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40多歲的弗朗索瓦·畢尼翁已經在這個以生產保險套為主的大型化工廠幹了20年的會計。他為人處事一向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他的妻子嫌他無能,結婚兩年後就撇下他和兒子離家出走了。如今已16歲的兒子也儘可能躲避毫無優點可言的父親。因此,畢尼翁一直過著冷清無趣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傳來公司要裁員,他首當其衝的訊息,令他震驚不已。
晚上回家,他沮喪至極,工作已成為他生活的惟一樂趣,沒有工作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他起了輕生的念頭:爬上陽台,將身體使勁探出去。就在這時,隔壁的涼台上傳出一個男人的聲音:“千萬別跳,你會砸壞我的車。”原來是當天新來的鄰居貝洛納。已退休的貝洛納曾長期擔任公司的心理醫生,他聽了畢尼翁的傾訴之後,給他出了個主意:要想保住職務,就得跳出原有的框架,承認自己是個同性戀。
畢尼翁一聽就跳起來了:首先他根本不是同性戀,其次他不會“演戲”,裝得不像會被人識破。貝洛納笑著說用不著他改變什麼,他只需像從前一樣自然,不引人注意,其他人的目光會改變一切,重要的是他的老闆要相信。這樣,出於某種“政治”需要,頭頭們會保留下他這個雖然薪水還不錯,但卻毫無意思的職位。此後,畢尼翁開始將信將疑地依貝洛納的計畫行事……
導演風格
法國喜劇名家威柏執導的關於傻瓜“皮儂”的電影。這次的“皮儂”是一個害羞又寂寞的中年男子,夫妻離異,17歲的孩子又嫌他悶而懶得去看他。他的最大成就是在安全套公司忠心不二地做了20年的會計。公司決定裁員,高層暗示他將成為犧牲品,皮儂在心灰意冷下決定自殺,但得到鄰居貝隆的幫助給他仙人指路,利用法國社會要求不能歧視也不能因此解僱同性戀者的條例,在不需要故意裝扮下,竟然成為公司同僚眼中的“基佬”。謠言漫天飛,他其實無斷袖之癖,無奈大家信以為真,他卻因此成為老闆和員工中的紅人,還收穫女主管的愛情。本來仇視同性戀的經理桑天尼,在別人的勸說下,也開始改變對皮儂的觀感。
海報劇照
波蘭版
德國版
日本版
西班牙版
幕後製作
影片明顯在掛羊頭賣狗肉,以男主角靠“同志”的偽裝來贏得生存機會,其實是在諷喻現實社會的殘酷和對性別和種族的歧視,表面上讓愚蠢的人處處得益,來滿足觀眾抒發白日夢的胸臆,實際上卻用這些與現實有巨大反差的美好結局來反諷現實的殘忍。
影片評論
法國電影《攣工遊戲》(The Closet,2001年)的主人公,性格與遭遇與《衣櫃裡的男人》都有些相。演員是法國影星達尼爾·奧圖,個人認為他的銀幕人格和“衣櫃里的男人”諾拔的扮演者提爾·史威格也很相似,分別是各自國家裡中年男演員的中堅力量,擅長扮演內斂、神經質的男性形象。不過在《攣工遊戲》中,主人公皮儂並不是同性戀,而他裝成同性戀,是為了避免被公司開除——他可以控告公司歧視同性戀。這一情節充滿了諷刺,這仿佛是一個“後費城故事”時期的笑話。
《攣工遊戲》中,皮儂在暗示了自己的性取向之後,引起了和多人的非議,特別是由德帕迪約扮演的桑天裡,他在心理上有“恐同症”的嫌疑,但是妙在電影后面的發展——桑天裡在同僚的捉弄下,拚命對皮儂獻殷勤,以至於最後愛上皮儂,這也是“恐同症”常見的結果,影片《美國美人》(American Beauty,美國,1999年)中,也有類似的情節。這是對同性戀文化認同的極端方式。只不過《美國美人》用了黑色的處理方式,但是《攣工遊戲》溫和的處理了這種矛盾。片中另外一個對皮儂的“同性戀傾向”有看法的是皮儂的前妻,公司利用皮儂的“同性戀身份”,讓他在同性戀遊行中宣傳公司的產品——保險套,然而在電視里,前妻和兒子看到了錄象,本來與皮儂不合的妻子因此更加惱怒,而兒子卻反而因此非常崇拜自己的父親(這不禁讓人想起,在電影《致母親——愛女們》中,家庭成員對於母親的性取向,也有不同的看法,反而是父親認同,女兒們反對),社會的意識在代與代之間產生矛盾,就連皮儂也對自己的做法懷疑的時候,兒子的鼓勵,成為他的動力。皮儂拙劣的伎倆被辦公室的一個女性的勾引揭穿,真相大白,勾心鬥角的辦公室生活,卻因此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