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6年上映的《大閱兵》,導演是陳凱歌,張藝謀擔任攝影,還有其他一些第五代的精英參與創作.《大閱兵》的大概內容是:1984年,為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空降兵某部352名戰士組成一個方隊,在嚴厲的訓練當中,一個個平凡的戰士上演了不同的故事,為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受閱,他們都對自己的人生態度做了調整,有的還為了大局放棄了受閱的機會,最終,10月1日,空降兵方隊走上了天安門廣場,以英武的姿態接受人民的檢閱.
背景
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的閱兵式,空軍某部調集精兵強將,組成一個個方隊集體,開始了艱苦練兵。黎明,一聲集合號響,隊員們迅速地起來集合訓練。艱苦的訓練生活,在日復一日單調,枯燥的艱苦練兵日子裡,使滿懷遠大抱負,準備報考軍校的呂純產生了失望情緒,準備離隊。其他隊員的艱苦精神又感染了他,使他發誓決不掉隊。按閱兵式要求,方隊在合練之前,還要淘汰一批體質差,動作不準確的學員。在經歷一系列的事件之後,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上,空降兵方隊健步踏入三軍行列,邁著矯健的步伐,向前行進著。
劇情梗概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的受閱大軍,由352人組成的一個方隊,在同一秒里一齊邁步,一齊甩臂,一齊高呼的壯觀場面,令人激動!為了天安門前這一秒鐘,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代價!解放軍某部的體檢室,正在進行受閱士兵體檢工作。教員孫放拿著一疊表格,士兵們正興奮地等待教員最後的口試和通過。黎明時分,十幾輛滿載全副武裝士兵的卡車,駛向空軍某基地,一個地處偏僻、空曠又略帶荒涼的機場。352名戰士站成一個方隊,教員孫放嚴厲的表情和不可抗拒的話音,意味著艱苦的訓練生活開始了,他們邁出了走向天安門的第一步。呂純是個倔強、有抱負的戰士。參軍、上軍校、乾一番大事業是他的理想。可日復一日單調、枯燥、艱苦的訓練和教員的嚴厲,使他無法理解,他準備離隊。一切在緊張地進行。小戰士劉國強發燒40度仍站在隊伍里;郝小園母親病故,歸途中又返回方隊;老戰士江俊彪為儘快達到訓練標準,每夜用背包帶捆住自己的羅圈套腿,白天拖著紅腫的雙腿,照樣和大家在原野上奔跑。望著這些堅強不屈的戰友,呂純明白了。這是一場和平時期的"戰爭",這就是精神--一個民族的精神!根據閱兵要求,方隊在合練之
前要淘汰一批隊員。孫放經過反覆思考,決定讓吃盡辛苦的親密戰友江俊彪離隊。李偉成這個當兵十五年的老連長,跟大家磨破了四雙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訓練路程。為了避免在天安門前受檢閱時舊病復發,他放棄了上北京的機會,放棄了受檢閱的榮譽,讓預備隊員郝小園接替了他的位置,自己悄然離去。閱兵前夕,戰士們面對莊嚴的軍旗簽名宣誓,離隊戰友首先在軍旗上籤上了他們的名字。耀眼的軍旗升起來了。無數戰士的名字像是寫下了各自不同的艱辛、快樂和希望。10月1日,空降兵方隊走上了天安門廣場…
影片主題
影片以1984年的大閱兵為背景,表現了人民軍隊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戰士們對軍隊的熱愛、對榮譽的自豪,用獨特的視角將一種個性與共性相統一的軍魂魅力表現出來。
影片風格
本片在影像處理上維持了《黃土地》的鮮明風格,具有開闊的視野,強烈的色彩,宏大的構圖。影片同樣具有較強的政治傾向,這次是對準了民族精神和團隊主義。陳凱歌試圖通過軍訓來表達他對中華民族的個人主義和集體精神之間的聯繫,然而影片過於主觀性和寓意性,造成了人物的模式化和造型化傾向。他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淹沒在軍哨和口令聲中,而整齊劃一的方隊和單獨的個體世界也成為他精神的晦澀象徵符號。
主創人員
除主要演員唐國強外,劉燁、王學兵、趙寧宇等也在片中進行了客串,紛紛奉獻出激盪人心的瞬間。始終坐鎮的韓三平導演現場執導的重任交給了在23年前拍攝了經典影片《大閱兵》的陳凱歌,剛剛在本片中脫下客串出演馮玉祥的戰袍的陳導重新上陣再度執掌“閱兵”大戲。
主演介紹
王學圻1952年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話劇團演員,曾主演《黃土地》、《大閱兵》、《紅西服》、《相伴永遠》、《天地英雄》等影片。他的表演以嚴謹、淳厚、內心刻劃細膩著稱。他的導演處女作《太陽鳥》分獲第22屆蒙特婁電影展評審會大獎、第5屆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獎。
吳若甫1962生於齊齊哈爾,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分配到總政話劇團當演員。曾參加過《淮海戰役》等多部話劇的演出。1986年吳若甫初登銀幕,在著名導演陳凱歌執導的影片《大閱兵》中飾演軍人呂純的形象。他的電影作品還有《陸軍見習官》、《望日蓮》、《周恩來》、《遠山姐弟》、《越獄女囚》、《恐怖的夜》、《搖滾殺手》、《冰城擒魔》、《彈道無痕》等。此之外,他還曾參加多部電視劇的拍攝,如《哥哥們的青春往事》、《黑臉》等。
導演簡介
首先進入國際電影的第五代導演
陳凱歌原名陳皚鴿,1952出生於北京,原籍福建長樂,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開始執導了影片《黃土地》。1987年赴美國進修,1990年回國。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其導演的影片《大閱兵》獲加拿大第1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孩子王》獲第41屆法國坎城電影節教育貢獻獎;《霸王別姬》獲第46屆法國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其作品從不同領域,以不同方式對歷史和文化進行反思,具有風格化的視覺形象,寓言化的電影語言和深沉的批判力量。陳凱歌的處女作《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大閱兵》獲1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獎、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經歷了《黃土地》和《大閱兵》,陳凱歌率先作為第五代導演進入國際電影的行列,並引起人們的關注。
影評花絮
表達一個民族的精神
在談到拍攝《大閱兵》時,陳凱歌表示"雖然閱兵本身沒有什麼更值得介紹的,但它正是由個體組成了群體的方隊,方隊就是顯示了群體的力量,表達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影片正是從個體切入,描述一群出身和個性不同的士兵和指揮官,為了天安門閱兵而在郊外接受嚴格的操練,過程中各人有不同的反應和省悟。無論陳凱歌表達的民族精神是不是對傳統集體精神的一次全新闡釋,還是一部對主流思想上一次屈從的軍教片,但就影片所體現的影像風格而言,陳凱歌繼續保持了影片《黃土地》的主觀性、象徵性和寓意性。
影片幕後
大閱兵依靠特效
西苑閱兵這場戲需要的場面非常大,僅僅現場的民眾演員和裝備遠遠達不到導演的要求。不過陳凱歌將這個問題交給了幕後製作團隊,他告訴記者:“我們在現場只能拍這些了,注意細節和特寫,其他的部分都在後期用特效補充。”閱兵式的重頭戲,在昨日下午6點開拍,扮演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的特型演員乘坐的軍用吉普車緩緩從廣場駛過。這樣大規模的閱兵式拍攝起來很難,單單影片中毛澤東乘坐的吉普車,就有三台攝像機拍攝特寫。這場戲直到太陽快落山才收工
劉燁感動陳凱歌
劉燁的戲在下午5點左右,為了準備這場戲,他早上10點過就來到了拍攝現場。在2個小時的化妝造型之後,劉燁顯得比平時更加黝黑,這樣的造型和他所扮演的老兵非常貼切。昨日北京艷陽高照,雖然不是夏日酷暑,但所有演員都必須換上厚厚的軍裝,因為影片中的大閱兵時間發生在3月。
反覆走位之後,導演下令正式開拍。劉燁開始了自己的台詞:“我是一名老兵,因為醉酒不能參加閱兵式。我代表活著的、死了的戰士們敬禮!”劉燁的情緒非常飽滿,講台詞的時候更是激動,這場戲拍完之後,陳凱歌都從鏡頭後面突然站起來一邊鼓掌,一邊說“可以了,可以了。”而劉燁的情緒卻無法戛然而止,他一直滿含熱淚,雙肩不停抽搐,大口大口地喘氣,用深呼吸來調整自己。
唐國強琢磨細節
與劉燁相比,唐國強扮演毛澤東壓力顯然大很多。畢竟是眾所周知的領袖,而且也是自己多次扮演過的角色,如何把握,只能靠自己琢磨。開拍之前,唐國強利用民眾演員走位的時間,和陳凱歌討論起毛澤東的戲來。由於這幾場戲,毛澤東沒有講話,而且都是站在車上,所以手勢和神態成了大家討論的主要問題。唐國強一邊拿著劇本,一邊和陳凱歌商量。“一開始,我不能搖手,我要緩緩地舉起來。劉燁上來的時候,我才要敬禮,但也要慢,要遲疑,這個地方要回憶。”一旁的陳凱歌,也拿著劇本不停地點頭,最後基本都採納了唐國強的種種建議。每一次拍攝完成之後,唐國強總是第一個走到監視器前,和導演一塊看著剛才的回放,再次對細節進行反覆磋商,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
榮譽
該片獲1987年第1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獎,1987年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影片評析
他們威武,整齊,是一個團隊。《大閱兵》是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製作的,他提供了一個當時很獨特的視角,讓看慣了高大全形象的中國觀眾,有一個機會看看這些戰士的真實內心世界.《大閱兵》中有一開始就對閱兵訓練有牴觸的戰士呂純,也有在戰場上犯錯誤導致戰友犧牲而抱著贖罪心理來參加閱兵訓練的孫教員.同時,,《大閱兵》還告訴觀眾,並不是所有參加閱兵訓練的戰士都能走上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的,《大閱兵》中,只要是不符合閱兵動作要求的人,不論是哪個,都要離開.離開的人中,有上過對越自衛還擊戰戰場的老戰士江俊彪;有當兵十五年的老連長李偉成,跟大家磨破了四雙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訓練路程,為了避免在天安門前受檢閱時舊病復發,他放棄了上北京的機會,放棄了受檢閱的榮譽,讓預備隊員郝小園接替了他的位置.離開之際,他們毫無怨言,相反,他們還激勵戰友一定要完成閱兵的任務,他們知道,戰友受檢閱,就等於自己受檢閱,所有為閱兵流過血汗的官兵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所以,閱兵前在軍旗簽名時,官兵們要求首先簽上離開人員的名字.
閱兵訓練中,有著道不完的故事,閱兵訓練對官兵們有著超乎尋常的要求.其要求之嚴格,和訓練強度之大,絕非外人所能想像.《大閱兵》告訴我們,參加閱兵訓練的官兵們的訓練路程等於從祖國的最南端到最北端走了一個來回,光是鞋釘,全體參加閱兵訓練的官兵們就用了6噸.然而,《大閱兵》中的空降兵方隊,在受閱時,只是在天安門廣場上走96步,不到一分鐘.最近看了CCTV10的《見證》欄目,裡面有一期講到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的一些往事,一位炮兵學院的學員,被選中參加國慶35周年大閱兵,這是一件光榮的事,然而,艱苦的訓練,有些令這位炮兵學院的學員吃不消,其中一件是,為了糾正軍姿,他要在衣領別上兩枚別針,導致他脖子經常受傷.在正式的閱兵之時,這位炮兵學院的學員努力地想看清天安門,很簡單,因為僅有的兩次閱兵預演都是在晚上進行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相同的故事仍然在閱兵村上演.
再次看《大閱兵》,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看幾個鏡頭,其中一個是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鋼槍,面對著朝陽,初升的朝霞把士兵包裹在金色當中,背景音樂是悠揚的起床號.此時此刻.我總是覺得時間停止了流動.陳凱歌的《大閱兵》被某些評論家認為沒有太多內涵,太過教條和形式化,有負於所謂第五代導演的盛名.但我還是要看,因為他從普通官兵的角度,記錄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這一盛事,這是一群奉獻的普通人,《大閱兵》中有一句話:“你們會得到回報的,就是在天安門廣場上.”然後,一切都歸於平靜和普通.優秀的領袖下面,是同樣優秀但普通的士兵.這種思路,直到現在,還影響著中國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
1984年的中國,外部環境雖然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潛伏著種種危機,冷戰也還是處於高潮;大閱兵之時,南疆戰事正酣,由於之前機會的錯失,周邊國家的經濟水平普遍比中國好,內部的經濟改革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猶如初生的嬰兒,充滿希望但仍然在發育成長.。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多個兵種在華北地區舉行建國以來最大軍事演習,,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就在此時確定下來了.1984年的中國,距離上一次國慶大閱兵已經有15年了,此時此刻的中國,太需要一次盛大的閱兵來鼓舞激勵國人.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在舉世矚目的情況下開始了,這次閱兵包含著很多信息,受閱的部隊都是百戰凱鏇歸來的精銳之師,指揮這次閱兵的將領也是一代名將,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除了部隊外,還展示各行各業的傑出成就,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大學生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方隊中出現一條“小平您好”的標語,我那時還很小,但我清楚地記得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很多年後在紀錄片當中,可以看到,總設計師原本嚴肅的臉上出現了溫暖的笑容.這一刻,常常使人動容,人民自發地表達他們心裡話,這比任何形式上的東西來得有意義。1984年國慶35周年大閱兵大大的振奮了人心,也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正在為繁榮富強不懈地努力著。
國慶60周年大閱兵當然還是很好看的,當看見解放軍三軍軍容嚴整通過繁榮的北京大街時,不禁想起另一件事,當美軍的航母戰鬥群完成戰鬥值班任務回到美國本土港口城市時,那個景象是極其壯觀的,美軍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後面,是摩天大樓林立繁榮的的城市,美國的公民在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每當我看到這樣一幅富國強兵景象,坦白說,真是萬分妒忌.如今.看了國慶60周年大閱兵,我們總算有那么一點味道了,很是欣慰,如今的中國,國慶大閱兵已經象奧運會那樣,是全國的盛事,也是全世界的盛事,中國人通過國慶大閱兵,把自己的自信自豪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觀後感
這部電影很完整地講述了部隊里從招兵到大閱兵的整個過程,其中的細節也很多。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名叫呂純的戰士,對軍校充滿嚮往,卻並不想在現在的部隊里苦苦訓練。在一次閒談中,他說:這年月,沒有這樣訓練的,他認為沒有必要。焦急地等待軍校通知書的他,在一次接到朋友來信後,徹底失望了。於是他開始放縱自己,不好好訓練。在領導教訓之後,氣憤的準備離開,卻被回家看望病故母親的小戰士的行為感動。我覺得社會雖然飛速的發展,祖國仍是要保衛的。我們要守住每一寸熱土,時刻準備迎接來自各地的壓力,隨時有可能會打仗。
一排排整齊的隊伍,一個個一模一樣的動作,都是在經過一番艱苦挫折之後,才得到的。這背後有著殘忍的訓練,無情的淘汰,以及多少次的生離死別。這一切的一切成就了一個個如鐵如鋼的軍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天降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果真不假。
最後是個圓滿的結局,戰士們去了北京,參加了大閱兵。他們在經過天安門的時候,留下了一張張熟悉的臉,他們如願了。電影結束後,人們的掌聲很
陳凱歌作品集
陳凱歌,福建長樂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執導過《大閱兵》、《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多部經典作品。 |
陳凱歌導演電影作品
片名 | 拍攝時間 | 主演 | 獎項 |
《黃土地》 | 1984年 | 王學圻 | 劉強 | 譚托 | 薛白 | 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英國第29屆倫敦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蘭特杯導演獎,第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 |
《大閱兵》 | 1986年 | 王學圻 | 孫淳 | 鹿鐳 | 吳若甫 | 關強 | 獲1987年第1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獎,1987年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
《孩子王》 | 1987年 | 謝園 | 張彩梅 | 楊學文 | 陳紹華 | 獲1988年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1988年第四十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比利時1988年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
《邊走邊唱》 | 1991年 | 黃磊 | 許晴 | CoCo | 劉中遠 | 馬羚 | |
《霸王別姬》 | 1992年 | 張國榮 | 張豐毅 | 鞏俐 | 葛優 | 英達 | 1993年第四十六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1993年第四十六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提名,1994年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1993年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1993年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剪輯,1994年第六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1994年第六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3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女配角 1993年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1993年美國全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1994年美國全美記者協會最佳外語片金球獎,1994年英國奧斯卡最佳非英語片獎,1994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1994年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男主角 |
《風月》 | 1996年 | 張國榮 | 鞏俐 | 何賽飛 | 林連昆 | 謝賢 | 吳大維 | 周潔 | 葛林 | 《風月》坎城國際電影節競賽片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
《荊軻刺秦王》 | 1999年 | 鞏俐 | 張豐毅 | 陳凱歌 | 呂曉禾 | 孫周 | 1999年坎城電影節最高技術大獎 |
《溫柔殺手》 | 2001年 | 海瑟·格拉漢姆 | 娜塔莎·麥克霍恩 | 海倫·格雷絲 | 約瑟夫·費因斯 | |
《和你在一起》 | 2002年 | 陳紅 | 劉佩琦 | 王志文 | 程前 | |
《無極》 | 2005年 | 劉燁 | 張柏芝 | 謝霆鋒 | 張東健 | 真田廣之 | |
《梅蘭芳》 | 2007年 | 黎明 | 章子怡 | 孫紅雷 | 陳紅 | 王學圻 | 余少群 | 第27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