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張耒始從蘇轍游的年齡有十七、十八歲兩說,似皆可成立。他追隨蘇軾左右,但並未中斷或疏遠同蘇轍的師弟子關係,也未淡化二人的情誼。晚年居陳時所作《歲暮即事寄子由先生》當是他和蘇轍文字交往的終結點。張耒與黃庭堅的交遊始於元豐八年,二人關係融洽。元祐初期唱酬頗多,崇寧元年(1102)前後主要迫於政治原因兩度中斷唱酬,然友情如故。張耒與秦觀的交遊始於元豐二年(1079),元祐年間交往密切,紹聖后被迫中斷交往,但情誼依舊。《送秦觀從蘇杭州為學序》當作《送秦覯從蘇杭州為學序》,此文是張耒為秦覯從蘇軾學而作,迄今多種版本皆誤。張耒與晁補之初會於熙寧七八年間。元祐元年(1086)後開始了密切交往,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互為知己。張耒與陳師道的交遊當始於元祐元年,時有酬唱,文字交往止於元符三年(1100)。儒學思想是張耒學術思想的基本組成部分。作者簡介
張皞,河北涿州人,1973年8月生。1997年蘭州大學經濟學碩士華業後留校任教。2002年考入上海財經大學攻讀國際貿易專業博士學位,師從郭羽涎教授,並於2005年6月獲得學位。期間,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於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訪學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跟隨在計量經濟學和國際貿易領域薯名的Pro.AlanWoodland學習。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貿易系講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WTO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立於蘇門的張耒
第一節張耒與蘇軾交遊考論
一、張耒與蘇軾的首次晤面與早期交往
二、張耒與蘇軾元祐時期的交遊
三、張耒與蘇軾的後期交往
第二節張耒與蘇轍交遊考論
第三節張耒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陳師道交遊考論一、張耒與黃庭堅的交遊
二、張耒與秦觀的交遊
三、張耒與晁補之的交遊
四、張耒與陳師道的交遊
第二章張耒的學術思想
第一節以"濟物"為本的仁義論和本於"人情"的禮法論
第二節以儒為本的儒、道圓融論
第三節"至誠"與"盡性"的教化修養論
第四節張耒的"道"、"理"觀
第三章張耒的文學思想與文學批評
第一節尚"理"的文學觀
第二節尚"誠"的創作論
第三節尚"自然"的文學批評論
第四章張耒的樂府詩
第一節詠寫民生疾苦與民俗民情
第二節詠物、詠懷、詠畫、摹寫音樂之作
第三節張耒樂府詩的特色
第五章張耒的古體詩
第一節節候感詠之作
第二節唱酬贈答之作
第三節憫農與田園詩
第四節遊覽紀行及詠物、詠史詩
第六章張耒的律詩和絕句
第一節律詩
第二節絕句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值得一看的好書(五)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