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讓未來記住今天(上)》為《楊瀾訪談錄》6周年紀念特輯。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採訪了20位公眾人物,下冊18位。為配合“楊瀾訪談錄”開播6周年,召開了主題為“讓未來記住今天”的研討會,參加訪談的訪客,每人寫了一篇題為“讓未來記住今天:寫給100年後的一封信”的文章,頗有區別於其他訪談節目的獨到之處。楊瀾策劃並主持的“楊瀾訪談錄”已經成為電視訪談類的金牌節目,開播6年來,所訪問的人物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娛樂、科學等諸多領域的數百位公眾人物。編輯推薦
《讓未來記住今天(上)》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讓未來記住今天:100年後這個世界會怎樣?
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在2107年的時候,上海的小籠包、北京的冰糖葫蘆,還有成都的小吃、湖南的酸辣,所有的這些好吃的都還是和今天一樣的味道。
譚盾
無論如何,我相信,一百年後真心的愛不會變。不管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男人和女人都想往用生命換得的愛情,相濡以沫,共度一生一世。我期待看到一百年後真正的愛情。
陸川一百年以後,那時候的人類會覺得,一百年前的這些科學家們在做生物能源真有意思啊。也許那時候這些已經很普遍,比如說,種植大量的植物、玉米、甘蔗、土豆、番薯、油菜,這些東西都含有澱粉,可以轉變成能源的油……這些能源,這些酒精,能夠在很多需要能源的地方,能夠發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一百年以後的人覺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還是做了好事的,保護了地球。
陳章良
對一百年以後的中國人,我最放心不下的問題是兩個:第一個問題,這一百年間會不會有大的戰爭或是自然災害給中國甚至是世界以毀滅性打擊?
如果沒有,那就是第二個問題,中國在2107年在世界上是不是真正的強國,排第幾?
柳傳志
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並非為了財富,而是為了人的健康和幸福。總有一天,不用一百年,人們會用理性的眼光,冷靜的心態審視自己,使生活節奏返璞歸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新回歸天人合一。
作者簡介
楊瀾,1968年出生,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1990年畢業後擔任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主持人;1994年: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1997年7月,加盟鳳凰衛視中文台;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現任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01年,楊瀾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自2003年3月起,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網友評論
我也在歐洲生活了多年,開始回上海時也處處不習慣,但時間久了倒見怪不怪了。我想到一個生物實驗:當你把一隻青蛙扔到沸水中,它會條件反射一躍而出;但如你把它放到一盆溫水中加熱,它不會跳出來,反會逐漸熟悉這個溫度,直至在不知不覺中被煮熟。但願我們不做被慢慢煮熟的青蛙,也希望一百年後的人們不再會有被慢慢煮熟的焦慮。
——王小慧
當今中國的紀錄片人,收入不多,付出不少;生活條件不優越,還要耐得住寂寞。為的是什麼呢?是為你們。因為,每一個紀錄片人都有這樣一個信念——為後人留下一筆財富。
一群人走過了,也留下了。
走過的是一個時代的紛亂,留下的是紀錄片人眼中的沉澱。
一百年後要想知道“一百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去看紀錄片吧。
——王海兵
可持續性也是世界目前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之一。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童工和新興市場中殘酷的工作條件,到防止自然災害以及環境污染。世界範圍內過度的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氣候問題也將成為這一個一百年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於我而言,整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親密,看起來似乎就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環境,每天都醞釀著新的挑戰。
——托馬斯·米德爾霍夫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