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百年五牛圖》是作者心目中百年中國五個最傑出人物所作的評傳。所謂“五牛”,指的是文人魯迅、報人張季鸞、學人陳寅恪、武人蔡鍔和林彪。作者博覽群書,集萃眾說,縱橫捭闔,獨抒己見,成一家之言。本書以傳為主,以評為輔,對這五位性格鮮明、建樹卓越、影響深遠、命運各異的歷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跡,作了精彩獨到的勾勒和評述,頗多心得和發揮。本書體例獨特,文采斐然,雄深雅健,汪洋恣肆,既有精神深度,又很具可讀性,可作百年中國歷史之導讀。原文已在網上熱炒兩載。作者簡介
梁由之,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現居深圳。興趣廣泛,尤好音樂、歷史、軍事、金融投資和旅遊。其《紅塵冷眼》《風雨江山》《百年五牛圖》《謀士群研究》等系列作品,廣受歡迎。
著作評論
二十世紀的中國,風雲激盪,中華民族的命運被兩個政黨牽拽著,在明治維新和十月革命這兩條道路上掙扎。前者名為資本主義實為軍國主義,後者則以社會主義的旗號推行極權主義,相繼成為我們的“主鏇律”,在覺醒的序曲和崛起的尾聲之間,導演了無數的歷史誤解和社會悲劇,其波瀾壯闊,可歌可泣;其警策蒼涼,亦令人深長思之。梁由之的《百年五牛圖》,從這段歷史中挑出五位特立獨行的偉人,描摹他們的行止,揭示他們的精神,闡釋他們的影響,剖析他們的命運,將一個民族的世紀運程,濃縮在一組偉人群像中,旨遠意深。
被選為“五牛”的魯迅、蔡鍔、張季鸞、陳寅恪和林彪,內涵極為豐富。其職業包括了文人、軍人、報人、學人,凝聚著時代的風雲;其身份涵蓋了聞人、義士、學界巨擘和三軍統帥,足資作時代的封面;其活動的時期,則橫跨了民初變局、北洋時代、民國政府、中葉巨變,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大革命”;其功業更是覆蓋了白話文學的奠基、中華民國的再造、民間報業的振興、史學新路的開闢和中國共產黨的翻天覆地。這樣的群像組合,既展現了作者開闊的視野和驚人的腹笥,更披露著作者對歷史的莊敬審思——五位“牛人”的生活軌跡看似大相逕庭,卻都演繹著偉業和悲劇交織的主題。如魯迅的孤獨和橫站、蔡鍔的卓絕和早夭、張季鸞的兩度入獄和絕艷根盡,都令人扼腕長嘆;至於“四海無人對夕陽”的陳寅恪和“將軍百戰身名裂”的林彪,就更讓人掩卷悲思,哀從中來:連這樣的偉人、巨人、國寶泰斗、際會風雲之人,尚且掙不脫權力和爭鬥的縲紲,籠罩著違時和悲劇的陰影,二十世紀之於中華民族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百年五牛圖》以浮雕般的偉人群像,濃縮著中華民族一個世紀的壯闊與蒼涼,牽動著我們的景仰和緬懷,也必將引發後世的萬千叩問和綿綿沉思。
人物合傳,常寄託著立傳者的拳拳之心和蒼茫情懷。讀《管晏列傳》,能窺太史公“順美救惡、上下相親”的抱負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雅望;讀《屈原賈生列傳》,則可想見其睹文悲志、垂泣吊人的悵惘和黯然;讀《三巨人傳》,誰都會驚嘆於羅曼•羅蘭對藝術的沉沉寄寓和對巨匠的深刻理解;而讀《梁漱溟•王實味•儲安平》,戴晴女士對中華士子入世情懷的欽敬、悲悼和反思,呼之欲出。對梁兄的《百年五牛圖》,我曾根據自己的跟讀體會,在其網文殺青之際,歸納有“資料積累、事實考訂、脈絡梳理、觀點歸納、文字表述、情感投入諸方面之厚實精深”六個特點,其中最後一點,即對這些偉人的體認和同情、對當下國事的關切和殷望,似一根紅線貫穿始終,從而將多方面的積累熔為一爐,壯闊與蒼涼,既是五位傳主身平事跡的基調,也是梁兄雄文的突出風格,尤見於各章結尾那些沉鬱蒼茫的收束文字之中:
《百年樹人》一章的題款,是“2006年10月19日凌晨初稿,時值魯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紀念日”;
《再造共和第一人》的“餘音”,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風由陽台吹進書房。夜空闃寂,花香四溢。”然後引蘇東坡詩句“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張季鸞一章的結尾,在細數其“絕艷根盡”之後,是“一代風流,風吹雨打。百年世局,時移景遷”悵惘之聲……
對梁由之兄的《百年五牛圖》,余世存先生的序文有極好的發微,將其中《百年樹人》接近尾聲的一段長論鄭重推出,強調其審視當下的抱憾和回顧歷史的衷曲,我於此心有戚戚焉,願再錄以推重之——
“回顧歷史,接近這些剛勁強健的靈魂,重溫他們的思考和選擇,是寫作《百年五牛圖》的初衷之一。目前各式各樣的討論,在理論上往往未能超越20世紀前期先賢思想之範圍,深度和廣度甚至常常不能及。不少議論都是矮人看場,人云亦云,隔靴搔癢,似是而非。看多了這樣的爭論,越發感到重新閱讀、了解、思考、認識前輩的必要。檢討和反思他們對現實的態度和道路的選擇,也許會給人們在當今時勢下如何有所作為提供更多有益的啟示。”
當然,要作這樣的檢討和反思,徒有情懷是遠遠不夠的。《百年五牛圖》之所以能一鳴驚人,迅速從天涯網站走向華語世界並最終為近年來聲譽鵲起的廣西師大出版社選中推出,是因為在眾多的民間歷史寫作中,確有其超卓之處。比如從邵飄萍、林白水、王芸生、史量才等眾多二十世紀著名報人中,選出“尚未有任何一家大陸出版社出版過哪怕是一本薄薄的文選”、已近湮沒的張季鸞,再現其“國士精神”、“報人模範”的風采,突出《大公報》“不黨、不私、不賣”的獨立品格,無深情卓識不能為此。又如其詳舉陳寅恪中古史研究具體成就的六段文字(詳見該書P187-189)、對其在國際史學界的影響的“搜羅臚列略事簡介”(詳見該書P189)、以及比較陳寅恪研究中各家短長,均非泛泛之學所能置喙。而將“陳寅恪一以貫之的對專制政治與文化,尤其是對摧殘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系統性政府行為的切齒痛恨”予以特別突出強調(詳見該書P197),則更能見出作傳的命意和反思。再如對魯迅精神氣質所作的“觀察、思考、懷疑、悲觀、智、勇、能、才、義、仁”的“十者歸納”(詳見該書P58),頗能見出作者對傳主探究之細、用情之深。還有對蔡松坡突出其“大忠,大智、大勇、大廉,是極為稀缺的最優秀中國男人,模範軍人”,在林彪一章中力排眾議秉筆直書的膽識(可惜出版時被刪節),均能見出作者的襟抱和氣象。張立憲先生在其跋語中譽之謂“隱隱得聞風雷之聲”,誠哉斯言!左民山人也說得頗為精當:“梁兄為文,三分資料,三分見解,二分文采,二分氣勢——十分好看!”我也曾將《百年五牛圖》視為“05-06年間網路寫作又一高峰,而為後世研究者所關注。”並對如此博大厚重的文字寄有厚望,曾跟帖曰:
“作為梁兄此一系列的忠實讀者,中道始得仰瞻,疑為專家手筆;後知梁兄立身商界,驚為‘仙賈’。由此更印證一個選擇上網的初衷:思想在民間……雖然,若以梁兄急就、抽暇而成之初稿論,有待打磨深化處尚不在少,由此觀之,當可望‘五牛’精品更其美輪美奐;而視梁兄在資料積累、事實考訂、脈絡梳理、觀點歸納、文字表述、情感投入諸方面之厚實精深,石地敢冒昧以‘百年五牛’改定稿進入中華文明典籍相期。不避大言之嫌,不揣孟浪之失,有望梁兄精進於百尺竿頭之衷誠故也。”
如今“百年五牛”由網路走向紙媒,固然可喜可賀,但與當時的震撼所引發的期許相比,則未免多有遺憾。林彪一章的“剝皮剔骨”當然是遺憾之首,不僅使該章精髓盡失,而且作為全書最具發微揭秘、執史問天氣質的一章,其缺憾對成書份量太有影響,雖為時局所限不當苛求,畢竟對著作甚至對作者的精氣神都大有損傷,出版人苦心可鑑,而委屈其實未能求全,不能不讓人發一浩嘆。其次,梁兄網文中原有的篇幅不勻、五牛分量顯得畸輕畸重,條理稍亂、闡釋與敘事略嫌夾纏等等不足,似未臻善,雖為白璧微瑕,對我等有著精益求精之望的朋友來說,還是不小的遺憾。本書的編輯工作,似也未能盡善:封面下方五個色斑,與全書的大氣磅礴極不協調;P30第12行的“何幸如之”、P94第10行的“原情度理”是別裁還是粗疏?還有前述《百年樹人》一章結尾收束處,竟是一個分號,錯得如此關鍵,不免敗興。另外,P127將雪山關聯仍引為蔡鍔所作,失於考訂——該聯作者系清末進士、敘永知縣楊公石,已有多位作者撰文說明該聯傳為蔡鍔所作是“美麗的附會”,筆者去年與約克公爵等人春遊雪山關,親見其題款處還可辨出“楊公”二字,足資明證。這些美中不足,或許能在“導向”漸趨寬鬆、“五牛”能現全豹之際,予以改進?
五牛垂範,百年滄桑。在一個世紀的坎坷跌宕終成歷史,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又成為新世紀主題的今天,回望偉人,重溫歷史,記取教訓,借鑑將來,我們的路還很長,而象梁由之兄這樣的“民間治史者典範”(借用張立憲先生跋語),任重道遠。
社會各界人物書籍大盤點(一)
風雲變幻,宕盪起伏,更為眾多的人物提供了指點江山,各領風騷的歷史舞台。所以,在近代史研究中,人物的研究始終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期任務就介紹社會各界人物相關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