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

公共衛生學

《公共衛生學》是2009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范春。這是一門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學科,主要涉及到行政和衛生管理行為。就像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就屬於公共衛生的範疇,其包括調配醫療資源、控制疾病擴散、具體實施衛生廳的一些政策,也都是公共衛生學的範疇。公共衛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的研究、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毒理學、營養與食品、社會醫學與少兒衛生、全科醫學、醫學倫理與衛生法學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改革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經典的、當前各公共衛生學院或預防醫學系所恪守的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有限的改革,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計畫中,廈門大學醫學院新設立了“公共衛生學”作為專業課程,目的是要充實預防醫學的專業課程體系,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培養的畢業生能夠儘快適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際工作的需要。

作者簡介

范春,男,1965年生。醫學博士,環境科學博士後,廈門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中華預防醫學會第五、六屆環境衛生分會委員,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雜誌(日本)客座編輯,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第二屆致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畫生育學雜誌》編委,廈門市預防醫學會理事。

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工業人學、廈門大學長期從事公共衛生、環境衛生的教學科研。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著作5部,參編著作14部,主持科研課題8項,協作和參與科研課題6項科研、著作、教學多次獲獎(抉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2次,及優秀教學成果獎2次)。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公共衛生的定義與內涵

一、公共衛生的定義

二、健康的概念

三、新公共衛生及其內涵

第二節 公共衛生的特徵、功能與價值

一、公共衛生的特徵

二、公共衛生的功能

三、公共衛生的價值

第三節 公共衛生的主要內容

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二、健康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三、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四、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

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公共衛生危機管理

六、公共衛生安全與防控

七、公共衛生倫理

八、公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四節 我國公共衛生髮展簡史

一、我國古代的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防疫工作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公共衛生事業

四、我國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專業教育的歷史

第五節 公共衛生的未來

一、政府將在公共衛生事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科技的發展將促進公共衛生進步

三、社區衛生與農村衛生工作將得到大的發展

四、公共衛生人才建設為公共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五、公共衛生建設將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六、公共衛生將面臨新的威脅和挑戰

思考題

第二章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第一節 公共衛生體系的構成要素

一、公共衛生的政策法律體系

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

四、公共衛生監督體系

五、醫療救治體系

六、基本衛生服務體系

第二節 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一、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概況

二、疾病的預防控制制度

三、基本衛生保健制度

第三節 已開發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

一、美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二、英國的公共衛生體系

三、日本的公共衛生體系

四、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

思考題

第三章 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

第一節 傳染性疾病

一、新生傳染性疾病威脅日益增加

二、鼠疫、霍亂的流行趨勢不客忽視

三、AIDS、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勢嚴峻

四、以血吸蟲病為代表的蟲媒傳染病疫情回升

第二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一、幔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

二、慢性非傳染性疾瘸的特點

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

第三節 傷害

一、我國傷害發生的現狀

二、應對傷害的策略

第四節 職業性危害

一、職業性危害的內涵

二、我國職業性危害的種類和現狀

三、職業性危害與職業病

第五節 其他公共衛生問題

一、食源性疾病

二、醫院感染

三、網路成癮

四、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

思考題

第四章 公共衛生研究方法

第一節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特徵

二、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三、分析流行病學方法

四、實驗流行病學方法

五、流行病學研究的實施

第二節 毒理學研究方法

一、一般毒性評價方法

二、特殊毒性評價方法

第三節 社會醫學研究方法

一、調查研究的基本步驟

二、定量研究

三、定性研究

思考題

第二篇 健康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第五章 生物性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第一節 生物性危險因素的分類

一、致病微生物

二、傳染病媒介物

三、致害動物

四、致害植物

五、其他生物性危險因素

第二節 生物性危險因素與疾病

一、生物性危險因素與感染性疾病

二、生物性危險因素與食源性疾病

三、生物性危險因素與腫瘤

四、生物性危險因素與職業危軎

五、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其他疾病

第三節 生物性危險因素評價

一、生物性危險因素的鑑定

二、生物危險度評價

三、暴露評價

四、危害效應評價

思考題

第六章 物理性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第一節 物理性危險因素的分類

一、氣泉條件

二、聲

三、振動

四、輻射

第二節 物理性危險因素與疾病

一、物理性危險因素所致常見疾病

二、物理性危險因素所致腫瘤及其他疾病

第三節 物理性危險因素評價

一、物理性危險因素的識別與分析方法

二、物理性危險因素的監測、識別與評價

思考題

第七章 化學性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第八章 社會、心理、行為危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第三篇 疾病預防控制與公眾健康保障

第四篇 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

第五篇 突發事件與公共衛生安全

參考文獻

……

序言

根據教育部關於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總體要求,為適應新時期預防醫學相關人才培養的需求,推動醫學教學改革的進行,各醫學院校紛紛對預防醫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遵照教高司函195號《關於申報“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選題的通知》的精神:“新編教材:反映當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最新成就,在內容和體系上有明顯特色的教材;教學改革力度較大的教材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專業的教材;系列配套的教材;解決教學急需的教材”,結合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廈門大學醫學院聯手國內21個兄弟單位,共同編寫了這本《公共衛生學》。

2007年4月21日,共有來自12個參編單位的編委參加了在廈門召開的《公共衛生學》編審會。與會者集中討論了《公共衛生學》(討論稿、申報稿)的框架和編寫內容。內容涉及《公共衛生學》的定位和讀者對象,公共衛生學的內涵,公共衛生體系與《公共衛生學》的關係,編寫大綱的框架結構和體例,《公共衛生學》的內容、教學安排、教材內容交叉重複的現象,以及《公共衛生學》與其他教材的關係等問題。根據與會編委們的意見和建議,主編對編寫大綱進行了進一步修改,並將《公共衛生學》的編寫大綱(徵求意見稿)傳送給各位編委,徵求大家對編寫大綱的意見。經仔細研究、比較和綜合各位編委的意見,參考美國、歐洲、俄羅斯、台灣地區的有關書籍,最後確定了本書的編寫大綱。

文摘

第二節 公共衛生的特徵、功能與價值

一、公共衛生的特徵

(一)公共衛生具有社會公正性

社會公正是公共衛生的基礎和出發點。社會公正性決定了社會上的每個成員如何分享其應得的社會利益,如何承擔其應擔負的社會負擔。分享的社會利益可以包括幸福、收入、社會地位等;承擔的社會負擔包括對個人行為的限制和向政府納稅等。社會公正性決定了在社會利益和社會負擔分配時的公平性,包括市場公正和社會公正兩種形式。市場公正認為,健康是個人的事,社會除了解決個人不能解決的健康問題之外,保護和促進健康完全是每個社會成員自己的事。而社會公正認為。諸多社會因素可以影響社會利益和社會負擔的分配,如社會等級、遺傳、種族等。要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需要集體行動,但集體行動通常又會增加社會負擔。

按照社會公正性的原則,公共衛生應該為社會上所有的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保護和促進所有人的健康。當需要採取公共衛生集體行動來解決某些問題時,受疾病影響少的人群要承擔較多的社會負擔,獲取較少的社會利益;但是,當必須採取的公共衛生集體行動不能得到落實時,重要的公共政策問題就不能解決,最終只會加大社會負擔,影響整個人群。因此,公共衛生作為一種社會事業,必須遵循社會公正性的原則。

(二)公共衛生具有政治內涵

公共衛生的社會公正性理念,決定了公共衛生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個人自由和公眾健康之間產生衝突時,政治決定了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來化解和平衡這種衝突。公共衛生問題並非僅僅靠科學技術就能解決的,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政治對價值和倫理道德的選擇。政治決定了公共衛生如何套用科學技術既保障公眾的健康,又保護公眾的基本權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