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牡丹城

中國牡丹城

2006年,菏澤市被中國花卉協會牡丹芍藥分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牡丹城”。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目前菏澤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品種多至600余個。

中國牡丹城中國牡丹城
中國牡丹城就是山東省菏澤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祖國文明的象徵。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菏澤,是我國古代經濟、政治、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大平原的肥田沃土養育了這裡勤勞勇敢的人民,也孕育了這裡古老燦爛的文化藝術。
我市地處黃河下游,遠古時代,南有菏山、菏水,北有雷澤,故名菏澤。西周時期,這裡曾是曹國領地,後故名曹州。相傳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領主要活動在這一地區。據史書記載,“堯葬於谷林”、“舜耕於歷山,釣於雷澤,陶於河濱”,“谷林”、“歷山”、“雷澤”分別在我市境內的鄄城縣牡丹區。堯根據這一帶氣候變化規律創立的曆法沿用至今。定陶縣被史學家稱為“天下之中”,曾是齊、秦、趙三國長期激戰爭奪的目標。在春秋以後的漫長歷史中,菏澤數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越國大夫范蠡棄國離越,復國後攜西施到定陶定居經商,稱“陶朱公”,被歷代商人尊奉為“商界鼻祖”;漢高祖滅楚霸王后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東漢末年,曹操屯兵於鄄(今鄄城縣舊城鎮),以此為根據地,形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燦爛的古代文化哺育了一大批卓越的歷史名人,醫聖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子、農學家汜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晁補之、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宋江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片土地上,至今境內仍保留著堯王墓、陳王台、百獅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遺址、孫臏旅遊城等100多處名勝古蹟。
豐厚的文化積澱,造就燦爛的菏澤文化、藝術。菏澤市素有“牡丹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的美稱,由其而衍生出的文化成為菏澤文化內涵的主體。

“牡丹之鄉”馳名中外

中國牡丹城牡丹之鄉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齊魯”之說,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後又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稱。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我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品種多至600余個。歷史上形成的包括藥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戲劇曲藝、民俗學等多科在內的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菏澤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學會、國花研究會,系統研究開發、利用牡丹資源,服務於當地的經濟建設。自1992年起,我市舉辦了“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為宗旨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
每至花會,各種商貿活動、文藝活動珠聯璧合,遊客如織,商家雲集,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牡丹產業已成為一方經濟的支柱產業,花隨人意,四季常開,美化著人們的生活,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並遠銷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牡丹已成為菏澤人的驕傲,並為菏澤的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戲曲之鄉”名不虛傳

中國牡丹城戲劇之鄉

菏澤市戲劇活動歷史悠久,劇種繁多,異彩紛呈,享有“戲曲之鄉”的美名。現有傳統地方戲劇種山東梆子兩夾弦棗梆大平調大弦子戲、曲劇柳子戲四平調豫劇;曲藝有山東花鼓山東落子鶯歌傳書、山東琴書和河南墜子等。其中棗梆系全國僅有的,有“天下第一團”之稱。
菏澤戲劇有過輝煌的歷史,不少劇團都曾調省晉京演出過。1959年10月毛澤東主席觀看了定陶兩夾弦《三拉房》劇目,1964年春,朱德委員長觀看了柳子戲《向陽人家》等劇目,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劉少奇、陳毅等黨和國家
領導人都看過菏澤的地方戲,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有些劇目如《老羊山》、《牆頭記》、《孫安動本》等,還被拍攝成電視、電影。地方戲曲在歷屆全國、全省戲劇匯演評比中,多次捧回大獎。《龍門渡口》、《走出大山》、《法魂》、《選村官》還榮獲山東省“五個一精品工程獎”。歷史劇《包公賣官》參加全省第七屆文化藝術節演出,並獲得九項大獎。菏澤市的文學創作一度走在全省地、市前列,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學作者,創作出了不少引起省內外文學界注目的文學作品,個別作品還受到全國文壇的關注。電視劇《阿里山的女兒》、《水滸少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受到社會的好評,電視劇《阿里山的女兒》併入選山東省第五屆“精品工程” 獎。戲劇事業的發展,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社會認可、頗有影響的著名演員,如馬金鳳、崔蘭田、劉君秋、劉桂榮、劉桂松、李京華、張文英、朱桂芹、王鳳雲、何西良等。中年演員朱桂芹還奪得了第十六屆全國戲劇“梅花獎”。青年演員劉翠芳奪得河南“香玉杯”戲劇大賽金獎。孫鴻雁、李俊山等9名青年戲劇工作者勇闖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戲劇擂台賽,並多次捧回大獎。目前,全市現有縣區劇團11個,各類民間演出團體200多個。

“武術之鄉”久負盛名

中國牡丹城武術之鄉

歷史上曹州為中原重鎮,我市人民歷來崇文尚武,人才輩出,清朝科舉中武狀元2人,武進士30多人。流傳的武術拳種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極拳等達39個之多。解放前菏澤各縣大都建有國術館。
建國後,優秀傳統武術藝術得到了弘揚,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的武術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武術組織、社團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以國家、集體辦、民辦公助、集體與個人聯辦、個人自辦等形式,組建有各類武術及社團1828個,其中學員在百人以上的武術館校36處,較有影響的宋江武術院、曹州武術館、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單縣、鄆城、巨野、牡丹區、鄄城等五縣區被國家體委命名為“武術之鄉”;鄆城宋江武術院、單縣民族武術館、東明東方武術學校被評為全國百處優秀武術館(校);民眾武術活動遍布城鄉,全市有80%的鄉鎮,40%的行政村開展有武術健身活動,全市有30多萬人參與武術運動,男女老幼習武者到處可見。
近年來,武術館(校)辦學水平逐漸提高,優秀人才成批湧現。從菏澤走出較有影響的武術、體育明星有全國武術全能冠軍張玉萍、現代中國武狀元陳超、舉重運動員馬文廣和籃球健將穆鐵柱等。特別是鄆城宋江武術院的武術舞蹈“狗娃鬧春”鬧響了全國,跳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書畫之鄉”名聞遐邇

中國牡丹城書畫之鄉

菏澤市歷史上書畫名人眾多,宋代晁補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為書畫藝術留下了寶貴歷史遺產。較知名的近代書畫家有牛千古李眉川等,現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華、張得蒂、包備五、魯風等。
真正民眾性的書畫熱活動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近年來發展較快,習書畫者眾多,書畫熱遍及城鄉,各級各類書畫展覽活動不斷,書畫隊伍逐漸壯大,老作者寶刀不老,後起之秀接連湧現。全市成立有各類書畫協會、書畫研究會等20多個,全國書協、美協會員5人,省級美協、書協會員200多人,每年舉辦各類書畫比賽、展覽、筆會等活動上百次,建有各類書畫、美術專業脫產(業餘)校(班)近百處。全市書畫行銷門市300多個,從業人員2000多人,形成了一個產、供、銷一條龍的文化產業大軍。
目前,菏澤的書畫產業已形成城市、鄉村於一體的網路,如菏澤城內的馬海書畫產銷一條街、曹縣邵莊農民書畫之鄉已初具規模,巨野縣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巨野農民繪畫之鄉”的稱號,該縣農民書畫作者近2000人,年書畫產值達2000多萬元。曹州書畫院作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建院以來已舉辦書畫展覽200多次。

民間藝術種類繁多

中國牡丹城麵塑

菏澤市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水滸》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民間故事、民歌、民謠、民諺,現已收錄成文者不下7000萬字。民舞多達70余種,其中商羊舞、花傘舞都在500年歷史以上,我市的曹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舞蹈之鄉”。民樂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品種豐富,尤以嗩吶、古箏影響最大。我市鼓吹藝術源遠流長,嗩吶是大眾特別喜愛的民間器樂,有著濃厚的民眾基礎,歷代盛行不衰,鼓吹樂班遍及城鄉。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響器(嗩吶)班”300多個,藝人達2000餘人。目前,古箏熱在菏澤已蔚然成風,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從業學藝者達2000餘人,菏澤可稱之為名副其實的“古箏之鄉”。

歷史上的菏澤

歷史上的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北長180公里,東西寬140公里,面積為12238平方公里,人口849萬。南、西、北與蘇、皖、豫3省接壤,北、東同山東省的聊城、泰安、濟寧等市相鄰,轄牡丹區、定陶、曹縣、單縣、成武、巨野、鄆城、東明、鄄城1區8縣,另有省級技術開發區。
菏澤舊稱曹州。西周建立之初,武王封弟振鐸於今定陶,號曹國。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改西兗州為曹州,取曹國為名”。從此,“曹州”作為一處地方政區的專名,繼續使用到中華民國初期。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為府,設附郭縣,疆域仍州之舊,賜名菏澤。”自此,“菏澤”作為一個縣(市)的專名一直沿用至今。
黃河自河南入境,流經東明、牡丹區、鄄城、鄆城4縣區,境內長157公里。
菏澤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古代文化。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史記·五帝本紀》中就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的記載。春秋、戰國時瀕臨濟水的陶邑是中原地區水上交通網的樞紐和商業中心。《史記》稱“定陶”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之所交易也”。境內發達的商業,吸引了無數的巨商大賈。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定居於陶(今定陶)19年間,三致千金。時人凡論天下富豪,無不首推陶朱公。境內經濟、文化的繁榮歷經漢唐而延至北宋,到金、元時由於經濟文化中心南遷,黃河泛濫而日漸衰落。明初從山西絳、潞等州,大量向境內移民,隨著運河的通航,引種棉花的成功,手工機織業的發展,形成了經濟的第二個繁榮期。至清朝後期,由於黃河改道,運河航運中斷,加之沿海建成鐵路,經濟中心東移,與東部地區差距日益加大。
菏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名人輩出,如軍事家孫臏、道學家莊周、改革家吳起、農學家汜勝之、文學家王禹 、晁補之,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宋江等。
在近代,菏澤人民英勇反抗封建王朝的壓迫和外來侵略,“巨野教案”、“捻軍大捷”等重大事件曾發生在這裡。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為革命根據地,為全國解放做出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