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春捂秋凍”是一句衛生諺語,這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春捂”就是說春季,氣溫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同樣道理,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當然凡事皆有個度,“春捂秋凍”並不排除根據氣溫變化。人們的體溫總是要保持攝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調節,同時也要靠增減衣服來協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一方面是氣溫變化大,同時與衣著調適不當也有很大關係。上下身沒什麼區別,關鍵在於全身機體是否協調。
科學道理
諺語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人的體溫總是保持相對恆定,一般在攝氏37℃左右。如果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
春捂
冬去春來,是從冷轉熱的過度階段,天氣雖然已經暖起來,但是氣候經常變化,一會暖一會冷,往往是太陽出來後,風和日暖,遇到颳風下雨就會冷起來。由於人們在冬天已經習慣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脫得太多,就會不適應氣候變化而容易著涼得病。所以,人們在初春季節要有意捂著一點,慢慢的減衣服。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但室內氣溫由於房屋熱惰性跟不上室外而產生內外溫差。這種溫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後達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別是,從溫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涼致病。由於中國在同緯度上春(秋)季升(降)溫最急,因此才誕生了中國特殊的“春捂秋凍”的養生諺語。
秋凍
夏去秋來,是從熱到冷的過度階段,天氣雖然冷起來,但有個轉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過早地穿上棉衣,這種做法不好,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就會使身體得不到對冷空氣的鍛鍊,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結果,到了三九嚴寒,真正大冷季節,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裡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躲在鼻子或氣管里的病菌乘機活動,引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使人傷風感冒。所以,秋季又應該凍著點,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氣溫因房屋熱惰性而落後於室外大自然,從而產生相反的溫差。從室外走進室內,氣溫升高,自然需要脫衣秋“凍”,以防出汗傷陽,影響身體健康。
因人而異
中國早有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就是指在農曆的二月和八月,這兩個時間段里人們的衣裝打扮容易出現“混亂搭配”的現象,而在陽曆上,這兩段時間也是冬春換季時和秋冬換季時。
“亂穿衣”的族群中,有的是跟著身體感覺走,還有則主張“春捂秋凍”,後者強調經受“秋凍”,人的體質才會越來越強,不過專家的觀點是,“春捂秋凍”應因人而異。秋凍,是為了提高人們對逐漸變冷環境的耐受性,但如果個人的體質本來就弱,那最好還是不要亂凍。所謂“春捂秋凍”的含義是,通過適當的“秋凍”,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從而為即將到來的寒冬臘月做準備。就像是潛移默化的煅煉,“秋凍”能在無形中提高人的體質。另一方面,在中醫理論上,秋天是養陰的季節,如果穿得太多,就會助長陽氣,對身體不利。
秋季又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時候。對於有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來說,防寒尤其重要。專家表示,這部分人群如果也嘗試“春捂秋凍”,將是十分危險的舉動。比如穿著拖鞋雖然比較時髦也比較舒服,但末梢循環節奏被打亂,易引發血壓升高等症狀。氣溫波動大,體質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護頭、手、足這三個關鍵部位。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對體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凍”也是有條件的。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這一原則就不再適用。盲目“秋凍”,切不可取。
注意事項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如何“凍”得健康,大有學問。
秋凍並非初秋,氣溫開始下降,卻並不寒冷,這時是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最適合耐寒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只有在夏末秋初開始“秋凍”,才能自然過渡到對秋涼和冬寒的機體調節,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抵抗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由於自身調節能力相對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禦寒能力減弱、身體很快會發生不良反應,容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因此應注意氣溫變化而適當增減衣服 。
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宜“凍”,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凍”得適度。
在春捂秋凍的“非常”時期,人們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備加注意,應掌握正確的養生之道。
第一,應注意加強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第二,建議利用節假日並選擇好利於出行的天氣,合家去郊外旅遊踏青,置身於大自然的環抱之中,有利於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元氣外泄、耗氣傷陰;
第四,天氣冷時及時增衣,天氣暖和時也應適當“春捂”,以避免外感風寒;
第五,飲食上要減肥膩、少吃葷、多食新鮮蔬菜。
科學鍛鍊
秋天只要天氣不十分惡劣就應到戶外進行體育鍛鍊,如打球、跑步等。但鍛鍊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不然會引起關節韌帶和肌肉拉傷等。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可因人而異,一般以做到身體發熱為宜,鍛鍊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健康飲食
秋天氣候乾燥,溫度較低,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出血、便秘等症。應多補充水分,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多吃甘蔗、梨、蘋果、乳類、芝麻、蜂蜜、銀耳、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注意事項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但如何“凍”得健康,大有學問。秋凍並非初秋,氣溫開始下降,卻並不寒冷,這時是開始“秋凍”的最佳時期,最適合耐寒鍛鍊,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只有在夏末秋初開始“秋凍”,才能自然過渡到對秋涼和冬寒的機體調節,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抵抗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由於自身調節能力相對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禦寒能力減弱、身體很快會發生不良反應,容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因此應注意氣溫變化而適當增減衣服。
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宜“凍”,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凍”得適度。
在春捂秋凍的“非常”時期,人們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備加注意,應掌握正確的養生之道。
第一,應注意加強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第二,建議利用節假日並選擇好利於出行的天氣,合家去郊外旅遊踏青,置身於大自然的環抱之中,有利於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避免元氣外泄、耗氣傷陰;
第四,天氣冷時及時增衣,天氣暖和時也應適當“春捂”,以避免外感風寒;
第五,飲食上要減肥膩、少吃葷、多食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