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前,視覺機制的高位主宰和視覺文化的廣泛滲透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愉悅體驗,也日益導致個體的壓抑和時空的迷幻。本書以空間轉向和視覺隱喻理論及其相互關係作為切人點,在思想史的視野中分析當代視覺文化,揭示出隱藏其後的視覺隱喻問題和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思想“空間轉向”的趨勢,探究眼睛的歷史性、圖像時代的基本性質和圖像時代美之表現形式,確立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當代視覺文化的深刻關聯,在此基礎上具體剖析當代電影、電視、手機、圖像再現中的女性等典型個案,追蹤生活世界圖像化和審美化的根源和結果。本書所處理的材料主要有:中國古代有關五官、視覺的材料,中國當代視覺文化現狀與典型文本,西方自古希臘以降有關視覺隱喻、空間轉向和視覺文化的哲學、美學、社會學論著以及文藝作品。鑒於論題涉及的範圍主要是西方思想中的視覺隱喻、空間轉向和當代中西方的視覺文化,本書對中國古代思想中視覺和視覺隱喻的考察主要從與西方思想對照的角度選取,並非對它們的全景式考察。
目錄
引言第一章感官、視覺與觀看
第一節中國古代思想中的眼睛
一、感官的自然本性和眼睛的“辨色”功能
二、儒家的感官倫理:從自然之眼到社會之眼
三、道家的“內在之眼”
第二節西方傳統思想中的眼睛
一、作為感官的五官——與中國思想的巧合
二、眼睛與認知——眼睛的特殊性
三、柏拉圖對兩種眼睛的區分
第三節作為能力的視覺與作為行為的觀看
一、觀看行為的類型學研究
二、觀看行為的心理學研究
三、觀看行為的文化學分析
四、觀看的基本性質
值得一看的好書(五)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