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介
1947年原蘇聯首先成立了攀岩委員會。
1948年蘇聯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攀岩錦標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賽。從那以後攀岩運動開始在歐洲盛行。六七十年代,歐洲舉行了多次民間比賽。
1976年蘇聯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比賽。
1980年法國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攀岩比賽。
1985、1986年義大利舉辦的國際比賽,因有許多國家的攀岩高手參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攀岩運動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但因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時間問題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變,人們只能利用節假日來從事這項運動。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發明了可以自由裝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實現了人們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區的構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在比賽規則上易於操作,並利於觀眾觀看,1987年國際攀登委員會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賽為國際正式比賽,並於當年在法國舉辦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屆攀岩比賽。
1989年首屆世界盃攀岩賽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原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比賽,然後根據每站比賽的得分(比賽積分標準見下表),進行年度總排名,總成績最好者即為世界盃得主。此後,每年都舉行世界盃賽。
199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攀岩錦標賽。
1992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年攀岩錦標賽。
1992年國際登聯向國際奧委會申請把攀岩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攀岩為奧運會項目,國際登聯正努力爭取把攀岩列入2006年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1991年1月"亞洲攀登比賽委員會"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這標誌著亞洲的攀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9月在韓國漢城舉辦了第一屆亞洲攀岩錦標賽。
在中國,1987年中國登山協會派出8名教練和隊員去日本長野系統學習攀岩,回國後,於當年10月在北京懷柔大水裕水庫自然岩壁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岩比賽。
1990年在懷柔國家登山隊訓練基地的人工場地上第一次舉辦了攀岩比賽。
1993年,攀岩比賽被國家體委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此後每年都舉行一次全國錦標賽。同年9月,第一屆全國攀岩錦標賽在長春舉行;10月在武漢舉行了國內首屆國際邀請賽;12月在長春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洲錦標賽。
2011年,山東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攀岩比賽暨第八屆攀岩錦標賽在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舉辦城市海陽市攀岩場地舉行。
2012年10月16日,“吳江農商銀行杯”2012吳江·汾湖國際攀岩大師賽,在美麗的江南水鄉福地——吳江汾湖舉行。
起源
最早的攀岩者當然是遠古的人類,可以想見的是,他們為了躲避獵食者或者是敵人,而在某個危急的時候縱身一躍,從而成就了攀岩這項運動。
而人類最早的攀登記錄,是公元1492年法國國王查理三世命令Domp Julian de Beaupre, Captain of Montelimar去攀登一座名為Inaccessible的石灰岩塔,高度為304米。當時他們就帶著簡單的鉤子和梯子,憑著經驗和技巧登頂成功。那座山後來被命名為Mt.Aiguille,那次攀登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有記錄並使用裝備的攀岩事件。然而之後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歷史上一直沒有再留下人類新的攀登記錄。
一直到了十七世紀中期,人們攀登高山的活動開始重新被記載下來。冰河地形以及雪山成為這些早期登山者主動迎接的挑戰,而他們的足跡遍布了阿爾卑斯山區。在1850年的時候,登山者已經發展出一些簡單的攀登工具,以幫助他們通過岩壁和一些冰河地形。比如有爪的鞋子和改良過的斧頭和木斧,這些都是冰爪和冰斧的前身。
在阿爾卑斯山區,有另外一些人嘗試不過多依賴工具,而是運用他們自己的身體來攀登高山。1878年Georg Winkler沒使用任何工具成功首攀Vajolet Tower西面。雖然Georg Winkler使用了鉤子且鞋子也經過改良,但他仍算是開創了自由攀岩。
運動發展
在歐美、前蘇聯及亞洲的日本、韓國,攀岩運動已相當流行,當今世界攀岩水平數歐美特別是法國與美國最高,法國相對在人工岩壁上占優,美國在自然岩壁稱強。在亞洲,日本、韓國水平較高,他們有些選手已達到世界水平。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的水平大體相當,同屬亞洲中流水平。
攀岩運動在中國經過十多年,特別是近兩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發展前景十分可喜。從1997年開始,國內每年要舉行兩次以上的全國或國際性比賽,8月在西嶽華山舉行了國內迄今為止總體水平最高的一次國際攀岩邀請賽,亞洲攀岩錦標賽也將由中國承辦。在中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為數不少;而參與攀岩已成為這裡許多青少年的時尚行為。儘管攀岩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廣,但值得欣喜的是,通過近幾年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東南沿海、西南及西北等地區也紛紛要求開展這項運動。全國已經建好或正開始修建各種各樣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場地供人們訓練和娛樂。我國幅員遼闊,山地資源豐富,可供攀岩的懸崖峭壁比比皆是。中國人比較靈巧、輕捷,只要下功夫,我們就能夠在不久的將來進入攀岩運動的世界先進行列。
攀岩正以其特有的魅力,突出的個性感染著人們。參與攀岩,會讓您在與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與大山的擁抱中感受寬容,在征服攀登路線後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
介紹
攀岩運動也屬於登山運動,攀登對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牆。攀登時不用工具,僅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向上運動,手和手臂要根據支點的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撐、推、壓等,所以對人的力量要求及身體的柔韌性要求都較高。攀岩時要繫上安全帶和保護繩,配備繩索等以免發生危險。
競賽規則
主要以攀岩者的攀登時間的長短來決定勝負的。
自然攀岩可單人攀登,也可幾人組成相互協助攀登.人工攀岩的比賽場地可根據選手的技術需求,調整岩壁支點,選手在攀登中不得藉助外力,以最先到達目的地者為勝。
健身價值
到自然界去尋找一面峭壁攀登,是攀岩選手的理想追求,是攀岩愛好的最高境界。在攀岩的過程中,體驗用自己的身體和四肢與地球引力抗爭;體驗攀登對自己心理的刺激和震撼;體驗在高空中登上去突然滑下來時的巨大心理恐懼。因為有攀岩繩的保護你又能重新尋找支點,一次又一次重複,當你不斷克服放棄的念頭,不斷告戒和鼓勵自己衝上去的頑強信念,成功站在峰頂時,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如此偉大。
種類
按地點分
1.自然岩壁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
定義: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一般是開發和清理過的難度或抱石路線,也稱為傳統攀登。
優點:可以接近自然,充分體會攀岩的樂趣;岩壁角度、石質的多樣性帶來攀登路線的千變萬化;由於岩壁固定,路線公開且可長期保留,所以自然岩壁的定級可經多人檢測對比,成為攀岩定級的主要依據。
缺點:野外岩場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時間和金錢花費都較大;路線開發也比較費力。路線開發時間長後會老化。
2.人工岩壁攀登(Sport Climbing)
定義:在人工製造的攀岩牆上攀登,包括室內攀岩館和室外人工岩壁,多為訓練和比賽使用的攀登方式,因此又稱競技攀登;
優點:對攀岩者安全性較高;交通方便,省時省力;不可預見因素少,可以定期訓練或進行專項訓練;人員密集,便於交流切磋;另外,人工岩壁可以對路線進行保密性設定從而成為攀岩比賽的主要形式。
缺點:缺少特殊地形,創意性少,自由發揮餘地小;支點的可調性使得人工岩壁路線常變,定級主觀性更強,準確度偏低,相對自然岩壁線路問題會比較尖銳,人工線路難度越大對力量要求高。
攀登形式
1.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定義:不藉助保護器械(主繩,快掛,鐵鎖等)的力量,只靠自身力量攀爬;
特點:此種攀登形式在中國占主導地位,較符合體育的涵義範疇,考驗人體潛能。
自由式按攀登的風格又細分為:
On sight
就是只在下邊看然後一次沒掉下來就上去了,沒有嘗試或演習,也沒從頂上滑繩下來仔細研究路線,這是攀登者能力的最好說明。
Red point
就是允許在練習時多次墜落,但你能至少有一次做到從底爬到頂一次也沒有脫落。能Red point條路線說明攀登者的自由先鋒攀登能力最高能到多少。
2.器械攀登(Aid climbing)
定義:藉助器械的力量攀登;
特點:在大岩壁攀登(big wall)中較為常用,對於難度超過攀登者能力範圍的路線有時也藉助器械通過。其意義存在於攀登者的項目目標和活動歷程中而不在於攻克難度動作。對器械操作的要求較高。
3.頂繩攀登(Top rope)定義:在岩壁上端預先設定好保護點,主繩通過保護點進行保護,攀登者在攀登過程中不需進行器械操作。
特點:安全,脫落時無沖墜力,適合初學者使用;但對岩壁的要求苛刻,岩壁必須高度合適(8到20米)且路線橫向跨度不大,由於需要繞到頂部進行預先操作,架設和回撤保護點的工作都比較繁瑣。有時為方便初學者,可在先鋒攀登的路線上架設頂繩。
4.先鋒攀登(Sport climbing)
定義:路線預先打上數個膨脹釘和掛片,攀登過程中將快掛扣進掛片成為保護點並扣入主繩保護自己,攀登者需要邊攀登邊操作。
特點:在歐洲尤其法國最為盛行,它比傳統攀登安全性高,可以降低心理恐懼(fear factor)對攀爬的影響,從而全力以赴突破生理極限,挑戰最高難度;另外,在角度較大或橫向跨度較大的路線中,先鋒攀登方式比頂繩保護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讓攀登者脫落後很容易地重新回到脫落處,對難點進行反覆練習。由於這種方式使攀岩由冒險的刺激運動變成安全的體育訓練,所以先鋒攀登稱為sport climbing。
按比賽分
難度攀岩
是以攀岩路線的難度來區分選手成績優劣的攀岩比賽。難度攀岩的比賽結果是以在規定時間裡選手到達的岩壁高度來判定的。在比賽中,隊員下方繫繩保護,帶繩向上攀登並按照比賽規定,有次序地掛上中間保護掛索。比賽岩壁高度一般為15米,線路由定線員根據參賽選手水平設定,通常屋檐類型難度較大。
速度攀岩
如同田徑比賽里的百米比賽充滿韻律感和躍動感,按照指定的路線,以時間區分優劣。
抱石比賽
線路短小,難度較大,需要較好的爆發力和柔韌性。比賽設定結束點和得分點,抓住得分點並做出一個有效動作得分,雙手抱住結束點3秒得分。比賽一般4到6條線路,一條線路5分鐘時間。判定名次首先看結束點的多少如果結束點同樣多看得分點數量,最後看攀爬次數。
室內攀岩
室內攀岩是在一個高而大的房間內設定不同角度、不同難度的人工岩壁(通常6—8米高),在上面裝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岩石點,供人用四肢藉助岩點的位置,手攀腳登,來完成攀岩的體驗。室內攀岩的難易程度可由人直接控制。岩壁也分為人工岩壁和天然岩壁。人工岩壁是人為設定岩點和路線的模擬牆壁。可在室內和室外進行攀岩技術的訓練,難易程度可隨意控制,訓練時間比較機動,但高度和真實感有限。天然岩壁是大自然在地殼運動時自然形成的懸崖峭壁,給人的真實感和挑戰性較強,可自行選擇攀岩的岩壁和攀岩路線及攀登地點,而且天然岩壁的路線變化豐富,如凸台、凹窩、裂縫、仰角等,讓你體會“山到絕處我為峰”的感受。攀登方法:
1. Toprope:主要用作練習,兩人一組進行。保護組事先已經設定好,繩索穿過固定在攀岩牆鉤環,繩索的一頭繫於攀登者腰間的安全帶,另一端通過穿過人腰上的鉤環並執於保護人手中。如此,繩索從上方保護攀登者,安全感強,不必顧慮墜落,適合初學者。
2. Lead:要求攀岩者找到合適路線不斷向上攀登。攀登者身上攜帶繩索以及快扣組 (Quick Draw),邊攀登邊將繩索繫於攀岩牆上的螺栓等保護裝置,以防萬一。一旦不慎跌落,惟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東山再起”。
3. Bouldering:即“徒手攀登巨岩”之意,如今一般指允許飛身跌落的所有攀岩運動。攀岩鞋以外無需任何其他裝備,可謂最原始、最自然的攀岩。岩石高度通常在四米以下,下鋪落地用的襯墊。超過四米的岩石,採用Toprope的方式,安全繩索從上方掛下為佳。
注意事項:
準備活動室內攀岩在保護員一對一的幫助下,安全幾乎是最可以保障的,但是不做好準備活動,在攀爬過程中,還是很容易受傷的。比如說大幅度的跨躍,如果攀爬之前熱身運動不夠,肌肉和韌帶非常容易拉傷。攀岩穿著寬鬆的衣褲,不妨礙攀爬就好了。但是,鞋子在攀爬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確穿戴護具護具的穿戴也頗有講究。綁得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與腿間寬度保持一個食指的距離是最好的。太緊了,會影響到攀爬的姿勢,而太鬆了則容易脫落。爬之前,首要是先觀察面前的岩壁,想清楚一會上去的路線。速降面朝岩壁用腳蹬爬到頂端後,千萬不要立馬鬆口氣——還沒完呢。下岩——俗稱速降——雖然有保護員在下面幫助調節繩索,但如果不留心,還是有可能發生危險。特別是當你的繩索同岩壁間的距離太靠近時,一定要面朝岩壁、身體微向後傾斜的向下降落。同時,你也可以用腳蹬岩壁的方式掌握下降的方向和速度。
按比賽性質
攀岩的分類有很多種方法,按照比賽性質可分為速度攀岩、難度攀岩和大圓石攀登,世界上每年都有這三類運動的比賽。
完攀(Flash):
運動員在比賽之前可以收集路線的有關資料和觀察路線,在攀登過程中第一次就成功登頂的情況。
看攀(On sight):
運動員在比賽前對路線的信息一無所知,邊觀察邊進行攀登。
紅點攀登(Red point):
運動員可以對路線進行反覆的觀察和試攀,只要最終達到終點即可。
速度攀岩(Speed climbing):
上方繫繩保護,運動員按指定路線進行速度攀登的比賽。運動員按完成比賽路線所用的時間來決定每輪比賽的名次。
大圓石攀岩(Bouldering):
岩石高度不得超過4米,每條路線不超過12個支點。攀登時運動員不系保護繩。
按技術分類
根據不同的地貌特點,可將攀登技術分為岩石作業和冰雪作業兩大類,其中,岩石峭壁的攀登技術簡稱攀岩技術。攀岩是從登山活動中派生出來的一項運動。登山者即使選擇最容易的路線攀登幾千米的高峰,在途中也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懸崖峭壁,所以說攀岩也是登山運動的一項基本技能。
重要比賽
國際攀聯主辦的最高規格的賽事有兩項,一項是兩年一屆的世界錦標賽,另一項是每年在世界各地進行的世界盃賽。世界盃攀岩賽是國際攀聯的重要賽事,比賽分階段在世界各地舉行。運動員通過分站比賽,依據名次計算積分,進行年度總排名。
1988年6月國際競技攀登比賽在美國舉行。1989年首屆世界盃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前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各地比賽,最後累計總成績,進行排名。世界盃攀登比賽每年舉行一次。隨著攀岩運動的蓬勃發展,國際攀聯在各大洲成立委員會,組織洲內地區性大賽。"亞洲攀委會"1991年1月2日在香港成立,第一屆亞錦賽91年12月在香港舉行。1993年12月在中國長春舉行了第一屆亞錦賽。1987年中國登協主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岩比賽列入全國比賽項目。
基本要領
抓,用手抓住岩石的凸起部分。
摳,用手摳住岩石的稜角、縫隙和邊緣。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於岩壁,摳住石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基本方法
三點固定法是攀岩的基該方法,要領是: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和動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體姿勢
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岩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岩 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岩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岩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 展,攀岩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上的攀登姿勢。手臂的動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點、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響攀登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個優秀的攀岩運動員必須有足夠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對初 學者來說,在不善於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況下,手臂的動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發。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時情況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關節 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岩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其動作規律是,重心活動軌跡 變化不大,節奏更為明顯。但攀登自然岩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
一個優秀攀岩運動員的攀登技術發揮得好壞,關鍵是兩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鏇,大腳趾內側貼近岩 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岩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 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
凡優秀攀岩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是協調運用的。對初學者或技術還不熟練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攀登時往往是上肢引體,下肢蹬壓抬腿而移動身體。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時就容易疲勞,表現 為手臂無力,酸疼麻木,逐漸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後,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難以繼續維持身體平衡。所以學習攀岩,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 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練習技巧
1、 出手越晚越好
攀岩初學者常常會在進行動態動作時過早出手,這樣做會讓你的身體離開岩壁的時間變長,比起過晚出手,更容易損傷你的大部分衝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儘可能地做“向上騰躍”的動作,即試著讓身體儘可能向上伸展,直至到達最高點時再鬆開手。
2、 拍牆和拍點
剛開始嘗試動態動作時,可能會很難完成,基本碰不到手點。這時千萬不要氣餒放棄,可以選擇從拍牆開始,循序漸進地練習,跳著讓自己拍到儘可能高的地方,拍到後再定新的目標,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下去,一遍遍重複練,讓目標越來越接近原定的手點,直到最終能跳起來抓到它。
3、 練習完整的動作
進行動態動作時,要調用全部的肌肉,而非僅僅在開始階段用到的肌肉。當你能夠抓住目標手點時,在手上微微發力,即使時間很短,也能夠協調到抓點的肌肉。如果你自己抓不到目標手點,就需要用繩子或者請別人幫助自己來完成,儘量重複練習。
4、 用腳推
請記住,在動態動作中,絕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於你的雙腿。試著把重量儘可能多的放在支撐腳上,也就是之後你實際要跳起的腳點。儘量選擇足夠軟的鞋子,可以讓你最有效地運用腳部肌肉。
5、 好好利用彈簧動作
為了獲得更多的跳躍力量,每次做動態動作之前,應該先做垂直方向的運動,先上後下,類似彈簧進行延伸和壓縮。這樣力量會讓你最大限度地夠向目標岩點。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彈簧動作,也可以依靠擺動身體來獲得衝力。
運動創傷
攀岩運動大量使用手部力量,因而運動傷害集中於手指、手腕、手肘及肩部等部位。其中手指的側韌帶與第二環狀滑車較為常見。
裝備
導語: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攀岩作為一項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一定要了解清楚它需要哪些裝備和每樣裝備的具體作用,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攀岩時玩得開心又放心。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攀岩運動的裝備。
繩索登山用的繩索一般可分為主繩索及輔助繩索。主繩索的粗細大約9-10公厘,原則上主繩索是雙條使用,輔助繩索則為單條使用,一般而言,長度約為 40-45公尺。
鉤環為一邊裝有彈簧式開口的金屬環,使用的範圍很廣,在縱的方向上具有相當的強度,但由於開口的部分較脆弱,因此絕對不可向橫的方向用力使用。
鑿釘類鑿釘用於打入岩石的裂縫,以補助攀登工具的堅牢性,一般而言,依岩石的種類而選擇不同長度及粗細的鑿釘。螺帽繩是用於夾進岩石裂縫以作為支點的工具。
螺釘是在沒有裂縫的岩石上釘入鑿穴的工具,其尖端有楔子連線。鐵錘是用來敲擊鑿釘或剷平尖銳岩石的工具。
登降器是配合登山繩索所使用的工具,有助於攀登時的速度及行李搬運的省時省力。下降器適用於繩索下降時沒有可供憑靠的大斜坡。確保器是對制動安全甚有助益的工具,但必須對其十分熟練。
頭盔用以保謢頭部,避免頭部遭到落石碰擊,盔形帽應配有皮帶,以免盔帽因衝擊而脫落。此外,盔帽一旦受過撞擊,其強度即明顯降低,因此在使用上應加以注意,使用過相當時間後,最好更新。
手套,滑落時最好戴上堅韌的手套,因為滑落時的衝力很強,手部會因摩擦力而嚴重灼傷,且有因此而鬆手墜落的意外。
安全帶,安全帶有胸式、降落傘式、腰式等,主要的目的是要將衝力分散到身體各個部分,而以坐落的姿態終止,並保護身體的弱點。
攀岩鞋,是一種摩擦力很大的專用鞋,穿起來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其它:粉袋與碳酸鎂粉、爬岩鞋、 岩錘、 鑽孔器、 環耳、 膨脹錨梯、 繩梯、吊床、滑輪、工具帶、頭燈、求生紙、岩楔、岩楔起子、峭壁掛勾、對講機、岩埸路線圖。
魅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攀岩運動以其獨有的登臨高處的征服感吸引了無數愛好者。攀岩運動是從登山運動中派生來的新項目,也是登山運動中的一項競技體育項目。它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體,既要求運動員具有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拼搏進取精神,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韌性、節奏感及攀岩技巧,這樣才能嫻熟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陡峭岩壁上輕鬆、準確地完成身體的騰挪、轉體、跳躍、引體等驚險動作,給人以優美、流暢、刺激、力量的感受。
由於登高山對普通人 來講機會很少,而攀爬懸崖峭壁機會相對較多,且更富有刺激和挑戰,所以攀岩作為一項獨立的、被廣大青少年所喜愛的運動迅速在全世界普及開來。這項運動是利用人類原始的攀爬本能,藉以各種裝備作安全保護,攀登一些岩石所構成的峭壁、裂縫、海蝕崖、大圓石以及人工製造的岩壁。由於攀登者在岩壁上穩如壁虎又矯似雄鷹,是一項極具美感和觀賞性的運動,被譽為“岩壁芭蕾”。
驚險刺激是攀岩運動最根本的特點,並能充分滿足人們要求回歸自然、尋求刺激、從中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欲望,這是它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源。
人工岩壁的出現,使攀岩已發展到既是一項運動又是一項娛樂。在國外,各種攀岩俱樂部到處可見,每年舉辦大型、小型、室內、室外、成年、青少年、男子、女子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攀岩比賽和娛樂活動。另外,在一些體育中心、軍警訓練基地以及一些特種部隊中也開展了這種訓練。
攀岩的身體要求
攀岩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的要求雖不如籃球、排球、投擲等項目高,但也有其自身明顯的特徵要求。在攀岩比賽中,當支點間跨度較大時,身高、臂長者會占有明顯優勢。此外,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體的充實度。過重的體重會直接破壞攀岩的靈活性,增大了身體和各部位的慣性,從而降低了肌肉收縮的能力,所以攀岩運動員要有和身高成比例的相應體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攀岩運動員的最佳體重=(身高減110)×90%。
有名大師
Dan Osma(已故)、Steph Davis、Slex huber、Catherine Destivelle、Andreas Proft、Alex Honnold、Alain Roberts、Dean Potter、John Bachar、Chris Sharma、Aka Jyotirajy。
國內攀岩精英
劉常忠,劉喜男,馬一樺,張玉彬,劉永邦,王清華,謝衛成,黃麗萍,李春華,劉桂英,潘旭華 鍾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