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經典的、當前各公共衛生學院或預防醫學系所恪守的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有限的改革,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計畫中,廈門大學醫學院新設立了“公共衛生學”作為專業課程,目的是要充實預防醫學的專業課程體系,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培養的畢業生能夠儘快適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際工作的需要。
目錄
前言
第一篇總論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公共衛生的定義與內涵
一、公共衛生的定義
二、健康的概念
三、新公共衛生及其內涵
第二節公共衛生的特徵、功能與價值
一、公共衛生的特徵
二、公共衛生的功能
三、公共衛生的價值
第三節公共衛生的主要內容
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二、健康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三、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四、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
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公共衛生危機管理
六、公共衛生安全與防控
七、公共衛生倫理
八、公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四節我國公共衛生髮展簡史
一、我國古代的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防疫工作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公共衛生事業
四、我國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專業教育的歷史
第五節公共衛生的未來
一、政府將在公共衛生事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科技的發展將促進公共衛生進步
三、社區衛生與農村衛生工作將得到大的發展
四、公共衛生人才建設為公共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五、公共衛生建設將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六、公共衛生將面臨新的威脅和挑戰
思考題
第二章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第一節公共衛生體系的構成要素
一、公共衛生的政策法律體系
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
四、公共衛生監督體系
五、醫療救治體系
六、基本衛生服務體系
第二節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一、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概況
二、疾病的預防控制制度
三、基本衛生保健制度
第三節已開發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
一、美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二、英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三、日本的公共衛生體系
四、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
思考題
第三章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
第一節傳染性疾病
一、新生傳染性疾病威脅日益增加
二、鼠疫、霍亂的流行趨勢不客忽視
三、AIDS、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勢嚴峻
四、以血吸蟲病為代表的蟲媒傳染病疫情回升
第二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一、幔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
二、慢性非傳染性疾瘸的特點
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
第三節傷害
一、我國傷害發生的現狀
二、應對傷害的策略
第四節職業性危害
一、職業性危害的內涵
二、我國職業性危害的種類和現狀
三、職業性危害與職業病
書摘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公共衛生的特徵、功能與價值
一、公共衛生的特徵
(一)公共衛生具有社會公正性
社會公正是公共衛生的基礎和出發點。社會公正性決定了社會上的每個成員如何分享其應得的社會利益,如何承擔其應擔負的社會負擔。分享的社會利益可以包括幸福、收入、社會地位等;承擔的社會負擔包括對個人行為的限制和向政府納稅等。社會公正性決定了在社會利益和社會負擔分配時的公平性,包括市場公正和社會公正兩種形式。市場公正認為,健康是個人的事,社會除了解決個人不能解決的健康問題之外,保護和促進健康完全是每個社會成員自己的事。而社會公正認為,諸多社會因素可以影響社會利益和社會負擔的分配,如社會等級、遺傳、種族等。要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需要集體行動,但集體行動通常又會增加社會負擔。
按照社會公正性的原則,公共衛生應該為社會上所有的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保護和促進所有人的健康。當需要採取公共衛生集體行動來解決某些問題時,受疾病影響少的人群要承擔較多的社會負擔,獲取較少的社會利益;但是,當必須採取的公共衛生集體行動不能得到落實時,重要的公共政策問題就不能解決,最終只會加大社會負擔,影響整個人群。因此,公共衛生作為一種社會事業,必須遵循社會公正性的原則。
(二)公共衛生具有政治內涵
公共衛生的社會公正性理念,決定了公共衛生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個人自由和公眾健康之間產生衝突時,政治決定了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來化解和平衡這種衝突。公共衛生問題並非僅僅靠科學技術就能解決的,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政治對價值和倫理道德的選擇。政治決定了公共衛生如何套用科學技術既保障公眾的健康,又保護公眾的基本權利。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書籍(三)
預防醫學是各大醫學院校所有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在“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導下,研究外界環境因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由環境與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醫學統計學三大部分共同構成的一門完整的課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