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特色
揚泰地區有吃早茶的習俗。進入茶館,不需排隊,隨便選位坐下,自有跑堂的招呼安排,不用開口,服務員便送來泡好的蓋杯茶。早茶,並非以飲茶為主,而是要吃點心麵條之類,尤其要吃煮乾絲或燙乾絲。
煮乾絲在乾隆時期名“九絲湯”,即乾絲加火腿絲、筍絲、口蘑絲、木耳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高檔的還要加海參絲或燕窩絲。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 上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嘗“加料乾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淮揚菜中豆腐製品花色品種極多,“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九絲湯”系用乾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乾絲或燕窩絲。又因豆腐乾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汁,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里,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厭。現今大煮乾絲,比之“九絲湯”,已有了很大發展,以乾絲、雞絲為主,乾絲潔白,外加鮮蝦仁,綴以各種配料,稱為什錦乾絲,色彩美觀,其味更鮮。 “大煮乾絲”刀工要求極為精細,“鸞刀應俎,霍霍霏霏”,一塊白乾,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乾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桿。大煮乾絲的佐料還要求按季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舊時用 竹蟶(東台特產)入味,以海鮮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絲與乾絲同煮,使菜餚乾香味爽;秋季用蟹黃,湯汁金黃,鮮味濃重;冬季宜用野蔬,嬌嫩翠綠,色彩和諧,增色添香。大煮乾絲不僅譽滿全國,而且被國外來賓譽之為“東亞名餚”。
中國十大名廚、淮揚菜傳承人薛泉生介紹,泰州乾絲與揚州乾絲最大的不同在於口感。泰州燙乾絲的原料比較硬,必須要提鹼,加鹼後的乾絲口感滑嫩,“但是講究時間,泰州乾絲鹼制時間長了會爛掉”,而揚州乾絲並不重點區分鹽滷點的豆乾還是石膏點的豆乾,“一般是兩者都用,但都不用鹼,燙後調料易入味。”
“菽乳淮南是故鄉,乾嘉傳世九絲湯,清清淡淡天資美,絲絲縷縷韻味長”。這是一位賓客對泰州乾絲的讚美。
由於“煮乾絲”、“燙乾絲”既富有營養,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如今,到泰州的遊客,每每要點上一盤“大煮乾絲”或“燙乾絲”。有些老食客乾脆就是一壺香茗、一份乾絲,別的什麼也不要,足見乾絲的誘人魅力了。二零零八年,乾絲製作技藝,被泰州市政府批准為該市第二批非遺名錄。
做法
煮乾絲做法
原料:
主料:方豆腐乾400克。
配料: 熟雞絲50克,蝦仁50克,熟雞肫片25克,熟雞肝25克,熟火腿絲10克,冬筍絲30克,淖水的豌豆苗10克。
調料:蝦子3克,精鹽6克,白醬油10克,雞清湯450克,熟豬油80克。
做法: 1、選用黃豆製作的白色方豆腐乾(方乾要求質地細膩,壓制緊密),先片成厚0.15厘米的薄片,再切成細絲,然後放入沸水中浸燙,用筷子輕輕翻動撥散,瀝去水,再用沸水浸燙2次,每次約兩分鐘撈出,用清水漂洗後再瀝乾水分,即可去其黃泔水的苦味。
2、炒鍋上旺火,舀入熟豬油25克,燒熟,放入蝦仁炒至乳白色,起鍋盛入碗中。
3、鍋中舀入雞湯,放乾絲。再將雞絲、肫肝、筍放入鍋內一邊,加蝦子、熟豬油55克置旺火上燒約15分鐘。待湯濃厚時,加白醬油、精鹽。蓋上鍋蓋燒約5分鐘離火,將乾絲盛在盤中,然後將肫、肝、筍、豌豆苗分放在乾絲的四周,上放火腿絲、蝦仁即成。
製作關鍵: 此菜豆腐乾要好,切得要細,且要燙透,去盡黃泔味。煮時要透,不可缺蝦子、豬油、高湯。
燙乾絲做法
做法
1、選對白乾,這種做乾絲的白乾質硬,超市里有真空包裝的,上面標有“揚州白乾”或“乾絲乾”
2、先切片。
3、將白乾切絲,隨切隨放入盛滿水的盆里,使其散開不要粘在一起
4、將切好的乾絲漂洗四、五遍,然後放入開水鍋中燙一遍,撈起,再浸入盛滿水的盆中備用
5、將海米泡發,小香蔥洗淨切大段
6、鍋內熱油,油三成熱時,將海米與蔥段放入中火煸至蔥焦黃
7、往鍋中調入料酒、醬油,糖(量稍稍大一些)
8、往鍋中加入適量水,煮五分鐘後,將蔥與海米撈起備用
9、往鍋中加入乾絲,輕輕翻拌均勻,煮五分鐘
10、關火,淋入香油,拌勻即可
要點:
如果不能像大廚那樣先橫片成片,再切絲的話,就像下右圖那樣切吧,好歹這樣能切細,無論大煮乾絲還是燙乾絲,關鍵一個細啊!
營養價值
燙乾絲是用潔白大幹劈成細絲,用開水燙泡裝盤,然後用芽姜切成細絲,覆於盤頂,乾絲潔白,薑絲金黃,另加一小撮蝦米,澆上黃豆醬油和純香小磨麻油,一經拌和,黃白相間,一碟食畢,齒頰留香。
在燙乾絲中,揚州燙乾絲與泰州燙乾絲在原料和加工工藝上有些許不同,也形成了兩地燙乾絲的不同口感與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