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訪談錄匯集了蔡定劍教授的37篇演講和訪談,是在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至2010年蔡定劍在公共講堂的演講與接受採訪的精彩內容。通過這些演講和訪談,透過其中一個個宏大議題或細微個案,我們看到了一個四處講學啟蒙社會的蔡定劍,一個在公共媒體上頻頻發表真知灼見的蔡定劍,一個泣血呼號為民主辯護、為憲政吶喊的蔡定劍。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政改之思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30年與改革的新動力
——“燕山大講堂”演講
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的方向
——搜狐網《第一時評》訪談
政治體制改革仍需解放思想
——陽光衛視《觀察家》訪談
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權力關係的調整
——陽光衛視《論衡》訪談
憲政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
——陽光衛視《觀察家》訪談
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 使中國走上真正民主的康莊大道
——《新民周刊》記者專訪
政治體制改革方能實現人大的制度功能:人大五十年三人談
——《浙江人大》記者專訪
人大專職常委應避免行政化 強化議事能力
——《21世紀經濟導報》記者專訪
沒有深層次的政治體制改革 行政體制的改革很難奏效
——《南方都市報》記者訪談
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
——北大經濟研究中心演講
……
第二編 民主之辯
第三編 憲政之道
第四編 人權之維
部分章節
第一編 政改之思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高速增長的GDP,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由“共識”轉向“分化”。經濟的發展是否足以證明政治體制改革已是明日黃花?三十餘年間政改究竟走過怎樣曲折的道路?當下政改的阻力與動力分別是什麼?目標何在?應往什麼方向發展?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首要步驟應該是什麼?這一步驟又有著怎樣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這些時下為學界、媒體與社會所高度關注與熱烈爭論的問題。在本編所匯集的蔡定劍先生訪談中一一得到呼應。這些呼應不僅來自書齋中的博學與慎思,亦來自實踐中的明辨與慎行。先生是政改的親歷者,不僅參與了20世紀80年代關於政改的研討,還參與了歷年來憲法、法律的修改以及地方政改實踐的嘗試。據此,他歷數政改的歷史與得失,從1978年至1989年反思文化大革命、削弱個人集權的全面改革,到數年徘徊後,1992年起經濟改革單兵突進、政治改革止步不前的失衡;他剖析政改的背景與變化,從觀念性的改革共識、自上而下推動的改革行動,到利益分化的改革群體、源自社會的改革訴求。“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政改實踐的參與,使先生看到阻力在於思想禁錮與既得利益,動力在於公民社會的成長;深知各方力量博弈的複雜性與推行政改的難度,主張漸進的改革方式,逐步實現民主化。“學者應當有所堅持”,獨立公共知識分子的立場,又使先生始終保持清醒,看到GDP的實際構成與其所反映的分配構成之失衡、權力關係構成之扭曲,指出只有在經濟改革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才能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與繁榮;分析政治體制轉型過程中可能的風險,指出政改已刻不容緩,亟須把握時機,才能爭取平穩轉型;進而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應該是憲政,方向應該是民主化,目的是維護人權,內容則包括選舉制度的改革、權力的合法化與監督制約、行政體制的改革、法治建設,其中以全民直接普選為方向的選舉制度改革應是首要步驟,以人大制度改革為依託的權力關係調整則是核心所在。
本編共收集了12篇訪談,其中,6篇分別就政改的歷程、動力阻力與必要性、內涵等方面做出深刻的闡釋,6篇分別就選舉制度、人大制度的改革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討。用“思”作為全編的題眼,既因為這是先生的深思之語,也切合先生對知識分子中立立場的恪守與虛懷若谷、不肯輕易下斷語的謙遜。本編也可視為全書的綱要,其關於民主、憲政、人權的論述將在以下三編中得到進一步深化與豐富。……
值得一看的好書(五)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