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電影]

大閱兵[電影]

大閱兵是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的閱兵式,空軍某部調集精兵強將,組成一個個方隊集體,開始了艱苦練兵。

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的閱兵式,空軍某部調集精兵強將,組成一個個方隊集體,開始了艱苦練兵。黎明,一聲

大閱兵 大閱兵
集合號響,隊員們迅速地起來集合訓練。艱苦的訓練生活,在日復一日單調,枯燥的艱苦練兵日子裡,使滿懷遠大抱負,準備報考軍校的呂純產生了失望情緒,準備離隊。其他隊員的艱苦精神又感染了他,使他發誓決不掉隊。按閱兵式要求,方隊在合練之前,還要淘汰一批體質差,動作不準確的學員。在經歷一系列的事件之後,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上,空降兵方隊健步踏入三軍行列,邁著矯健的步伐,向前行進著。

 

 

基本信息

電影名:大閱兵
導演:陳凱歌
編劇:高力力
主演:王學圻 孫淳 鹿鐳 吳若甫 關強
上映:1986年
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顏色:彩色
聲音:單聲道
時長:103分鐘
類型:劇情片
獲獎情況:獲1987年第1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評審獎,1987年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劇情介紹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的受閱大軍,由352人組成的一個方隊,在同一秒里一齊邁步,一齊甩臂,一齊高

大閱兵 大閱兵
呼的壯觀場面,令人激動!為了天安門前這一秒鐘,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代價! 解放軍某部的體檢室,正在進行受閱士兵體檢工作。教員孫放拿著一疊表格,士兵們正興奮地等待教員最後的口試和通過。黎明時分,十幾輛滿載全副武裝士兵的卡車,駛向空軍某基地,一個地處偏僻、空曠又略帶荒涼的機場。352名戰士站成一個方隊,教員孫放嚴厲的表情和不可抗拒的話音,意味著艱苦的訓練生活開始了,他們邁出了 走向天安門的第一步。呂純是個倔強、有抱負的戰士。參軍、上軍校、乾一番大事業是他的理想。可日復一日單調、枯燥、艱苦的訓練和教員的嚴厲,使他無法理解,他準備離隊。一切在緊張地進行。小戰士劉國強發燒40度仍站在隊伍里;郝小園母親病故,歸途中又返回方隊;老戰士江俊彪為儘快達到訓練標準,每夜用背包帶捆住自己的羅圈套腿,白天拖著紅腫的雙腿,照樣和大家在原野上奔跑。望著這些堅強不屈的戰友,呂純明白了。這是一場和平時期的"戰爭",這就是精神--一個民族的精神!根據閱兵要求,方隊在合練之前要淘汰一批隊員。孫放經過反覆思考,決定讓吃盡辛苦的親密戰友江俊彪離隊。 李偉成這個當兵十五年的老連長,跟大家磨破了四雙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訓練路程。為
大閱兵 大閱兵
了避免在天安門前受檢閱時舊病復發,他放棄了上北京的機會,放棄了受檢閱的榮譽,讓預備隊員郝小園接替了他的位置,自己悄然離去。閱兵前夕,戰士們面對莊嚴的 軍旗簽名 宣誓,離隊戰友首先在軍旗上籤上了他們的名字。耀眼的軍旗升起來了。無數戰士的名字像是寫下了各自不同的艱辛、快樂和希望。10月1日,空降兵方隊走上了天安門廣場……

 

螢屏背後

表達一個民族的精神

大閱兵揚我軍威

在談到拍攝《大閱兵》時,陳凱歌表示"雖然閱兵本身沒有什麼更值得介紹的,但它正是由個體組成了群體的方隊,方隊就是顯示了群體的力量,表達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影片正是從個體切入,描述一群出身和個性不同的 士兵指揮官,為了天安門閱兵而在郊外接受嚴格的操練,過程中各人有不同的反應和省悟。無論陳凱歌表達的 民族精神是不是對傳統集體精神的一次全新闡釋,還是一部對主流思想上一次屈從的軍教片,但就影片所體現的影像風格而言,陳凱歌繼續保持了影片 《黃土地》的主觀性、象徵性和寓意性。
寓意性
本片在影像處理上維持了《黃土地》的鮮明風格,具有開闊的視野,強烈的色彩,宏大的構圖。影片同樣具有較強的政治傾向,這次是對準了民族精神和團隊主義。陳凱歌試圖通過軍訓來表達他對中華民族的個人主義和集體精神之間的聯繫,然而影片過於主觀性和寓意性,造成了人物的模式化和造型化傾向。他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淹沒在軍哨和口令聲中,而整齊劃一的方隊和單獨的個體世界也成為他精神的晦澀 象徵符號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http://www.mtime.com/movie/15542/posters_and_images

http://yule.sohu.com/7/0604/97/column220529796.shtml
http://insun.cnhubei.com/2008-04/20/cms607172article.shtml電影風向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