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融變革的序幕,伴隨著一場驚心動魄的金融海嘯,正在徐徐拉開。盛極一時的金融業,曾經為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注入強勁動力,如今卻飽受詬病。資本狂歡表象下的過度混業與過高槓桿、金融巨擘的“大而不倒”、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效應,最終一一指向監管的放任。當前,全球都在對金融理論與監管實踐進行深入反思,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巴塞爾協定Ⅲ的陸續出台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改革進程中的里程碑,為中國金融業的監管與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監管變革的目的並非禁錮金融業的發展,而在於更好地防範風險、保障健康成長,把握好監管與創新的平衡點至關重要。中國金融業,“受益”於危機而崛起於世界的潮頭,能否繼續深化改革與創新、完成經營模式的轉型,關係到中國的金融業會否曇花一現,關係到領先於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否可及。金融變革之下,唯有激流勇進,方能浴火重生……
文章節選
次貸危機是否和特殊寬鬆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關?不斷降低的財政能力和被占用的社會保障稅,對企業和個人所得累進稅制的不斷退化,跨國公司和避稅天堂的不斷膨脹,共同構成了美國特殊寬鬆的財政政策。而頻繁的外部衝擊和美聯儲的持續過度反應,則構成了特殊寬鬆的貨幣政策。首先,1973-1998年之前,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很少低於5%,但此後很少高於5%,不僅如此,在過去12年間,歐洲和日本的基準利率也相當低。其次,外部衝擊和局部泡沫破裂不斷發生。1998年的東亞危機和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問題,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問題,2001年的“9.1l”,事件,對於上述事件,美聯儲均利用貨幣政策做出了反應,而其中的有些反應是值得斟酌的。比如,“9·11”事件可能是一個短暫的外部意外衝擊,而貨幣政策則對這個衝擊做出了持續的反應,短短的11個月內美聯儲連續降息12次,因此在過去的10年間,美聯儲的利率多次觸及1%的低水平,這延緩了整個美國經濟結構性調整所需要承擔的時間。因此,次貸危機可能跟雙寬鬆的政策有關。中低收入階層消費的政府隱含擔保和金融放大中低收入階層消費的政府隱含擔保(GSE)可能對次貸問題有放大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對“兩房”的支持,而華爾街的作用只是放大了聯邦政府隱含擔保的規模。首先,中低收人階層、少數民族群體和經濟欠發達州的家庭在GSE之下.次貸規模和自有住房率不斷提升。其次,證券化技術和有毒資產問題系統放大了政府隱含擔保所涉及的資產規模。我們可以比照20世紀80年代的s&L危機(儲貸協會危機)以及當時Drix公司的破產,那時的問題和今天其實是一樣的,之所以沒有被系統地放大,就是因為當時華爾街沒有充分利用GSE的道德缺陷……
盤點最新經濟管理類圖書(一)
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即管理者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協調,以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因此,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