好,和野山參相似,但多為順直體,根莖較紅參長,鬚根分散,短而脆。㈤生曬參:主根長約3~10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土黃色,有黑棕色橫紋及縱皺,細支根及鬚根均已除去,而僅留痕跡。質脆,體輕,斷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狀裂隙。氣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莖及鬚根者,稱"全須生曬參"。㈥白乾參:主根表皮均已除去,體表淡黃色或類白色,上端橫紋不明顯,但可見淺縱皺及支根痕。其它性狀與生曬參近似。㈦掐皮參:主根長約6~15厘米,直徑約1.2~2.5厘米,表面淡黃色,上端環紋不明顯,但可見許多加工所致的凹點。支根淺棕色,支根與鬚根用線紮成牛尾狀。斷面白色。氣香,味甘微苦。㈧大力參:主根長5~15厘米,表面淡黃色,半透明,有明顯縱皺,上端有棕色橫紋。細支根及鬚根均已除去。質硬而脆。斷面平坦,透明角質狀。氣香,味苦。園參商品,均以身長、支大、蘆(根莖)長者為佳。支瘦小,蘆短、糖重者為次。主產吉林,其次為遼寧、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地。
②野山參
又名山參。主根短租,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多具二個主要支根,形似人體。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紋。根莖細長,一般長3~9厘米,上部扭曲,習稱"雁脖蘆",蘆碗密集,下部無蘆碗而較光滑,俗稱"圓蘆"。鬚根稀疏,長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全體呈淡黃白色,皮細、光潤。氣香濃厚,味甘微苦。由於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參有生曬參、糖參、掐皮參3種。其性狀除全形外,均與相應的園參商品相似:以支大、漿足、紋細、蘆長、碗密、有圓蘆及珍珠點者為佳。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③移山參
體形似野山參,但主根下部往往較肥大,紋粗而淺,常延續到主根中部,鬚根珍珠點較少。加工商品同野山參。
④朝鮮人參
產於朝鮮的人參,習稱朝鮮人參,又名別直參、高麗參。商品有朝鮮紅參、朝鮮白參之分,而以紅者為優。
㈠朝鮮紅參
加工法與國產紅參相同。體較足壯,上生雙馬蹄蘆與肩齊,單蘆的名"獨碗蘆",中部皆深陷,邊緣甚整齊,質堅硬。主根長約6~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或顯黃衣,全體顯縱棱。支根多彎曲交叉。質堅體重。斷面角質發亮,有菊花紋。香氣濃厚,味甘微苦。
㈡朝鮮白參
蘆頭與園參相似,體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有淺棕色細紋。鬚根大部除去,質松泡。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此外,日本栽培的人參,習稱東洋參,始載於《綱目拾遺》,商品因加工不同,分為白參與紅參兩種。
【炮製】糖參類:除去蘆頭,切段即可。紅參類:除去蘆頭,切段。或以濕布包襄,潤軟後切片,晾乾。
【臨床套用】①用於急救
大劑量的人參(o.3~1兩)煎服或燉服,或以人參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靜脈注射,可用於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時極端垂危的病人;人參與附於合用可以救治亡陽虛脫。
②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
人參對於高血壓病、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等,都有一定時治療作用,可以減輕各種症狀。人參對不正常的血壓具有調整作用,或認為不同的劑量可以出現不同的作用:小劑量能提高血壓,大劑量能降低血壓。成人1日的常用量為0.2~3錢;人參浸膏(每毫升等於1克生藥),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參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參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③對胃和肝臟疾病
對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過低者,服人參後可見胃納增加,症狀減輕或消失,但對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無明顯影響。也有報告稱人參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慾增強,大便正常,胃液總酸度增加。對於急性傳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療條件下,服用人參對於防止轉變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④治療糖尿病
人參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況,但不改變血糖過高的程度。或謂人參可使輕型糖尿病患者尿糖減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藥後仍可維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參後,雖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顯,但多數全身狀況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狀消失或減輕;某些患者服人參後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⑤對於精神病
人參對無力型和無力-抑鬱型精神病,無論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傳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療作用。也有認為,人參口服對器質性神經疾患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觀症狀,而無客觀的明顯治療作用。
⑥治療神經衰弱
人參對神經系統有顯著的興奮作用,能提高機體活動能力,減少疲勞;對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療作用,使病人體重增加,消除或減輕全身無力、頭痛、失眠等症狀。
⑦治療陽痿
人參在中藥里,一般用作強壯劑,可以補養元氣;近人的研究,證明它有增強性腺機能的作用。人參酊對於麻痹型、早泄型陽痿有顯著的療效,但對精神型無效;對因神經衰弱所引起的皮層性和脊髓性陽痿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⑧其他
人參還有提高視力及增強視覺暗適應的作用。與其它藥物合用,還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但臨床上對於實症,如由於突然氣壅而得的喘症,由於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症,一時衝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參。
核桃仁
Semen Juglandis
(英)Walnut Seed
![人參核桃飲](/img/c/5e6/nBnauM3X1cDN4kDOykDN5cDMwITM1UTMwYDMwADMwAzMxAzL5Q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別名】 胡桃仁。
【來源】 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種子。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9,對生,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5cm,寬3~6cm,先端尖,全緣。花單性同株,與葉同時開放;雄?荑花序下垂,花密生,雄蕊6~30;雌花序簇生,直立,生於幼枝的頂端,有花1~3,子房下位,密被毛。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質,綠色;內果皮骨質,堅硬,有不規則的淺溝。花期5月,果期10月。生於較濕潤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於平地或丘陵地帶。主產河北、北京、山西、山東。
【採制】 9~10月採收果實,除去肉質果皮,敲破果殼取出種子。
【性狀】 完整種子類球表,由兩片呈腦狀的子葉構成,直徑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種皮菲薄,有深色脈紋,一端有三角狀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規則塊狀,乳白色或黃白色,富油質。味微香甜;種皮微澀。
【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的甘油酯;另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α-及γ-維生素E、維生素B2。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用於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