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預防醫學實驗教程》是根據教育部關於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總體要求,以“三基”訓練為基礎,按照構築“預防醫學綜合實驗教學平台”的整體構想,將預防醫學專業基礎課程(衛生毒理學、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和專業主幹課程(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等)的全部實驗教學內容,從“病因探索、生物學效應檢測和疾病監控”三方面整合最佳化編寫而成。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實驗室管理與質量控制、環境介質中相關因素的檢測、生物材料檢測、環境因素生物學效應檢測、拓展性實驗、醫學科學研究的統計學方法、現場調查與疾病控制、案例分析等,另外還增加了實用性較強的預防醫學實驗中常用的溶液濃度及配製方法、實驗室工作規範(GLP)簡介、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基本要求、預防醫學導航網站等。
作者簡介
陳國元
男,1951年出生,漢族,湖南省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76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醫療系。現在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工作,兼任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毒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新化學物質的生殖分子毒理。曾到中山醫科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深造。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要負責和參加的科研、教學研究項目獲省部級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主持的省級課題“勞動衛生學面向社會需求,開展教學、科研、服務,整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1年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現主持的省級重點課題“參與式與科研教學模式”,已取得顯著成效。參加制訂國家衛生標準1項,主參編專著5部。指導本科生獲省大學生科研成果三等獎4項,直接或協助指導碩、博士生18名。多次被評為校、院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省師德先進個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等。現任中國毒理學會工業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楊克敵
男,1953年2月出生,漢族,河南人,中共黨員,醫學博士,教授,2000年聘為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起任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1989年、1995年和2006年三次訪問德國。承擔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九五”攻關、國家“973”項目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十多項,研究領域涉及三氟化硼三乙醇胺的毒理學,二硫化碳對雌性生殖危害,硒對氟致腎損害的拮抗及機理等,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2000年獲吳階平—楊森醫學研究三等獎。2005年獲主編教材《環境衛生學》(第五版)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三等獎。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微量元素與健康》和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預防醫學專業《環境衛生學》(第五版)、(第六版)等四本。現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武漢分會副會長,中國毒理學會遺傳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目錄
再版前言第一章緒論
一、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二、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三、預防醫學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的主要內容
四、當代新技術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套用
第二章實驗室管理與質量控制
第一節實驗室質量管理
一、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
二、實驗室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實驗室質量管理的規定
第二節實驗室質量控制
一、質量控制的基本要素
二、實驗操作過程的質量控制
三、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書籍(三)
預防醫學是各大醫學院校所有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在“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導下,研究外界環境因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由環境與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醫學統計學三大部分共同構成的一門完整的課程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