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1)用做支承的東西:書~。衣~。絞~。“架”字的字形對比
(2)支承,攙扶:~橋。~不住。~空。
(3)互相毆打,爭吵:打~。勸~。
(4)量詞,多指有支柱或有機械的東西:五~飛機。
(5)捏造,虛構:~詞誣控。
(6)古同“駕”,凌駕。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木,加聲。本義:棚架。
(2)同本義。
葡萄,蔓延性緣,不能自舉,作架以承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桃》
(3)擱置或支持東西的用具。“架”字的字源演變
借書滿架。——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4)又如:十字架;三腳架;架樁(原指吃完雞鴨剩的骨架,江湖暗語指人的屍體);架閣(官署中用以保存公文案卷的木架;借指耽擱,放在一旁不管)
(5)框架。如:屋架;架田(在沼澤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實而成的浮於水面的農田);架格(架子,構架);架構(間架結構)
詞性變化
〈動〉
(1)建造;搭設;支撐
架梁之椽。——唐·杜牧《阿房宮賦》
架木通之。——《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架大炮擊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2)又如:架掛(架設,懸掛);架屋疊床(屋上架屋,床上疊床);架造(建造);架構(構築,建造)
(3)攙扶。如:架把(方向。攙扶);架逃(攙扶著逃走)
(4)超越,凌駕。
大略駕群才。——李白《古風》田字格中的“架”字
於是士流景慕,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凌架。——鍾嶸《詩品》
籠張趙於往圖,架卓魯於前籙。——《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
(5)又如:架景(高聳層疊的景象);架殿(層出高聳的宮殿)
(6)用強力拖拉;綁架。如:架票(綁票);架落(挾持;慫恿);架弄(硬拖硬拉)
(7)駕駛;駕御。如:架海(駕海。猶航海);架羊(以羊駕車)
(8)爭吵。如:打群架;吵架
(9)捏造,虛構。如:架誑(說謊);架弄(哄勸;擺弄);架言(假說;謊稱);架謊(捏造言詞說謊話)
(10)擋架,不讓進入。
舉起一根滿堂紅,架住寶刀。——《西遊記》
(11)又如:架隔(架隔遮截。伸手阻攔);架數(招數;技法);架手(架勢;出手
〈量〉
(1)兩柱之間為一架。
三品,堂五間九架,門三間五架。——《新唐書》
(2)用於由某些機件構成的或有支架的物體。如:一架飛機;五架照相機;三架電風扇
〈象〉
(1)鳥鳴聲。如:架架格格;架犁(鳥名。以其叫聲而名)
架的書法
架的書法展示
:常用詞組
◎架不住 jiàbuzhù
(1)禁不住;受不住。
(2)抵不上。
◎架次 jiàcì
一架飛機出動一次。是計算飛機出動量的單位。如三機編隊出動兩次為六架次。
◎架空 jiàkōng
(1)用柱子等支撐房屋、器物離開地面。
(2)比喻沒有根基。
(3)比喻暗中排擠,使失去實權。
◎架橋 jiàqiáo
構成或使其表現為橋的形式或狀態。
◎架設 jiàshè
設定支架使物體懸空放置。
◎架勢 jiàshì
姿態;擺出的樣子。
其他
還指支承或懸掛物品的家具。支架物品的架有書架、花架、陳列架、臉盆架、箱架、貨架、食品架等;懸掛物品的架有衣帽架、毛巾架、報架等。
中國商代後期就有衣架和架格。進入明代中期以後,衣架雖有古風,但更華麗,如衣架搭腦兩端雕刻雲紋、如意、龍鳳等,中部有花牌,下部與底座連線處由站牙挾扶,造型更美觀(圖1)。明式衣架主要用於搭衣服而非掛衣用,多用硬木(如紫檀、花梨、楠木等)製作,榫卯結構,以漆飾、雕刻、鑲嵌等加以裝飾。架格即存放物品的架,基本形式是4根立柱,以多層橫板連線,每層可分別置放物品。清代架格(圖2)製作精細,結構簡單。近代架的造型、材料和品種發展變化很大(圖3),更加實用、美觀。架類形狀和尺度,需按人體特徵和使用者要求,並以實用、美觀為原則來加以確定。
配圖
各種架圖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