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知道點中國名人》中國最勤政而富有創造性的皇帝是誰?為什麼說管仲是春秋第一相?李廣“龍城飛將”的美譽因何而來?誰幾齣奇兵鑿空西域?誰曾率軍攻打到萊茵河畔?哪些能工巧匠使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我們都應該知道點。
“知道點”叢書落腳點雖然宏大,著眼點卻是謙虛俏皮,北大青年學者數十年讀書心得完美呈現,圖文並茂,帶你領略中國文明與歷史的博大精深。
編輯推薦
《知道點中國名人》是余秋雨作序,鼎立推薦中國人文素質必讀書,是北大青年學者數十年讀書心得完美呈現。介紹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學內涵,點面結合,通俗易懂,落腳點雖然宏大,著眼點卻是謙虛俏皮,圖文並茂,帶你領略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方明,北大青年學者,致力於中國文化史研究。
圖書目錄
聖哲智慧
道家鼻祖老子/003
萬世師表孔子/006
平民思想家墨子/008
儒家亞聖孟子/011
逍遙遊仙莊子/013
總匯百家的哲人荀子/016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018
倡議獨尊儒家的董仲舒/020
理學宗師朱熹/022
心學泰斗王陽明/025
帝王風騷
千古一帝秦始皇/031
布衣皇帝劉邦/033
一代雄主漢武帝/036
亂世梟雄曹操/039
改姓君主魏孝文帝/044
明君典範唐太宗/046
士兵皇帝宋太祖/049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051
最成功的農民朱元璋/054
建功立業明成祖/056
盛世英主康熙帝/060
勤政而富有創造性的皇帝雍正/063
謀臣策士
謀略家的鼻祖呂尚/069
戰國說客之冠蘇秦/071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074
深謀遠慮的王猛/076
智比諸葛的劉基/079
寵臣名相
春秋第一相管仲/085
變法第一人商鞅/088
漢初名相蕭何/090
鑿空西域的張騫/093
智慧的化身諸葛亮/096
貞觀明鏡魏徵/098
進退皆憂范仲淹/101
“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104
“鐵面青天”包公/106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109
愛民如子的海瑞/112
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114
洋務巨擘李鴻章/118
名將風流
百世兵家之師孫武/125
忍辱不屈的軍事大師孫臏/130
匈奴剋星李牧/132
東方漢尼拔項羽/134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137
龍城飛將軍李廣/141
衛青不敗非天幸/143
驃騎驍將霍去病/146
絕域英才班超/149
南北朝第一名將陳慶之/152
抗遼名將楊繼業/154
千古精忠良將岳飛/157
抗倭名將戚繼光/162
鄭成功收復台灣/165
文史風流
中國文學第一騷人屈原/171
漢賦風流司馬相如/174
史家之絕唱司馬遷/177
田園詩人陶淵明/180
文論泰斗劉勰/182
千古詩仙李白/185
詩壇之聖杜甫/189
詩魔白居易/192
百代文宗韓愈/195
散文大師柳宗元/197
以史資鑒司馬光/201
豪情千古蘇軾/204
元曲大師關漢卿/207
紅樓一夢曹雪芹/209
藝苑巨擘
書聖王羲之/215
畫才顧愷之/218
百代畫聖吳道子/221
人物畫大師閻立本/223
書法亞聖顏真卿/226
唐末楷書名家柳公權/229
草聖張旭/232
狂草名僧懷素/234
書法博士米芾/236
元人冠冕趙孟頫/239
科技宗匠
造紙術的大革新家蔡倫/243
約己博藝的大科學家張衡/245
醫聖張仲景/247
中醫外科鼻祖華佗/248
數學王國的巨星祖沖之/251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253
中國科學史的坐標沈括/254
東方醫學巨典之父李時珍/257
巾幗紅顏
和平使者王昭君/261
蔡文姬歸漢/263
漢藏友好使者文成公主/266
一代女皇武則天/269
婉約詞宗匠李清照/271
女子英雄梁紅玉/274
紡織革新家黃道婆/275
圖書文摘
總匯百家的哲人荀子
荀子,名況,字卿,趙國(今山西省南部)人。據說他十五歲就到齊國稷下遊學,後成為稷下有威信的領袖。曾於趙孝成王二年(公元前264年)左右應聘入秦,從儒家立場出發,提出用“節威反文”的和緩方式實現統一的建議,沒有被秦國統治者採用。後遊學趙國、楚國,受春申君委任做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令。晚年,他積極從事教學和著述,總結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創立了先秦時期完備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其思想反映在《荀子》一書中,比較全面地總結了先秦百家爭鳴中提出的一些重要哲學問題。
荀子在楚國任蘭陵令一段時間後,離開了楚國,遊歷天下,在秦國與秦王討論學習先王之法,在趙國與趙孝成王議論兵法。春申君的門客中有見識的人對春申君說:“伊尹離開夏到殷去,殷稱王天下而夏朝滅亡;管仲離開魯國到齊國去,魯國弱而齊國強大了。所以賢人所在的國度,君主尊貴國家安定。當今荀卿是天下賢人,所到的國度,難道會不安定嗎?”春申君派人去請荀子,荀子僅作歌賦給春申君,春申君又再三邀請,荀子才答應,前往楚國繼續當他的蘭陵令了。
荀子是儒家中與孟子齊名的大師。他們同是孔子的崇拜者,同以周制的擁護者自命,鼓吹省刑罰、薄稅斂、平息戰爭的“王政”。但這些相同點並不能掩蔽他們之間若干根本的差異。孟子的性格是豪放、粗闊的,荀子卻是謹飭、細密的。這種差別從他們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得出,在他們的學說上更為顯著。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以為只要讓他順著自然的趨向發展,不加阻礙,他便會走上正路。所以在個人的修養上孟子注重內蘊的擴充,而不注重外表的抑制和典型的模仿;注重“先立乎其大者”,先握定根本的原則,而不注重枝節點滴的訓練。在政治上,孟子注重在上者的感化和民眾的教育,而不注重禮制的束縛。荀子則正好相反。他認定人性是惡的;若讓人們順著自然的趨向去做,結果只有爭奪、暴亂;人好比野獸,要靠禮制的鏈索把他捆住,才不致噬人;要靠日積月累地養成守禮的習慣,才會消除獸性。“禮”,這個名詞荀卿從未曾給過明晰確定的解說,大約包括所有傳統的儀節、傳統的行為規範和一些他所認為合理的社會制度,尤其是規定貴賤、尊卑、貧富等階級“身份”的制度——在荀卿看來,是一種社會的萬應藥。“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不過人性既然是惡的,那些改變人性而強人為善的“禮”又是怎樣產生的?荀子以為人雖有惡性同時也有教他趨樂避苦、趨利避害的智力。人們的智力不齊,智力最高的便是聖人。“禮”是聖人為著人類的福利而創造出來的,人們要生存不能不分工互助,不能沒有“群”(社會)。但人們若順著本性去做,則任何人都是其他任何人的仇敵,根本不能有“群”。聖人造出種種禮制就是要使人們相讓相安,使“群”成為可能。以人類的福利為禮制的根據,這是荀子本自墨家的地方。
荀子又承襲道家之說,以為宇宙間一切事變都循著永恆的法則,沒有天意的主宰,沒有妖祥的徵兆。但不像道家的唯心任命,他覺得正因為自然有固定的法則,人類才可以利用這個法則去戰勝自然。他又認為一切人為的法則,即一切禮制,也如自然的法則一般,適用於過去的必定適用於現在和將來。這是他擁護“周道”的論據,也是他反對法家因時變法說的論據。他絕不能想像同樣的禮制在不同的生活環境裡,可以有絕對不同的效果。
在一切的禮制中,荀卿特別注重貴賤貧富的階級差別。他以為若沒有這種差別,社會秩序是不能維持的。他說:“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贍(供給),則必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又分之,始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這就是說,人們天生是這樣壞,若沒有一種勢力在上面壓著,則除了所欲皆遂的人,個個都會做強盜。要維持這種鎮壓的勢力,不能不設立一個特別貴和特別富的階級。這是荀卿對許行的“神農之言”和惠施的“去尊”(廢除尊卑的差別)說的總答覆。這是荀卿對於傳統制度的擁護比孟子更為細密的地方。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